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700000055

第55章 参考书目(1)

曹均伟.近代中国与利用外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陈锋.清代军费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陈良佐.井、井渠、桔槔、辘轳及其对我国古代农业之贡献.思与言,1970,8(1):5-13.

陈鹏鸣.梁启超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陈其泰.梁启超先秦思想史研究的近代学术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122:38-43.

陈瑞庚.井田问题重探.台北: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74.

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陈争平.1895-1930年中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及主要特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1:79-91.

邓海波.中国历代赋税思想及其制度.台北:正中书局,1984.

丁鹏.墨家的经济思想.巫宝三.先秦经济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74-393.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台北:世界书局,1958.

东一夫.王安石事典.东京:国书刊行会,1980.

董方奎.梁启超社会主义观再认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35(5):85-91.

杜正胜.古代社会与国家.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2.

杜正胜.战国的轻重术与轻重商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0,61(2):481-532.

方清河.孟子的井地说.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78.

斐长洪.论西原借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集刊,1988,10:95-161.

甘乃光.先秦经济思想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高婉瑜.原始布的起源.大陆杂志,2002,104(5):12-20.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特藏部.馆藏康有为、梁启超数据目录.1983.

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1988.

郭汉民.梁启超利用外资思想述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18(1).

何炳棣.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5.

何汉威.从银贱钱荒到铜元泛滥:清末新货币的发行及其影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3,62(3):389-494.

何汉威.清季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的反思.“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01,72(3):597-698.

何汉威.清末广东的赌博与赌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5,66(2):489-557.

何汉威.清末广东的赌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6,67(1):61-108.

何烈.清咸、同时期的财政.台北:编译馆,1981.

侯厚吉,吴其敬.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77-356.

侯家驹.先秦法家统制经济思想.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5.

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86-313.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胡适,等.井田制度有无之研究.台北:文献出版社,1965.

胡太昌.梁启超外资外债思想评述.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胡宪立,郭熙生.中国早期公债:晚清“息借商款”与“昭信股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80-83.

黄克武.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以墨子学为中心之分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6,26:41-90.

黄克武.如何评估梁启超的思想?响应赖建诚教授.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2002,34:87-94.

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4,70.

贾士毅.民国财政经济问题今昔观.台北:正中书局,1968.

贾士毅.民国财政史.上海:上海书店,1990.

贾士毅.民国初年的几任财政总长.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

姜春明.试论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的经济思想.学术研究,1963,2.

金景芳.论井田制度.济南:齐鲁书社,1982.

赖建诚.万历会计录初探.汉学研究,1994,12(2):137-156.

赖建诚.亚当·斯密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李达嘉.袁世凯政府与商人,1914-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7,27:93-135.

李国俊.梁启超著述系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李锡周.墨子的经济思想.燕京大学月刊,1927-1928,1(2-3).

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李喜所.梁启超的国家学说和经济构想.中国近代史,1996,59-62.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5.

李渔叔.墨子今注今译.台北:商务印书馆,1976.

李宇平.近代中国的货币改革思潮,1902-1914.台北:师大历史所专刊,1987,(18).

李宇平.试论梁启超的反通货膨胀言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1,20:183-199.

李允俊.晚清经济史事编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5.

梁庚尧.市易法述.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报,1984,10-11:171-242.

廖名春.梁启超古书辨伪法的再认识.汉学研究,1998,16(1):353-371.

林家有.论梁启超由拥袁到反袁思想的演变.文史哲,1994,223:16-24.

林美莉.近代中国对西洋直接税制的引介与认识,1896-1937.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论文选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283-331.

刘秉麟.近代中国外债史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刘仁坤.梁启超建立新式企业制度思想探析.求是学刊,1996,112:110-114.

刘圣宜.论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100:76-82.

隆武华.北洋政府外债的借新还旧及其经验教训.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62:50-63.

罗检秋.梁启超与近代墨学.近代史研究,1992,2.

罗检秋.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罗玉东.光绪朝补救财政之方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2,1(2):189-270.

罗玉东.中国厘金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马场将三.《梁启超著述系年》索引.新生新语,1997,1:1-34.

宓汝成.国际银团和善后借款.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44:45-60.

民意(胡汉民,汪精卫).告非难民生主义者(驳《新民丛报》第14号社会主义论).民报,1907,12:45-155.

潘日波.论梁启超与袁世凯.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1:25-30.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彭雨新.清末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社会科学杂志,1947,9(1):83-110.

皮明庥.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觅踪.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漆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亓冰峰.清季革命与君宪的论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66,19.

齐思和.孟子井田说辨.燕京学报,1948,35:101-127.

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1894-1949.北京:中华书局,1984.

钱穆.《周官》著作时代考.燕京学报,1932,11.(收入《钱宾四先生全集》第8册,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8:405-462,见此长文的第3节“关于田制”)

全广镇.两周金文通假字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89.

森时彦.《饮冰室文集》引用和书目录初稿(辛亥革命以前).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森时彦.梁启超的经济思想.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18-243.

森时彦.生计学和经济学之间:梁启超的political economy(初稿).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98.

沈桐生.光绪政要.台北:文海出版社,1908.

帅鸿勋.王安石新法研述.台北:正中书局,1973.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孙翊刚,董庆铮.中国赋税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太邱.斥《新民丛报》驳土地国有之谬.民报,1907,17:61-85.

汤象龙.民国以前关税担保之外债.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5,3(1):651-698.

唐庆增.中国上古经济思想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4.

陶大镛.亨利·乔治经济思想述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汪圣铎.两宋代财政史.北京:中华书局,1995.

王安石年谱三种.北京:中华书局,1994.[内收(宋)詹大和《王荆文公年谱》(页3-9)、(清)顾栋高《王荆国文公年谱》(页13-164)、(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页165-762)]

王尔敏.晚清商约外交.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李伯重,连玲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王国平.略谈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江海学刊,1997,1:126-132.

王国维.释币.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40:3215-3323.

王树槐.中国近代的外债.思与言,1968,5(6):33-38.

王同勋.墨家的经济思想.巫宝三.先秦经济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43-373.

王业键.中国近代货币与银行的演进,1644-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81.

王毓铨.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

魏建猷.中国近代货币史,1814-1919.台北:文海出版社,1955.

巫宝三.管子经济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巫宝三.先秦经济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吴慧.井田制考索.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吴景平.关于近代中国外债史研究对象的若干思考.历史研究,1997,4:53-73.

吴其昌.金文世族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1991.

夏晓虹.十年一剑:《<;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序.2004.

夏晓虹.追忆梁启超.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县解(朱执信).土地国有与财政.民报,1907,15:67-99,16:33-71.

萧公权.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社会主义.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0.

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徐喜辰.井田制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北京:中华书局,1962.

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台北:商务印书馆,1995.

许毅.清代外债史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许毅.清代外债史资料.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阎平.历史的悖论:评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91:120-126.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

杨宏雨.论梁启超的政府干预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131:61-68.

杨宽.西周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99.

杨宽.战国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97.

杨汝梅.民国财政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尧秋根.清末公债的经济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68:145-151.

叶世昌.梁启超的经济思想.贵阳师院学报,1980,(3).

叶坦.传统经济观大论争:司马光与王安石之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叶坦.大变法:宋神宗与十一世纪的改革运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应学犁.梁启超在二十年代初社会主义问题争论中的角色.南京大学学报,1995,2:139-149.

俞建国.清末财政性外债及其对中国自主权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集刊,1988,10:43-93.

曾桂蝉.梁启超金融学说简介.广东金融研究,1983,(11).

曾我部静雄.宋代财政史.东京:大安,1973.

同类推荐
  • 资本营运概论

    资本营运概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4]?,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中国转型时期省际经济增长差异

    中国转型时期省际经济增长差异

    本书内容包括:资本与省际经济增长差异分析、技术创新与省际经济增长差异分析、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及特征、中国省际协调发展的建议等。
  •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经济学的核心,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也正是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对称管理是科学管理的真谛,有没有做到对称管理,是企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既不是战略决定成败,也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对称决定成败。对称经济是有序经济、双赢经济,合理的结构才出效益。 对称经济学是与和谐社会相对称的经济学,是与科学发展观、创新战略相吻合的管理学;对称管理的观点与方法有原创性、前沿性与时代的必然性,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
  • 村经济发展

    村经济发展

    20世纪80年代,村级经济在全国出现了萎缩。怎样看待这一萎缩?自从那时起,村级经济在全国各地尽管发展不平衡,但总的说来已经重新起步,有的地区还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什么村级经济会得到重新起步并获得较快发展呢?在新的形势下,它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对村级经济发展自身,而且对家庭经营乃至整个农村改革,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社会经济网络与中小企业发展

    社会经济网络与中小企业发展

    本书以新颖的视角研究了产业集聚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全书对意大利产业区经济进行了理论探讨,着重分析了艾米利亚产业区的特征和区域竞争优势、区域产业网络与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战略、经济全球化与“艾米利亚模式”的调整等问题。书中借鉴“艾米利亚模式”,提出我国应该构筑高效的区域产业网络、发展区域支柱产业、加强企业间技术合作、发送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等对策建议,对我国产业集聚和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暮夏怀寂沁

    暮夏怀寂沁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错误的开始,毁了他们的人生。是啊,有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回头看看。
  • 大仙缘者

    大仙缘者

    传闻大仙缘者,与仙结缘,踏仙路,一路高歌!传说武者难修,但武技卓绝,踏仙路,艰难险阻!他是大仙缘者,亦是武者。一柄血色雕龙战戟,一段复仇之路!
  • 总裁霸爱:惹火纯妻

    总裁霸爱:惹火纯妻

    她颤抖着反抗,低吼声撕心裂肺:求求你,放过我。他扼住她的脖颈,笑如撒旦:这辈子,你的人,你的心,都是我的。一场婚姻,葬送了她的家族和微不足道的爱情。曾经,他是她最爱的男人,现在,她恨不得杀之后快,她以为活着的意义是供他狭弄亵玩,却不知最痛苦的从不是自己。他宠她,宠的上天入地无人能及,全世界,只有她不知道……
  • 社团里的你和我和她

    社团里的你和我和她

    我的名字叫作立夏,是这所高中里新成立的助乐社成员之一,除我以外的成员还有淡雪同学和身为社长的天香学姐,其社团的宗旨是在于解决学生们的烦恼。顺便一提,我的属性是宅男和基佬。诶,我刚刚说了什么了?“等等,天香学姐你给我的这自我介绍是怎么回事?!”以上,这就是我们社团在青春写下的故事。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温温难求

    温温难求

    我用宠爱为你彻了一座城堡,在城堡每一处洒下幸福的种子,让它开出花朵,每天采上一捧送你。他年所愿,倾尽一生,偿还我曾经犯下的错,为你照出这一世的明媚……
  • 爱恋终成伤

    爱恋终成伤

    夜,深了,厚重的窗帘挡住了外面的星星,同时也挡住了男孩的心,他觉得好闷,似乎喘不过气来,满脑子想的都是和她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前妻非你不可

    前妻非你不可

    那一年,那一眼,那一刻对那一人一见钟情,从此,非她不可。一场盛世婚礼轰动了整个洛城。沐家一无是处的二小姐嫁给了陆家的天之骄子,婚后,她安分守己,极力做一个好妻子。他对她冷若冰霜又温柔有加。终于,她失了身失了心,带着一身伤痛离开。一走三年,当她再踏进这座城市,他挖好陷阱等她,步步紧追,要她回来……
  • 修仙幻

    修仙幻

    世界本是一个混沌,混沌为永恒,无天地,无生灵,无善恶美丑,无恩怨纠葛,无始无终,是为圆满。不知何时,这片混沌中孕育着的无穷的灵气在无穷的变化中也孕育了许多强大的生灵。这些生灵自变化中生,各有天性,却不知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