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47

第47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三)(5)

《大般涅槃经》的“常我”观念,特别符合中国传统的口味。但与域外佛教相比,这一观念不但与作为佛教通义的“无我”说背离,也与一般大乘的佛身论不相同:不论是般若中观,还是唯识瑜伽,从绝对真谛上讲,所有佛身,都是为了方便度脱众生的假施设,都是坚定不移的无我论者。无我论与缘起论相对应,是一切佛教的底线,而这一底线,在《大般涅槃经》中被彻底突破了,并成了此后中国佛教的主流观念。

从佛教思想源流说,“佛性”来自“心性本净”,但决不等于“心性”。“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在这里改成了众生佛性,“客尘所覆”。“所覆”意谓被遮蔽了,“所染”指被玷污了。用语不一,表示佛性有自己的独殊含义。佛性之净是绝对的,只可被障蔽,不能被染污。“心性”即“佛性”,其遭受的“客尘”指的是烦恼,但烦恼的性质和种类极多。《大般涅槃经》里的烦恼特指“无我”的观念;“无我”的观念属于最大的“无明”,意谓不知不见自身有“我”存在,受到“无我”的恼害,从而成为生死诸苦之因。《如来性品》之五谓:所谓佛性,非是作法,但为烦恼客尘所覆……不可得见,是故我说,众生无我;(众生之所以)流转无量生死,常为无我之所惑乱。《如来性品》之四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有诸外道,或说我常,或说我断。如来不尔,亦说有我,亦说无我,是名中道。若有说言,佛说中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见不知,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总之,烦恼之首就是不能了了见“我”,而误以为“无我”。

《如来性品》之五引“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说我、无我,无有二相”一语,重新解释说:是诸众生以明、无明业因缘故,生于二相。若无明转,则变为明。此“无明”即是将“我”误以为“无我”的颠倒;“明”则是把颠倒的再颠倒过来,知“我”之常住不变。《如来性品》之四中,佛说: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既证知已,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曾闻是义,今得解脱,方乃证知;我于本际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周遍无穷。在这里,佛性成了认识的客体;常我虽为众生所固有,但却盲目无知。世间法和佛法的根本区别,众生与佛的根本区别,全在于是否承认佛性—我之存在于自身,以及是否能了了知见之。

§§§第六节论“佛性”与众生的“中道佛性”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这是《大般涅槃经》树立的中心观念。按经文说,“佛性”与世间是隔离的,因为它非色、非心。色、心属生灭法,其性无常;佛性是无为法,其性常住,两者完全对立。但是,《如来性品》之四说:“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五阴”就是众生身,“色心”则是五阴的概略。佛性存住于有色有心的五阴,可又不属于色心五阴,这就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佛性常住,怎么会住于无常的五阴中?五阴无常,为什么能够容纳常住的佛性?五阴坏灭,表示众生之死亡,其后的佛性又存住于何处呢?能够容纳佛性常住的五阴,又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存在呢?如此等等,佛教义学需要继续回答,遂成了推动佛教哲学继续发展的一种内驱力。

本经的后部分曾略为涉及“佛性住众生中”的问题。《师子吼菩萨品》之六举出佛教著名的“盲者摸象”的寓言,谓众生对佛性的认识,好像盲者摸象,既非即是佛性,亦不离佛性,而是对佛性的片面认识。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是色虽灭,次第相续,是故获得无上如来三十二相如来色常。如来色者,常不断故,是故说色名为佛性。譬如真金,质虽迁变,色常不异,或时作钏作作盘,然其黄色初无改易。众生佛性亦复如是,质虽无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说,色为佛性。同样道理,受、想、行、识,也都可说为佛性:佛性即是五阴,虽然包括十二入、十八界,毕竟还是五阴,所以总说:“众生我者,即是五阴,离阴之外,更无别我。”(卷三二,下同)

为什么说“众生我者,即是五阴”?单从文字看,似乎是沿袭传统佛教把“我”看成“五阴”的假和合,因而性属“无我”,但这里不是。按此处所说,“五阴”皆能“次第相续”,相续的结果,就可以从平凡的众生五阴流为如来五阴:色阴次第相续的结果,是如来的“色常”;受阴次第相续的结果是“如来常受”;想阴相续的结果,“得如来常恒之想”;行阴也是如此,“行名寿命”,“寿次第相续不断故,得如来真实常寿”;识阴相续则得“如来真实常心”。

如此说来,众生和如来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之身同属五阴,只不过是相续的次第有所差别罢了。后来的《陈如品》对这一观点还作了补充: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

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安乐之色。

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获得解脱非空之色。

色是无我,因灭是色,获得解脱真我之色。

色是生老病死之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生老病死之相。总而言之,“色是无量恶法之因”(卷三九),“色即是缚”,灭此等色,即获无恶之色、无缚之色。这里的色,是五阴的代称,意思是说,从众生五阴次第而成就如来五阴,并非是简单的相续,而是要灭除众生五阴中的无常、苦、无我、不净,以及一切生、老、病、死等世俗因素,去获得没有这些世俗特征的如来五阴。换言之,从平凡的众生到超人的如来,是五阴性质的根本转化,亦即从无常、苦、无我、不净向常、乐、我、净的转化。这种五阴性质的转化,与心性本净论者主张的去垢现净,单一地从心性着眼,有明显的差别:它不是单一的思想转变,而是整个身心的转变,因为它追求的是整体的“我”和我的永生,即现实人的绝对自由和永恒的快活。

与这里讨论的问题密切相关,《大般涅槃经》对于佛教哲学的一些论题,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解释。

其一是“刹那灭”与“相续”的关系:虚无主义用念念灭否定事物的连续性,由之引申出“无常即空”的消极结论;与此相反的一边,则从“相续”不断中引申出常恒不灭的结论,此处就用事物的前后“相续”,解释众生佛性和众生必然成佛的道理。

其二是把“法体恒有”的观念作为原则前提,用以比附和阐释众生佛性,像上述以金器有变而金色不变,以及“譬如有人姓尸迦,人虽无常而姓是常,经千万世无有改易,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卷三二,下同);“譬如众生十二因缘,众生虽灭而因缘常”;“譬如十二部经,听者说者虽复无常,而是经典常存不变”;寿命也是如此,众生寿命尽管无常,但寿命本身则常。

此类说法,不论是“相续不断”还是“法体恒有”,都属说一切有部的理论范围,《大般涅槃经》没有新的创作,但将其运用于解释佛性涅槃说,却在佛教最重要的理想领域更新了佛教的传统观念。瑜伽行派提出过“转依”的概念,企图用“转依”说明涅槃的性质,以及由烦恼向涅槃的过渡,此处讲的由众生五阴转变为如来五阴,可能是一座重要的桥梁。

此外,《师子吼菩萨品》之六,还介绍了一种“离阴有我”之说:“离阴有我,我是佛性。何以故?我因缘故,如来获得八自在我。”这其实也是对“我”的另一种解释,意谓:五阴非我,我是离五阴的另类存在;若能从五阴中解脱出来,作为佛性的我就实现了。此说更为神秘,《大般涅槃经》不取。

又“有诸外道说,去来、见闻、悲喜、语说为我;如是我相虽复无常,而如来我真实是常”。此即是上述“我知故我在”的论证方法,也不为本经所取。但是,这说明有关“我”的观念深入人心,尽管没有触到“我”的全体,仍然可以证明,“我”之永存,实在不虚:“如阴入界,虽复无常而名是常,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如彼盲人个个说象,虽不得实,非不说象……是故我说,众生佛性非色不离色,乃至非我不离我”。

这好像已经定案了:众生佛性在五阴之内,五阴即是佛性。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观点:“众生佛性非内非外”(卷三三),所谓“中道”。《迦叶菩萨品》之三集中论述了这个观点。佛说:凡夫众生,或言佛性住五阴中,如器中有果;或言离阴而有,犹如虚空。是故如来说于中道。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所谓“内六入”,指认识机能,据此有言,“佛性即是内善思维”,因为离开“善思维”,就不能证得无上菩提;所谓“外六入”,指认识的对象,据此而言,“佛性即是从他闻法”,因为只有从他闻法,才能去“善思维”。佛认为,必须“遮此二边”,令“内外合”,才是众生佛性。这一说法,有些类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味道,认为佛性应是外学与内思的合一,而不应割裂。所以也可以说,佛性“中道”是“外道”与“内道”的合一:所谓“外道”,指菩萨的向外(外在于佛性)修习,包括断诸烦恼、调伏己心、教化众生之类,然后乃得无上菩提;所谓“内道”,当指了见本有的佛性。佛性即是对治烦恼和了了见性的合一。

从这些论述看,所谓“中道佛性”,实指众生对佛性的体认,是被了知中的佛性,修习中的佛性,经文则径直把它说成是佛性在不同众生中的不同表现,因而说不同众生有不同的佛性。有一个很有名的譬喻,所谓乳、生酥、熟酥、酪、醍醐是乳的五种形态,譬如众生佛性有高低上下的区分和三乘差别,就是以众生对佛性的了知程度作为区划标准的。这种众生了知中的佛性,与大涅槃同位亦即常恒不变的佛性,显然不是一个概念。把遍在于一切众生、永不变易的佛性和众生经过修习所见的佛性混为一谈,也给《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增加了不少混乱。例如在解释佛性非如兔角之“无”时说:“龟毛兔角虽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卷三五),就是一大混乱,因为按照佛教通例,生属有为法,佛性是常,属无为法, 是只可见而不可生的。

所谓“中道”,本是佛教内部的普遍主张,但解释各有不同。“遮二边”,是般若经类和中观学派的套话,也不是新词。然而这里强调的不是两边俱非,而是两边皆是,合二而一,这就赋予中道以新的含义了。《迦叶菩萨品》在解说佛性的性质是“非有非无”时,就加了一句“亦有亦无”。此段经文说:云何名有?一切悉有,是诸众生不断不灭,犹如灯焰,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有;云何名无?一切众生现在未有一切佛法常乐我净,是故名无;有无合故,即是中道。前者有佛性,指与大涅槃同位的佛性;后者无佛性,指众生尚未断惑见性使之彻底解脱的佛性;完整的佛性观,应该是两者的同一。在这里,“中道”的着重点,不是对两边的否定,主要是对两边肯定,虽然肯定和否定指谓的内容不同,但论断明确,不那么含糊。

§§§第七节从一子想到一阐提:激进的排他主义

大乘佛经普遍自视极高,不论哪一部,都会把自己说得至高无上,制造经典崇拜。《大般涅槃经》也不例外。它把自己安排在佛临涅槃时所说,带有总结和终结一切佛说的意味,经文中也往往以“方等大乘经”或“方等经”、“大乘经”的代表身份讲话。据传,佛教最早期的经典由九部分组成,称“九分教”;再后扩大为十二部分,名“十二分教”。《如来性品》之二说,“九分教”是佛对于声闻弟子的教导,属佛教初步;因为他们的智力幼稚,不堪大乘,譬如小儿启蒙,教以“半字”。这个“半字”,就是讲无常、苦等观念的。“十二分教”新增了一种,所谓“毗伽罗(或作毗佛略)论者”,即“方等大乘经典”,是佛“为诸弟子说于半字九部经已,次为演说”(卷五,下同)者,即“所谓如来常存不变”之说,称为“满字”教,为诸菩萨所信奉。在“十二分教”中,《大般涅槃经》只取其“方等”一分,其余则蔑如也。卷一八中的《梵行品》之四更把“十二分教”分为两大部分,所谓两种佛法:“一者十一部经,两者方等经。十一部经则有坏灭,方等经典无有坏灭”,因为“诸佛虽有十一部经,不说佛性,不说如来常乐我净”。据此,此经陈述的佛说,实是佛说诸经中的一种,属于一家之言,但它却宣布,凡与其有异的其他说法均属非法,并对之采取异常苛责的态度。同品说,“凡夫”虽有善法,“皆是如来正法之余。何以故?如来世尊入涅槃后,盗窃如来遗余善法,若戒定慧,如彼诸贼劫掠群牛”。其包括的范围,是有异于本经思想的一切佛家经籍。由此也可以知道《大般涅槃经》在全体佛教中的独特地位。

依据这种态度,《大般涅槃经》不但对“外书”来说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在佛教内部也是巅峰之作、终极真理。它是佛的佛性之外化,是导向众生发菩提心、了见自身佛性的因缘。《如来性品》之四说:是《大涅槃》因缘力故,能灭烦恼而结自灭。

如是经典亦为是人作菩提因。

同类推荐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当代博古通今的大德净空法师于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四十多年,提出“佛教”乃“佛教教育”的正名之说,即他所认为的佛教也是孔教(孔子教育)。本书为净空法师几十年来弘经演教、启迪人类智慧的基础性的妙语菁华要录,包括佛教常识、修行、养生、礼佛仪式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魔座唯宠嗜血毒后

    魔座唯宠嗜血毒后

    她嗜血冷漠,却倾心他;他冰冷无情,却唯独宠爱她."小雪花,如果天不能我们在一起,那我逆天有如何呢?""笨蛋,就算你害人杀人又如何呢?我只知道你是我的人"虐恶人,虐渣男,虐渣女.为什么?谁叫他们欺负女主呢?本文男主乃是腹黑无敌,霸道冰山,嗜血无情,准确来说:是专听女主话的忠犬型.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的了六界.吾向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原则,这本也是绝对的一对一,无敌宠文,男女身心干净.
  • 明生

    明生

    何为明,悟为明。何为生,活为生。悟和活,吾和活,我和活。只有活着,才能真正的去明白生活。活着不是为了超脱,超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Hey毒医小姐不好惹

    Hey毒医小姐不好惹

    Hey,这里是新人的新坑,由于这里是学生党一只,所以是周更啊周更。目前没写大纲,没定结局,最后的CP看你们的决定喽。还有本文有些小小的负能量,不喜勿喷哦。另外,不喜欢本文的人不要骂哦
  • 现代之王

    现代之王

    少年屌丝因一次意外,身怀异能,从此之后,走向了逆袭之路
  • 学长,我喜欢你

    学长,我喜欢你

    林羽瑶,是墨樱学院里一位善良而单纯的女孩。喜欢唱歌,乐于助人,她很平凡,平凡地只想拥有一份简单的爱情。但她喜欢上了一个学长,他是投资系的系草,她偏偏又被经济系的帅哥陈辰追求着,林羽瑶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时常出其不意的社会关系中究竟作何选择。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弑罪

    弑罪

    2025年,人类在与突然出现的神秘进化寄生生物“原罪生物”战争中败北。世界各地被分割开来,遇到天敌的人类只能生活在狭小的城市里,由无数“巨碑”组成的“Theprotectionofgod”保护着,带着恐惧苟且偷生了100余年。在如此封闭幽暗的世界里——基于可能要跟“原罪生物”再开战的假设,和夺回失去的领土,格斗技和人形战斗兵器先后进入剩余人类的义务教育,居住于深都地区的高中生简宇,也是成长于斯的之一。
  • 晶之恋

    晶之恋

    命运会眷顾他们吗,让他们的愿望如愿以偿吗?一切都是一个谜,前面的路也许布满了荆棘,但他们依然坚守!三个女孩三与三个美男,总在不禁意间相遇,难道这就是缘分?相遇不知是福还是祸,但他们一直坚持从不放弃。
  • 胜琪墨学院:冰山女神不要跑

    胜琪墨学院:冰山女神不要跑

    “木槿……”你受伤了啊,笨蛋!苏墨辰碧色的眸里泛起涟漪。血滴在地上绽开墨花。“为什么?冷寒希……你为什么这么对我……”细碎的阳光勾起儿时的记忆。嘴角还寻得到笑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