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600000020

第20章 历代茶著(2)

茶经(2)

茶叶专著。明代徐渭撰。约成书于明万历三年(1575)。见清代《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文选楼藏书记》称,《茶经》一卷“考经典故及各人的事”。

煎茶七类

谈茶专文。明代徐渭作。约撰于明万历三年(1575),有《续说郛》本、《居家必备》本。为250字短文,分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则。与明代陆树声《茶寮记》中“煎茶七类”相同,恐系《续说郛》本误题。

茶经水辨

品茶用水专著。明代孙大绶辑。成书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系抄录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节录不全)、宋代欧阳修《大明水记》和《浮槎山水记》而成。

茶经外集

诗歌汇编。明代孙大绶辑。成书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汇编唐代陆羽《六羡歌》、卢全《茶歌》、皇甫曾《送羽采茶》、皇甫冉《送羽赴越》、释皎然《寻陆羽不遇》、裴拾遗《西塔院》,宋代范希文《斗茶歌》、王禹《观陆羽茶井》八首诗歌而成,附刻在孙氏刊印的陆羽《茶经》后。

茶谱外集

诗文汇编。明代孙大绶辑。约成书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三千余字。汇集唐代吴淑《茶赋》、刘禹锡《试茶歌》,宋代黄庭坚《煎茶赋》、苏拭《煎茶歌》、蔡襄《茶垅》、《采茶》、《造茶》、《试茶》,以及黄庭坚《惠山泉》、《茶碾烹煎》、《双井茶》等而成。

茶说(1)

论茶专著。明代屠隆撰。约成书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原为屠氏所著《考槃余事》的“茶笺”篇,明代喻政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将该篇抽出,列为专书,并易现名,编入《茶书全集》。但删去洗器、焙盏、择果、茶效、茶具诸茶及人品茶最后一则,增补同书“山斋笺”篇的“茶寮”条。《茶说》约二千八百字,内分28条,分别记述茶的品类、采制、收藏、择水和烹茶等情况,井介绍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天目六种名茶。

论茶随笔。明代陈师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仅见《茶书全集》本。约一千字,共五则,分别考证唐代释皎然所撰《茶诀》,辨别蒙顶之茶,明析“旗枪”之义,比较诸茶品第高下,介绍烹效之法。均为略有所见,随笔记下,未作系统全面考证。后有万历癸巳年(1593)卫承芳跋。

茶录(2)

论茶专著。明代张源撰。约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有《茶书全集》本。计一卷,一千五百余字,分为采茶、造茶、辨茶、藏茶、火候、汤辨、汤用老嫩、泡法、投茶、饮茶、香、色、味、点染失真、茶变不可用、品泉、井水不宜茶、贮水、茶具、茶盏、拭盏布、分茶盒、茶道23则。所论颇为简要,不因袭前人,多为_己之见。据明代顾大典(官至福建提学副使)序文介绍,作者对茶确有体验,曾“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著《茶录》,得茶中三昧”。

茶话

资料汇编。明代陈继儒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前后。有《茶书全集》本。约七百五十字,均杂录关于茶的言论和故事,共19则。其中11则出自《太平清话》,7则见于《岩栖幽事》。

茶经

茶叶专著。明代张谦德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有明万历刊本,南京图书馆有八千卷楼旧藏明钞本,及民国《美术丛书》本。据作者自序称,因有感于“烹试之法,不能尽与时合,乃于暇日折衷诸书,附益新意,勒成三篇,僭名《茶经》”。凡一卷,二千余字。上篇论茶,分茶产、采茶、造茶、茶色、茶香、茶味、别茶、茶效八则;中篇论烹,分择水、候汤、点茶、用炭、洗茶、涤器、藏茶、炙茶、茶助、茶忌十则;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九则。

茶疏

茶叶专著。明代许次纾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曾由许世奇刊行,现存明代陈继懦《宝颜堂秘笈》本、喻政《茶书全集》本、沈津《欣赏篇》等刊本。许氏有嗜茶癖好,与深得茶理玄旨,并与辟茶园在顾渚的姚绍宪相善。每逢茶期,次纾必趋姚家品泉细啜,探讨品评,绍宪遂罄生平经验秘诀,悉以相授。故次纾茶理最精,归著此书。凡一卷,约四千七百字,分36则,论述产茶、品第、采制、收藏、烹点等茶事诸多方面。其中,论述产茶与采制时有所得,推翻前人秋茶品质差不宜采摘的说法;记述茶叶杀青粗茶用蒸、细茶用炒,为我国最早记载的炒制绿茶方法;描述烹茶、品评茶汤的情况尤为精细详尽;记录古人结婚以茶为礼,亦为前人所未言。故《东城杂记》评价《茶疏》:“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书前有万历丁未年(1607)姚绍宪、许世奇序,后有许次纾自跋。

别本茶经

茶叶专著。明代汤显祖撰,或以为误题。约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凡三卷,即辑陆羽《茶经》为一卷,又附《水辨》、《外集》各一卷而成。《四库全书总目》评曰:“编次无法,疏舛颇多。”

茶录(3)

论茶专著。明代程用宾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北京图书馆藏有明刊本。分为四集:首集十二款,摹宋代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正集约一千五百字,分原种、采候、选制、封置等十四篇,记采制茶叶与有关饮茶事宜,系参考它书选取写定。末集十二款,拟当时茶具图说,其中有图十一幅,缺具列图。附集七篇,如陆羽《六羡歌》、卢全《茶歌》等,均为茶事艺文。书前有万历甲辰(1604)邵启泰序。

茶解

论茶专著。明代罗廪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有《茶书全集》本,另《续说郛》、《古今图书集成》有摘录。该书系罗氏调查茶区、栽培茶树、采制茶叶的经验之谈,凡一卷’约三千字。前有总论,下分原、品、艺、采、制、藏、烹、水、禁、器十目。其中论茶园方向和间作对茶叶品质有所影响,论“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论茶易吸气体,不宜近腥秽浓香之物,均较切实。此书有万历己酉年(1609)屠本唆序及万历壬子年(1612)龙膺跋。

罗岕茶记

论茶专著。明代熊明遇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前后。有明《续说郛》本、清代陈梦雪《古今图书集成》本。“罗蚧”为地名,在今浙江长兴县境内。全书五百余字,凡七则,具体记载罗蚧茶生产的自然条件与采制方式,如“山之夕阳胜于朝阳”,蚧茶采制较晚,“立夏开园”并为“吴中所贵”,间有所得;又论怎样藏茶、选水和茶的色香味,认为饮茶应以清、醇、净为上品,而“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颇为中肯。

茗笈

茶书资料汇编。明代屠本唆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有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毛晋汲古阁刊《山居小玩》本、《美术丛书》本。凡二卷,约八千字,分上下篇。上篇为溯源、得地、乘时、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汤八章。下篇分点渝、辨器、巾忌、防滥、戒淆、相宜、衡鉴、玄赏八章。每章前引赞辞,次摘陆羽《茶经》分冠各篇(点渝、申忌两章无文字可引,则缺),其后引蔡襄《茶录》等十多种著作沦茶之语,内容繁杂,难明要旨。书前有万历庚戌(1610)薛冈序,辛亥(1611)徐糊序及自序;后有范大远跋及王嗣大臣爽、范汝梓、陈、屠玉衡作《茗笈品藻》四篇。

茶董

茶诗、掌故资料汇编。明代夏树芳撰。成书于明万诉三十八年(1610)前后。有明刊本及《古今说部丛书》本。书名《茶董》乃因袭《世说新语》记干宝为鬼之董狐之意。约三千字,分上下两卷,计99则,辑录南北朝至宋、金间有关茶的诗句和故事,而以人名为经。《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疏漏特甚,舛误亦多。”书前有冯时可、陈继儒序,董其昌题词及夏氏自序。

茶董补

茶诗、掌故资料汇编。明代陈继儒撰。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前后。有明刊本、《海山仙馆丛书》本和《丛书集万》本。陈氏曾为夏树芳《茶董》作序,此书乃补夏著之不足。约七千余字,分上、下两卷,摘录群书,杂考茶事,包括诗歌、神话、传说、记事等。上卷从唐代赵璘《因话录》、《纪异录》等十多种著作辑录二十则,补叙嗜尚;从汉代《尔雅》、《茶谱通史》等多种图书辑录十则,补叙产植;又从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负暄杂录》等书摘录八则,补叙制作;从蔡襄《茶录》等书摘录六则,补叙焙渝。下卷全部补叙诗文,凡37篇,计有唐代李白、柳宗元等13人,宋代苏轼、杨万里等五人的作品。内容较《茶董》丰富,《茶论臆乘》等久佚文献赖该书辑录而留存片言只字。

蒙史

茶论辑录。明代龙膺撰。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有《茶书全集》本。凡二卷,约六千字。上卷系泉品述,下卷为茶品述。均杂抄成书,不出己见。书前有万历子(1612)龙氏门人朱之蕃题辞。

蔡瑞明别记

论茶资料汇编。明代徐糊辑。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有《茶书全集》本。蔡端明即指宋代《茶录》作者蔡襄。全书约三千五百字,系从二十多种书中辑录有关蔡襄和建茶的资料汇编而成。

茗谭

论茶专著。明代徐糊撰。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有《茶书全集》本。约一千六百字,不分卷。杂记有关茶的诗文、故事,以及茶和水的品第,并着重描写品茶的清雅趣味。

同类推荐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心灵收藏

    心灵收藏

    本书分为春天的景、曾经的辉煌、碎石聚集、感悟人生、辉煌迭起、情感抒发共六部分。收录了作者退居二线后的作品。
  •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本书概述谜语基本知识,让你对谜语有一个大体了解,引导你顺利步入谜宫大门,提高猜谜能力;精选生动有趣的谜语小故事并予以解析,引你领略谜语的独特魅力;网罗上千个小谜语,构思奇巧,语言精炼,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给你不一样的谜语享受,让你变成知识面超广的猜谜王!
热门推荐
  • 那些年的独家记忆

    那些年的独家记忆

    每个人都会成长,成长过程中的那一段,我们称之为年少轻狂,又或许叫做年少无知。而每个人的青春年少,虽说各有不同,却也总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我将我的青春年少走过之际,回过头去看那些年的岁月,大概有的那么些,都是那每一部分人里的独家记忆,并且仅仅只专属于他们那个时代那些人的那些年。
  • 缥缈魂歌

    缥缈魂歌

    简介:爱恨情仇牵动人心,是生活真谛还是梦幻一场?修仙尽头所谓何求,是生命永恒还是镜花水月?缥缈大陆带您开启飘邈之旅,谈笑间领略人生真谛。
  • 穿越之意灵空间

    穿越之意灵空间

    一次意外事故,我夏倾城来到异世大陆。靠这算什么玩意随身空间,萌宠,美男靠要不要这么捉弄我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我夏倾城如何在异世巅峰。
  • 绝品修罗武神

    绝品修罗武神

    绝品修罗,强势回归,看绝世少年翻云覆雨,睥睨天下。前世他的强大遭他人嫉妒,今世他依旧还是他挡我者,杀之
  •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文中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对于有卓越眼光的创造发明的支持者,对于有首创精神和坚韧毅力的黄河大桥的设计者,对于气功大师神秘的功法及魅力……进行了一个一个深入地探寻和挖掘。这本报告文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他不像一些“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那样,较多停留于一般理性的思辨和浮泛的个体热情之上,而是努力去把握形象,刻写人物,为一个一个东方奇人塑像,将他们神奇而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动人故事活现于纸面,因而有相当的形象魅力和感人之处的。编辑推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玉民倾情力作!塑造了东方奇人群像!打破长篇小说的局限!看作者如何用另一种文学形式深入生活!
  • 大高玩

    大高玩

    “五楼代练,求个C位,战绩可查!”,当这句话出现在聊天栏里时,陈旭不屑的撇了撇嘴。
  • 绝色狂女之腹黑大小姐

    绝色狂女之腹黑大小姐

    她是来自21世纪的金牌国术师,一手太极,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她亦是凤家的废材大小姐,天生痴傻,绝世丑颜,受尽欺负。一朝重生,神魂觉醒,凤眸华光初显,惊鸿之姿,世人皆叹!未婚夫毁约,她一笑勾魂,再笑夺命!女二挑衅,她驱神兽,灭其门!家族没落,她救族人,重获尊位!修得双系元素,习得上古武技,控九天之火,炼起死回生之药!当邪兵入侵,大陆危矣!她挺身而出,扬弓问天,踏破山河,力挽狂澜!光明之巅,她一步成神,创盛世传奇!
  • 狼性老公,求矜持

    狼性老公,求矜持

    “某日。老公,我不会做饭。没关系,我来做。老公,我腿好软。”“某男:没事,晚上多练练。”“老公,我被欺负了,谁那么大胆子,我来给你报仇……老公我想一个人睡。”什么都依你,唯独这件事不行,你老公身体力行暂时没有分房睡的打算…………可是,边景云你不知道么,我们已经离婚了!“离了可以再结,实在不行我们马上就去复婚………”(这个一个步步紧追,步步绝宠的男神大人)
  • 神话战争纪

    神话战争纪

    从人间到神话的升华,一步步站到皇朝战争中央,东方西方的碰撞,天人之战一触即发。
  • 帝觉

    帝觉

    浩瀚星空,大千世界,无尽宇宙。尽头在何方?尽头的深处,风景又是何样?在远古流传下来的传说中。尽头深处有一虚空大殿,大殿内有五人。一曰道帝鸿钧!二曰魔帝七夜!三曰龙帝莫言!四曰妖帝青染!五曰佛帝恒缘!万族共尊!自此,魔,龙,妖,佛,不敢妄自称帝!始有,魔尊,龙王,妖神,佛祖!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