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71500000034

第34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家族也会分裂(3)

对一个国家来说,每一项法案的颁布都应该是为了公共利益,都应该是公平的。但这个法案的颁布目的,却令人难免生疑。因为在这之前,虽然华尔街的大多数银行的确是两项业务兼而有之,但是大部分银行侧重点不同,仅仅是其中一项业务做得比较出色,而另一项业务则是偶有涉猎而已。例如,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和大通银行的承销业务就比较弱,并且还经常有丑闻爆出,可谓是声名狼藉;而大名鼎鼎的雷曼公司和高盛公司虽然在承销债券方面大有作为,但在储蓄业务方面做出的成绩却很平平。

也只有摩根银行把这两项业务都做得风生水起、炉火纯青。一直以来,摩根银行的储蓄和证券业务,都是齐头并进,而且摩根银行还把这两项业务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不仅公司的存款金额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目,且在承销债券方面也一直占据着行业霸主的地位。因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颁布和实施,与其说是直接剑指银行界,倒不如说是直接针对摩根银行。

正因如此,这项法案颁布后,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其实该法案的颁布是当时美国两大银行集团利益角逐的结果。那么,是哪两大银行集团呢?自然指的就是洛克菲勒集团与摩根集团,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只有洛克菲勒集团有资格和实力与摩根集团相抗衡,所以才有人说该法案的实施是洛克菲勒集团挑战银行业霸主摩根家族,意图削弱其实力的阴谋。当然,这种说法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但即使是正确的,如果不是充分利用了危机过后当时美国民众普遍仇视银行界的情绪,洛克菲勒的阴谋一定难以成功。

不过商场如战场,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管怎么说,事实证明,这次法案的颁布的确打击并削弱了摩根家族。因为之后摩根家族面临被强行拆分的命运,却根本无力扭转局面。

前面已经说过,摩根银行把储蓄和证券业务放在一起经营得很好,可以说,为摩根家族带来了滚滚财源。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储蓄和证券业务并不冲突,两者完全可以很好地结合,但是,主张限制并想拆分银行权力的利益集团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如果把储蓄业和证券业结合起来,就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因为当银行的贷款出现坏账时,银行可以“祸水东移”,即将这些贷款包装为债券,然后推销给投资者。

其实这一点并非是无中生有,的确有银行曾经干过类似的事情,例如,国民城市银行的查尔斯·米切尔就曾在拉美贷款项目中进行过此类偷梁换柱的把戏。而且有时候情况还会更糟,有些银行甚至还会贷款给投资者,以达到让他们购买上述债券的目的。这样一来,整个市场便进入了由私人银行设定的利益循环链条,一旦某个环节出错,整个链条就会面临崩溃的境地。

除此以外,还有另一方面原因是,对美国政府来说,这种环环相扣的业务模式,国家很难进行干预和管理。因为很多时候,政府根本无法完全厘清受害者和投机者之间的界限,甚至有时候还不得不为了挽救储户,而违心地保护投机者。然而,一旦这两项业务被拆分了,那么较之从前,则会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干预和管理。

当然,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颁布和实施,最大的受害者仍然是摩根银行。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摩根银行在这两项业务方面都做得风生水起,俨然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这也难怪会有很多人认为,这项法案的颁布是直接针对摩根银行,目的是想置其于死地,即使做不到,也能很好地起到削弱摩根银行的作用。原因很简单,这或许就是“树大招风”的缘故,怪只怪摩根银行在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力太大了,自然会招致同行的忌恨,以及政府和公众的担忧。

这项银行法案生效后不久,许多公司便纷纷开始了重新组合或拆分。例如,美国第一家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在这个时候诞生,它便是由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分部和大通银行组合而成;而雷曼公司及有着犹太背景的高盛公司则选择重新改组为投资银行。

但是,摩根银行却并不甘心就此作罢,因为毕竟摩根银行的这两项业务都做得很有成绩,是他们多年努力和奋斗的结果,其中包含着太多人的汗水。如果选择放弃其中一项业务,那无异于是割他们的心头肉;而即使退一步,选择拆分摩根银行,也必定会削弱摩根家族的力量。

因此,自从这项法案颁布后,摩根财团合伙人托马斯·拉蒙特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是找到政府进行游说,希望美国政府能够网开一面。托马斯·拉蒙特在游说政府时说道:“假如真的将储蓄和证券两项业务拆分,那么投资银行将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公道地说,托马斯·拉蒙特说的这句话不无道理。然而,由于美国民众当时仍处于1929年经济大崩溃的伤痛中,急于寻找替罪羊以发泄心中的郁闷,因此摩根财团的意见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不过,自古以来,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历史自有公论。虽然摩根财团的意见在当时没有得到重视,但在多年以后,托马斯·拉蒙特的预言真的不幸被言中。当然,这些已经是后话了,关键是眼前这一道坎儿,摩根家族能不能成功迈过去。

■ 问罪摩根财团 ■

当罗斯福亲笔签署生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后,摩根财团的命运似乎已经被注定了。虽然摩根财团很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而且它也的确为能扭转命运而努力和反抗过,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1933年5月23日上午,美国国会的参议院会议室里,正在进行的一场佩科拉听证会,正式宣告向摩根财团发难。

此时的杰克·摩根已经66岁了,走路时的步子已经有些蹒跚。然而,在这样一个原本应该安享晚年的年纪,他却还得面对佩科拉听证会的质问。不过当天在证人席上的杰克·摩根,俨然依旧老当益壮、宝刀未老,英姿飒爽,风采丝毫不减当年。

这在他的一番精彩的开场白中显露无遗。在开场白中,他这样说道:“如果允许我提及我有幸作为其高级合伙人的这个银行,我则要说,我们头脑中自始至终的一个念头就是以第一流的方式从事第一流的业务。”这简单的一句话,就体现出了作为绅士银行家的尊贵、高傲及不容置疑。

在这场听证会上,佩科拉律师提出了许多十分尖锐的问题,例如,“摩根银行提供给其他银行的60多名官员和董事是出于怎样的目的?”或者是“摩根银行的合伙人为什么要参加银行家信托公司和担保信托公司的董事会”?又或者“摩根银行与查尔斯·米切尔间是否存在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以及“摩根银行向国民城市银行提供贷款将会获得什么样的好处”……诸如此类的问题,个个都很有攻击性。

面对如此严厉的质问,如果换作普通人的话,恐怕早就已经怒火攻心了。但显然杰克·摩根并不是一般人,一辈子在商场叱咤风云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沉不住气的小伙子了。因此,杰克·摩根并没有被对方言辞激烈的质问所激怒,反而是很绅士地侃侃而谈,觉得对方说的这些不过是作为一家私人银行的正常业务。对于杰克·摩根的回答,佩科拉要求进一步了解摩根银行的业务形式,然后他得到了一份书写十分工整的协议。不得不提的是,这项协议赋予了杰克·摩根极大的权力,例如,分配利润、调节争端、解雇合伙人甚至解散银行等。

在这场听证会上,当人们了解到摩根银行从没有主动征求过公众存款后,大名鼎鼎的货币委员会和参议院主席邓肯·弗莱彻决定与杰克·摩根进行一次谈话。而他们之间的这次谈话,虽然简短但却很著名。

“你是在为公众服务,难道不是吗?”邓肯·弗莱彻问道。

“当然是的,但是我们是有原则的,我们只为由我们自己选择的客户服务。”

杰克·摩根不卑不亢地答道。

“那么举一个例子,如果我有一天去你们那里,想要将自己的10万美元存款存在你们银行,是不是即使我之前从没见过摩根银行任何人,和谁都不认识,但因为这笔钱的数额不算小,所以你们仍然会接受我的存款?”邓肯·弗莱彻充满好奇地问道。

按照常理,只要有人去银行存钱,银行哪会有拒绝的道理?但杰克·摩根给予邓肯·弗莱彻的回答却是否定的。杰克·摩根这样说道:“不,我们不会接受你的存款,除非是你来的时候带着别人的介绍信。这是摩根银行一向的传统,我们只与自己觉得值得信任的客户合作,如果没有介绍信,不管你的存款金额有多么大,我们都将不会接受。”

杰克·摩根所说的话的确句句属实。因为摩根财团自创业伊始,便一直保持着亘古不变的“绅士”传统,那便是只与贵族、政府、大公司合作。正因如此,摩根银行根本就不会主动征求公众存款,反倒是很多美国人都以能在摩根银行开户而感到自豪。

同类推荐
  • 梁山泊里论英雄

    梁山泊里论英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那些身怀绝技的各类专业人才,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吴用其实是武林高手;时迁偷遍天下无敌手,却是头号屌丝男;公孙胜看似逍遥自在,却有诸多无奈;戴宗日行八里,只为宋公明;张顺人称浪里白条,却为老大卖命到老……老大、战神、男神、女神、异人,各有各的绝活,却也各有各的不幸。分组PK,大战五回,比的不是排名,而是谁更惨。最后,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去吧,野草,连着我的题词。
  • 达·芬奇(名人传记丛书)

    达·芬奇(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怀着无穷好奇与创意的天才画家,除创作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惊世杰作之外,还涉猎数学、地质、解剖学、机械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并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永远不知疲倦。本书客观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为青少年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从居里夫人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再现了居里夫人坚毅、勇敢、热忱的品质和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真切地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坎坷而的人生历程,铭记她为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本书论述并总结了自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贡献,并对他们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热门推荐
  • 进击:食死徒

    进击:食死徒

    绝望的世界,残酷而又美丽的现实。不甘沦为笼中鸟的艾瑞克,下定决心要踏出囚禁人类的城墙之中,朝着未来飞翔!即便墙外,就是恐怖的地狱!这是自由的代价!
  • 无斐

    无斐

    人,无非就是你我。事,无非就是对错。心,无非拳头般大。没有无非种种,何来天下繁华?
  • 爱上梦女侠的点点滴滴

    爱上梦女侠的点点滴滴

    她,一个外表大大咧咧,总是穿着男孩子的衣服,头戴着顶帅气的帽子,不是她不愿意像其他女孩子一样被疼爱,只是她一出生就决定了女孩子在这个家族的卑微身份,如果不是遇见他,那个浑身散发着贵族气息,如童话中走出的天使王子,她一定还在还在徘徊,同样也因为遇见她,原本冷酷高傲的王子变身成为温柔的天使。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黄帝阴符经疏

    黄帝阴符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直播之无限碾压

    直播之无限碾压

    在电影世界里穿梭的庄莫偶然开启直播间,能邀请同一时间看同一电影的观众进入直播间,且人数越多,庄莫在电影里的实力越强。人数上百,实力高强;人数上千,首屈一指;人数上万,无限碾压!庄莫:“来,一起见证我的无(zhuang)敌(bi)之旅。”
  • 国朝画徵录

    国朝画徵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祖焚天

    妖祖焚天

    本该出现在小学作文里的故事,《如果,我是一只鸟》,可是若真有一天你变做了一只鸟,还是一只万人厌恶的乌鸦,怎么办?当你发现周围的鸡鸭猪狗都用人语交流时,怎么办?当你发现外来动物倍受本地人欺压时,怎么办?什么?努力修炼便可化作人形?我操,那还等什么?俢练吧……请相信我,这是一个喜剧……
  • 秦梦异事

    秦梦异事

    灯火万丈,情丝流转。痴爱,至恨,有怨,他带着这一小只,辗转人世间,看尽千般故事。人,妖,佛,魔,都受七情苦。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