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600000019

第19章 历代茶著(1)

一、唐五代茶书

茶经(1)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陆羽撰。成书时间未有定评,有唐至德三年(758)、唐上元元年(760)、唐广德二年(764)等说。刻印问世于唐建中元年(780)。国内外流传版本有百余种,如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本、明嘉靖壬寅吴旦刊本、万历双调和大绥刊本、江士贤刊本等,并有日、英、俄、韩译本。分三卷十章,七千多字。卷上:“一之源”,介绍茶树起源以及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介绍各种采茶、制茶用具;“三之造”,论述茶叶种类及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介绍煮茶、饮茶器皿,说明各地茶具优劣、使用规则和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卷下:“五之煮”,介绍煮茶方法和水的品第;“六之饮”,介绍饮茶风俗和饮茶方法;“七之事”,引述古代有关饮茶故事、约方;“八之出”,记述全国名茶产地和茶叶品质高低;“九之路”,论述在一定条件下制茶和饮茶器具的省略;“十之图”,谓将《茶经》以上九类用绢素四幅或六幅写出张挂。该书第一次较全面地总结了唐代以前有关茶叶诸方面的经验,对后世茶叶生产和茶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清代纪购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言茶者莫精于(陆)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美国威廉·乌克斯1935年版《茶叶全书》:“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第—部完全关于茶叶之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家以及世界有关者,受其惠。”该书有宋代陈师道、明万历戊子年(1588)陈文烛、王寅、李维桢、鲁彭诸人序言,有张睿卿、童承叙跋语。也有版本以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序》作为《茶经》序。

顾渚山记

茶叶专著。唐代陆羽撰。原书已佚。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序》说“其中多茶事”书目见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有宋刊本、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本、明代华氏刊本等。一卷,约950字,专门论述茶汤与水质的关系,茶汤与器具的关系。前列济伯刍所品七水,次列陆羽所品二十水,又以“显理鉴物”之态,亲身验证,细加辨析,指出山水、江水、河水、井水性质不同,对茶汤影响不同。主张煎器应洁净,煎时用文火炭炉,均为提高茶汤品质的条件。

采茶录

茶叶专著。唐代温庭筠撰。约成书于唐咸通元年(860),北宋时佚。南宋郑樵《通志》著录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北宋王尧臣等《崇义总目·小说类》等著录一卷。元末陶宗仪《说郛》和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所收不足400字,应系节录,仅存辨、嗜、易、苦、致五类六则。

十六汤品

品茶专著。唐代苏撰。约成书于唐光化三年(900),有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清代陈世熙《唐人说荟》本、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凡一卷,分十六品论述茶汤品质高低。煎茶之法,以老嫩言者凡三品;注茶之法,以缓急言者凡三品;用器之品,以器类标者共五品;煎茶之薪,以燃料不同分为五品。对讨论烹茶方法颇为有益,但文字散漫,近似游戏文章。

茶诀

茶叶专著。唐代释皎然撰。凡一卷。明代杨慎《升庵全集》下册卷六十九:“《茶诀》今不传。”内容今不可考。

茶述

茶叶专著。唐代斐汶撰。原书已佚,仅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卷上存数百字,叙茶功和茶品。

茶酒论

赋体茶著。唐代王敷撰。成书时间不详。敦煌石窟遗书存六个抄卷,一说为唐贞元十九年(803)抄本,另一说为宋开宝三年(970)抄本。今人参校后收入《敦煌变文集》。以故事赋形式反映茶与酒的密切关系,将芬、酒拟人化,争论各自价值。明代邓志谟撰《茶酒争奇》即由此敷衍,民间传说《茶酒仙女》(藏族)、《茶和酒》(布依族)均为其衍化。

二、宋代茶书

茗录

茶叶专著。宋代陶谷撰。约成书于宋开宝三年(970)。原。载《清异录》卷四,明代喻政除去第一条(即苏《十六汤品》)后,改题《茗录》,作专书收入《茶书全集》。约一千字,分为18条,内容为茶的故事,即龙坡山子茶、圣杨花、汤社、缕金耐重儿、乳妖、清人树、玉蝉膏、森伯、水豹囊、不夜侯、鸡苏佛、冷面草、晚甘侯、生成盏、茶百戏、漏影春、甘草癖、苦口师。

北苑茶录

亦称《建安茶录》。茶叶专著。宋代丁谓撰。约成书于宋咸平二年(999),今已不传。凡三卷,记述贡茶采制之法。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成平中为闽漕,监督州吏,创造规模。精致严谨。录其园焙之数,图绘器具,及叙采制人贡法式。”宋代蔡襄《茶录》云:“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来有闻。”据此,略知该书内容。

补茶经

茶叶专著。宋代周绛撰。约成书于宋大中样符五年(1012),今已不传。一卷。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绛,祥符初知建州,以陆羽《茶经》不载建安,故补之。”“丁谓以为茶佳不假水之助,绛则载诸名水云。”

述煮茶小品

亦称《述煮茶泉品》。谈茶札记。宋代叶清臣作,约撰于宋康定元年(1040)。系510字短文,谈饮茶之趣,茶叶之质,泉品之别。清代陶埏重编《说郛》,当作专书收入,实不相称。

北苑拾遗

茶叶专著。宋代刘异撰。约成书于宋庆历元年(1041),今已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异,庆历初在吴兴采新闻遗事,附于丁谓《茶录》之末。其书言涤磨调品之器甚备,以补谓之遗也。”

茶录(1)

茶叶专著。宋代蔡襄撰。成书于宋皇祐年间(1049~1053),宋治平元年(1064)刻石。有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木,明代华氏刊本、喻政《茶书全集》本,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十多种刊本。共两卷,附前后自序。因“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见自序),故该书专论烹试之法。上篇茶论,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焙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与烹饮方法;下篇器论,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谈烹茶所用器具。据此,可见宋时团茶饮用状况和习俗。该书有自序、治平元年后序、同年欧阳修序。

茶法易览

亦称《茶法要览》。论茶专著。宋代沈立撰。约成书于宋嘉祐二年(1057),今已佚。《通志·艺文略》作上卷,未注明作者,内容不详。据《宋史·沈立传》云:“立著《茶法要览》,乞行通商法。”“后罢榷法,如所请。”同书《食货志》说:“沈立亦集茶法利害为上卷,陈通商之利。”

东溪试茶录

茶叶专著。宋代宋子安撰。一作朱子安撰。约成书于宋治平元年(1064)。有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本,明代胡文焕《格致丛书》本、喻政《茶书全集》本等多种刊本。东溪是建安的一个著名产茶区,其书乃补丁谓、蔡襄两家《茶录》之所遗。全书约三千多字,首为绪论,次分总叙焙名、北苑(曾坑、石坑附)、壑源(叶源附)、佛岭、沙溪、茶名、采茶、茶病八目。叙述诸焙沿革及所隶茶园的位置与特点,颇为详尽;所论茶叶品质与产地自然条件的关系,亦颇有见地。

品茶要录

茶叶专著。宋代黄儒撰。约成书于宋嘉祐三年(1057)。有明代程百二刊本、《说郛》本、《茶书全集》本、《夷门广牍》本等。全书近两千字,前后各有总论一篇,中分采造过时、白合盗叶、入杂、蒸不熟、过熟、焦釜、压黄、渍膏、伤焙、辨壑源沙溪十目。主要辨别建茶品质优劣与采制、烹试中掺杂等弊病的关系。

建安茶记

亦称《建安茶用记》。茶叶专著。宋代吕惠卿撰。约成书于宋元丰三年(1080)。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载书目。原著已佚,内容不可考。

本朝茶法

茶税茶法专著。宋代沈括撰。约成书于宋元祐六年(1091)。原为《梦溪笔谈》卷十二中的一段,元末陶宗仪《说郭》将其作为专书录出,并以该段首四字题书名。全文约一千一百字,主要记述宋朝茶税和茶叶专卖,对研究茶史和茶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大观茶论

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沦》。茶叶专著。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自《说郭》刻本始改今名。另有《古今图书集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宪、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斗茶记

茶事专论。宋代唐庚撰。成稿于宋政和二年(1112)。实为402字的短文,清代陶埏重编印《说郛》,将其作专书收入。该文记作者于政和二年三月,与二三友人在寄傲斋,取近在数十步的支龙塘水烹茶,“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然大较瞻绝”,据此可见宋时士大夫斗茶之风。

宣和北苑贡茶录

亦称《宣和贡茶经》。茶叶专著。宋代熊蕃撰。藩据亲所闻见,于宋宣和三年至七年(1121~1125)撰成此书。其子熊克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摄事北苑,遂加注并补入贡茶图制,38帧,附以蕃撰《御苑采茶歌》十首。全书初刊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后清人汪继壕为此书所作按语亦附入其中。清代顾修《读画斋丛书》本和南京图书馆汪氏旧藏钞本,内容最为详尽。全书正文约一千八百字,图38幅,旧注约千字,汪继壕按语有二千余字。此书详述建茶沿革和贡品种类,并附载图形和大小分寸,可见当时贡茶品种形制。旧注和汪氏按语博采群书,便于考证。该书有其子熊克于绍兴戊寅(1158)和淳熙壬寅(1182)分别写的跋,明代徐糊跋,以及清嘉庆庚申(1800)汪继壕后跋,是研究宋代茶业的重要文献。

茶苑总录

茶叶专著。宋代曾伉撰。约成书于宋绍兴二十年(1150)以前。凡十二卷,或曰十四卷(另有诗歌二卷)。系辑录《茶经》诸书而成。原书已佚。南来郑樵《通志》、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均有记载。

北苑别录

茶叶专著。宋代赵汝砺撰。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误题熊克撰。成书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有元末陶宗仪《说郛》本、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及清代顾修《读画斋丛书》等刊本。此书为赵氏任福建转运司主管帐司时,为补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而作。全书正文两千八百余字。旧注七百余字,清代江继壕补注约:两千多字。书首有总序,次分御园、开焙、采茶、拣茶、蒸茶、榨菜、研茶、造茶、过黄、纲次、开畲、外焙12目,综记福建建安御茶园址46焙沿革和茶园管理,贡茶的采制、种类、数量、装饰、价格,以及包装、运输过程等。该书有赵汝砺自序及后序,还有徐□、汪继壕跋。

续茶谱

论茶专著。一作《续谱》。宋代庄茹芝撰。约成书于宋嘉定十六年(1223)。原书已佚,因宋代陈耆卿《赤城志》辑录尚存百余字,系谈天台茶品第。明万历《天台山方外志》,清康熙《天台全志》、乾隆《天台山方外志要》、陆廷灿《续茶经》等书所引《续茶谱》基本相同,但与《赤城志》稍别。

茶具图赞

茶具专著。宋代审安老人撰。成书于宋咸淳五年(1269),有明代沈津《欣赏编全本》本、汪士贤《山居杂志》本、孙大绶刊本、喻政《茶书全集》等刊本。该书集绘宋代著名茶具12件,每件各有赞语,并假以职官名氏,计有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秘阁、陶宝文、汤提点、竺副帅、司职方。此书可见古代茶具形制,其中铁碾槽、石磨、罗筛等为宋时制造团茶专用,明朝已无这些器具。该书有芝园主人茅一相序、朱存理后序,另有明正德六年(1511)沈杰总序。

三、明代茶书

茶谱(1)

亦称《癯仙茶谱》。品茶专著。明代朱权撰。权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晚年自号癯仙。约成书于明正统五年(1440)。今南京图书馆藏清代杭大宗蓝格钞本《艺海汇函》收有该书。全书约两千字,除绪论外,分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16则。此书独创蒸青叶茶的烹饮方法,与唐宋传统使用的团茶烹饮方法不同,反对制蒸青团茶杂以诸香料,以求茶香之本真。对了解和研究饮茶方法的历史变化有参考价值。

茶马志

亦称《马政志》。茶马制度专著。明代陈讲撰。成书于明嘉靖三年(1524)。有清代《四库全书》本。此书四卷,系陈讲任御史巡视陕西马政时所作。其中“茶马卷”记以茶易番马之制;“点马卷”记太仆寺各军卫稽核马匹之制;“盐马”、“牧马”各一卷,记以盐易马及马之畜牧之制。清代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摭叙原委颇详”。

茶谱(2)

茶叶专著。明代朱枯槟撰。约成书于明嘉靖八年(1529)。此书原是明河南益王涵素道人编《清媚合谱》之一,凡十二卷,另有《香谱》四卷。《丛书目录拾遗》称:“采辑沦茶之作,是书可谓富矣。”

茶谱(3)

茶叶专著。明代钱椿年撰。约成书于明嘉靖九年(1530)。该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因“收采古今篇什太繁”(《茶谱》序语)。曾经明代顾元庆删校。

茶谱续编

茶叶专著。明代赵之履撰。约成书于明嘉靖十四年(153)。见《远碧楼经籍目》,钞本一册,系为明代钱椿年《茶谱》所作的补充。该书有赵氏的《跋茶谱续编后》。

茶谱(4)

茶叶专著。明代顾元庆撰。约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乃删校钱椿年《茶谱》而成。有明代沈津《欣赏续编》本、喻政《茶书全集》本、胡文焕《格致丛书》本,清代陈梦雪《古今图书集成》等十种刊本。全书一卷,分两部分,共二千余字。前为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择水、洗茶、候汤、择品)、点茶三要(涤器、盏、择果)、茶效九则,以艺茶、制茶和茶效等较有价值。后附王友石所绘竹炉和“茶具六事分封”图,计图八幅及说明和铭赞。此书系资料汇辑,但编排颇具条理。该书有嘉靖二十年(1541)自序及茅一相后序。

茶事汇辑

亦称《茶薮》。茶叶专著。明代朱日藩、盛时泰撰。约成书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明代《徐氏家藏书目》著录为钞本,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亦载录,凡四卷,今已佚。

煮泉小品

品茶用水专著。明代田艺蘅撰。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有明代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喻政《茶书全集》本、《续说郛》本等。全书约五千字,合为一卷,重在记煮茶所用之水,分为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灵水、异泉、江水、蟛水、续谈十类。汇集历代论茶与水之诗文,评沦夹杂考据,多为游戏文字,间有所得。书前有嘉靖甲寅(1554)赵观序及自引,后有蒋灼跋。

水品

品茶用水专著。明代徐献忠撰。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有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续说郛》本、周履靖《夷门广牍》等刊本。全书专论煎茶之水,约六千字。上卷总论,分源、清、流、甘、寒、品、杂说七目;下卷论述诸水,自上池水至金山寒穴泉等三十七目。文中对前人所论多有所驳,个人看法亦自有见。但亦有一时兴到之言,故常自相矛盾。前后有田艺蘅序及蒋灼跋。

菜寮记

品茶专著。明代陆树声撰。成书于明隆庆四年(1570)前后。有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刊本等。凡一卷,约五百字,系陆氏家居时与终南山僧明亮同试天池茶而作。前有引言性质的“漫记”一篇,后分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则,主要论述烹茶方法以及饮茶的人品、伴侣和兴致。虽寥寥数百言,聊以寄意而已,但论品茶与人品结合,对研究中国古代茶道颇有价值。该书《古今图书集成》本,仅前面“漫记”(称为“总叙”)文字相同,后16则内容与其他刊本均不同,似为张冠李戴。又夷门广牍》本附录的16条,抄自《清异录》和《品茗录》等书,似非陆著原有者。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走近古都

    走近古都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古都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热门推荐
  • 钓鱼皇者

    钓鱼皇者

    一个对钓鱼一窍不通的青年,如何学会钓鱼,又如何在各种竞争激烈的钓鱼竞赛里成长为一代钓鱼皇者的故事。
  • 我是红岩人

    我是红岩人

    《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史册上最辉煌的篇章,60多年来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地情感化,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以至文学艺术和历史真实交织在一起,大家更愿意接受艺术的感染。我有幸一生与红岩结缘,但我却是从红岩的后面走到红岩的前面。
  • 圣灵斩尸王

    圣灵斩尸王

    主角毛一凡,天生不是奇门的料,却拥有奇门最罕见的圣灵之体,在天使之泪的千世怨灵的帮助下,学的了上古心法——修神诀。至此走进真正的灵异殿堂,开启一段都市灵异的新篇章……
  • 哈佛商训

    哈佛商训

    中国的商业人士已经充分认识到,如今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充满奇迹与变革的时代。在市场经济的有力推动下,我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20世纪初,意大利移民安东尼奥?梅乌奇发明的电话被富人视为稀罕玩意儿。如今,互联网出现之后,即使是普通公民也不再对迅捷的异地通讯感到陌生。梅乌奇发明电话近40年之后,贫穷的查尔斯?梅里尔于1914年5月在华尔街7号创办了著名的美林公司(严格来说是这家公司的前身),并预言“华尔街必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街道”(更多地是指无形的街道),进而融入人们的生活。
  • 财商培养小故事

    财商培养小故事

    本书选编了几十个有关培养中小学生财商的故事。通过阅读此书,为孩子正确认识金钱、消费和如何理财。主要培养孩子的财富意识,为未来生活打好基础。
  • 风华无双:绝代弃女

    风华无双:绝代弃女

    一朝穿越黑道女王变成废材弃女,她却不觉有什么,“哎,不过是从头再来嘛!”
  • 苍龙至圣

    苍龙至圣

    他本是无上至尊,奈何流亡他国,受尽凌辱。一次冒死替代,是机遇,还是灾难?看他如何登上修丹霸途,步步天下!
  • 只愿守护,莫沫独步

    只愿守护,莫沫独步

    9999年前,天地大战。荒古圣地,圣坛大陆,秋。他一人站在那,周围横尸遍野。他倚在一把被鲜血染红的长剑上,一步一步,走向圣坛。他伤得极重,却依旧感觉好像身躯挤满了天地。走到中央,他一把抓住了什么。仰天而倒。他用尽全力,将紧握着什么的手移到心脏的位置。喃喃说:……堕入轮回,……永留此念……光影幻灭。一世又一世飘零。到了9999年后的今天,一个叫莫沫的男童在晨曦与暗夜交界之时诞生,一场惊险的路程又一次轰轰烈烈地开启。
  • 何处再有终南山

    何处再有终南山

    他和她辈分的差距是一代,她是他的表姑,他得叫她“小姑姑”。年龄的差距是2年,他长她2岁。爱情开始的差距是好几年,少年时,他先一步爱上她。为了追上这一段一段的距离,他和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她的勇气终于被消磨殆尽,他与她是否还能在一起?
  • 感悟人生全集

    感悟人生全集

    本书精心选取了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亲情、爱情、婚姻、事业、交往、财富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