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87100000007

第7章 正确看待学习这件事

提高学习能力是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今,我们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能力的提高已经上升到社会的层面,成为社会发展对人的进步的一种要求,所以,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或是否接受这样的社会现实,如今要想在社会立足,必须快马加鞭地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赶上社会变化的节奏。因此,学习能力的提高,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然而,现在人的忙碌是有目共睹的,如何在疲于生计的忙碌中摄取新的知识营养,如何让自己领悟了学习的精髓并能驾驭学习工具游刃有余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成了现代人不断探讨的问题。本篇将为你揭开学习的神秘面纱,绕过学习的迷宫,以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学习,做到事半功倍,从而找到可以撬起地球的那个支点。

一个人的一生中至少要经历9年的义务教育,有些人会继续3年高中、4年大学、3年硕士研究生、5年博士研究生。算下来,我们在学校里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是,在学校里并不意味着就学到了所有的东西,在学校里的时间长也不意味着就会学习。你会学习吗?也许问这样的问题显得很白痴,因为我们从小就学习,父母、长辈、老师等教给我们的知识太多太多了。然而,学习这件事,不是他人教给你的,而是一种需要自己掌握的技能,他人教给你的只能是“鱼”,而能够真正在社会上游刃有余,还要学会“渔”。

1.学习是一件培养和提高能力的事

基本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认知能力

人类的一切知识都起源于对世界的认知,正如美国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所说:“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不管是原有知识的积累,还是对新知识的加工,认知能力作为基本的学习能力,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举足轻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通过对自我、对他人及对社会的认知不断丰富的过程。

认知能力是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例如,婴儿对图像的辩识能力,成人对各种抽象符号的解读能力等。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提出了3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反映了人类认知的不同梯度,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认知来积累知识,然后将知识转化为智力,最后将这种智力应用于实践、回馈社会,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和提高认知能力,是成就精彩自我的基础。

首先,要培养和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自我认知是形成自我定位的基础,只有对自己的优势、缺点、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人生方向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目的地调整自己,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展现最佳的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人擅长形象思维,有人擅长逻辑思维,有人有良好的艺术细胞,有人有较高的文学天赋……永远不要拿自己的缺点跟他人的优点相比,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正确的认识自己,学习其实是件很轻松的事。

其次,要培养和提高认知他人的能力。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人只有在与他人的沟通、交往中,才能采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不断提升自己。“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自己所不具备的东西,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心理学上有一个“跷跷板定律”,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玩跷跷板一样,和谐相处就要保持双方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有这么一则关于“骡子和驴”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商人赶着驮着货物的一头驴和一头骡子去赶集。由于路途遥远,走到半道上,驴就有些吃不消了,它请求骡子帮忙,骡子却不屑一顾。终于,驴不堪重负,被累死了。商人只好把驴皮剥了下来,连同货物一同放在骡子的背上。这时,骡子追悔莫及,到了市场后不久,骡子也被累死了。骡子和驴的悲剧就在于没有意识到互相帮助的重要性,无论动物还是人类,互助才能互立,协作才能强大。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学会对快乐做加法,对忧愁做减法。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忧愁,忧愁就会减半。

对他人的认知不仅要建立在双方对等的基础之上,还要杜绝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荀子·非相》说:“形(体态)相(容貌)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意即观看一个人在容貌、体态,不如研究他的思想,而研究他的思想,不如看他选择的思想方法。人的品德高下与高矮、胖瘦、容貌体态无关。

所以,提升认知他人的能力,不但要知人非相,还要知人善教、知人善交、知人善学、知人善助、知人善任、知人善举、知人善谏。

最后,培养和提高认知世界的能力。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回馈于社会。如果自我认知是为了进行自我定位,对他人的认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那么,对世界的认知则是个人不断社会化的重要过程。

无论是婴幼儿时期对世界的好奇,还是青少年时期的涉世不深,无论是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在现实中在社会上的打拼,人类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对世界的认知也越来越深。世界在无形中改造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认知世界的能力,关键在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当然,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认知能力包含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无论是对个人的认知,还是对他人的认知,抑或对世界的认知,重要的都是对自我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把控。学习源于对事物的认知、培养和提高认知能力,是开启知识大门的第一步。

最重要的学习——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

如果认知能力是停留在心理层面的不断积累和创新,那么,生存能力则是在实践中不断历练而激发的“求生”的欲望。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一样,生存的欲望穿透生命载体的极限,便成就了新的生命。于人而言,这种生存的欲望是靠人的意志力支撑的,所以,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首先要培养个人顽强的意志力。

生存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历练的,它既是改造实践的能力,也是在危急时刻克服困难的能力。改造实践需要知识的储备,而克服困难则需要意志力的支撑。所以,评判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不能简单地以学历高低为标准,踏入大学的校门不等于就有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资本,走上工作岗位不等于就抱上了“金饭碗”,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只有那些不断创新、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才能“立足于江湖”。如果你游戏人生,人生也将游戏你。

既然文凭不是资本,学历不是砝码,工作不是保障,那么,在这个“丛林法则”盛行的社会里,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尤其是对培养和提高那些在“温室里”长大的一代来说,便成了体验生活、增强体能、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也许,你认为生存只是人的本能而已,没有能力高、低之分。就像遇到危险时,母亲有保护孩子的本能一样,人类从出生那一刻起,便具备了生存下去的本能,因为社会进化的第一规则就是:要生存下去!

诚然,人具有生存下去的本能,但是,面对社会的压力和竞争,人的生存能力并不是同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学富五车的学者不见得就比胸无点墨的农民生存能力强。有人说,农民工是这个世界上生存能力极强的人。没有他们粗糙的双手,大国崛起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无法实现;没有他们的任劳任怨,世界工厂、中国奇迹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样子;没有他们的吃苦耐劳,城市化进程也许没有现在这么快。而在现代化大都市里,“温室里”长大的一代越来越多,“啃老族”盛行。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尤其是在大学生中间,“穷学生、富消费”,攀比、虚荣、大手大脚。这些学生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虽然有知识、有文化,但是缺乏社会的历练。如果一旦遭遇突发情况或不测,他们可能会适应不了突发状况或恶劣的环境,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要想成为命运的强者,就必须抛却养尊处优的架势,培养自身的生存能力,接受社会的磨炼,锻炼坚强的意志。

生存能力的磨炼是更好适应社会的基础。许多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在商场笑傲群雄,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比他人高出多少倍的智商,也不因为他们走了狗屎运一夜暴富,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这种生存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韧劲儿”,让他们面对困境时,能屈能伸,不轻易言弃。

大多数生存能力的获得是靠个人经验的积累。因为生存,首先是在一定的社会或群体中的生存,而生存下来的能力则取决于一个人知识转化的最高程度——实践。也就是说,只有将自身获得的知识消化、转化为自己所有的经验,才算是一种能力。生存能力既是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也是获取生活资本的经济能力。在现代社会,任何人要生存下来,都要将自身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存的经济资本,这是生存下来的基础,维护生命和基本的生活需要。

除了基本的经济生存能力,我们还需培养和提升社会生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是帮助我们在激烈社会竞争中生存的技能,包含个人的知识技能、社交及人际关系处理技能、求职就业的技能、婚姻情感生活处理技能、个人创业技能、理财技能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靠某项技能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而是需要综合技能。培养和提高社会生存能力有助于我们融入社会、走进职场、处理情感问题及扩大人际交往。

总之,一切社会活动的起点首先是要能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而生存能力的培养,对于磨炼我们的意志、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及维护基本的生活需要举足轻重。在对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是由“镜中我”走向“社会我”的重要一环。

最高境界的学习——培养和提高竞争能力

这是一个丛林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只有强者才能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更多。这是一个“同类竞争,异类共赢”的社会,强弱是可以逆转的,所以时刻都要有危机意识。

在这样的社会,我们都熟悉这样的故事:非洲大草原上,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羚羊就要时刻想着要比狮子跑得更快,否则就会命丧狮口;而狮子也一跃而起,去追捕奔跑的羚羊,否则就要饿死。

如果羚羊和狮子都是出于生存的本能才在太阳升起的一刻奋力奔跑,那么,狮子和羚羊的速度之争则是生死存亡的焦点。谁跑得更快,谁就会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胜出。这种竞争反映在人类社会,就是企业或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正所谓“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现代社会的竞争,大到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小到挤破头似的高考之争,不仅是速度之争,更是加速度之争。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曾经称霸一时的恐龙之所以灭绝,是因为体格庞大的恐龙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那些体形较小、行动灵活的动物则不断进化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使得物种得以延续。这场由环境变化带来的生存之争,也被人们视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范例。在社会残酷的竞争规则面前,机会只垂青那些转变较快的头脑和适应性较强的物种。

竞争能力建立在生存能力的基础之上,自身要拥有超越他人的独特的能力。就像世人对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评价一样:“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就是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和舞蹈魅力所在,也是使迈克尔·杰克逊登上世界级天王宝座的特质。

核心竞争力的精髓,体现在其独特性上;而独特性的锻造,则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顽强拼搏。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在后天的学习中,才分化出三六九等。也许,会有人反驳说,出身的贵贱,就决定了人生起点的高低。没错,我们不能选择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适应环境,并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经验技能来改造环境。强弱是可以相互逆转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为了更好地生存,具备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意志。中国有句俗语:“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层皮。”这个“气”指的是信念、追求、理想、目标、修行、气度、磨难、精神和毅力等,不一而语,关键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如果你认同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安于现状,不积极进取,那么,你的人生将是平淡无奇的,甚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毫无防备之力,成为生活的弱者。相反,如果你锐意进取,追求创新,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提升自身的各种技能,那么,你就拥有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资本,也具备了由弱变强的魄力,这样的人生也必将是充满激情、“壮怀激烈”的人生。

2.学习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

事业起步,充电不能误

有人曾算过这么一笔账,从3岁进幼儿园开始,到23岁大学毕业,一个人花费了20年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等走上工作岗位,终于可以和烦琐的课本和令人头痛的考试说拜拜了。继续学习?还是先“靠边站”吧!开创事业、赚钱才是王道!

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很多年轻人都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在快赚钱、赚大钱的利益驱使下,让他们削尖了脑袋往钱眼儿里钻。“我要创业”“我要经商”“我要开创新的事业”……在这样的豪言壮语之下,很多人一头扎进工作里,却忘了审视自身的知识储备,是否跟得上快速发展的事业步伐。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干事业的魄力很好,但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做事的头脑,这涉及各方面的能力,如求知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获取,却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不光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的身体也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需要不断地补充“能量”,否则损耗得就非常快。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快速变化,才能给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插上翱翔的翅膀,才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演绎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只是基础,社会更是一大本书,需要经常不断地翻阅。尤其是年轻人事业刚起步的阶段,一切都刚开始,未来一切都那么不确定,不充电很快就会枯竭,一个快要干枯的大脑是永远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从大学毕业后就将学习抛置脑后了。即使一个人在上学时成绩很好,如果在走上社会后,失去了进取的信心,那么,他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大的进步。而一些在学生时代表现平平甚至不怎么起眼的人,走上社会后却表现得相当出色。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事业起步阶段的学习也不同于在学校的学习。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而要活学活用,读活书。学习的途径有很多,既可以通过一些培训课程来弥补知识的不足,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商业、管理、投资、社交、财经方面的文章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只能靠日积月累的积累。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学习最终还不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吗?人生吃饭是头等大事,学习?填饱肚子再说。”不错,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充电”也是为了事业更好地发展。人生在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任务,如学生阶段以学习为主,走上社会后以工作为重。但是,不要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我们敲开工作和事业大门的金钥匙。填饱肚子靠什么?靠头脑。也许你会说,农民没有知识不照样能生存吗?错!农民也许没有文化知识,但是他们有种田的知识和技能。

别让自己的大脑如损耗的电池般失去价值,如果你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那么,别忘了,时不时给自己的大脑“充充电”。

迷惘阶段,学习知识来指路

很多年轻人走出校门之后,往往有这样的感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业越来越难,房价越来越高,当爱情遭遇物质主义,当梦想照进现实,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十字路口,就业?创业?还是继续躲在象牙塔里,做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美梦?于是,很多人迷惘了。

人生就像过山车一样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当人生跌入低谷的时候,有些人乐观面对,有些人自暴自弃,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审视自己,怎样才能拨开迷雾,走出低谷?

迷惘就像没有航向的船,在大海上四处飘摇而找不到需要停靠的站点。通俗来讲,就是“心里没着落,空荡荡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迷惘过:大学毕业时的择业选择;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进行事业定位;适婚年龄该寻找怎样的另一半共度余生;结婚后如何共建“围城”里的幸福生活;为人父母时怎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中年时如何应对事业的转折;退休后怎样适应平淡的老年生活……每个人都在穷其一生来求解人生不同阶段的幸福。其实,人生处处是学问。迷惘的时候,不管你是向他人求教,还是约三五好友大诉苦衷;也不管你是沉迷书本,还是从长辈那里吸取经验,这都是学习,知识是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力量。

有人说,当你觉得迷惘的时候,你已经在心灵上开始成长了。不错,人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你觉得缺乏动力的时候,其实也是你的心灵需要补充“养分”的时候。因为动力来自内心对成功的呼唤、对未来的畅想。一旦你的知识跟不上内心的成长,你就会感到迷惘。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迷惘的时候,给自己找出新的定位,才能让自己有不断奋斗的动力。

如果“迷惘=心灵的饥渴”,那么,“知识=心灵的盛宴”。要用知识填补心灵的空白,让“心里有着落”。知识就像迷惘中的救命稻草,抓住它,才能让心灵重新焕发活力,充满斗志。其实,在我们身边,靠学习知识来拨开心灵迷雾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迫于就业压力,无奈地接受了一份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就业的心理落差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未来很渺茫,在社会的重重压力下,自暴自弃,丧失前进的动力。如果能在迷惘的时候,多和公司里有经验的同事沟通,多看一些励志类的书籍,让自己的心灵有个缓冲,那么,他们可能会通过社会的学习或培训,去掌握一些切合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

其实,迷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迷惘的时候,缺乏及时的知识补充,以至于有些人信心尽失,勇气全无,碌碌一生。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在面对接受侮辱人格的宫刑还是一死了之的抉择时,司马迁迷惘了。可后来他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如果自己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忍辱负重地活下来,接受宫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至极,但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实现父子两代编写通史的愿望。而也正是在面对迷惘时,司马迁以他人为鉴不断激励自己,才有了后来永垂史册的《史记》,才成就了被后人世代称颂的“传奇”。

所以,不要因一时的迷惘而困顿,走出迷惘,需要勇气、毅力和坚定的目标,而这些能量的获取,最终来自自己内心的知识储备。迷惘阶段,用知识来滋润心灵,就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艳阳天!

事业有成,更要补充新鲜血液

现在20几岁就事业有成的年轻人不多,但总是有翘楚,李想、戴志康、高燃、茅侃侃等20几岁就身价过亿,确实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但是事业有成并不是就上好了生存的保险,如果不继续提高自己,难免有一天会回到原点。

上海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曾做过一项专题调查,对象是目前获高薪且在人才基本素质上具有共性的白领阶层。结果发现,在填写问卷中“未来5年你最需要什么”时,绝大多数事业有成的人选择了培训。看来在这个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即使那些事业有成的人也倍感压力,明白“不进则退”的简单道理。

真功夫餐厅创始人蔡达标在餐厅经营火暴、事业有成的时候,却停下扩张的脚步,重返校园充电。也许,很多人不明白,既然功成名就,何不及时行乐?回到校园,岂不是浪费时光?错!事业有成并不意味着已具备继续发展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激烈的竞争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没有永远坐稳的江山,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业。纵观中国历代的王朝更替,哪个不是因为不求创新、夜郎自大而被改朝换代;横观活跃在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管理者,哪个不是事业有成后还在攻读MBA、EMBA来弥补自身知识的欠缺。

如果说在事业起步阶段,人的身体就像一台开足了马力的机器,那么,到了事业有成的时候,这台机器就已经被损耗过半,如果不注重对机器的保养,只知道一味地开动下去,机器自身的零件就会因跟不上机器快速运转的需要而出故障。尤其是人在事业有成的时候,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而这种倦怠心理,就像蛀虫一样,一点一点地蚕食你的斗志,让你在安逸中逐渐丧失了拼搏的勇气,久而久之,你的事业就像越过了顶点的抛物线,开始一步步下滑,直到最终丧失了原本的地位。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一旦人做到了管理层,社会对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一家企业也好,一个国家也罢,最重要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是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始终保持活力和激情。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目前社会上那么多培训班“红火”的原因。学校给予我们的只是最基本的知识,社会实践给予我们的则是进一步提升了的知识,而事业有成之后,我们又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谋求更大的发展。

事业有成不等于就跟学习说“拜拜”了,而是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管理、沟通、协调、财务、经营等各方面的技能,寻求改变和创新,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一句话,既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也要勾画企业发展的蓝图,这些没有系统的管理知识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很难让事业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硅谷商战》一书中提到:“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对于依靠搜索技术起家的百度来说,技术只是为人们提供了使用的便利性,如果只满足于这点,百度可能也像此起彼伏的无数门户网站一样,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昙花一现不是初衷,持续发展、做强做大才是目的。而百度做强做大的关键,正如李彦宏所说,在于商战策略。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智慧。

如果20几岁的你还未事业有成,那么,继续头悬梁锥刺股,“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那么,请别忘了时不时给自己补充点新鲜血液!

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保持知识不断更新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进入加速度的时代。有研究资料显示,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一名本科生走出校门2年内、一名硕士研究生毕业3年内、一名博士生毕业4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1年不学习,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其实,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不断的自学中获取。

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里所说的“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借助方塘,形象地抒写了自己钻研书卷的体会,“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是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出来啊!”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取新的知识,就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一样,才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在这个时代立足的砝码。而知识更新的周期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短,纵观世界史,不难发现:

仅仅在19世纪初,人类的知识还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到了20世纪初,这一速度变成每10年翻一番!

20世纪80年代,人类的知识每3年翻一番!

20世纪末,人类文明发展的前4900年所积累的文献资料,还没有现在1年的文献资料多!

进入21世纪,知识老化速度不断加快。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合不断进行,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到目前为止,仅自然科学的类别就已超过2000门。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妄想仅靠学校学的那点儿知识来应付快速发展的社会,似乎有些“螳臂当车”,自不量力。我们必须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用知识武装自己。正所谓“脑子越用越灵”。勤于学习的人的大脑就像一辆保时捷跑车,才思敏捷;而疏于学习的人的大脑,就像一台废旧的机器,反应迟钝。所以,勤读书,多读书,才能让自己不至于“抱残守缺”,陷入被社会淘汰的窘境。

随着知识的融合性不断加强,“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的现实告诉我们,只具备单一知识或技能的人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转型的“阵痛”告诉我们,那些被迫离开自己待了很多年的工厂的下岗工人,不是他们工作不敬业,也不是他们的技术水平不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思路需要转变,工人抱着“铁饭碗”就干一辈子的思想也要转变。急剧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创新,中国人的头脑也要创新,而创新,就需要“革”掉陈旧思想观念的“命”。转型虽然艰难,下岗带来的再就业问题虽然沉痛,但所幸的是,中国成功转型了。其实,下岗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心不下岗,就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所以,刚走上社会的20几岁的年轻人,趁学习的热情还没有消退,要努力做到保持知识不断更新,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所专长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与时代脱节,才能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抛却“就业—下岗—再就业—再下岗”的恶性循环。

美国CNN名嘴拉里·金(Larry King)曾经邀请43位全美国最精英的人士一起探讨如何迎接新世纪,并请他们提出一些建言。结果他发现这些精英人物提出最多次的字眼就是“改变”和“学习”。“改变”是一切进步的起点,“学习”是走向成功的因素。如果正处于人生起跑线的你正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如果你正为自己失业而愁眉不展,如果你正埋头创业,如果你正做着买个彩票一夜暴富的美梦,如果你正为自己有一技之长而沾沾自喜,如果你正安享退休晚年,如果你正豆蔻年华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如果你正无所事事蜗居家中心安理得地“啃老”……那么,请你尝试改变下自己,花点时间,找点空闲,坐下来,翻翻报纸、看看杂志、读读书、上上网看看新闻。如果你每天哪怕坚持10分钟,也许,你会发现,其实,知识会不经意间“闯”入你的大脑,然后逐渐积累,直到有一天,你豁然开朗,开始进行真正有意义的人生。这才是你融入社会、跟上时代步伐的根本。

3.学习能给予你的

知识储备

如果你问一名小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

估计大部分小学生都会说:“为了将来……”

“读书就是为了有个美好的未来”,这几乎是所有人甚至小学生都懂的道理。确实,从牙牙学语到垂垂老矣,人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学习能给予我们的,就是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知识就是我们手中的“粮”,有了它,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更好地立足。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社会,知识值几个钱呀?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跟胸无点墨的农民工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工资还没靠力气吃饭的农民工工资高。”还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杂七杂八的花费加起来几十万元,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还要‘啃老’”。于是,“上学无用论”大行其道。甚至有人搬来比尔·盖茨做榜样,盖茨没上大学,照样是世界顶级富豪。读书能给我们什么?除了日益高涨的学费、就业无门的无奈之外,似乎读书也没什么优势。

相信大家对卓别林在电影里塑造的“上螺丝的人”的形象十分熟悉。如果人类沦落到只靠体力劳动而不动脑的时候,人类就成了机械的工具,见什么都当螺丝,拿着工具就上。人类之所以比动物高级,就是因为人具备有意识的思考能力。即使蒙昧时期,人们也在不断地学习,从大自然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学习所带给我们的知识储备,不仅是精神食粮,更是难以衡量的财富。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便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正是知识给了她力量,让她身残志不残,她精通五国语言,还翻译了不少中外名著。知识给她原本不幸的生命增添了色彩,使她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婴儿出生后的四五年里,除了营养条件外,缺乏适当的学习训练或教育不当,也会给脑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有人研究聋哑人死后的大脑皮层,发现控制视听器官的部位趋于萎缩;对先天盲人复明后进行测验,发现他们眼球运动不规则,难以集中注意力于一点,不能精确地区分圆形和正方形。印度狼孩卡玛拉回到人类社会时虽然已七八岁了,但智力水平仅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她死时大约16岁,可能只相当于三四岁幼儿的智力水平。所有这些研究与事实说明,学习、训练及相应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感觉器官和大脑等机体功能的发展是有着一定影响的。没有知识储备的大脑,就像萎缩的脑皮层一样,让我们在今后的事业中陷入“脑瘫”的境地。相反,只有不断地学习、训练、融入相应的文化环境,我们的大脑才能像哆啦A梦的肚子一样,能带给你源源不断的惊喜。

提高素质的途径

“察人识物,见微知著;不拘小节,难成大器。”尤其是在文明礼仪上,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常常说,看一个人的文明水准,不仅要看他的学历、学位,更要看他的举止谈吐;不仅要看他在社交场合的魅力,更要看他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微处。一个学识丰富的人,一般来说也是一个具备良好教养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无论“学会”什么,最基本的落脚点还是“学会做人”,这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就是说,做事要先做人,而做人牵涉人的素质的提升。比如社交礼仪,就要求在社交活动中,摒除私心杂念,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以待人,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友好的社交氛围。而走入社会需要的各项礼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的。

学习不仅仅是提高素质的过程和手段,善于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素质。学能立德,学可增智,学以致用,只有在不懈的学习中改造自己、提升自己、重塑自己,才能学懂、弄通各种礼仪习俗,才能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中,树立文明人的形象。

企业招聘重在看人,企业做事重在做人,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素质,而人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同样的班级上学,同样的老师教导、同样的课堂上学习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学习素质的差异。一名青年,要想在升学之争、就业之争、生存之争等各项竞争中取胜,必须具备多元的能力、综合的素质,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视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去认真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龙腾虎跃的时代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在IBM公司总部公司的大楼上赫然写着“学无止境”四个大字。公司每年花10多亿美元对员工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IBM善于进行激发员工潜力的培训,其“苦行僧”式的培训和“心力交瘁”的课程,让员工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工作上的能力及抗压能力。除此之外,IBM还让员工学习如何应对各种可能遇到的客户刁难,并把这个作为一个考核项目。IBM公司的员工经过不断学习,保持与世界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接轨,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迅速提升。据统计,在IBM公司每天长达14~15小时的紧张学习中,很少有人抱怨,员工们都懂得,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经营出高质量的企业。

马克思曾说:“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在现代社会,没有本事、没有专长的人,生存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社会同样适用。如果你是一只羊,那你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狮子口中的美餐;同样,即便你是一头雄狮,当你体弱多病的时候,也有可能“虎落平阳被犬欺”。这就是说,学习是提高素质的途径,不学习,不会学习,不终身学习,其结果肯定是被淘汰。

是能力和方法,而非答案

学习不是目的,而是教会我们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鱼能解决一时温饱,却不能解决长久之饥;“鱼”是目的,而“渔”则是谋生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想永远有鱼吃,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一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在旁边看他钓鱼。老人技术纯熟,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身边的小孩那么专心致志地看自己钓鱼,就决定要把满篓的鱼送给他。可是小孩却摇摇头,执意要老人手中的钓竿。老人惊异道:“你为何不要鱼而要钓竿呢?”小孩回答:“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都吃不完。”可是老人并不这么认为:“即使你有钓竿,如果你不懂钓鱼的技巧,你同样没有鱼吃呀?”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工具固然重要,但是掌握使用工具的技巧才是根本。钓鱼不在“钓竿”,而在“钓技”。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没有掌握人生的“钓技”,即使我们的“钓竿”再完美,也难能“年年有鱼吃”。我们人生的“钓技”就是我们学习东西的能力和技巧。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人只为学习而学习,整天“身在教室心在外”;有些人片面强调工具的重要性,什么都用最好的,却不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有些人不学无术地坐享其成,却不知“只有穷尽的财富,没有穷尽的知识”……学习让我们拥有了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和技能,从“钻木取火”到“磨制石器”,从“蒙昧无知”到“文书传递”;从“印刷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演进从本质上说就是其使用工具的演变进程。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核心思想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从这一点来说,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和手段是变革社会的工具和文明得以演进的动力。

试想,野蛮时代的人类如果不向先辈学习使用火的技术,就只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样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文明时代的人类如果不向先辈学习畜牧业和农业,也只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样靠现成的天然产物为食。正是通过这种如接力赛般的学习前人的劳动成果和生存经验,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环境的变迁中应对自如,才能不至于在大自然面前束手无策。

我们既不能钻进钱眼儿里,“金钱至上”为赚钱而赚钱,也不能埋头书堆中,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曾有一名商人问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是靠什么呢?”李嘉诚非常肯定地回答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并把所学的东西充分地应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推动人走向成功的动力。而不善于把知识变为能力的人,就像超载的货车,徒有满腹学问,却在前进的道路上蹒跚难行。

同类推荐
  • 天才与命运

    天才与命运

    本书从众多不同领域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刻划他们与众不同的性格、思想、情感和意志,从中让我们体验天才的不平凡之处。
  • 一本书学会礼仪

    一本书学会礼仪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不懂礼仪的人不至于因此而失去性命,但是,不懂礼仪却能够使一个人失去事业发展的机会、失去工作、失去人缘……
  •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本书遵循“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真谛,将做人寓于做事之中,通过精彩的事例和精辟的说理来阐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成为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旨在带给读者说话办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从而帮助读者走向成功,成就完美人生。
  • 性格决定命运的24堂课

    性格决定命运的24堂课

    本书对人生性格做了精辟的分析和总结,告诉每一位读者,性格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因为,性格决定了你的命运,所以,改变性格即改变命运!书中的每一课都是成功者的经验,创造者的智慧。相信您全面阅读、深刻领悟后,必将突破人生性格的局限,获取非凡的成功和无穷的财富。
  • 三天读懂人脉学: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

    三天读懂人脉学: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

    最实用的人脉教科书,人脉开发、人脉沟通、人脉经营、人脉维护、人脉利用、人脉陷阱,教你读懂中国式人脉,赢得设计出来的人脉,打造人脉存折,巩固人脉圈,学会六度人脉。
热门推荐
  • 复仇千金霸男追爱

    复仇千金霸男追爱

    刚从英国回来的她,纯真、可爱是个人见人爱的小萝莉,可是两天之后,爸爸的公司突然危机,幕后凶手究竟是谁?当遇上冷酷无情的他,是否又能过关,复仇呢?
  • 超品战兵

    超品战兵

    菩萨低眉,所以普度众生。金刚怒目,自然血溅五步。战狼薛天,服役期间因生活作风问题,被伟大的天朝部队,强制打包踢回了老家。回家后的薛天,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学历还他么不够的情况,万般无奈下接了他老子的班,成了一名起的比鸡早,干的比驴多,睡得比狗晚的老司机。直到某一天,莫名接到一通部队首长的电话。薛天的人生,至此开始变得多灾多难起来……(新书——妖孽小村民,恳请大家助攻)
  • 折叠时光的她

    折叠时光的她

    初见,符明尧就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向晚;再遇,彼此未尽的爱火得以再度燃烧。怎奈时光匆匆,故人总是欲说还休,这似乎注定了两人的爱情曲折迂回。她插足于他最好朋友的爱情,他要报复这样恬不知耻的女人,然而爱情的魔力让二人放下心结而涅槃重生。岂料,转身的吕承豪欲与“第三者”的她再续前缘,因此造成两人罅隙重重而陌路相向。她终于和他又续前缘,貌似平稳的爱情却夹杂了太多复杂纠结的过往。曾经让她恋恋不忘的校园恋人吕一帆华丽归来,重重逼迫、不肯罢手;而他的背后,也出现了对他不一般感情的人。这一切,让两人的爱情再次不知何去何从……旧人、新人之间,动心、舒心之间,她该如何折叠她的时光与经历?她该如何摆放她的爱情与幸福?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 暴虎冯河

    暴虎冯河

    从都市到乡村,高中毕业的廉古六跟大伯学习兽医技艺,并拜师民间武术家学武练功,在此期间遇到一些爱恨情仇的人和事。涉世未深的廉古六迎难而上,与小人、无赖、地痞展开角斗,恶恶要去;对爱情、友情及亲情全身心地投入,善善要留。
  • 追梦之路有你才完美

    追梦之路有你才完美

    女主在追梦路途上结识两位明星,一个鼓励,女主感动,一个毒舌,女主无奈,她究竟会选择谁?
  • 明哥的超神全能之旅

    明哥的超神全能之旅

    系统精灵紫凝对王东明说道:“哥哥,从今天开始,你就在网王的世界里走上坑爹之路了,啊!呸,说错了,应该是超神全能之路才对。”王东明:“......”王东明由于太无聊许了个想去网球王子的世界玩玩的愿望,结果被超神全能系统选中并且实现了他的愿望,从此,王东明开始了碾压天才,在网球王子世界中横着走超神全能之路,只是这路走得貌似有点困难、有点坑啊ㄒoㄒ!
  • 星海一叶

    星海一叶

    茫茫星海,一叶飘零,他没有随风消逝,而是在波涛中崛起,揭开真相,走出囚牢,异星争霸,独占鳌头,俘获帝国公主芳心,更是成就宏图霸业,在强大的黑暗势力打压下九死一生,却以星星之火照亮整个宇宙……
  • 盖世仙神

    盖世仙神

    安泽是一个孤儿,同时又是真命天子,12岁的时候拥有了他人所没有的能力!安泽创办金龙帮,横扫全国!以逆天神通消灭地球将要毁灭的隐患。任你百般厉害,若有异心,虽远必诛!!
  • 蜜宠甜心:首席快婿别乱来

    蜜宠甜心:首席快婿别乱来

    一夕间,她家破人亡,成了落魄千金,不得已辗转s市。万万没想到,自己第一份工作的上司竟然是一个恶魔!他,s市第一名门豪贵,长相俊美,行事狠唳,却唯独对手下的一个小秘书百般刁难。“楚桀澈,我要辞职!”“你不想拿回公司了么?”他嘴角噬着狂傲,高大的身躯慢慢贴近。“我……再考虑考虑……”“这个孩子必须打掉!”他赤红着眼,强硬拽着她来到了医院。一次邂逅,几多纠葛。相思不露,爱已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