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300000021

第21章 先行者并不孤独(20)

与钟先生的交往还有一件近事令我小有得意,似值得一提。今年上半年,海豚出版社约他出一本书。因为此前接连有花城出版社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约了钟先生两本书稿,手头已无新作,钟先生遂将多年来给别人写的三十几篇序集合起来,编成一本集子,且自我调侃地取名为《人之患——为别人作的序》(其实钟先生内心是不太乐意为别人写序的)。当时我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可惜我无新书出版,不然趁此机会请你写个序几好!不料钟先生想想说,也行啊,我先替你把序写了,你再出书。我不敢信,说行吗?钟先生说可以的。不几日,钟先生果然为我写了篇短序,并将其收入这本集子当中。我高兴得不得了。

未及三个月,这本书就印出来了。样书收到后,钟先生当即送给我一本,且在扉页上题道:“王平散文序都印出来了,王平散文何时可以印出来呢?请王平先生酌之。”想想,这也应当算得上一件轶事,一段佳话吧——当然,我更应将其视为钟先生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在我眼里,钟先生是一位足以令当代中国某些“国学大师”失色,甚至汗颜的人物。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他编的书,他写的文章,以及他拥有的极其独立的人格。没有什么人可以左右他,这是当今中国文化界所罕见的。钟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清醒而睿智的认识,对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秉性彻骨的剖析,以及他深厚的人文学养和苦难的人生经历,都足以令我对他深深钦佩。

而在钟先生现在所居住的念楼里,我分明看到了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政治的风云史、斗争史,分明看到了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苦难史、奋斗史。

有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在夜晚的阳台上,不无茫然地注视着这个越来越喧嚣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万家灯火辉煌。可是,谁还可以在其中哪幢楼房哪层楼上,找到如同念楼这样的地方,结识如同钟先生这样睿智的老人呢?

恐怕很难很难——甚至不再。

(二〇一二年二月《书屋》,二〇一四年九月六日增补)

念楼

胡竹峰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右派”被开除公职,钟先生在长沙市区拖板车,每日劳作归来仍闭门读书。老一辈人用功,学问修养根基扎实。孔子说“敏而好学”,重点是“好学”二字,“敏”是天分,不足挂齿。给周作人写信那年,钟先生不到三十岁,文字和识见却不年轻:“先生文章的真价值,首先在于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乃是上下数千年中国读书人最难得的态度,那就是诚实的态度——对自己、对别人、对艺术、对人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国家,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都能够诚实地、冷静地,然而又是积极地去看,去讲,去想,去写……”

这些话想必让知堂引为知音,钟先生很快收到北京新街口八道湾的回信,信中说:“需要拙书已写好寄上,唯不拟写格言之属,却抄了两首最诙谐的打油诗,以博一笑。”多少年过去,一些人一些事如梦似幻,周作人作古已半个世纪。秋夜翻《知堂文集》,偶然想起这段旧事,惊觉秋风萧瑟,驿道冷落。

今年初夏,见到钟先生,在长沙的念楼。“念楼”两个字铸在门外铁模上,严肃本分,挂在客厅墙上的竹刻也是“念楼”二字,集的是周作人的书法。知堂的字怎么搭配都好。鲁迅的字也是,我单位高楼外墙上的名字正是集迅翁的字,端的不俗。

敲开念楼的门,钟先生起身而立,头刮得光光的,老来发福,一脸罗汉相。年轻时候的钟先生,从照片上看,身材单薄些,面目中能看见锐气,如今岁数上来了,锐气淡了也少了,都是阅尽千帆,都是不过如此,都是明明白白。钟先生一口湖南腔普通话,十分文言文,浑厚。我说起他当年编的《走向世界丛书》,他指指书桌,说还有些存货,也是那个系列,最近要出,这些事年轻人不想做,趁着身体还好,做点事比歇着强。

晚上钟先生请我吃饭,长沙话叫“洽饭”。王平先生介绍一家馆子有特色,开车绕到城外,我吃了觉得不错,地道不地道我不知道。钟先生后来说感觉抱歉,那个饭馆环境不大好,饭菜的味道也只是过得去。吃喝一事,钟先生不讲究,我更不在乎,这里还是老派人情意重。

长沙别后和钟先生偶然打打电话,互通家常,也谈文论艺。老人家肚子里存货多,常常一说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电话烫手无妨,长见识,我听了高兴。认识五六年,电话联系多,从不主动给钟先生写信,怕他礼数周到,回信伤神。老人家客气,每回新书出版,总要寄来并附手札给我消闲。老派文章读来不累,对着话筒祝钟先生健康长寿,多写几本,老人家那一头声响如雷,说起手头工作一件接一件,我听了高兴。寒舍虽小,书架倒宽敞,老派集子读来是福气,多多益善。

钟先生一九三一年生人,老民国,比鲁迅、周作人、胡适他们小了好几辈,每回来信,毛笔字竖写在漂亮的八行笺上,秀雅刚健,不像八十多岁老人的手笔,裱起来就是一帧小品。我这个看横写植字长大的晚生,亦觉得顺眼养心。请他给我写过几首周作人杂事诗,一手行楷,又劲道又文气,朋友们喜欢,讨走好几件,如今手头只剩来往信札与一本册页了,钟先生宅心仁厚,想必不会怪我。

早年给钟先生写过书评,钟先生居然存了一份样报,可惜文章太幼稚太肤浅也太潦草,底稿还在电脑里,不好意思再翻,惭愧。钟先生文章学知堂,比知堂随意轻松,因疏朗而淡,因坦然而明,因豁达而温,因清明而达,字里行间有精细有辽阔,涉古深又不深,处处是老派读书人本色,对世事清清楚楚,篇篇好看。懂写作的人一看钟先生的东西,就会肃然起敬,老辣得可怕,不动声色,沉稳诚恳,悲天悯人,练到这样的中文太难了。

钟先生认真,喜欢改文章,送我《念楼小抄》一书的大样,圈圈点点都是精益求精。给我大陆版集子《衣饭书》作序,手写两遍,改了又改,今年收录进《人之患》一书,笔墨间又动了番干戈。

前些时《作家文摘》转了我写周氏兄弟的长文,钟先生看见了打电话表扬我文章越来越好,但观点他不赞同,说鲁迅性格太偏激,容易被人利用,周作人冷静深思,他的书需要通读。钟先生年纪比我大了快六十岁,他的文章、他的论点我向来尊重。

钟先生,本名钟叔河,现居长沙,平江人,和写武侠小说的平江不肖生是亲戚。

念楼,二十楼也。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安徽商报》)

念楼的苦茶

邓左民

二〇一一年深秋,梁由之来电,说将去长沙做“三老集”的一个活动。那时我依旧闲士一个,而长沙也多年没去,当即报名参加。蒙梁兄特批,遂有幸在念楼喝茶,并当面向钟叔河先生致敬。所谓“三老集”,是梁由之主编、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三位老前辈的书:沈昌文《八十溯往》、钟叔河《记得青山那一边》和朱正《序和跋》,而且这一年,三位老人正好八十。因此长沙的活动,也就有祝寿的内容。

那天上午,与梁由之访钟叔河于念楼。钟老家住二十楼,是通常的商住楼,门外悬一方竹牌,上刻“念楼钟寓”,漫不经心地显示出一个文化人的存在。进门后,引进书房落座,给每人泡了一杯绿茶。印象中也没有高端家具,沙发也像是木头的,倒是三面墙的书柜,书柜里的书在说着主人的故事。窗边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放着几本书,靠窗还有一窄案,高齐写字台,上面是一些彩笔、剪刀、胶水之类,是很实用的摆布。八十岁的主人端坐写字台后,窗子很大,光线很好,我端着茶,看着念楼主人,他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既不算年轻,也不特别显老。传说中的钟叔河并没有把传说写在脸上。

梁由之从包里将新书取出,呈上。《记得青山那一边》的作者平静地翻翻,表示满意。能让一位资深出版人认可,自是一种不易,何况老先生温和中从来就不缺乏冷峻。然后,就听到了一个建议,说是一本书如果能自然摊开,任何一页不会自己翻回去,那就更好了。这个标准,后来也成了我对书籍装帧的一个评价指标,只是不知是不是装订工艺的原因,满意的并不多。然后是请钟老签书,待给梁由之签完,我赶忙把一本岳麓书社一九八七年版的《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呈上去,请这本书的责任编辑也写上几个字,钟叔河先生于是写下“依然有味是青灯,此周作人句也,写赠左民君”,并钤上一枚闲章,章有图文,文曰“青灯有味”,图是一盏油灯。油灯是用灯盏的那种传统款式,是中国读书人挑灯夜读的良伴,没有一盏好灯,所有夜晚就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了。因为这枚闲章,后来我也找了一盏此款油灯,放在书架上,想像那些没有灯的夜晚。

从念楼可以俯瞰到几处标志性建筑,印象中我曾经在一个秋日经过。那是日暮时分,我经过岳麓书社读者服务部,玻璃橱窗内,展放着一列周作人的书,都是精装的。服务部已经下班了。记得当时抄了门牌号码,想回到家后,写信让他们服务一回。但也不知什么原因,终归是没有写信。此时此刻,我正想着这些事情,念楼主人则在说其经历,自幼年到“右派”,到劳改,到总编,到离休,后来就说到那些书的故事,当然,他不知道曾经有个读者在那些书边徘徊,我也没说。钟先生谈兴渐浓,从书柜里取出各种版本的知堂图书,除岳麓版周作人图书、湖南文艺的《周作人文类编》、广西师大版的《周作人散文全集》等皇皇阵势外,还有一些难得看到的民国版的周作人集子,接下来,可能就要看到他在六十年代拉板车的岁月里与周作人的通信了。

同类推荐
  • 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文字清丽、平易而富有感性,同时涵有女性的精致与细腻,是朱文颖这本作吕的最主要特色。作为20世纪70年代作家的群的代表之一,读者更多了解的是她在小说中创设的优美竟境,本作则以散文随笔和对谈两种形式,从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和阅读习惯等多重角度的为我们展示了其鲜活立体的内心世界。
  •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这位老人是一位父亲,他带来的不仅是三袋大米,还有因为儿子而自豪的荣耀,和一颗颗饱满的思念。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天边的草原

    天边的草原

    本书收录的散文风格清新,文字隽永,不仅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能够启迪读者联想和思考。本书的40页彩色插页收录照片近百幅,可谓图文并茂。
  • 心随万物转

    心随万物转

    改变针对同一题材密集叙述的手法,多视角、多层次、多色彩地呈现自然之美,因情生文,率意以言,思想与理性之光闪烁文字之上。
热门推荐
  • 贵族学院:校花女王

    贵族学院:校花女王

    黄昏,霎时,十辆劳斯莱斯停到了门口。一头金黄色披肩发,红色的高级礼服加上一件黑色披肩是如此的优雅高傲,突然,她摘下了墨镜,一双红色血眸在阳光的映衬下是如此的冷酷,就像恶魔一样将要被吞噬。瞬间黑衣人站成一排“欢迎凌总!”这一幕,把她的前男友吓得腿软了......
  • 远山传说

    远山传说

    他本是身份高贵的富家公子,一夜之间家破人亡。为报家仇,误入修仙之路.他的妻子陪着他一路走过,为了他身死魂灭。山河破碎,道途崩塌。眉儿,纵然踏遍千山万水,我也要将你独揽怀中,没有人能够,阻拦我,天地之大,顺我者得我心,逆我者要你命。可是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在人的掌控之中。。他愤怒了,他不甘心。。。他能否在残酷的修仙界生存下去............他以后的到路又该何去何从..........
  • 领域无双

    领域无双

    冰代表着背叛和冷静、雪代表着权利和执着、火代表着忠诚和情谊.....。在星虹大陆的土地上没有绚丽魔法没有逆天的修仙有的只是各种领域,冰、雪、石、木、星空、虚无....每一种元素都代表着一种力量极端,而这些力量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火花,谁又才是真正的领域无双?
  • 前世情人:金牌骑士摇摆爱

    前世情人:金牌骑士摇摆爱

    【本文免费】和梁孜辰拥有一样面孔的苏亦哲,究竟是本该在事故中死去的爱人复活,还是这根本就是一场巧合。传说,每一个逝去的亲人,都会化作天使守护前世最爱的人。到底是诅咒还是轮回?突然出现的陌生男人打乱了一切。面对面的两人迷雾重重,截然不同的三人各怀鬼胎。一场阴谋同背叛的角逐,谁又扮演着什么角色?王者的归来,骑士的唇语。接二连三暗地帮助我的你啊,为何不摘下你神秘的面纱?你到底是何方神圣?你说过,有一种爱,从你到我,命中注定,冥冥牵引……
  • 异度鬼王

    异度鬼王

    当我醒来,睁开眼睛的一刻就是他关怀的眼神,然后便是,“小馨,又有事情了,和我作战吧!”满脸黑线……哦。曾经多少的挣扎,哭喊,直到最后他抬起手摸着我的头说:“战争过去了,这个冥界就由你我二人管理吧!”
  • 废柴逆天:妖孽王爷倾城妃

    废柴逆天:妖孽王爷倾城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杀手女王,却被心爱的人背叛,一朝穿越到了浅碧大陆,成为了唐家废柴大小姐。他,浅碧大陆火碧过尊贵的云王,冷血无情,不近女色,却死皮赖脸的粘在她身边。
  • 精英爱废柴:精英大人小废废

    精英爱废柴:精英大人小废废

    家财万贯,备受宠溺的周二少被大哥扫地出门,无一技之长的他打算靠卖面为生,怎知难吃到爆,差点关门大吉,半途却让他遇见有颜有闲有智商被公司下放外派精英吃货一枚,生活每天卖糖不要钱!
  • 丐世风流

    丐世风流

    被打到后脑勺,意外复苏前生记忆;孤儿求生存,离开家乡投亲不遇,几番挣扎不幸沦为乞丐。前生似真实幻,今生身世飘零。两世记忆交织的裘叔陵,是满足于碌碌乞讨千家食,还是成就一番盖世风流?异世大楚帝国风云起,裘家三儿别无选择,唯有直面相对,从零开始。而家族传承傍身,王者血脉永存,低贱废柴如咸鱼翻生,自可行遍天下掌握风云风流永传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本书运用古代案例解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全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军事着作,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 刁蛮王妃

    刁蛮王妃

    一个聪明俏丽女警的穿越,一个历史上未曾记载的金龙国。他是将军,亦是她的丈夫,却心有所属。他是皇帝,有佳丽三千,却想带她私奔。他是王爷,野心勃勃,却又对她情有独钟。江山,美人,孰轻?孰重?一场争夺皇位的战争,一场巨大的灭国阴谋。她卷入其中,勇敢乐观如她,该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她的情究竟归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