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4200000012

第12章 日常礼仪(3)

《礼记》以及出土的先秦儒家文献上说,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一国之君,如果身穿正式礼服,神色庄重地站在大堂前的台阶上,则“一宫之人不胜其敬”;如果国家发生大丧,国君身穿衰绖(丧服),神情悲伤地站在朝堂里,则“一宫之人不胜其哀”,都会被他的悲痛所打动而跟着悲痛;如果国君身穿盔甲,慷慨激昂地站在军阵前,则“一军之人不胜其勇”,他的情绪会把所有人都带动起来。在上位者倡用真情,下者就会紧跟其后,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礼记》说:“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谦悫貌也),足容重(举欲迟也),手容恭(高且正也),目容端(不睇视也),口容止(不妄动也),声容静(不哕欬也),头容直(不倾顾也),气容肃(似不息也),立容德(如有予也),色容庄(勃如战色),坐如尸(尸居神位,敬慎也)。”也就是说,君子的容貌舒缓凝重,恭敬优雅。所谓“足容重”,是指步子要稳重。“手容恭”,是指手摆放的位置很有讲究,行礼时要高而正,不能随随便便。“目容端”,看人的眼神要正,不要眼波流转,游移不定;“口容止”,嘴不乱动,处于静止状态;“声容静”,声音要平静,不能大声嚷嚷,更不能吼,否则会让人觉得刺耳、感到不安;“头容直”,人要像一座山,脖子要挺直;“气容肃”,在庄重的场合要屏息静气,因为大声喘气会破坏肃穆的气氛;“立容德”,站姿可以表现人的德行,站立时不倚不靠,挺身而立,显得精神饱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相反,如果走到哪里靠到哪里,连身子都站不正,就会显得怠慢,让他人难以接受;“色容庄”,正式的礼仪场合,神色要庄重严肃,不要嬉戏逗闹;“坐如尸”,坐着时要像“尸”一样坐得端正。《礼记》的上述要求,几乎涉及到了人体的每一个部分,归结到一点上,就是内外要“正”:外形正,内在的德性也要正;如果内在的气和身体的各部分都很正,人就进入了最佳状态。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容貌中,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眼光,也就是所谓的“目容”。《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朱熹解释说:“人与物接,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则神精而明,不正则神散而昏。”即是说,人若一身正气,则会目光清澈;心术不正,眼神就会散漫浑浊。孟子还说:“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为听他说话,观察他说话时的眼睛,他能躲到哪里去呢!他能躲到哪里去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是此义。

《礼记》说:“上于面则放,下于带则忧,倾则奸。”意为视线过高,高过了对方的面部,就会显得傲慢;视线过低,低过了对方的腰带,似有忧虑在心,让人无端猜测;目光游移不定,则会有心术不正之嫌。因此,在与人交谈时,应讲究视线的位置:两眼看天,让人觉得很傲气、目中无人;看着对方的脚或者看地,则有自卑之意;目光游移,左顾右盼,会给人心情浮躁、心不在焉之感,这就是“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的含义。

第三节饮食礼仪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我国饮食礼仪源源流长,至迟在周代时,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一、乡饮酒礼

古代嘉礼的一种,是古代最为盛行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集体活动。周代乡饮酒主要有三种:一是古之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以致仕的卿大夫为乡饮酒礼的主持人,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人。仪式严格区分尊卑长幼,升降拜答,俱有规定,此会有举荐贤能之士以献王室之意,一般于正月吉日举行,称“乡饮酒”。二是党正(500户之长)在每年的腊祭时宴请乡民,以正齿位。三是州官于每年春秋二季学校习射前,宴请乡邻。《礼记·射义》说“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即是乡饮酒礼的预演。汉以后郡县往于学校中行其礼,皇帝则于辟雍(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中行之。唐代以后,逐渐演变为州县长官宴请进京赴考的乡贡或乡试中举人的宴席。明代,京师及州县以下,令民间以百家为一会,以里长或粮长主之,坐席时,以善恶分列三等,不许混淆。乡饮酒已成为严格的礼仪制度。

据《礼记·乡饮酒义》言,乡饮酒宴会座位,宾客分为宾、介(副宾)、众宾三等,宾只有一名,多由德高望重的贤能老人担当,居于最尊贵的位置;介通常也为一名,年轻的贤才最多为介,居于其次;余者为众宾,仍然依年龄论座。主宾高于西北,介宾高于西南。古人认为“天地之尊严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这种安排以示对宾客的尊重。主人则坐于东南边作陪。开宴时,先由主人向宾敬酒,宾还敬于主人,主人再敬;然后主人敬介宾,介宾还敬,最后主人向众宾敬酒,在行酒时一般还有音乐相伴。乡饮酒一直延续到清代,且比之周代又增加了许多程序,但基本仪节不变,主要在于礼遇贤能和尊老敬老,实现教化百姓、安定邦国的作用。

二、宴饮礼仪

传统社会秩序井然,坐席亦有尊卑之分,尊者上卑者下。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要西席上,主人一般坐在东席作陪,所以称主人为“东道主”,请客则叫“作东”。年长者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以上座席的划分是同一阶层在座次上的区别,而主仆之间是不能同桌进食的。《红楼梦》第六十回说,贾琏与凤姐在房中吃酒,贾琏乳母赵嬷嬷进来,让她炕上吃酒,“赵嬷嬷执意不肯”。平儿就在炕沿设了一桌,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贾琏拣菜肴给她,让她放在几上单独吃用。

若筵席用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如果餐桌上有年齿已高的老人,宴会的一切则要以老人为中心,宴会开始,要由老人最先举筷和先尝菜肴的第一口,其他人方可举筷吃菜,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向长辈或客人敬酒,不能坐着,不能隔着桌子敬酒,一定要起身走到尊长面前行拜礼再致祝辞,不能与长者面对面地干杯,因为那是平辈之间的礼节;而应该微微侧转身体,表示不敢与尊长抗礼,然后再饮酒。长者杯中酒未饮完,少者不敢抢先饮尽。如果老人不喝酒,那其它人就不能喝酒;如果长者允许,众人才可以饮酒。

无酒不成席,在宴会上主客互相敬酒不可少的。《仪礼》载,周代敬酒已有一整套的礼节程序,并有专有名词。如主人向宾敬酒叫作“酢”,主人先饮酒并向宾劝酒叫作酬,以上称为正献。正献之后,宾依礼可能表示要离去,主人则派人斟上酒的觯挽留。随后众宾以酒交错相酬,叫做“旅酬”。旅酬之后,“宾主燕饮,爵行无数,醉而止也”(《礼经释例》卷三),叫作“无算爵”。敬酒的酒器也有区别,“献”与“酢”用爵,酬用觯,旅酬则只用尊。为了区分尊卑,古人还“凡饮酒,君臣不相袭爵,男女不相袭爵”,即不能混用。此外,古人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饮酒时,不能开口大饮,而要入口如流,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酒不及乱”。孔子说“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的酒量有大小,有的涓滴难进,滴酒不沾,有的大的惊人,谓之海量,故酒量很难规定统一的限制,这就是“酒无量。”另一方面,对于每个人来说,酒又是有量的,酒能成事也能败事,关键在于能不能掌握自己的量,即不过量,“不及乱”。看起来这条规定是软性的,但也不可小觑,违背了就会现丑,就会受到惩罚,甚至招灾引祸。《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描写贵族宴会进行的情况:开始是“来宾入座开宴席,宾主谦让守礼节。杯盘碗盏摆整齐,鱼肉干果全陈列”;“觥筹交错真热烈”,“往来敬酒杯不绝”;“酒过一巡人未醉,仪表庄重又自矜”。后来就“酒过三巡醉态露,举止失措皆忘形。离开坐席乱走动,手舞足蹈不肯停”;“待到喝得醉酩酊,嬉皮笑脸骨头轻”;到后来“客人已经喝醉了,又是叫来又是闹。打翻杯盘和碗盏,跌跌撞撞把舞蹈跳”(程俊英《诗经译注》)。好好的宴会让一帮醉鬼搅的乱七八糟。三国时期,虞翻因为在孙权举行的宴席上喝醉失礼,趴在地上,差一点让孙权砍死。而汉武帝时,灌夫醉酒失控,寻衅生事,被丞相田玢告状,结果不但灌夫的亲属宗族,连失宠的外戚窦婴也受到连累,一齐被处以斩刑,酿成了一出惨剧。至于有夏桀、商纣、齐景公、齐威王、晋孝武帝、南陈后主等经酒误国的昏君、暴君,就不仅是有违酒礼的问题,更为后世所不齿。

(三)食礼

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最初的进食与动物并无区别。儒家制定食礼,目的使人们“知自别于禽兽”。食前必先洗手,周代时人们吃饭不用“箸”(筷子),直接在同一食器中用手捏饭吃,不洗手进食,就会被认为没有共饭的道德。多人共食,只顾自己吃饱,是不恭不敬的无礼行为。如孔子言:“君子无求饱”(《论语·学而》)“毋抟饭”,从食器中取饭时,不要把饭抟成团。多人共餐而食器中的饭有限,为了多吃而搓饭成团,非常自私,理应禁止;“毋放饭”,用手抓饭,总会有饭粒粘在手上,有在食器上方搓手,把饭粒放进食器,令人恶心;“毋流歠”,喝汤时不要满嘴淋漓;“毋咤食”,进食时不要啧啧作声;“毋啮骨”,吃带骨的肉食,不要如动物一样啃出响声;“毋反鱼肉”,不要把已咬过的鱼肉放回食器,那样会让人没法再吃。

“毋投与狗骨”,是说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有贱看主人食物之嫌。“毋固获”,不要专拣自己喜欢的食物吃,那样别人就没得吃了;“毋扬饭”,是说饭刚蒸好,很热,可以稍待片刻,不要着急地用手去扇饭的热气。“饭黍毋以”,不要用错餐具,吃黍时要用匕,不可用筷子;古代的筷子不是用来吃饭的,而是夹汤里的菜用的。“毋嚃羹”,吃羹时不要连羹中的菜嚼都不嚼就吞下去,羹是有菜的浓汤。“毋絮羹”,不要嫌主人做的羹味道不好而自行重加调料。“毋刺齿”,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剔牙齿,那样不雅观。如果牙缝实在塞得难受,那也应该用另一只手掩住口再剔,以免让人看了不舒服。“毋歠醢”,不要像喝汤那样地喝肉酱。

筷子与汤匙不能同时并用,否则会给人以贪吃争食的印象。忌迷筷,举筷不定;忌翻筷,从碗底拣食;忌刺筷,以筷当叉使;忌拉筷,持筷撕口中正咀嚼的鱼肉;忌泪筷,夹食带汤,滴答乱流;忌吸筷,将筷子放入口中吮吸;忌别筷,把筷子当牙签;忌供筷,把筷子竖直插入碗中;忌敲筷,以筷击碗或桌子;忌指筷,持筷指人说话。此外,“当食不叹”,不要对着饭桌叹气,那样会破坏宴会的气氛。

主人请客人吃饭,很是劳累辛苦。客人定要尊重和感谢。主人布菜,以示亲切和隆盛,主人说:“请多用!”“请慢用!”,同时谦恭地表示:“菜可能不合您的口味”。此时,客人不能安坐不动,泰然受之,应起立“拜而食”,即拜谢之后再吃。

如果客人不懂礼貌,说了嫌菜的味道不合适之类的话,那主人要说自己不善于做羹;如果客人嫌准备的菜太少,主人就要说自己家贫而简陋,让客人见笑了。

宴席上应该遵循一条原则是:菜再不好,也应该吃一点;菜再好,也不能全部吃完。《礼记》说:“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把主人的好菜吃光,有贪吃之嫌又有暗示主人再添加之意。所以,懂礼的客人总会在盘中留一点食品不吃。

席间,若长者有所赐予,年少和身份低者,应离开席位,微微侧转身体行礼致谢。在尊者面前吃受赏赐的水果,果核不可乱丢而应藏在怀中,以示对尊者赐物的珍重。

古人向客人进献饭食,有一定的规矩:带骨头的大块肉要放在右边,切过的肉要放在左边。饭要放在客人的左边,羹汤放在右边,细切的鱼肉和烤肉要放在外侧,肉酱和酱要放在内侧,葱放在末断,酒浆放在客人的右手处,以方便客人食用。

为客人削瓜,身份不同剖削的方式也不同。为天子削瓜,去皮后先纵向剖成4块,再横向切断,然后用细葛布覆盖。为国君削瓜,去皮后,纵向对剖即可,也是用粗葛布覆盖。为大夫削瓜,去皮对剖后横断,不用巾布覆盖。为士削瓜,去皮后不对剖,只从中间横断,再削去瓜蒂部分就可以了。为庶人削瓜,去皮后横断就行。

陪同客人吃饭,主人一定不能先吃完,那样有催促客人快吃之嫌。客人饭毕,主人应主动为客人加饭,以免客人因腼腆而没有吃饱。

食毕,客人应该主动将剩余的饭菜撤除,交给旁边的侍者。此时,主人要起身阻拦,请客人安坐,然后客人坐下。

按照中国的传统,宴会之后一定要喝茶。喝茶实际上是宴会的继续,主客接着叙旧、谈天,直至兴尽。客人告辞时,应该再次感谢主人的款待,并邀请对方在适当的时候到自家来做客。

同类推荐
  • 中学文学读本(四)

    中学文学读本(四)

    文学阅读是综合素质与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继《新语文读本》畅销十多年之后,著名人文学者陈思和教授、著名中学语文教育专家黄玉峰先生带领以大学教授和中学专家组成的强大团队,从语文能力的快速提高与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途径上,探究中学文学教育的新思路,历经数年精心打造成一套最具魅力的“中学文学读本”,献给广大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本书是《中学文学读本》第四册,内容包括:诸子争鸣,屈原与楚辞,史家之绝唱,曹氏父子的诗文,陶渊明的创作,李白与杜甫,韩、柳的古文运动,白居易的新乐府,晚唐诗人李商隐,唐人传奇十章。
  • 积极思考才有出路

    积极思考才有出路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剥茧抽丝的侦探故事

    剥茧抽丝的侦探故事

    有时真实的比虚构的更让人感到陌生和震撼。希望这些故事可以启迪青少年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并能从中积累生活经验和科学常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扩大知识面,使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羽天屠龙

    羽天屠龙

    一剑能隔世,一手能遮天,此为仙?一念能永恒,一梦能万年,此为仙?
  • tfboys之我们说好的

    tfboys之我们说好的

    一次意外的机会,他们相遇了,缘分让他们慢慢靠近。每个人青春中都有一个扎着马尾辫,脸上挂着一个灿烂的笑容。青春来的快,去的也快,青春中的事终会成为回忆,只因为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
  • 威行

    威行

    破碎的大陆,异界的位面,各族横行,群魔乱舞。神秘的宗门,诡异的际遇,兄弟齐心,诛仙屠佛。契约、天赋、融魂、格局、超越生死,一切,从这里开始
  • 怦然芯动

    怦然芯动

    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春少男少女们,经历了误会、喜欢、愤怒、怜惜......会产生什么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 武斗荒宇

    武斗荒宇

    浩瀚宇宙,星河旋转,荒芒空间,征战厮杀。阴阳共生,互相推动,化演事物,万象更新。弱肉强食,事态发展,天地分合,本乎自然。武斗玄世,悲壮惨烈,混沌为一,震动荒宇。郑上旭为报家仇,为救荒宇,修炼大玄宗修神功,九层二十七级,层层磨难,级级艰辛;最后功力鼎盛,举手地动山摇,踏足天崩地裂;联合各派共击邪恶,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斩妖魔,杀鬼怪,勇猛刚强,用大无畏精神谱写悲壮故事。。。。。。
  • 冷艳女杀手的复仇之行

    冷艳女杀手的复仇之行

    五年前,一次任务失败,四个挚友葬身于机关重重的丧尸地下室,只有她一人幸存了下来,面对挚友们的意外离去,几乎接近精神崩溃,消沉了一段日子,她誓死要找到当年制造地下室丧尸事件的凶手,最后化身成为各个地下黑组织听到名字都感到唏嘘的冷艳杀手,自由、独来独往、不需要任何伙伴、拿钱替人办事就是她的作风,在复仇的道路上她将会有什么样的邂逅,而几个合作上的伙伴将会带给她什么样的改变,当年丧尸地下室的凶手最后能否找到..........
  • 怎堪梨花白若雪

    怎堪梨花白若雪

    那时已是暮春,你坐在梨花树下,梨花洒落了一地,我远远的望着你,注视着你,心里就在想,若是哪日我同你并肩坐在那里,定要将你肩头的花瓣拂去……
  • 向日葵走过的冬天

    向日葵走过的冬天

    他似晴天暖阳灿若星辰,她似天使故人心染蜜糖!高人气“王子控”作者[安若年]才情惊艳爆发,绚丽演绎最温柔的治愈系青春梦幻曲——《魅丽优品系列:向日葵走过的冬天》!你试过赤着脚走在严寒的冬天里吗?你知道回忆的滋味就像是扼住你喉咙的藤蔓,越是撕扯越是痛苦难耐吗?
  • 守护甜心之梦与茉的复仇

    守护甜心之梦与茉的复仇

    亚梦和璃茉被新来的人陷害,唯世和风彦不相信他们,只有海里,耶尔,几斗,露露,歌呗相信她们,于是她们变开起了复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