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51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徐朔方教授是我国古典戏曲小说研究和明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他原名步奎,浙江东阳人。1943年秋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师范学院中文系,一年后转入英文系,得到着名古代文学专家夏承焘教授、着名英语文学专家戚叔含教授的指导。喜爱新诗创作,部分作品由废名先生介绍发表于朱光潜先生主编的《文学》杂志,曾担任学生文学社团明湖社社长。1947年7月大学毕业后在温州中学任教,1949年温州解放后转入温州师范学校任教。1954年春调入浙江师范学院,先后在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浙江大学中文系任教,曾担任系秘书、外国文学教研室副主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83年应邀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讲学一年,后又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1986年被******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暂缓退休教授。另曾担任杭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和顾问、中国明代文学学会顾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顾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07年2月1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4岁。

徐朔方先生先后出版了《戏曲杂记》、《汤显祖年谱》、《论汤显祖及其他》、《论栀金瓶梅枛的成书及其他》、《史汉论稿》、《晚明曲家年谱》、《汤显祖评传》、《徐朔方说戏曲》、《小说考信编》、《徐朔方集》、《明代文学史》等着作,整理出版了《汤显祖诗文集编年笺注》、《栀长生殿枛校注》、《栀牡丹亭枛校注》、《栀沈璟集枛辑校》、《汤显祖全集新编》等着作,编选了《栀金瓶梅枛论文集》、《栀金瓶梅枛西方论文集》等书,另外还出版了诗集《似水流年》、散文集《美欧游踪》等。他的着作《论汤显祖及其他》获首届中国戏剧理论优秀着作奖,《汤显祖评传》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栀金瓶梅枛的成书及其他》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晚明曲家年谱》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明代文学史》被评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优秀成果,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入选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项目,获首届出版政府(图书)奖提名奖。

除《史汉论稿》等少数论着外,徐先生的学术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古代戏曲史、古代小说史和明代文学史三个领域,当然这三个领域互有交叉。他对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和重要环节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均自成体系。这里主要以古代戏曲史领域为例,略加说明:

关于杂剧,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是中国古代戏曲史的奠基之作,它将元杂剧的发展分为三期,并认为大都、平阳和杭州分别是三个发展阶段的中心区域,这些观点长期以来被视为定论。徐先生《金元杂剧的再认识》等文从考察现存杂剧剧本和曲目的故事发生地、出现的地名、官名及史实、王实甫的生平及《西厢记》、《丽春堂》的创作年代等入手,论证有20种杂剧作品以金代为背景或带有金代生活印记,有38种杂剧作品(至少是其中一折)以开封为背景,王实甫应为金代人,《西厢记》、《丽春堂》均作于金代。因此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戏曲形式之一的“杂剧”应起源于金(宋)代,开封也是杂剧发展过程中的中心之一,“元杂剧”应改称“金(宋)元杂剧”。

关于宋元南戏,一些文献中有“温州戏文”、“永嘉杂剧”的记载,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戏曲样式的“南戏”长期以来被认为起源于温州。徐先生《从早期传本论证南戏的创作和成书》及其续篇《南戏的艺术特征和它的流行地区》认为,讫今未发现任何文献提及温州有特定的声腔,说南戏起源于温州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南戏兴起于包括温州在内的广大东南地区民间,温州不过是南戏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

关于“南戏”与“传奇”的界限,历来研究者有的以元明易代之际为界,有的以昆山腔兴盛为界。徐先生《论栀琵琶记枛》等文认为,“南戏”与“传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后者为文人的创作或改编,两者其他不同属性都因此而产生。元末明初经高明改编的《琵琶记》已于“传奇”,而广东潮州1958年出土的明嘉靖间抄本《蔡伯皆》等仍属于“南戏”。

关于南戏在明代的情形,徐先生指出,人们通常所说的“宋元南戏”实际上并不限于宋元,民间南戏在整个明代并未衰歇,创作和演出都以同样的规模在继续,只是由于文人传奇的兴起,它失去了昔日的垄断地位而使人误以为它已经衰落。

关于明代杂剧,徐先生指出,它的创作和演出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冷落。如果分散在卷帙浩繁的明代诗文集中片言只语的记载难以让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所描写或提及的频繁的戏曲演出足以使人猛醒,它们全部是杂剧和南戏,甚至是古杂剧,没有一个字提及昆腔。即使偶尔提到苏州伶人,他们也是“海盐子弟”。

人们历来还有一种误解,以为自明中叶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等改进而兴盛以后,所有的文人传奇都是为昆腔而创作。徐先生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指出:昆山腔从南戏中脱颖而出,上升为全国首要剧种,其时间比讫今人们所设想的要晚得多。与此同时,即使在万历末年,海盐腔、弋阳腔等不仅没有在各地绝响,即使在昆山腔的发源地苏州,它们有时仍可同昆山腔争一日之短长。它们在竞争中同存共荣的局面可能延续到一两百年之久。同一戏曲既可由昆山腔演出,也可由其他剧种演出,至多经过简单的适应性增删改编。

与此相关的还有所谓“汤沈之争”的问题。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着本)最早在沈璟生前列有“吴江派”,而在汤显祖身后则有“玉茗堂派”。此书中文本问世不久,正好碰上极左思想泛滥,汤、沈之争被作为戏曲史上两条********的实例而大肆渲染。徐先生对有关人和事作了详细考察后指出:汤与沈两人从未直接交锋,意见都通过共同的友人孙如法和吕胤昌转达。这场争论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文采派与格律派(或曰本色派)之争,同双方政见的进步与保守也没有太大关系。沈原来对汤十分佩服,对汤的代表作《牡丹亭》也很爱重,但又嫌它不太谐合音律,因此按自己的标准将它改编为《同梦记》,此举引起了汤的强烈不满,矛盾冲突即因此而起。汤在诗文中至少九次提到自己戏曲的唱腔,都说是“宜伶”,即海盐腔的一个分支宜黄腔。他的着作中从未提到他的作品由昆腔演出。由此可见,他的剧本本为当时仍十分流行的海盐腔而创作。苏州人沈璟、冯梦龙,湖州人臧懋循、凌蒙初等则自认为是正宗吴语的传人,而以汤“生不踏吴门”(臧懋循《玉茗堂传奇引》)为旁门左道。其实正是他们自己囿于见闻,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所指斥的汤氏作品中“歌戈”与“家麻”韵、“支思”与“皆来”韵通押并不是什么“江西土腔”,在宋元南戏《张协状元》和《琵琶记》中早有成例。因此,汤、沈之争的实质,在于汤氏坚持南戏曲律的民间传统,沈氏则力图将南戏的一个分支昆腔的曲律进一步规范化,并用它来要求所有传奇创作,以期有助于昆腔的兴旺发达。换言之,汤沈之争是由南戏多种声腔并行到昆腔一支独秀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戏曲家们认识角度不同而产生的摩擦,它在晚明戏曲史上出现实有某种必然性。

徐先生的《晚明曲家年谱》勾勒了41位戏曲家的生平经历,构筑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当他基本完成对各位戏曲家生平事迹的考订,对他们进行整体观照时,一幅清晰的图景自然展现在他的眼前:晚明戏曲家以苏州、浙江籍最多,皖、赣次之,明显构成几个群落。这一现象准确反映了当时南戏、传奇流行的区域及曲作家的地理分布。苏州戏曲家大都以昆腔正宗自居;浙江籍17位曲家中,有5位浙西人,可以说是苏州戏曲家群落的外围。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近代以前浙西嘉兴、湖州地区一直属于吴文化范围之内。另外12位则可以看作以绍兴为中心的越中曲家群,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采用比较宽松自由的南戏曲律和韵辙,有的剧本不为昆腔而创作,有的采用了一些弋阳腔的手法。皖南和江西也是南戏的主要流行地区,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所说的弋阳、乐平、徽、青阳诸腔都从这一带流行到东南各省以至全国。这一带戏曲家自然更多地沿用南戏曲律,他们的戏曲创作纳入昆腔的时间也更迟。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 古印趣话

    古印趣话

    古玺印章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和地方政权的权柄,同时它又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书全面叙述了中国古玺印章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收集了中国历代古玺印章的精品,荟萃了一百四十余幅珍贵罕见的图片。作者融合自己几十年来的文博工作经历,从古玺印章的内容、质地、型制、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古代玺印的发现与研究及断代辨伪的方法。作者又治印二十多年,书中穿插诸多轶闻趣事,以全新的理念和现代表现手法创作此书,使广大金石爱好者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近距离欣赏和研摩各时代的古玺印章,陶醉于古玺印章的魅力之中。同时这部书也是中国古玺印收藏的专用参考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表演兴趣观摩

    表演兴趣观摩

    本书主要讲述有关青少年表演兴趣爱好的知识内容,包括舞台表演、舞蹈表演、曲艺表演、军事故事演唱表演、乐器表演等内容。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热门推荐
  • 火影之静候轮回

    火影之静候轮回

    架空到火影世界后,面对杀戮残酷的现实中。面对俺妈紫研的爱慕,和对宇智波叶以及琳的愧疚,勇敢的生活着,晓得追杀、木叶高层的仇视,他如何生存下去...
  • 南越悲歌

    南越悲歌

    南越古国,一个由秦军将领赵佗建立的王国。本书带你一起回到那个被遗忘的帝国,开启一段被尘封的往事……
  • 凉薄少女:北桑

    凉薄少女:北桑

    凉了时光病了心脏留了少年……薄了青春静了光阴疼了灵魂……
  • 无敌魔兽系统

    无敌魔兽系统

    我站在云之巅,帝王祈祷我为他加冕,众神请求我为他敕封。咆哮的亡灵,飞翔的冰龙,在冰封王座上,笑看众生臣服。杀伐果断,性格果敢,让不屈的灵魂,主宰这顺生逆亡的世界。在魔兽争霸系统的召唤下,没有人敢说“不”!
  • 冒险岛日记

    冒险岛日记

    雷霆大陆,一个存在于生命体的平行大陆。于苍苍宇宙孕育而生,饱受着宇宙之精华。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这里蕴含着无限奥秘。4名误打误撞的人类旅客不幸来到这里,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上天的捉弄,他们是否可以从这片无人之地逃之夭夭呢。
  • 裁雪为信赠故人

    裁雪为信赠故人

    那一年长安月下,清风万里,言绥一袭白衣同皎皎明月而来,她抚琴低吟,将相思暗藏于琴音弦乐之间。多年后她仍旧琴音诉情衷,却已经无人与她鸣笛两相通了。与他良夜再相逢,残荷雨声重,他还是旧容样,只是那前尘往事,早已被一杯薄酒洗尽忘却,悄然藏入了十世镜中。
  • UFO之复仇计划

    UFO之复仇计划

    夕颜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个秘密隐藏了多年,终于被打开了。夕颜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个承诺如此难。
  • 生生世世,陌缘花开

    生生世世,陌缘花开

    生生世世,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亿年前,他们不期而遇,那时的她,不过是天地之灵刚聚集而成的小丫头罢了,但却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世界,法力无边,几乎无人能敌,除了他……她天真无邪的样子,触动了他的心。那日他们相遇之时,盈盈月光,漫天繁星,萤火虫闪闪发光,夜变得不再漆黑。故他为她取名:月光莹。他亲切的唤她小月儿,并霸道的对她说,这是他才能唤的称呼!时光流逝,她已不再是小丫头了,她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也知道她爱上他了。长发及腰的她对他说道:“待我长发及膝,娶我可好?”他温柔一笑:“好。”“等我。”“好。”可再相见时,为何我们不复当初,竟仇敌为见。其实我只想让你相信我…(剧情纯属虚构,请不要模仿)
  • 切鲁斯之轮

    切鲁斯之轮

    萨鲁姆德,八大陆之上,魔法与科技的碰撞,数十种智慧生物文明的冲突,诸神的诅咒与护佑。谁能从乱世中苟活,谁能颠覆乾坤!“从今而后,你就没有了平庸的资格。”
  • 美人请勿扰

    美人请勿扰

    金钱?权利?美色?这些都不过是过往云烟,人活一世,当左拥右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超萌萝莉在身边,高冷女王在身边,成熟御姐在身边,清纯校花在身边……天下美女皆在我身边!而我只想说一句:“美人,请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