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8200000031

第31章 刻骨铭心母校情——献给朔州师范建校60周年

张翠梅

我是1963—1966年朔县师范31班的学生。在我的一生中,是母校给了我知识、自信和力量,使我从一个山里娃变成了人民教师、走上了厅级领导岗位。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喜欢怀旧,尤其是退下来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来,经常想起我的学生时期,更增加了对母校的怀念,回忆如暖流在心间流淌。尽管离开母校四十余载,但她在我的心中依然是那样的高大伟岸,情深谊长。在纪念朔州师范建校6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在我八九岁时,我们家随父亲工作住进了朔县城,我在县城小学读书。记得至初小(四年级)毕业我也没能融入城里孩子们的活动圈,那时我腼腆胆小,连老师提问也不敢大声回答;沉默寡欢,课间活动时老是一个人站在角落里张望同学们嬉戏,一点不懂得学习,就盼村里的亲戚进城能陪我耍一会。

1958年我们家因户口压缩回农村而搬回村里住了,我转学到师范附小读高小(五、六年级),12岁就住了校。附小就在师范学校的斜对面,校长、教师、管理人员都是师范毕业生或实习生中的高才生。真是要感谢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感谢班主任殷诰、张友山老师的爱心。在这所学校里我变得性格开朗,天真活泼,学习、生活轻松愉快。有时老师带我们参加大校(附小称师范)一些大型的文体活动,有时我们住校生放学后也到大校门口玩耍,在幼小的心灵里对师范就有一种纯朴的敬仰之情。

1963年我考入朔县师范。那时师范在朔县米昔马庄村,(以德国神甫米昔马命名,“文革”中改名为新安庄村)它是坐落在农村的一座园林式学校,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天主教堂改成了我们的图书馆。校舍算不上富丽堂皇,但建筑讲究、简朴大方。校园分成若干个庭院,记得有前门院、东一院、东二院、景林院、西北院;教室是整齐划一的平房,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教室门口的丁香、玫瑰一到春天繁花似锦、清香袭人;校园四周的白杨树笔直挺拔、催人奋进;教室宿舍前的空地都是菜园,边上牡丹、芍药姹紫嫣红、沁人心脾;道路旁的桃杏树秋季果实累累、肉肥汁甜;女生住的柏树院四季葱绿、幽静安谧;在茂密的树林中400米跑道的体育场内跳远、跳高沙坑、单双杠、篮球、足球场及各种体育器材应有尽有。还有个很大的牧场是我们劳动锻炼的好场所。这一切为我们创造了优雅的学习环境,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陶冶着学生们的情操。

学校书记、校长是德高望重的十四五级领导干部,任课老师是有大学本科文凭的讲师或教授,管理层多是德才兼备的师范留校生。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书写在高大的图书馆正中的毛主席语录“要做人民先生,先做人民学生”,下面四个大字“从严治校”,我想这就是校训。母校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治校严谨、管理严格、纪律严明。没记得哪位领导、管理者、老师声严厉色地训斥过人,就记得夏天桃杏熟透有的掉在地上,谁也不会捡起来吃掉,而是顺手放在附近的窗台上。几十年后同学们偶有相会,忆起这事,人人都为我们这些当年十六七岁的孩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感慨不已。环境能够造就人,母校这种氛围培养了我一生对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性格。

当时考进师范,就成了国家人员,学费、书本费、伙食费全由国家负担,家庭困难的学生每学期还有3-7元的生活补贴,毕业后就当小学教员。那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家有半斗糠,不当孩儿王”,有部分同学为师范毕业后不能考大学继续深造而不悦,所以入学后的第一节政治课就是“爱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课,灌输“三尺讲台,平凡中可以创造辉煌”的思想,帮助新生树立热爱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理想和信念。

1963年母校被作为国家师范学校教育改革的试点,由三年期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改为“半耕半读”五七制学校。即每年参加五个月的劳动,学习七个月的功课,学制改为四年。那年秋季改革动员后,我们就集中参加生产劳动,在学校南面的一条大沟里填沟造田;像到周围二三十里的地方植树造林是常事。那时候的生活是艰苦的,劳动量大,有时早上下地干活,中午带点干粮喝杯白开水,晚上才回学校,食堂饭菜单调又限量,每人只能吃定量的份儿饭,哪像现在学校饭菜这么丰盛。可同学们干起活来生龙活虎、干劲十足,劳动回校的路上肩扛铁锹,排着整齐的队伍,《打靶归来》等嘹亮的歌声响彻四方,显示着学校的活力。

受国家大政气候的影响,1965年终止了教育改革试点,恢复了原来的学制。但学校的劳动仍然不少。生产实践不仅使我们学到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更主要的是锻炼了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

学校坚持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勤工俭学”,并没有影响文化知识的传授,各门功课抓得都很紧,1963年—1966年的三年中我们接受了专业教育。母校有一支业务过硬、作风正派、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真可谓人才济济。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老师们爱岗敬业、呕心沥血、默默耕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他们开启了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增长了知识,有了踏上工作岗位的底气。记得一次主题为“保持艰苦朴素本色”的作文,语文老师张澈把我的文章作为范文在课堂上选段摘句进行了点评,然后又让誊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学习栏内。我们的每次作文、每篇作业张老师都要认真进行批改,从不敷衍。当时要求写毛笔字,大字行间还要求吊满小字,张老师也要隔三岔五进行检查。母校对“小三门”(音体美)的学习也抓得很紧,副课老师们的教学同样一丝不苟。我的美术学得最差,写生画没有立体感,记得美术王桂荣老师为教我画好一个暖水瓶让我改过四次,最后及格,得了60分。至今为王老师的执着、真诚而感动。“严师出高徒”这话一点不假,母校的历届学生不管在小学、中学,还是在农村、县城都是教育战线的骨干。不少人成了当地的名师,深受学生的爱戴。母校为晋北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师资,誉称“塞外清华园”。

当时师范在雁北是很有影响的。学校有男、女篮球队,有足球队,老师和学生同在一个队,师生关系很融洽,一起训练,一起参加比赛。在朔县、在地区组织比赛时,只要有师范队上场,观众倍增,气氛热烈,而且多数时候冠军属于我们。母校给了我们自信,我们为母校的荣誉和辉煌而自豪。

母校在学校管理上最大的特点是坚持学生自治。班级有共青团支部委员会、班委会,学校有校团委和学生会。学校的生活纪律、作息制度、打扫卫生、安全保卫、生产劳动以及开大会的会场秩序等等事务都由学生会负责组织管理与实施;有班级轮流值周制,为同学们人人参与学校管理搭建了一个平台,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母校为党政部门和各行各业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在老雁北地区有过“第二黄埔军校”美誉。我曾先后担任校团委宣传委员、学生会副主席。感谢母校培养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勇于负责的精神,为日后走上领导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6年秋,正当我们踌躇满志准备毕业分配时,“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恶浪席卷了整个校园。一夜间整洁典雅的大礼堂墙上贴满了“打倒走资派×××”“打倒保皇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大字报。学生们茫然地卷入了大动乱中,学校瘫痪了,毕业的不能走了,新生也没能入学。“红卫兵总部”、“北京公社”等组织及三个一伙、两人一组的各种战斗队相继成立,大字报铺天盖地,学校陷入了极度的混乱。

那时的媒体不发达还没有电视,当从广播中听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的消息后,学校红卫兵们纷纷涌向北京。紧接着大串联开始了。同学们自由组合、自由择时、自由选择线路涌向了北京,涌向了上海,涌向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祖国各地进行串联。记得是十一月间,当我们几个同学想从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冲再次返往北京的时候,全国性的火车晚点了。车厢里、站台上里里外外挤满了人,从南到北走几天火车很少开门,我们上下车都是走车窗。在我们回来的路上,南方就出现了打砸抢,干部、工人搞开了运动,我们的国家乱极了。

1966年年底同学们陆续返回了学校。还是母校的学生们教养有素,我们学校没有介入社会上的造反夺权。“文化大革命”这个反面教员教给了我做人要坚守的准则和坐标,也教给了我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耐力。

因“文革”,我们推迟到1967年7月离校。在母校的四年时间里,我们接受了正规教育,经历了教育制度改革,亲历了“文化大革命”,见证了“文化大革命”对文化、思想、道德、伦理的浩劫和对学校人际关系、教育秩序以及花草树木的破坏。但是我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激是永恒的,对老师给予的一切是难以忘怀的。一个人的学生时期仿佛是一个大口袋,在校时装进什么,长大后就能掏出什么,当掏出知识、掏出能力时就能勾起追忆。我常想,普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孩子的,但是这种爱是有局限的,爱得不适当还会适得其反;老师给予学生的爱却是天下最伟大而无限的,老师的爱像太阳般温暖,像清泉般甘甜,老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和蔼的微笑,就会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增添无穷的自信和力量。我真心希望今天的老师和母校的学子校友们,用你们炽热的爱去拥抱伟大的教育事业,去拥抱祖国灿烂的明天!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许多往事已成过眼烟云。唯有在母校求学的那些刻骨铭心的情景,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时常令我魂牵梦绕。她在我烦躁时给以快乐,她在我失意时给以慰藉。她是我踏上人生征途的起跑点和力量源泉,她是我人生长河中永不忘却的温馨的港湾。啊,难忘的母校,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您永远像雨露甘霖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

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奋发图强。我的母校校址一迁再迁,今天已发展成为一所集中专、大专、高专为一体的高等院校。在这金秋十月,硕果飘香的美好季节,在您六十华诞的喜庆日子里,我衷心祝愿您——朔州师范,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作者简介:张翠梅,女,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46年出生于朔城区南榆林乡三泉村。1963—1967年在朔县师范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沙塄河联区、平鲁区井坪完小任教。1972年调平鲁县妇联工作,先后任干事、副主任、主任。1983年机构改革提任雁北行署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12月调回朔州市妇联任主任。1995年12月任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厅级)。1996年6月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至2007年6月。退休后经市委组织部任命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为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余热。同期组织成立了朔州市模特协会,任会长,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

同类推荐
  • 海外游记

    海外游记

    每个出境旅游的国人,都是热爱生话的世界公民。一起去领略异域风情,饱览五洲形胜吧:踏上戈兰高地,走进奥斯威辛;瞻仰吴哥的微笑,触摸哭墙的神经;登临狮子岩的天上宫阙,俯瞰珍珠港的水下沉艇;回望世贸中心废墟,重温加德满都圣境;观赏山洞里的弗拉明戈,聆听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体验马尔代夫的绿色浪漫,寻访佩特拉的玫瑰红古城;礼赞爱琴海上的人间天堂,惊叹卡久拉霍的性爱庙群……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有了共天下之乐而乐的多彩旅程,方不枉今世今生!退休以后干什么?带着老伴去看世界。
  •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生命的礼物:最动人的故事

    如果生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故事便是汪洋里飘荡的小舟;岁月是一座望不透顶的高山,感动便是高山上绿荫的草木。最优美华丽的文字,最温馨动人的故事,最睿智的人生哲理,最经典的“时文选粹”。
  •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世界文学名著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它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审视,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与人生;它有着非同凡响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人生,在某种意义上,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它是人生中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阅读世界名著,体验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思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文修养,并以此了解社会,解读人生,为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也是最淋漓地表现其伟大之处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雷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巅峰之作。而莎士比亚在喜剧创作方面也同样成就斐然,“四大喜剧”是他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同时还富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成为世界戏剧创作史上的典范之作。
热门推荐
  • 明婉的末世生活

    明婉的末世生活

    末世突然降临,获得异能的明婉如何在末世中带着一只猫活下去。
  • 惹火上身

    惹火上身

    听说徐然惹了沈从安,朋友发来贺电:该吃吃该喝喝,反正离死也没多远了,不要想太多。
  • 风中奇缘之旅

    风中奇缘之旅

    她是一个玄学者,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幸褔之门,她与同伴来到了一个名为黄梅的古城,偶然间竟打开了这扇门。幸福之门,能不能给她们找到幸福呢?遇到他,是幸运,还是悲剧的开场?她的到来,只是是巧合吗?越来越多的迷团出现在她的世界里,她的出现,好像什么也没改变!她很清楚剧情的发展,只是,她的到来,能不能改变他结后的悲剧?(本文为书穿,女主穿越到《风中奇缘》的世界之中发生的故事!)
  • 有一种真情叫关爱

    有一种真情叫关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让世界充满爱;真爱自在心中;人生的路上需要关爱;关爱是真诚的付出;人类需要关爱的阳光等。
  • 树世缘

    树世缘

    一棵百年的姻缘树!再一次偶然的相遇化作了人行!来到凡尘就为守护一个人,世世平安…
  • 东周策

    东周策

    风卷雷动,潮起云涌,随之周室王朝大厦崩塌,一幅波澜壮阔之历史长卷,展现于世人眼前。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混战。其时,诸子百家,各施其义;文坛巨匠,著史流芳;将士豪杰,浴血沙场;王侯将相,决胜庙堂。历时五百余载,成就不朽佳话!(敬请期待第020章)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无限之直播系统

    无限之直播系统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无限的位面,怎么能够停止不前。――风云
  • 花千骨之再入长留

    花千骨之再入长留

    花千骨重生在皇宫,又一次上长留,与白子画、杀阡陌、东方彧卿、墨冰仙、云竹上演了一场爱恋,花千骨会选择谁呢?他们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
  • 被消失的病毒

    被消失的病毒

    人类一直贪婪的渴望着的永生,人们疯狂争抢的同时也费尽心思隐藏的,现在正握在一个瘦小女孩儿的手中。而她真的只是个瘦弱的小女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