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4200000011

第11章 日常礼仪(2)

在礼仪场合下,“奔”不常用,多用“趋”。趋有徐趋和疾趋两种。《论语》说公堂时“没阶趋进”,意思是在堂徐趋,下堂后疾趋。《礼记》说:“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帷薄指士大夫的家。此时尚未见尊长,不需趋。堂上地方狭窄,不便疾趋,因有尊长在堂,所以要徐趋,但下堂到了庭院,还是要疾趋。如果手持玉器,为了防止摔倒,也不能疾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慢慢腾腾、大摇大摆地从别人面前走过,是无视对方存在的表现。此外,师长有事呼唤晚辈,晚辈不紧不慢地过来,也是失礼的表现。《论语》说,孔子遇到三种人,举止就会发生变化:一种是“齐衰者”,穿着丧服的人,家里发生了丧事,哀伤无比;一种叫“冕衣裳者”,穿着朝廷服装的人;还有一种是“瞽者”(盲人)。见到这三种人孔子“必作”,“作”起身也。原本坐着,见到这3种人过来,他会马上站起来,以表示对不幸者、弱者的同情和对公务的敬意。如果依然故我,端坐不动,就显得麻木不仁了。相反,如果孔子从这三种人前面走过,也一定会“趋”。若旁若无人、散步一般地走过去,就是没有教养了。礼是要表达内心情感的,师长或者朋友呼唤,一定是有事需要帮助、询问或有所教导,如果对此很在意、很上心,就一定会“趋”。《礼记》说:“遭先生于道,趋而进。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路遇师长,应主动快步到老师跟前打招呼,看师长是否有所指教,这是尊师的表现。“先生与之言,则对”,先生问话就回答;“不与之言,则趋而退”,无事就可退下,但不能慢腾腾,而应“趋而退”。速度的变化是内心尊师的自然流露。如果慢条斯理地走上前去,又晃晃悠悠地退下,那就近乎傲慢了。在通常情况下,趋是卑者、主人按照礼法的规定向尊者、宾客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但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礼记》上说以下3种情况不趋:一是上堂之前不要趋。还在庭院里走,离要见的人还比较远,不必趋。二是离要见的人太近也不要趋。由于彼此的距离很近,如果再趋,或许会撞到对方,不能趋。三是还没到人家门口不要趋。因为手上有礼物或者其它对象,离要见的人也很遥远,不要趋。

除了步、趋、走、奔之外,古人在庄重场合的还有一种行走姿势叫“翔”。《礼记》说:“行而张拱曰翔。”古人的衣袖宽大,长度与宽度几乎相等,大体呈正方形,所以又叫“端衣”。古代穿着这种正式的衣服上朝的时候,要展现一种仪容美。双手作合抱之状,两肘外展,拱手于胸前,所以衣袖是垂着的,徐徐朝前走的时候,两袖迎风飘动,好像鸟在飞翔的样子,故名。《礼记》说,上朝的官员“济济翔翔”,不仅人满满的,而且每个人都摆出一种翔的姿式。

翔的姿式,视场合而定。《礼记》说:“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父母亲在病中,痛苦不堪,如果晚辈此时“翔行”,说明内心不以父母为忧;“室中不翔”,因为室内地方窄小,不是可以翔的地方;“入临不翔”,临是参加丧礼,那种哀伤的场合也是不可以“翔”的。

在礼仪场合中,有时对于步子的走法也有要求,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手中执持了重要的器物,如玉器之类,贵重且容易破碎,所以必须特别小心,《礼记》说是要“行不举足,车轮曳踵”,两脚如车轮一样不离开地,慢慢往前,非常稳重;步子非常之小,以致旁人看不到鞋底,这是古代表示特别敬意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走台阶上堂。如前所述,古代的堂建在台基之上,《礼记》说:“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古人上台阶的步法有3种。

“连步”。《礼记》说,主人迎宾客进门,来到堂前,主人先登上堂,客人跟着上堂,登堂的方式是,“拾级聚足,连步以上。”意思是说,前足走上一级台阶,后足跟着踏上这一级台阶,两足齐平,所以称“聚足”。如此,一级一级走到堂上。“连步”是古代最常见的登阶方式。如今,韩国人祭祀孔子,与祭者上堂,仍用这种方式。

“历阶”。登阶时不“聚足”,前足踩上第一级台阶,则后足踩上第二级台阶,如同我们今天上台阶。古人只在有要事时才历阶而上。《礼记》上说,晋国的大夫荀盈死了,晋平公毫无哀痛之心,照样与大臣饮酒作乐,杜蒉听到钟声,“历阶而升”,上堂指责晋平公。这是因为心情急切,所以顾不上聚足而上,两足交替登阶升堂。

“越阶”。前足与后足相越而上,如果前足踩上了第一级台阶,后足跨上了第三级台阶,只有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才会如此登阶。

第二节仪容礼仪

中国古人被严格的纲常约束,礼节繁多,仅仅在穿衣戴帽上就五花八门,而中国人又习惯以衣帽取人,衣着打扮常常不止是一个人的个人代号,往往还是他的社会代号。

一、服饰礼仪

礼是从端正容貌、整齐服饰和使用得体的辞令开始的。《礼记》说:“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唐朝时,高丽、新罗、日本的留学生曾来中国学习这种文明的制度——“衣冠文物”,可见“衣冠”这两个字有多么重要!

服饰是文明时代的产物。相传在5000多年前,黄帝的夫人嫘祖就发明了蚕桑丝绸。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土过一件盅形的文物,上面画着4条蠕动着的蚕,还有一圈几何形的文饰。专家认为,上面的这几条蚕,已经属于家蚕的形态;那一圈几何形的文饰,可能是丝织物上纹样的写实。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嘉兴的钱山漾遗址发现了一块距今4000多年的残绢,可见,至迟在4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已穿丝衣了,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证明我国是悠久的丝绸王国。当时人们的衣服质料,除了丝绸之外,更多的是麻。而衣服的作用不仅御寒、遮羞,还有表达内心情感的功能,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古人所说的衣冠,主要包括头衣、上衣、衣下裳、足衣4个方面:

头衣是指覆盖在人头部的织物,今人统称为“帽子”。先秦时因为形制的不同,而有冠、弁、冕等名称。在儒家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古人对头发倍加珍惜。头发经常洗濯,甲骨文中的“若”字,就像人洗发之后、用双手理顺之形。头发洗净之后,要梳理整齐,挽成发髻盘好,再用玉、骨或竹做的簪子固定住,讲究的则还要用一块称为“纚”的帛把发髻包起来,然后再戴上冠冕——这样打扮自己,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的表现。先秦时期,只有成年男子才能戴冠。冠是身份的象征,因此当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对手砍倒在地后,他仍从容地系好冠缨,说:“君子死,不免冠!”后世冠冕的形制不断变化,到宋代有“幞头”等叫法。

今人所说的衣服,古人有严格的区别:上衣称“衣”,下衣称“裳”。上衣用两条腰带束系,一条是布,用来将衣服的腰部收紧;另一条是皮革,缚在布腰带之外,主要用来系挂各种常用物件。中国古人穿的衣服有鲜明的特色:汉族人的衣襟一律向右掩,称为“右衽”;而当时周边民族却流行“左衽”的样式。春秋时期,周边民族进攻中原,管仲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保卫了中原王朝的安全。对此,孔子高度评价了管仲的历史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先秦时代还没有出现后世的裤子,当时人们的下身衣服是用布片联缀而成的,类似于今人的裙子。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布每幅2尺2寸宽,前面是3幅,后面是4幅,在腰间相交,彼此叠压处有褶。由于两腿不时地活动,使得大腿很容易暴露在外,因此腰的两侧各用一块称为“衽”的布条来遮掩。

足部的衣饰主要有鞋和韤。鞋,汉代之前称为屦,之后称为履,古时屦分为两种,一种是草屦,用草编制而成,故称为草鞋,为下贱之人所穿,普通人穿菅屦,也是一种草鞋。其二为葛屣,用葛藤纤维编制,好于草鞋。先秦的鞋有单底和复底两种。韤的作用有些类似于今天的袜子,不过要厚实得多。

衣冠的穿戴要紧凑。宋代大儒朱熹提出了“三紧”的标准,即头紧、腰紧、脚紧。“头紧”,是指要把头发梳好,将簪子插得整整齐齐;帽子要戴正,帽带一定要扎紧。“腰紧”,是说要把腰带束好。“脚紧”,则指要把鞋带系紧。只有帽带、腰带、鞋带都扎紧了,人的精神状态才会显得振作,也才能表现出对人、对事的尊重。朱熹还说:“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如不注意,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会“为人所轻贱”。《礼记》里也曾说“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所以自古以来,无论男女,早晨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头。西安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墓,里面出土了很多俑,俑的头发都梳理得很讲究,发髻也很多彩,没有一个是披头散发的。

古人认为,外表的衣服要与内在的德性相称,要与自己的身份和内在的情感一致。如《礼记》说“童子不衣裘裳”,意为孩子不着裘皮衣服,因为太过华贵,孩子年幼无知,不配穿这样的衣服,即使穿上了内与外也不相称。男子20岁行冠礼后,在公开场合都要要戴冠,否则就是失礼。《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未做官时,“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说明有教养的士人以不戴冠为无礼。天子、诸候及大夫祭祀时要戴冕,反之也是失礼。又如,隋唐时期,男子的冠服特点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若倒过来穿也是违礼的,且有可能招灾惹祸。衣着也要与场合协调。周代时,就有入室脱履的礼俗,平时生活在室内大多赤足行走,若着履而登堂入室则是极为失礼的。古时的服饰颜色有素色与喜色之分。一般白、黑、灰、蓝为素色,红色中的大红、朱红、粉红属于喜色。按照礼节,素色与喜色服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穿用。如《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写贾宝玉先是“遍体纯素”到城外水仙庵给金钏儿烧香祭拜;回到怡红院“忙将素衣脱了,自己找了颜色吉服换上”,再去大花厅为凤姐祝贺生日,行礼吃酒,这样才算是礼数周全。

二、容貌礼仪

礼义所重,在于诚敬。《礼记·杂记下》说:“颜色称其情,戚容称其服”。在礼仪场合,除了人的行为、举止、服饰要有相应的变化外,表情也极重要,表情应与礼相对应,仅有得体的衣着,文雅的举止,却心不在焉或神情漠然,礼就会成为纯粹的形式而无价值了。

“礼缘情而作”。人有喜怒哀乐,是有情感的动物。内心情感的表露,应“发乎情止于礼”。汉朝著名学者贾谊在其代表作《新书》中有《容经》篇,内有立容、坐容、行容、趋容、跘旋之容、跪容、拜容、伏容等细目,说明“容”在当时已成专门之学。《汉书·儒林传》说:西汉徐生及其孙徐延和几位弟子,因善容而官至礼官大夫,专司教习“容貌威仪”之事;郡国的“容史”要专程到鲁学习礼容,方可取得为官的资格。可见礼容的传授,西汉时已有专门的职官。

《论语·乡党》篇,用很长的篇幅谈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的神态表情。如“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即孔子每次走进公(政府)门时都有一种崇敬的心情,反映在形体上,就是身体略朝前倾,好像在给人鞠躬。身体的前倾与后仰,所表达的心态有异,后仰目中无人、狂妄自大,“鞠躬如也”则是表现虔敬。

古代有一种称为“圭”的玉器,每每作为代表国家的礼品。圭并不重,但象征意义特殊,不在意它、随便拿着、揣着、拎着,则是不敬。奉圭一类器物时,“奉者当心,提者当带”——凡是双手捧持的,高度要与心的位置差不多;如果物件较大、只能手提,那么高度要适中,应大致与腰带相当,绝对不能放在地上拖着走。此外,还要“执轻如不克”,小心翼翼,好像是捧着一件重得拿不动的重物一样。

《论语》说:伺候父母亲,让他们衣食无忧并不难,难的是和颜悦色,即“色难”。老人往往手脚不便,说话啰嗦,久之可能会生厌烦之心,并显示于表情。伺候长辈,不仅要有耐心,还要虑及每个人都会有年老力衰时,甚至缠绵病榻,令子女厌烦,但这何尝是父母的意愿呢?想想孩提时父母的哺育之恩与悉心呵护,应懂得父母恩情的深厚与无私,故在其渐入老境之时,尽力反哺、无微不至、情之所至、溢于言表、和言婉容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同类推荐
  • 王子与贫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王子与贫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课:为学生设计

    课:为学生设计

    本书分析现今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师所设计,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学生主动性不强,缺失有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学生持续学习不够重视等问题,提出了课要为学生而设计。本书运用模板化思想,通过大量各学科的运用五星教学设计的模板来引导读者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
  • 心理游戏大测试(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心理游戏大测试(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本书是中共兰州市委为开展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指导性、理论性、权威性、借鉴性的读物。
  • 基础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

    本书介绍了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学基本理论、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账户体系和账户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核算形式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九龙皇者

    九龙皇者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宇宙洪荒,九龙为皇。作者QQ群92349777
  • 魂沌噬界

    魂沌噬界

    魂沌,混沌,灵魂为何?魂生魂灭,虚无缥缈,生之为何,死之亦何?——创世者元遵,一名普通高中生。从小睡觉就会发奇怪的噩梦,梦醒还能感受到那种刺骨的孤独与寒冷。小时候的他很害怕,但是并不在意。但是,随着潜藏在他身体里的力量的觉醒,他意识到他必须寻找原因。他踏上了他遥远的征程。我关闭了照耀着曙光的窗户,打开了一扇通向黑暗的大门。——元遵
  • 六味地黄丸,好药莫乱吃

    六味地黄丸,好药莫乱吃

    一年四季都要养生,到了冬季要养什么呢,就是肾。我们不仅知道冬天养肾,还知道有一味药,养肾的效果很好,什么呢,就是六味地黄丸。如果说养肾是养生的大法,六味地黄丸就是养肾的关键,但是,您知道六味地黄丸怎么吃吗?到底是什么人才适合吃呢?还是来听听专家的讲解吧。
  • 写给孩子的成语小百科

    写给孩子的成语小百科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掌握和运用成语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本书收录了小学生应掌握的常用成语,从成语释义、成语应用、成语故事、成语典故、成语游戏等多方面加深孩子对成语的记忆和应用,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
  • 风云之逸

    风云之逸

    武技?魔法?召唤?妖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寻伙伴,闯世界!
  • 天劫缘

    天劫缘

    以为命中注定,却忘记了难测天命。我们是最安详的归属,最遥远的相拥。于是所有人都忘了,我曾偷恋你的半世眸光。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品圣手

    超品圣手

    身为芸芸众生之中一员的黎灿,前十八年过着和寻常人一样平淡无奇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在路边摊买了一只小乌龟后......从此黎灿的生活开始风生水起。励志考上医科大学的黎灿,扮猪吃老虎的装叉人生。
  • 网王之面具脱落

    网王之面具脱落

    她现世网球职业高手,黑带、跆拳道、柔道样样精通。穿越后却被人所误,看她如何打破局面,散发光芒,又如何的脱落,那比钻石还坚硬的面具......
  • 白帝崛起

    白帝崛起

    李善:“如果说这世上有谁能让我看得起,那么很抱歉,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