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2100000018

第18章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1)

跟林汉达先生一同看守

高粱地的时候

宁夏平罗的“五七干校”

在宁夏平罗的远郊区,“五七干校”种了一大片高粱,快到收割的时候了。教育家林汉达先生(当时七十一岁)和我(当时六十五岁)两人一同躺在土岗子上,看守高粱。躺着,这是“犯法”的。我们奉命:要不断走着看守,眼观四方,不让人来偷;不得站立不动,不得坐下,更不得躺下;要一人在北,一人在南,分头巡视,不得二人聚在一起。我们一连看守了三天,一眼望到十几里路以外,没有人家,没有人的影儿。没有人来偷,也没有人来看守我们这两个看守的老头儿。我们在第四天就放胆躺下了。

语文大众化

林先生仰望长空,思考语文大众化的问题。他喃喃自语:“揠苗助长”要改“拔苗助长”,“揠”(yà)字大众不认得。“惩前毖后”不好办,如果改说“以前错了,以后小心”,就不是四言成语了。

停了一会儿,他问我:“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

“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我开玩笑地回答。

他忽然大笑起来!为什么大笑?他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问一位扫盲学员:什么叫“遗孀”?学员说:是一种雪花膏,白玉霜、蝶霜、遗孀。林先生问:这个“孀”字为什么有“女”字旁?学员说:女人用的东西嘛!

林先生补充说:普通词典里没有“遗孀”这个词儿,可是报纸上偏要用它。

“你查过词典了吗?”我问。

“查过,好几种词典都没有。”他肯定地告诉我。他提倡语文大众化的认真态度,叫人钦佩!

乐观主义

我问他,你的乐观主义是从哪里来的?

他说,我信教,也就是信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告诉我,历史总是前进的,后退只是暂时的曲折。

他问我:你不也是乐观的吗?

我照抄他的说法:我信自然规律,等于信教。

那一天,天上没有云,地面没有风,宇宙之间似乎只有他和我。他断断续续地谈了许多有哲理的笑话。什么“宗教,有多神教,有一神教,有无神教……”。

“先生之成为右派也无疑矣!”我说。

“向后转,右就变成左了。”他笑了!

三化和三性

谈得起劲,我们坐了起来。我们二人同意,语文大众化要“三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通俗化是叫人容易看懂。从前有一部外国电影,译名“风流寡妇”。如果改译“风流遗孀”,观众可能要减少一半。口语化就是要能“上口”,朗读出来是活的语言。人们常写,“他来时我已去了”。很通俗,但是不“上口”。高声念一遍,就会发现,应当改为“他来的时候,我已经去了”。规范化是要合乎语法、修辞和用词习惯。“你先走”不说“你行先”(广东话)。“感谢他的关照”不说“感谢他够哥儿们的”(北京土话,流气)。“祝你万寿无疆”,不说“祝你永垂不朽”!

林先生进一步说:“三化”是外表,还要在内容上有三性:知识性、进步性、启发性。

我们谈话声音越来越响,好像对着一万株高粱在讲演。

太阳落到树梢了。我们站起来,走回去,有十来里路远。林先生边走边说:教育,不只是把现在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立志把社会推向更进步的时代!

(《群言》,一九九○年五月号;《之江校友》,一九八七年六月《特刊》)

怀念敬爱的张寿镛校长

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的公子张芝联教授来访,嘱张允和和我写文章纪念我们敬爱的张校长。张允和和我都是在张校长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当然立刻答应。我们商量,两人各写一篇,因为我们夫妇两人是先后同学,得到张校长教诲的时间不同。可是两人都迟迟没有动笔,因为越是想把文章认真写好,越是难于动笔。不幸,在二00二年八月十四日张允和去世了!这个晴天霹雳把我打击得呆若木鸡!她临终前没有来得及把她想要写什么告诉我,十分遗憾!日前张芝联教授来催我的文章,希望我代替张允和写些回忆,并且给我看俞信芳先生的《张寿镛先生传》的书稿。使我感到既惭愧又紧张!

张允和是光华大学招收的第一批女生中的一个。那时候是上海各大学实行男女同学的开始时期。光华大学建造了女生宿舍,女同学组织女同学会,在选举第一届干事和会长中,张允和被选为会长。当时的学生会要参与学校的校务工作,张允和于是跟张校长就有许多接触的机会。

有一件事,张允和念念不忘。光华大学每年举行学生演讲比赛。在某次比赛中,张允和得到的评分跟另一位男同学相等,两人并列第一。在这种情况下,担任评判委员会主席的张校长将投最后一票决定谁是冠军。张校长经过退席考虑之后投了张允和一票,于是张允和成为冠军。一个女同学成为大学演讲比赛的冠军,不仅轰动了光华大学,也轰动了当时上海的大学界。这是张校长提倡女权的一次模范行动。一枚金质冠军奖章,成为张允和的传代之宝。

有一年,女生宿舍忽然起火,幸亏发生在白天,没有人受伤。但是,楼房烧毁,行李和书籍付之一炬,造成生活和学习的许多困难。张校长亲自前来指导救火,并为每一个女生解决具体的困难。张校长借此机会,教育学生要临危不惊,镇定应付,理智处事,先重后轻,使学生受到一次为人处世的教育。女同学感受深刻,都说张校长爱生如子。

在一九二五年上海“五卅惨案”之后,要为圣约翰大学离校师生创办一所私立大学,这是一件非常重大而又万分艰难的事业。启动这件重大事业,首先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来担任校长,这位校长既要能得到学术界的尊重,又要能为创办大学筹划经费。上海各界一致推举张寿镛先生,他是清代学者,曾任江苏省财政厅长、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当时担任淞沪道尹,张寿镛先生临危受命,知难而进,应承了这个时代的呼唤。

创办私立光华大学有三大问题:生源问题、师资问题和经费问题。生源问题不大,因为有离校学生作为基础,再添招一些新生就可以了。师资问题比较难。著名学者不一定肯来新办的大学。张校长首先聘请到当时威望最高的两位教育家——朱经农先生和廖茂如先生,通过他们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壮大离校教师的队伍。不少著名学者出于爱国心,欣然前来光华任教。光华的教授阵容光辉夺目,胜过圣约翰大学,成为当时全国大学界的翘楚。最难的问题是筹划经费。张校长是理财能手,在全国爱国气氛中,捐款终于源源而来。张校长动员离校同学,劝自己的家长踊跃捐输,得到离校同学家长王省三先生捐助上海近郊地皮一百亩,又得到菲律宾等地华侨留学生家长捐建三座堂皇的教学主楼。这样就立刻兴工建筑新的校园。光华大学建校比较顺利,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勇气。可是如果没有张校长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是不会得到如此成功的。

当时有一个紧急的大问题:不能等待新的校园建设完再开学,必须立即开学,继续学业,不使弦歌中断,否则离校师生就会离散。这时候,张校长有两位得力的助手,一位是陈训恕,一位是史乃康,他们都是离校同学。在离校时候已经毕业,没有来得及拿文凭。他们是筹备光华大学紧急开学的两位重要助手。于是,在上海霞飞路租用民房作为临时宿舍,租用空地建设几个芦席篷临时大课堂,使教学工作立即开始。我就是在芦席篷临时大课堂里聆听当时多位著名学者的教诲的。张校长也时来芦席篷临时大课堂对学生讲话。这一幕筚路蓝缕的悲壮场面,希望不要被历史遗忘了。

史乃康是我中学的先辈同学,他听到我经济困难,付不出学费,就告诉我:校长室需要一个文书员,将在同学中招考,半工半读,你可以去报考。考试结果,我被录取,免除学费,每月还有三十元津贴,这就解决了我上学的经济困难。我的工作是按照规定书写往来中英文的书信。在工作中,我学到许多张校长的办事方法。

我们青年同学常常议论张校长。大家认为,张校长以清代科举出身的儒家学者,能自学成为理财能手的现代人才,这种自学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在一九二五年的时候,国民党北伐节节胜利,江南人民大都寄希望于国民革命。国民政府任用高官,首选英美留学生,张校长能在这个环境中得到重用,因为他有别人难于企及的才能。他弃官办学,不是官员下台,寄生于学校,而是认定教育事业比政治工作更有远大的建国作用,然后决心改变任务的。

张校长的办学原则是,按照当时公认为先进的英美教育方法,实行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校中行政人员很少。校长、教授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如一家。直到一九四九年,光华大学的附属中学还是上海各中学中的优秀典型。

在抗日战争中,张校长请会计界元老谢霖先生为代表,到成都去开办一所成都光华大学分校(成华大学)。这件事说明张校长的远见。他不主张战时暂时到后方躲避一下,战后立即撤回原地,在后方不留痕迹,而是要把大学教育扩大到教育落后的中国西部,作为开发西部的长远打算。这在今天高呼开发西部的时候,值得怀念。

光华大学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激起的“五卅运动”而创办,又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的战争中被炮火毁灭。一九四九年后,所有私立大学一概收归国办,光华大学的光辉历史未能再呈现于中国。历史不会忘掉张寿镛校长创办光华大学的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张寿镛先生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一、从清代学者自学理财,成为现代理财专家,树立自学成才的典范。二、收集、编辑、影印《四明丛书》,成为考据文献专家,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具体贡献。三、在艰难危急中创办光华大学,伸张民族正气,培植建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中国树立根基。张校长说:“莫为一身谋,而有天下志;莫为终身计,而有后世虑。”张校长的言行,我们应当好好学习。

俞信芳先生的《张寿镛先生传》,是一部多年心血、广收博引、实事求是、慎重下笔的精心著作,有历史和文献价值,对今天想要了解不久以前真实历史的读者,是极有价值的读物。

二00三年五月三十一日时年九十八岁

切音字运动百年祭

一目了然初阶

卢戆章(一八五四—一九二八)的“中国切音新字”厦腔读本《一目了然初阶》在一八九二年出版,到今年整整一百周年。这是中国人民自觉地提倡“拼音化”的开始,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拼音化”的重大缺陷。在《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公布、汉语拼音教育一天天扩大的今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百年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首创功劳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从“中国切音新字”的发表到“注音字母”的公布,这一阶段的拼音化运动,被称为“切音字”运动。“切音字”运动的特点是:创造民族形式字母、声韵双拼。“注音字母”最后从声韵双拼发展为“声介韵”三拼,仍旧没有全部音素化。民族形式字母不便在国外流通,于是又公布国际通用字母的“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是“国语罗马字”的改进,并使国内国外统一用一套字母。这就是“拼音化”运动一百年来已经走过的历程。

“思入风云变态中”

一八九二年是甲午战争的前夜。这时候国事动荡、人心震撼。《初阶》里面有一幅插图,画着一个人,一手按书、一手执笔,正在苦苦思索。旁边写道:“思入风云变态中。”“思变”是当时的时代思潮。

值得注意的是:一百年前的卢戆章,已经认识到汉字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字的发展是“字体代变、趋易避难”。他说:“字体代变:古时用云书鸟迹,降而用蝌蚪象形,又降而用篆隶八分,至汉改为八法,宋改为宋体字,皆趋易避难也。”这里有三个“用”字和两个“改”字。“用”就是“利用”;“改”就是“改革”。既然历史上一再“利用”过、“改革”过,今天为什么不可再“利用”、再“改革”呢?

有人对他说:“子真撼树之蚍蜉也!汉字神圣,一点一画无非地义天经,岂后儒所能增减?”卢戆章“一笑置之”。他何以能“一笑置之”呢?因为在他的思想里,文字“神圣”观念已经被文字“发展”观念所代替了。

两个发展层次

“拼音化”有两个发展层次。第一层次是,各国采用各自的民族形式字母,不求相互流通。第二层次是,各国采用国际通用字母,也就是“拉丁字母”,便利相互流通。“二战”以后,世界各国进一步实行“拉丁化”。战前有六十多个国家用拉丁字母,战后用拉丁字母的国家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个。战后新独立的国家无例外地都实行了“拉丁化”。采用民族形式字母的国家越来越少了。

汉字在历史上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以及古代和近代的中国国内许多少数民族,在东亚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二战”后,越南废除汉字,正式改用拉丁字母。朝鲜北方废除汉字,完全用本民族的谚文字母。朝鲜南方用汉字和谚文字母的混合体,但是“教育汉字”减少到一千八百个,而小说一般全用谚文字母。日本用汉字和假名字母的混合体,但是规定常用汉字一九四五个,法律和公文用字以此为限,其余都用假名字母。完全用汉字的国家只有一个中国了。“汉字文化圈”不断缩小。汉字不是在扩大流通范围,而是在缩小流通范围。汉字所让出的地盘都由拼音文字占领了。

同类推荐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 杰克·韦尔奇自传
  • 数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

    中国近现代历史因一些人物而风起云涌,如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北大之父蔡元培,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市场经济第一人顾准等。本书讲述了他们在困难中跋涉、在孤独中前行的探索历程,其深刻思想与坚定信念透过历史的烟尘,依旧光芒四射。
  •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发明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发明家

    本书选取了世界上最卓越的20位发明家,介绍了他们的生命历程、主要发明、人生格言等知识,语言优美,图文并茂,知识性与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邪魔神尊

    邪魔神尊

    世间千千万万,不过一把灰骨,轻抚琴弦,道尽这天下霸勇
  • 宠物小精灵之鹰黎大冒险

    宠物小精灵之鹰黎大冒险

    一名叫鹰黎的少年在宠物小精灵的世界里冒险,在这里他见到了许许多多没有见过的生物,还有一些是在宠物小精灵动漫中没有见过的,这场冒险之旅就此展开!
  • 无相天将

    无相天将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厮撼天动地、气破山河者,是为强者!我黄石既已来到这武道世界,便要主宰这苍穹!
  • 邪武至尊

    邪武至尊

    混沌八相,三神归一,天脉传承,华夏崛起。在这里,没有核弹大炮,却有能够覆灭世界的法术,没有飞机汽车,却有悬空飞行和御剑神游,在这里,魔法纵横,道法毁天,神技灭圣,武道的奥义,脉术的崛起,一个孤僻的天脉者,他的路,将在这个被圣人遗忘的洪荒碎片中一步步踏血而问鼎巅峰……
  • 暴君别追我

    暴君别追我

    华笙总以为,她一直等待的,从来不曾等到;她想要的,从来不曾得到;她一直相信的,原来都是错的;她一直觉得是错的,才是最后的真相。不管在什么时候,她都想要逃离他的身边,他都想要将她留在身边。彼此之间撕扯着,给对方留下深深的伤痕。后宫阴谋,大国之争,江湖剑雨,总是陪着她一一走过直至最后,真相大白,一直陪着她走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人,才是她此生挚爱。
  • 山氏一族

    山氏一族

    大山的腹地有一个神秘的种族,他们是山族,他们为了保护大山而生存,许氏一族乃是山族的祭祀者,有着极大的重任。当山族遭受到危险之时,许氏一族又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 这个地方那么多年

    这个地方那么多年

    这个地方,那么多年,主要讲述本人自出生以来,在农村的成长经历与感情纠葛,从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学生,沦落到被自己就读的初中学校劝退,满怀幻想走向社会这所大学以及打工求职的一些趣事,经历过,似乎应该留下点什么。
  • 仙妖镇

    仙妖镇

    科技的发展,游戏进入全景虚拟模式。龙腾集团打造的全景网游仙妖镇顺势而起,带领着游戏进入最巅峰时期。龙勇士端游最顶级玩家言何决定去尝试这种全景网游的奇妙,一举踏入仙妖镇中。
  • 撒旦老婆冷冰冰

    撒旦老婆冷冰冰

    她,原本是被人捧在手心精心呵护的小公主,可一夜之间,却从天堂掉落地狱。她的生命中只有黑色,黑,无边无际的黑,她在黑暗中沉沦……直到一个男人说爱她,她真的相信了,谁知道,这一切不过又是一个骗局而已。三年后的她冷的可以将周围的一切冰冻,再次回来之时,她却已将他遗忘,遗忘在心底的最深处……
  • 史纠

    史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