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400000019

第19章 焕发学术活力(4)

此后,围绕“文明共存”展开国际间的“文明对话”,汤一介进而提出未来的世界主潮流应是文明的“融合”而不是“冲突”,因而形成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人类文明就像又开始了一次飞跃。这就是国际上很多学者在上个世纪末提出的“新轴心时代”的观念。汤一介是在1999年秋费孝通先生主持的学术讨论会上,把“新轴心时代”作为主题作了发言,后整理成文题为《新轴心时代的中华文化定位》,发表在《跨文化对话》第六期(2001年4月出版),后又在多篇文章中讨论了这个问题,如《新轴心时代的哲学走向》(收入《玄圃论学续集——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对于汤一介论述的“新轴心时代”的观念,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儒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中华先生是这样高度评价的:“汤先生提出的‘新轴心时代’是对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思考,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关怀。‘轴心时代’对后代影响很大,后来的人类发展要靠对‘轴心时代’的回顾。汤先生提出的‘新轴心时代’,是汤先生关心‘轴心时代’和今天文明的发展,关注解决当今文明遇到的问题,反映出汤先生对人类文化,未来文明的关怀……”

8、国际学术交流之旅

1983年,汤一介在美国罗氏基金会的邀请和赞助下,来到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开始走出国门的汤一介,从此在哲学研究的道路上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而蒙特利尔的第17届哲学大会,无论是对汤一介还是对中国哲学,都有着非常的意义。因为这届会议第一次专门为中国特别设立了一个中国哲学的圆桌会议。而在以往,中国哲学都是包含在东方哲学的讨论组里进行讨论的。因此这次会议无疑标志着正在处于改革开放的中国哲学已经走进一个新的历史篇章。而做为蒙特利尔世界哲学大会中国代表的唯一发言人,汤一介则成为不可替代的揭开中国哲学走入历史新一页的开拓人。

汤一介与荷兰著名学者、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施舟人先生共同主讲“关于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对话”。

从此,中国哲学向世界打开了窗口,越来越多的海外新儒学学者和中国文化的学者走进中国,汤一介也因多次参加重大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请担当客座教授而声名远播。

1984年夏,汤一介参加了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国际比较哲学讨论会,以“佛教传入中国的问题”为主题作了发言,得到了很多与会学者的积极赞同。

1985年,汤一介在纽约参加“第四届国际中国哲学讨论会”。在香港参加中文大学的“斗争与和谐”的国际讨论会,1986年在德国汉堡参加“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国际讨论会”,1987年在美国圣迭戈参加“第五届国际中国哲学讨论会”等等。

在这些探讨中国哲学特点和中国哲学发展等诸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会上,汤一介分别以“中国的和谐观念”、“中国当前学术发展的一些情况”为题目进行发言或者以海峡两岸学者对话的会议及与台湾学者的辩论等形式,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哲学的特点以及中国当前哲学的发展情况。

这期间,应加拿大社会科学院的邀请,汤一介来到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讲学和访问,并被聘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分校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在紧张的3个月任期的工作中,汤一介抓紧交流访问的时间空隙,又撰写完《魏晋时期的道教》的最后几章。

同一年,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建馆9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中国哲学发展前景”的演讲中,汤一介第一次提出的“我们发展的是吸收中国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吸收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优秀文化的中国文化”之两种提法受到与会者的热烈讨论,最后很多香港学者都认为,后一种提法更适合中国。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汤一介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这其中有: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基督教和佛教是可以对话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我国南宋时期出土的佛经《碛沙藏》;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讲中国出土文献;去韩国首尔大学讲“纬书神话”和《魏晋玄学与道教》;去日本参加由东亚学研究会主办的讨论会,向与会人员介绍中国著名学者梁漱溟的思想;在德国讲“庄子的自我和无我”;去荷兰莱顿大学担任胡适讲座的主讲教授;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担任钱穆学术讲座教授;去台湾参加国际中国哲学讨论会讲“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发表论文“周易解释学”,他还去西班牙,去布拉格……汤一介国际学术交流之旅的步伐,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

汤一介出席“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自1983年担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后,汤一介又接连在美国俄勒冈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校受聘担任客座教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任研究员;1992年至1994年担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和第19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中华先生曾对汤一介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汤先生一直主张对外来的文化必须要吸收优秀的东西。因此汤先生做到了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加强学术交流。而只有通过不断交流、对话才能解决纷争,才能发展,才能有动力。汤先生在国际学术交流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更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谈起国际学术交流的体会,汤一介说:“我认为,中国的学者必须走出去,这样才能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让世界的学者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学者在做什么。而中国的学者走出国门,则必须认真参加各种会议及各类访问交流活动,这样才能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了解到他们的学者在研究什么,在做什么。此外,通过到不同的国家交流和访问,我们还可以看到,和别的国家相比,我们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差距。比如,人民的素质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在办事效率方面,比较好的国家到底比我们高多少,等等。前些年,由于讲课等活动,我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长,接触的人和事也比较多,在这方面就有一些感受,比如在居住环境和邻里相处方面。我和乐黛云在加拿大讲学时租住在一个教授的房子里,这名教授正好出门度假,所以他把房子租给了我们。住在那里我感觉他们的生活很有规律,那时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可居民们早已做到垃圾分类,小区管理也很到位。小区居民待人热情,彼此非常友好。有一个加拿大的医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不单待人热情,而且很想了解中国,他经常和我聊天,并邀请我和乐黛云到他家吃饭。医生在国外不单是收入高,而且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但这名医生不仅与人和睦相处,不摆架子,而且逢到下雪天,总会看到他走出家门带头扫雪。而这些,在我们这里是看不到的。这么多年,我们的垃圾分类仍然没有普及。我们住楼房的居民彼此来往也很少,比如我居住的这座楼,一共住了8户人家,我从1995年搬来居住,至今已有十多年,可是彼此却都不太认识。在小区的居住和管理方面我们确实做的还不尽如人意,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差距吧。”

多次走出国门的汤一介不仅获得了成绩和荣誉,也得到了很多待遇丰厚的工作机会,但他一心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奋力拼搏奉献的志向却从未改变。不管走到哪里,汤一介心中的根都牢牢地扎在祖国的大地。

1990年汤一介与夫人乐黛云双双获得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后,又接到了该校对他们发出担任客座教授4年的聘任书,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盛情邀请面前,汤一介和乐黛云却拒绝了。

他们觉得,祖国需要他们,祖国的事业在等着他们。而4年的时间太长了,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最后他们只答应麦克马斯特大学讲学半年。后来在美国定居的汤丹和汤双也多次要为他们在美国办“绿卡”,但是他们仍然拒绝了。

对此,他们丝毫不后悔。汤一介说:“我和乐黛云完全可以在20世纪80年代移民美国,但我们总认为‘我们的事业在中国’,儿女们要为我们办‘绿卡’,我们一直没有同意。从1983年起几乎我每年都会或开会或讲学到美国。1990年9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授予我和乐黛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并聘请我们在该校任客座教授4年,我们谢绝了4年客座教授的任期,只答应第二年(1991年)到该校讲学半年。对没有移居国外,我们不仅不后悔,而且为之庆幸,因为我们在国内多少可以为我们的人民做点事。二十多年过去了,可以扪心自问,我们是在为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事业,为中外学术交流,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朋友,我们是幸福的。”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热土群英

    热土群英

    本书入编100个人物(含英雄模范群体),主要包括2001至2010年期间中共十六、十七大代表;获省以上表彰的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省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个人;受省以上表彰的英雄群体、先进组织;在全市社会各界、各系统、各行业中成绩显著,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在省内外知名度高,对萍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等。
  • 江青传

    江青传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5岁。《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热门推荐
  • 帝后很嚣张:收购腹黑血帝

    帝后很嚣张:收购腹黑血帝

    经典小剧场:"不好了,不好了。血帝,帝后把人家的血麒麟打死了。"小厮爬摸打滚的到了大殿。"哦,是吗?我记得龙一好像还有一只,叫怜儿回来再打。"小厮扯扯嘴角,血帝你这样真的好吗?任性啊。"血帝,帝后把您的血狮给送人了。"龙三无奈.“哦?送了?要不要再给怜儿拿两只送呢?”龙血沉思。血帝,重点不在这吧。那血狮一只都差点要了我们兄弟的命,还两只?死了。死了。。龙三再是淡定也破功了。"血帝,帝后貌似想要砸龙鳞石。你看咋办呀?"龙四焦急的脸上带着请求只看龙血一个纵身就消失了总算要管管帝后了,龙四欣慰的想。结果。。。。"怜儿,你要砸,让我来啊。把你手弄伤了怎么办?"众人集体晕倒。。。。
  • 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动物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等。最古老的哺乳动物是一种体型较小、长约12厘米、类似鼩鼱晴的动物,接近于今天的单孔类,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2亿年的三叠纪。它们是3亿年前被称为单孔类爬行动物的后裔。这些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和白垩纪(2.08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进化为不同的类群。绝大多数早期哺乳动物是肉食性的,但也有一些以植物为食,如鼠、河狸等生活在树上的多节类动物。今天的有袋类、食虫类和灵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白垩纪(1.4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后,这些更加现代的哺乳动物扩散至每一块大陆,进化为数以千计的新物种。
  • 武至巅峰之神武通灵

    武至巅峰之神武通灵

    这是一个属于武者的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强者。叶飞,生在了这个大陆,却在远离纷扰的黑若镇的孤儿院长到了十四岁。从未接触武道,却是天赋异禀。知道海怪侵袭打破了这个小镇的宁静,也夺走了叶飞唯一的亲人。终于觉醒了体内沉睡力量的叶飞意识到了弱小便是罪过,从此踏上成为强者的道路。天纵奇才的体质,以及沉睡在体内的通灵之力,再加上高人的指导?好吧,足够他成为强者了什么,还不够?还要打灵兽,通灵炼魂,合成高级丹药?那他只有称霸这片大陆百战成神
  • 洛伊之指

    洛伊之指

    这是一个少年一步步走向巅峰的故事不管这个世上的人怎么说我,我只想依照我的信念做事,绝不后悔,不管现在将来都一样从现在始有我在你身边,不会再让你孤单一人的,我绝不会放手为了守护必须守护的事物,无论光与暗,凡是能利用的就利用到底
  • 妖黎人绮

    妖黎人绮

    “我求求你,让我看一眼将军!”“夫君怎么会是你这种低贱的人随便见的!滚!”“就看一眼”“夫君说了,不想再看到你!走吧!”本小说不定期更新,谢谢
  • 狼言之骷髅传奇

    狼言之骷髅传奇

    狼先生收到好友天雄的传真,上面印着一幅神秘的骷髅头骨像,而头骨额头中间有一个花边圆形的图案。好奇心使他远赴云南,和天雄一起探索头骨的来历。本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探险,却接二连三发生非自然意外。而随着事态的发展,他们更被牵扯进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恩怨之中,这究竟是认为的恶作剧,还是旷古宝藏大探秘,亦或妖魔重现呢?敬请关注《狼言之骷髅传奇》
  • 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

    一个孩子的成长的故事,做人,做事,教育,及作者对发生故事的一些人生感悟。
  • 风雨雷霆

    风雨雷霆

    一个离家的少年,在电闪雷鸣中巧合的获得了神奇的力量,给他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和危险,甚至是举世皆敌的绝望,他将如何去面对与决择……
  • 大乘密嚴經

    大乘密嚴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