登陆注册
9053600000015

第15章 通儒、大儒和鸿儒(2)

(781页)《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所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

(1972页)《太平御览》卷五百八《逸民部八》引皇甫谧《高士传》曰:

挚恂字季直,伯陵之十二世孙也。明《礼》、《易》,遂治五经,博通百家之言。又善属文,词论清美。渭滨弟子、扶风马融、沛国桓驎等自远方至十余人。既通古今,而性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常慕其先人之高,遂隐於南山之阴。初,马融始从恂受业,恂爱其才,因以女妻之。融后果为大儒,文冠当世,以是服恂之知人。永和中,和帝博求名儒,公卿荐恂行侔曾、闵,学拟仲舒,文参长卿,才同贾谊,实瑚琏器也,宜在宗庙,为国真辅。由是公车征,不诣。大将军窦宪举贤良,不就。清名显于世,以寿终。三辅称焉。

(2317页)傅玄《七谟序》:

昔枚乘作《七发》,而属文之士若傅毅、刘广世、崔骃、李尤、桓麟、崔琦、刘梁、桓彬之徒,承其流而作之者纷焉,《七激》《七兴》《七依》《七款》《七说》《七蠲》《七举》《七设》之篇。于是通儒大才马季长、张平子亦引其源而广之,马作《七厉》,张造《七辨》,或以恢大道而导幽滞,或以黜瑰奓而托讽咏,扬辉播烈,垂于后世者,凡十有余篇。自大魏英贤迭作,有陈王《七启》,王氏《七释》,杨氏《七训》,刘氏《七华》,从父侍中《七诲》,并陵前而邈后,扬清风于儒林,亦数篇焉。世之贤明,多称《七激》工,余以为未尽善也,《七辨》似也。非张氏至思,比之《七激》,未为劣也。《七释》佥曰“妙哉”,吾无间矣。若《七依》之卓轹一致,《七辨》之缠绵精巧,《七启》之奔逸壮丽,《七释》之精密闲理,亦近代之所希也。

(《全晋文》卷四十六,1723页)华峤《郎顗论》:

汉之十叶,王莽篡位。闻道术之士西门君惠李守等多称谶云“刘秀为天子”,自光武为布衣时数言此。及后终为天子,故甚信其书。郑兴以忤意见疏,桓谭以远斥忧死。及明章二帝,祖述此意,故后世争为图纬之学,以矫世取资。是以通儒贾逵、马融、张衡、朱穆、崔寔、荀爽之徒忿其若此,奏皆以为虚妄不经,宜悉收藏之。惟斯事深奥,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而托云天之历数,阴阳占候,今所宜急也。占候术数,能仰瞻俯察,参诸人事,祸福吉凶,既应引之,教义亦有著明,此盖道术之有益于后世,为后人所尚也。

(《全晋文》卷六十六,1837页)《后汉书》卷六十四《卢植传》:

时始立太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植乃上书曰:“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敢率愚浅,为之解诂,而家乏,无力供缮写上。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2116页)《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2477页)《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

元初元年,邓太后以(蔡)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四年,(安)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2513页)《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

(董)钧博通古今,数言政事。永平初,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见从用,当世称为通儒。累迁五官中郎将,常教授门生百余人。

(2577页)《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

建初元年,卫尉马廖举(李)育方正,为议郎。后拜博士。四年,诏与诸儒论《五经》于白虎观,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

(2582页)《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传序》:

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后王莽矫用符命,及光武尤信谶言,士之赴趣时宜者,皆骋驰穿凿,争谈之也。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郑兴、贾逵,以附同称显;桓谭、尹敏,以乖忤沦败。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奸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子长亦云:“观阴阳之书,使人拘而多忌。”盖为此也。

(2705页)《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传附樊儵传》:

北海周泽、琅邪承宫并海内大儒,儵皆以为师友而致之于朝。

(1122页)《后汉书》卷三十五《张纯传》:

(建武)二十三年,(张纯)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掾史,皆知名大儒。

(1195页)《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附崔瑗传》: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

(1724页)《后汉书》卷六十四《卢植传》:

(灵)帝崩,大将军何进谋诛中官,乃召并州牧董卓,以惧太后。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固止之。进不从。及卓至,果陵虐朝廷,乃大会百官于朝堂,议欲废立。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卓怒罢会,将诛植,语在《卓传》。植素善蔡邕,邕前徙朔方,植独上书请之。邕时见亲于卓,故往请植事。又议郎彭伯谏卓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2119页)《后汉书》卷七十九上《儒林列传》:

洼丹字子玉,南阳育阳人也。世传《孟氏易》。王莽时,常避世教授,专志不仕,徒众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稍迁,十一年,为大鸿胪。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丹学义研深,《易》家宗之,称为大儒。

(2551页)《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

丁恭字子然,山阳东缗人也。习《公羊严氏春秋》。恭学义精明,教授常数百人,州郡请召不应。建武初,为谏议大夫、博士,封关内侯。十一年,迁少府。诸生自远方至者,著录数千人,当世称为大儒。太常楼望、侍中承宫、长水校尉樊儵等皆受业于恭。二十年,拜侍中祭酒、骑都尉,与侍中刘昆俱在光武左右,每事谘访焉。卒于官。

(2578页)《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

张玄字君夏,河内河阳人也。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建武初,举明经,补弘农文学,迁陈仓县丞。清净无欲,专心经书,方其讲问,乃不食终日。及有难者,辄为张数家之说,令择从所安,诸儒皆伏其多通,著录千余人。

玄初为县丞,尝以职事对府,不知官曹处,吏白门下责之。时,右扶风琅邪徐业,亦大儒也,闻玄诸生,试引见之,与语,大惊曰:“今日相遭,真解矇矣!”遂请上堂,难问极日。

(2581页)《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

延平中,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特征(李)充为博士。时鲁平亦为博士,每与集会,常叹服焉。

(2685页)《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

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南郡太守雄之子也。好学而无常家,博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弟子自远方至者,陈留范冉等数百人。性恬静寡欲,不交人间事。太守请见之,真乃幅巾诣谒。太守曰:“昔鲁哀公虽为不肖,而仲尼称臣。太守虚薄,欲以功曹相屈,光赞本朝,何如?”真曰:“以明府见待有礼,故敢自同宾末。若欲吏之,真将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太守戄然,不敢复言。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

(2774页)《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曰:

(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封王子曹叡为武德侯,)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曰:“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学亦人之砥砺也。称笃学大儒,勉以经学辅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59页)《三国志》卷十三《魏书·王朗传附王肃传》:

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余篇。时乐安孙叔然,受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肃集《圣证论》以讥短玄,叔然驳而释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又注书十余篇。

(419—420页)《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引《(荀)彧别传》曰:

彧尝言于太祖曰:“昔舜分命禹、稷、契、皋陶以揆庶绩,教化征伐,并时而用。及高祖之初,金革方殷,犹举民能善教训者,叔孙通习礼仪於戎旅之间,世祖有投戈讲艺、息马论道之事,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今公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使干戈戢睦,大道流行,国难方弭,六礼俱治,此姬旦宰周之所以速平也。既立德立功,而又兼立言,诚仲尼述作之意;显制度於当时,扬名於后世,岂不盛哉!若须武事毕而后制作,以稽治化,於事未敏。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彧从容与太祖论治道,如此之类甚众,太祖常嘉纳之。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

(317—318页)《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高堂隆传》:

时军国多事,用法深重。隆上疏曰:“夫拓迹垂统,必俟圣明,辅世匡治,亦须良佐,用能庶绩其凝而品物康乂也。夫移风易俗,宣明道化,使四表同风,回首面内,德教光熙,九服慕义,固非俗吏之所能也。今有司务纠刑书,不本大道,是以刑用而不措,俗弊而不敦。宜崇礼乐,班叙明堂,修三雍、大射、养老,营建郊庙,尊儒士,举逸民,表章制度,改正朔,易服色,布恺悌,尚俭素,然后备礼封禅,归功天地,使雅颂之声盈于六合,缉熙之化混于后嗣。斯盖至治之美事,不朽之贵业也。然九域之内,可揖让而治,尚何忧哉!不正其本而救其末,譬犹棼丝,非政理也。可命群公卿士通儒,造具其事,以为典式。”隆又以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变民耳目,故三春称王,明三统也。於是敷演旧章,奏而改焉。(魏明)帝从其议,改青龙五年春三月为景初元年孟夏四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从地正也。

(712页)《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刘繇传》注引《续汉书》曰:

繇祖父本,师受经传,博学群书,号为通儒。举贤良方正,为般长,卒官。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 尼采箴言录

    尼采箴言录

    本书分为人生·命运、宗教·信仰、平凡·伟大、哲学·哲理、道德·修养、知识·认识、读书·写作、以自信·自强以及尼采年谱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永恒地平线

    永恒地平线

    当人类文明第六纪元即将进入第七纪元之时,星际联盟总部的科学家联手做了一次跨纪元预测。在即将到来的第七纪元,将有人发现一个超级公式,统一数学,物理,哲学,将人类文明送出我们的家园。
  • 独家病宠

    独家病宠

    心理医生最忌讳的是跟病人有私人纠葛,在颜欢看来蒋雍栾就只是个严重偏执症患者,可蒋雍栾身边的人都知道对于他来说,颜欢的属性是他体内循环的血液,注定一生誓死也纠缠。颜欢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个昂藏七尺、气宇儒雅的男人只不过是披着衣冠的温柔禽兽,他优哉游哉的一步步接近,最后逼得自己无路可退,却只得干净利落的掉进他嘴里。可他的爱是温柔的病态,似水却又歇斯底里,偏执的让她恐惧,一度认为他的怀抱是痛苦的深渊,却想不到那是自己曾经遗失最珍贵的温暖。所以,我有没有见过你?要知道我走了很远很久,历经百折千挠与颠沛流离,涉过黑丝苍茫与白发寂寥,来到这里,遇见可以把我妥善存放的你。(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七星苍茫

    七星苍茫

    传说,在那遥远的远古时期,人族羸弱,但是人世间却有七股守护着人族的力量…每当人族遭到了灭顶之灾的时候,这些力量便会以各种形式显化出来,从而守护人族…但是,在远古的一次规模宏大的战争中,这七股力量为了护佑人族,不得不选择陨落…多少年过去了,人族早已不复当年的羸弱,反而强者辈出…但是,人们却无法忘记那七股为人族的自由与尊严而不懈战斗的力量…于是,在人族发展的最巅峰时期,人族的强者聚集在一起,集聚所有力量,人为地创造出了七颗永恒的星星,永不坠落的悬挂在天际…
  • 虚构( 短篇)

    虚构( 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我们都不曾离去

    我们都不曾离去

    她以为,余生,毕将在自责和痛苦中度过。还好,命运的眷顾,即使他视她形同陌人,也好过彼此不再相见。
  • 天地乾坤之黄泉神殿

    天地乾坤之黄泉神殿

    今天,我坐在黯淡的灯光下面,回忆那段往事,然后我把那段恐怖离奇的往事记录成册,用一张发黄的书皮将册子包裹起来,上面用黑墨写着四个字:搜异笔记。我现在回忆的是第一季的故事:《黄泉神殿》
  • 逗比青年拐男记

    逗比青年拐男记

    欧诺被老头子搞到古代,认了个绝美师父,然后看上了师父,然后……
  • 完美位面

    完美位面

    修炼一途,始为明真理,掌天地,我言即法,我行即则!后为寻天地之完美!然人力有尽时,浩荡位面,究竟何来完美,又何为完美。
  • 万界妖神

    万界妖神

    从一个叫地球的小世界世界重生而来的白起,凭借其在穿越时一个附身在他体内的一缕强大灵魂的帮助和穿越后获得的逆天体质,一路上高歌猛进,一步步踏上了镇压万界,统治宇宙的道路。重生后改名叫南宫陌尘的白起说:“在我前进的路上,谁若挡我我必灭谁!”
  • 懵懂错过的那些年

    懵懂错过的那些年

    明明是写来搞笑的同人小说,那个好久不见的素材却突然出现在林柒面前,这种感觉是玄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