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74900000031

第31章 香岛云山梦已空

1941年12月8日早晨8点,九龙上空凄厉的警报声骤然大作。日军飞机轮番轰炸位于九龙的启德机场,掐断了香港与外界唯一的航空通道,与此同时,兵分两路,袭击新界和九龙半岛。

从上海,到武汉,到重庆,再到香港,战火再一次追上了萧红逃亡的脚步。

这一天,是夏威夷时间的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日本政府随即颁布了对英、美宣战的天皇诏书。太平洋战争正式打响。

凄厉的警报,盘旋的飞机,此起彼伏的轰炸,玻璃被震碎的声音,逃命的人们仓皇地惊叫……这一切,在萧红听来都并不陌生。可是,此前每一次经历这些,哪怕是在身怀六甲大腹便便的时候,她至少也是个能行动自如的正常人,而这一次,她怕是再也逃不掉了。

不久,端木接到骆宾基打来的辞行电话,战争爆发,他想突围返回内地。端木请求骆宾基暂时不要走,留下来帮忙照顾萧红。骆宾基想到几个月来端木对自己的帮助,又想到萧红卧病在床的难处,立即应允,并很快赶了过来。

上午9点,柳亚子冒着空袭赶到乐道来看望萧红。他关切地问:“你好一些吗?”萧红抓住他的手,眼里流露出极度的恐惧,不断说:“我害怕!”

“你怕什么呢?”柳亚子安慰道,“不要怕。”

萧红颤声说:“我怕……我就要死。”

听萧红如此说,柳亚子心中亦觉难以平静,为了安慰她,他强作镇定,说:“这时候谁敢说能活下去呢?这正是发扬民族正气的时候,谁都要死,人总是要死的,为了要发扬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这时候就要把死看得很平常……”

萧红说:“我是要活的!”她的声音依旧喑哑而低弱。

柳亚子要回去了,端木送他出门,临走前叮嘱骆宾基:“你不要走,陪陪萧红,我一会儿就回来。”

萧红仿佛怕被人抛弃似的,惨白的脸上现着恐怖的神情,对骆宾基说:“你不要离开我,我怕……”

12月9日凌晨,在于毅夫的帮助下,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带着萧红渡海转移到香港岛,住进香港思豪大酒店五楼的一间客房。而此时,日军势如破竹,步步紧逼,香港岛同样危在旦夕。

12月11日,英军开始从九龙撤退。

12月12日,日军攻占九龙。

12月15日,戒严开始,食品被管制出售。

12月16日,日军试图强行渡海,炮声彻夜未停。

据说,萧红住进思豪酒店不久后,端木就出门去了。约有七八天的时间,他间或回来过一两次,但又马上离开,不知去向。

一天,萧红突然对骆宾基说:“端木是准备和他们突围的。他从今天起,就不来了,他已经和我说了告别的话。我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么?我要回到家乡去。你的责任是送我到上海。你不是要去青岛么?送我到许广平先生那里,你就算是给了我很大的恩惠。我不会忘记。有一天,我还会健健康康地出来。我还有《呼兰河传》的第二部要写……”

端木回来了,为萧红带来两个苹果。萧红问:“你不是准备突围吗?”

“小包都打起来了,等着消息呢!”端木说着,不久就走了。

多年以后,萧军听说了这件事。直到古稀之年,他依然难抑心头的愤怒,在文中痛斥端木蕻良道:于萧红病入垂危之际,斯时日寇正进军香港,彼号称萧红“知己”D.M者,竟怀资鼠窜而逃,弃萧红于不顾!呜呼!“人”之无良竟至于如斯乎?一叹!

在思豪酒店的几天,萧红大多是在回忆中度过的。骆宾基是张秀珂的朋友,得知这层关系后,萧红对骆宾基更感亲近,对他倾诉,就像是对久别重逢的弟弟倾诉。

她说到呼兰老家,说到自己的父亲,说到一路流亡的悲欢离合,自然也说到了萧军。断断续续的轰鸣声中,她感到无边的恐惧。她知道,若是此时萧军在身边,自己一定不会这样害怕。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候,无论多大的困厄,他都会主动替她扛起来,只要有他坚实的怀抱,她就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而现在呢?她无法不担心自己会被唯一的亲人离弃,无法不担心自己会死在这连天的炮火之中……

12月18日晚,日军从香港北角登陆,日英双方激烈交火。一颗炮弹落在了思豪酒店的六楼。

端木蕻良到底没有突围,他回到了萧红的身边,在这个绝望的夜里,带给了妻子一丝凄凉的希望。

19日一早,端木和骆宾基将萧红转移到后山别墅。而后又在于毅夫的协助下迁至联合道七号周鲸文家。周家此时已住进了很多避难的亲友,无法再安置一个肺结核病人。他们只能再次转往告罗士打酒店。临行,周鲸文交给端木500元港币。

驻港英军节节败退,日军攻入黄泥甬道。不久,占领了告罗士打酒店,改名半岛酒店,作为指挥部。几经辗转,萧红被安排到时代书店的书库里暂时落脚。

12月25日下午,港督下令停战,宣布投降。香港沦陷。

在这个萧红曾期盼着和朋友们聚餐的圣诞节,她再一次目睹了一座城市的倾覆。

傍晚,周鲸文来到书库看望萧红,只见她蜷伏在一架小床里,似在沉沉熟睡中。周鲸文不愿打扰,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这里。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萧红,14天后,他乘渔船逃出了香港。

12月28日,日军举行“入城仪式”,发行军票,正式接管香港。紧接着,出动大批特务搜捕中共干部、民主人士和文化界进步人士。

1942年1月9日,30多位文化人士由东江纵队护卫,撤离港九。

1月15日,柳亚子亦秘密离港。行前馈赠给萧红一笔医药费。

萧红和端木在香港的朋友越来越少。此前一直帮助他们撤退的于毅夫找到端木,代表组织把用于撤退和给萧红治病的钱交给他,并告诉他,因为自己要帮助其他人撤离,端木和萧红的撤退,组织安排由王福时负责,一旦萧红能够行动,就立即与之联系,由其护送离港。

连日来的惊惧和颠簸,使得萧红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咽喉水肿,呼吸困难,急需就医。端木多方打听和寻找之后,得知香港最大的私立医院——养和医院已开始收治病人。1月12日晚上,他将萧红送入了这家医院。

经诊断,萧红的病症是由气管结瘤引起的,必须通过手术摘除结瘤。端木坚决不同意手术,他的二哥曾因骨结核开刀失败而卧床多年,他知道结核病人刀口不易愈合,故而十分担心手术的严重后果。

但萧红治病心切,呼吸困难和憋闷已经让她无法平躺,在病痛的折磨下,她已听不进端木的任何劝阻,以为一旦手术就能迅速解除痛苦。见端木始终迟疑不决,她自己拿起笔在手术单上签下了名字。

1月13日,萧红被推入了手术室。手术似乎进行得很顺利,结束后,萧红很快苏醒了过来。

端木一颗悬着的心似乎就要放下了,他看到萧红想要说话,连忙俯下身去,却听见妻子用沙哑的嗓音说:“开刀的时候,我听医生说没有瘤……”

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医生的误诊对于萧红无疑都是重重的一击。这一次,她更真切地感到了死亡的迫近。

由于手术后刀口不封口引发感染,更由于缺医少药,萧红一连几天高烧不退,养和医院束手无策。

1月18日,在一名朝日新闻社随军记者的帮助下,端木和骆宾基把萧红转送入刚刚开始收治病人的玛丽医院。下午2点,萧红在玛丽医院手术室安装了喉口呼吸铜管,至此,她完全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19日零点,萧红见骆宾基醒来,眼中流露出关切的神情,她微微笑着,打手势示意骆宾基给她一支笔。

得到纸笔后,她写道:

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

骆宾基连忙说:“你不要这样想,为什么……”话未说完,萧红便挥手示意他不要打断自己的思路,她继续写道: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又写: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而后,掷笔微笑。

凌晨3点,萧红示意要吃药,并吃苹果半个。她在纸上写道:这是你最后和我吃的一个苹果了!

写下这样凄凉的话,她的神色却很恬静,仿佛已远离了所有的恐惧和痛苦。

两天之后,玛丽医院被日军接管,门外挂上“大日本陆军战地医院”的牌子,病人一律被赶出。萧红被转移至一家法国医院,但法国医院随即又被军管,病人都被赶到法国医生设在圣士提反教会女校的临时救护站里。这里没有药品,也缺乏医护人员,条件极其恶劣。手术后的萧红,至此已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

意识到自己已时日无多,萧红费力地在纸上写下“鲁迅”、“大海”等几个字,希望端木暂时将她埋葬在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将来若有可能,再迁至鲁迅墓旁。

1月22日早晨6点,萧红陷入深度昏迷。医生无计可施,示意端木准备后事。

9点,骆宾基看见她仰脸躺着,脸色惨白,合着眼睛,头发披散地垂在枕上,但牙齿还有光泽,嘴唇还红着。

渐渐地,她的嘴唇逐渐转黄,脸色也逐渐灰暗,喉管开刀处有泡沫涌出。

1942年1月22日上午11点,萧红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爱她的人们,终年31岁。

悲痛欲绝的端木蕻良请来一位摄影师,为萧红留下了最后的容颜。

在送萧红的遗体去火化的路上,他用小剪子剪下了一缕爱妻的头发,放在自己贴身的口袋里,仿佛这样做,她从此就不会离开他了。

几经周折,端木终于获准将爱妻的遗骨埋葬在浅水湾的海滩边。

为了最大程度确保能留住骨灰,端木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个瓷瓶里。

1月25日,端木在骆宾基的陪同下,进入日军军事封锁区,将一半骨灰埋在浅水湾丽都酒店前石砌的花坛中,封土之后,在上面立下了他亲笔书写的“萧红之墓”的木牌。

1月26日,在中文大学一个学生的陪同下,端木将另一半骨灰埋在了圣士提反女校后院土山东北向的一棵树下。

萧红在这遥远的异乡,静静地安歇了。

同类推荐
  • 走下神坛的关羽

    走下神坛的关羽

    马蹄扬尘狼烟处,血泪英雄,戍装上阵,仗剑划开万里开幕,惊天动地壮烈事,问鼎华夏,折戟沉沙,洒血凝注千秋史书。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伽利略》对哥白尼、伽利略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本书为"大家丛书"之一。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本书记载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杰出成就。
  • 一代女帝:武则天

    一代女帝:武则天

    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谢世。武士彟在荆州哀悼成疾,吐血而死。当时,武则天仅有十二岁。武士彟的灵柩在长沙大崇福观里放了七个月。唐太宗认为武士彟是忠孝之士,并追赠礼部尚书,令官办丧事。贞观九年十二月,武则天兄妹护送着武士彟的灵车,长途跋涉,返回并州(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故乡,在并州大都督英国公李勣的监护下埋葬了他们的父亲。
  •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讲述了从乡村少年到童话名家,安徒生以文学的名义,向我们叙述他的挫折、泪水及心路历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丑小鸭”。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个子很高,样子木讷,有一只很大的鼻子和一双特别大的脚……如今,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只“丑小鸭”终于享受到了天鹅般的待遇,他就是安徒生。《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安徒生的童话人生,再现生命的神奇和他一生的美丽。从安徒生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学改变命运、影响世界的力量,而且还感受到了一个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的人的生命光彩和人格魅力。
热门推荐
  • 死亦何暖

    死亦何暖

    你总以为死亡离你太远,直到生命的颜色突然灰暗。人的出生就在迈向死亡,只是艰难,抑或坦荡。在死亡来临之际,他做了什么?在死生抉择之时,他又得到什么?人情冷暖,分合变迁。一念之间,沧海桑田。关于生死,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里找到自己,找到答案。
  • 云端上的暴风雨

    云端上的暴风雨

    世界上,也有那种十六年来做了十六次同样的梦的少年呢。那个凌晨,他捡到一块蓝宝石项链,那个早上,他邂逅一位自称魔女的少女。他想去保护喜欢的人,他想要去寻找那门后隐藏着的真相。第十六次相同的梦境。凌晨,项链,魔女,少年……故事,从今晨开始……
  • 剑逆诸天。。

    剑逆诸天。。

    星河无尽,种族林立,群雄逐鹿,剑断诸天星辰,强势崛起,问诸天可公,一剑逆之...........................
  • 半世癫狂半世执求

    半世癫狂半世执求

    她年少孤苦,半世飘零,只因一人成佛成魔,九死一生只为佑他平安喜乐,却不过一场错认。他生性薄凉,嗜杀残酷,善战,拥有一副欺骗世人的良善面孔,他本是长着天使面孔的恶魔,却被一个傻和尚当成心中的佛祖。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新兰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新兰

    【新兰序-第一部】青梅竹马不会有真爱吗?未然。彼岸花开,有花不见叶,有叶不见花。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生生眷恋,世世错过。即使是巧合,可以让他们遇见一次吗?那怕只有一次,我也会拼尽全力抓紧你的手。(包甜,不甜不要钱。喜欢青春文的可以进来看看。第二部预计16年八月中旬开坑,腻萌放心跳吧!新手更文请多多指教)
  • 竹蚁传说

    竹蚁传说

    少年问剑,因为竹蚁仙域的一次争霸,不得不离开仙域,身受重伤的他,在宇宙中漂泊,他能否拿回属于他的一切。
  • 战争亦如此

    战争亦如此

    一场回到原点的穿越,历史不容改变!战争一如既往,起点即是终点!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乃国力与军力之强盛。今非昔比,不再只是呐喊与抗议,威慑与遏制战争乃最强军事体现。多少热血,梦回疆场!历史回到原点,悲催当是磨砺,吾做一回向导,100年太久,朝夕之间、精彩纷呈!
  • 鹿伴晗心

    鹿伴晗心

    书名之所以叫“鹿伴晗心”是因为鹿晗在伊斯庭大学中与女主角韩雪的甜美爱情。
  • 我的路人甲姑娘

    我的路人甲姑娘

    “喂,你还好吗?”“不好。”“你还爱我吗?”“爱。”“那回到我身边吧!”“好啊!”路人甲姑娘站在喧闹的街头,对我微笑着应道,她的笑容没变,还是那个味道......
  • 魂陵

    魂陵

    我已不再是银杏树下的少年,你,忘了我吧;如果注定了正邪不两立,那么,杀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