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4200000013

第13章 记事(6)

迎接我的是洒厂管宣传工作的老宋,他四十多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热情、干练。他把我让进厂部的会客室,便如数家珍地介绍起酒厂来。从他的介绍中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年产四千多吨汾酒的大型酿酒企业,是我国名酒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生产的汾酒、竹叶青远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要给国家换回五百多万美元的外汇。

听老宋的介绍,我有点坐不住了:汾酒名传天下闻,杏花馨香更招魂。难得今日寻春来,竟看佳醪怎酿成?

经我提议,老宋便带我朝生产区走去,穿过一道圆如满月的花砖门,只见厂房整齐,设备清洁,原材料、半成品井然有序地排列在绿树红杏翠竹中。与其说这是一座工厂,毋宁说是一座公园哩!

制曲,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制工车间。一进车间,只见一排排制曲房里,成列的曲块摆放整齐,制曲工人正在密切关注曲室的温度、湿度,气温稍有变化,他们即刻就进行调节,或推窗向阳,或调节暖气,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精心。我似有些不解,忙问老宋。他说:“曲是酒的骨头哩,这制曲最难把握,一时操不到心便要出差错,所以制曲是提高酒的质量的关键所在。”

“曲蘖必洁其母,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说。

“对!”老宋又饶有兴趣地告诉我:酒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对酒曲制作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有一次,他们把杏花村的水拉到太原,用太原酒厂的曲酿酒,可酿出的酒,色、香、味就比汾酒差远了。他们从这一发现中,又经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汾阳地区空气里的数百种微生物中,有那么几种对汾酒的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他们就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微生物,使汾酒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笑了笑:“这么说,汾酒可谓是得天独厚啊!”

说着,我们走出制曲车间,便来到酿酒车间。

酿酒车间高大、宽敞。只见酿酒工人用柳条簸箕将一批批“醅料”——经过发酵的粮食,均匀地铺撒在酒甑中;接着,盖上甑盖,升高温度,片刻工夫,那连接几个巨大的酒甑的流酒管汇于一处,晶莹的酒液从这里飞流直下,淙淙有声。怪不处1965年郭沫若副委员长参观杏花村汾酒厂时,有诗赞曰:

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

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

折冲樽俎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

相关举杯酹汾水,腾为霖雨润林田。

“真乃酒如泉,果真不假!”酿酒的工人师傅见我惊呼,忙接满一盅双手递给我,请我品赏。我平素极少喝酒,接过酒盅只喝了少许,只觉清香醇厚,柔和爽口,真乃“此处有酒能醉人”,忙双手捧盅请老宋醉饮。

老宋也只饮了少许,便指着酒盅说:这汾酒以“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1916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奖后,“佳酿”之誉更是“宇内交驰”。我们这喝的还是生酒,生酒还不够绵,要在酒库里经过一段时间陈贮老熟,方能出厂。这不,由于供求矛盾突出,我们厂才请你们部队帮助援建了一座面积为一万五千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的大酒库,可贮酒三千多吨哩!

绕过酒库,又是一幢环境幽雅的厂房,拾级而上,空气香醇醉人。老宋告诉我:这便是举世闻名的竹叶青酒的配置车间。工人师傅正忙着 ,分拣药材的忙着精心分拣,司熬糖液的忙着专心熬制,浸酒的忙着将分拣的药材、熬制的糖液按一定的比例浸泡酒中……

原来这竹叶青酒也同汾酒一样,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名噪一时。据史料记载,北周文学家庾信(公元503年——551年)就写诗赞曰:“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而今的竹叶青酒,是以汾酒为“底”酒,配以广木香、紫檀香、公丁香、砂仁等十余种中药材和南方的竹叶浸泡而成。我信手舀起一杯,只见酒液金黄,淡绿透明,一尝,才觉柔绵微苦,芳香沁脾,后味犹佳。据悉经有关专家和医生鉴定,此酒具有养血、疏气、和胃、益脾之功效,颇受国外友人亲昧,近年销路大畅,供不应求。

接着,老宋又为我介绍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为发展“竹叶青”酒作出的不朽贡献:那是1975年,华罗庚教授来汾酒厂推广他的“优选法”。过去竹叶青酒浸泡时间为七天,华罗庚教授经过优选,选定了更准确的时间。根据这个时间改造工艺操作,使竹叶青酒的优质率从百分之三十二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二以上。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个被“四人帮”践踏的真理,在这个古老的酒厂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最后一道工序是成装。我们走进成装车间,便像是走进了女儿国。着饰粉黛的少女和笑容可掬的少妇,一律着洁白的衣、帽,坐在工作台前,时面按动开关,监督流程。

她们是幸运的!从前装酒全凭手工,一个女工八小时要装六千多瓶,我粗略算了一下,这就是说连瓶带酒,须有一万多年重量从她们的手中经过。如今,这里装了一条引进的自动装酒流水线。酒从四层高楼的贮酒罐凌空而下,注入装酒机,事先经过高温消毒洗刷一净的酒瓶自动排列而上,接着便是装酒、封口、贴商标、检验……

全部过程都是自动化。我站在一旁,望着几十公尺长的不锈钢履带上,一只只酒瓶紧紧排列,徐徐前进,就像一支进军的队伍,蔚为壮观,禁不住打开照相机……

当我们谈笑着走出成装车间时,不觉已是华灯初照,抬头一望,一轮圆月不知什么时候浮在杏花云中,更添一番景色,我不禁想起国画家赵步唐有曲唱《杏花天》:好一个断魂诗意杏花村,多诱人。直凭得宾客纷纷,怎能不见牧童指出,村依旧,酒家新,喜煞人,泉如玉珍。更看了杏花庭园回廊起,楼幢幢,好似太白醉宫。而今里,再造花香,酒如泉,花似锦,尽觞间,笑谈古今。

入夜,好客的杏花村人设宴招待我,除老宋外,还有一位副厂长和我部某团二营的营长、教导员。酒过三巡,老宋知我爱诗,提议要我吟诗。主人好客,盛情难却,我只好当场献丑了,略一沉思,逐口占一绝。诗云:

举酒对月频频催,争说杏花惹人醉。

三杯香醪早销魂,此生豪饮头一回。

是的,朋友,杏花村这酒这情,你若有机会来这里参观时,你的胸中也会骤然涌起如泉的诗情……

1981年5月 太原

广胜寺探胜

如果不是一个机缘,如果不是我亲身游了一趟,即使你把广胜寺描述得如诗如画我也不大相信:在山西洪洞境内,竟有这么一处闻名全国的名胜古迹?

洪洞的大槐树,我倒是知道,如今在山东、河北、内蒙、陕西、宁夏,一些老人们常常告诫儿孙:我们的祖宗是从山西洪洞的大槐树下来的。使洪洞闻名全国的还是一曲古戏《苏三起解》,据说当年苏三坐监的遗址还在,只是这广胜寺,我来太原几年才断断续续听人说起:那里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苍松翠柏中,有宛如仙山琼阁的古寺,有透明如镜的霍泉,有栩栩如生的元代壁画,更有独具一格,全国仅有的一座保存完整的琉璃宝塔。山上山下,美丽如画。

陪同我一同前往的向导是我部驻洪洞某团的新闻干事,小伙子二十四、五岁的样子,谈吐热情,一上车就给我们介绍起广胜寺来。

从他的介绍中我才知道,这广胜寺的历史,最早竟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它始建于东汉建和年间(公元147——149年),原名俱卢舍寺。到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修,才更名广胜寺。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毁于地震。元、明两代又陆续重建。到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15——1527年),在山上寺院增建琉璃塔。从此,广胜寺就以琉璃飞虹塔誉满神州,扬名中外了。

出洪洞城东三十里,越野车不一会儿就到了霍山南麓。跳下车来,小伙子扬手一指:“看,那便是‘飞虹塔’。”顺着他的手指方向,只见一座金碧辉煌的高塔屹立山顶,灼灼耀眼。

当片片白云从谷底乘风飘向山顶,我们一行也气喘吁吁沿着山间小径步入上寺了。上寺,坐北朝南,山门上方,在“广胜禅院”四个大字,不知出自谁的手笔,笔力苍劲,气度雍容,把山门衬得更加庄重。步入山门,又过翠花门,便是广胜塔院。我们绕塔细数,只见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级,据测高四十七米,塔形如锥体,全部砖砌,外表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装饰。

各层檐下用斗拱和莲瓣,并饰有栏额、花罩和垂莲柱,刻工精致。塔的每一层斗拱、角柱、人物、花卉,造型设计各具特色,而且砖瓦的尺寸各不相同。真要感谢当年造塔和烧硫礅瓦的能工巧匠们,给我们留下这金碧辉煌的杰作。应该说,这塔无论在工程建筑上还是在装饰美术上来说,都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走南闯北,我见过塔不少:北京北海的白塔、西安的大雁塔、杭州的六和塔、武汉的洪山宝塔、延安宝塔山上的宝塔……,然而这“飞虹塔”却别有风姿,我忙拿出照相机,选择着角度,准备把它摄入我的彩色镜头。

向导见我需拍摄“飞虹塔”,很在行地对我说:“谢干事,要照到对面山坡上去照吧,那里角度和位置都最佳,这雅致的寺檐,错落有致的院落,还有这凌空的‘飞虹塔’,都可以摄入你的镜头。”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他拍的照片给我看,我一看,角度位置不错,便大步朝对面山坡走去。

坡上几株苍松翠柏,在五月湛蓝的天空下显得一派葱郁;树下有个石凳,几个装着入时少男少女正有说有笑,忙着留影。一看他们打闹嬉戏的,还得呆一会儿,我便攀上不远处的一棵高大的松树上,倚着树干打开快门,只见镜头里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远处碧空如洗,几朵白云飘飘悠悠,蓦地,又见几只鸟儿从天边斜着翅膀飞来;近处,满山浅绿深袋中露出朱楼红阁,阳光下,直耸云天的琉璃塔耀眼生辉,七彩纷呈,如雨后长虹,蔚为壮观,怪不得称之为飞虹塔,果真名不虚传。

游完上寺,顺山而下,我们一行来到霍山的下寺。下寺在霍泉源流北侧,依地势建造,高低跌宕,主次分明,山门、前殿和后大殿都排列在中轴线上。殿宇连接,亭台相差,组成气势磅礴的元代建筑群。当我走进明应王殿中,只见四壁绘满壁画,粗略一算,大约近二百平方米,据说是秦定元年(公元1324年)的作品。壁画线条流畅、丹青明亮、画艺精工,东西两壁为祈雨降雨图,北壁为明应王宫室的尚宝图,南壁东半部是著名元代戏剧壁画,画面横额楷书写着“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横额之下画的是一个演出团体正登场表演的情景。画中台上挂着幕布和布景,演出者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各具特色,是现在研究我国戏剧历史的珍贵文物资料。无奈不准拍照,我只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叹为观止。

“这广胜寺还有一稀世珍宝哩,不知你知道不?”向导见我对元代戏剧壁画感兴趣,又对我说。

“你说的是那部佛学经典巨著《赵城藏》吗?”

“对,原来就藏在这弥陀殿里。”向导用手指了指弥陀殿:“解放后,被国家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

说起《赵城藏》,我又想起了那些曾经在这里浴血战斗的革命先辈。当年,这广胜寺是我太岳中学所在地,成了一座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民族斗争烽火,纵是人间仙阁也不能超然于外,何况这广胜寺里有一座革命学校,更有一部稀世珍宝《赵城藏》呢!日寇几次派兵偷袭广胜寺,妄图劫走《赵城藏》,都遭到我八路军太岳军区某部拈和太岳中学师生的有力还击,粉碎了敌人抢劫我国文化遗产的罪恶阴谋,使稀世珍宝《赵城藏》等一批文物幸得保存。

也许是经过战火的洗礼,广胜寺今天才这般瑰丽吧!

说着,我们走出下寺,来到寺门前的“分水亭”。这分水亭也是琉璃瓦装饰,亭柱雕龙画凤,竞横跨一条水渠上。亭下竖铁柱九根,将水流分为十股,当年霍泉之水乃由此分道扬镳,分流南北二渠。

据说,昔日南北两渠岸边的农民,因天旱无雨,常来霍泉争水,争打斗殴。当地封建官吏见有利可图,便借此勒索当地农民,收受贿银,于水亭之则设置油锅一口,火烧油沸,便置铜钱十枚于锅内,命两渠争水者派出代表入锅捞取。北渠捞得七枚,南渠捞得三枚,从此水也就南三北七了。但因南渠地势较低,流速较快,水虽三七分流,但实际流量近同。这分水亭,实在是封建官吏无法解决争端而耍弄的一个小小的官司权术的见证。如今时过境迁,矿泉水流经分水亭的大渠流向洪洞大地。这“分水亭”便成了供人们笑谈的历史遗迹了。

沿“分水亭”旁的大渠溯水而上,便见南北长约四十余米、东西宽约二十五米的大水池,波光粼粼。向导告诉我,这便是霍泉的源流。

“为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不敢自称智者,但是非常乐水。无论是浩浩渺渺的汪洋大海,或明媚恬静的一泓湖水,或潺潺流淌的山间小溪,或叮咚有韵的崖畔山泉。我尤其爱喷泉,曾定诗赞美:“喷泉呵,是你胸中积蓄了太多的激情吧!”你看这霍泉池中,竟有喷泉十余处,竞相喷吐。有的银柱腾空,像似一束骤然开放的银菊;有的蛰伏水中,默默喷吐,一股股泉水漾开一圈圈涟漪,犹如一朵朵嬉戏水面的睡莲……我站在池旁,听泉韵悦耳,看绿树夹岸,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俯下身去,掬起一捧泉水一饮而尽。

真是一处山水,若是在北京、上海、太原城郊,就是在临汾城郊,怕也不会如此冷落,真屈了这有山有水、有云有树、有殿有塔的广胜寺啊!我抬头回顾,不禁感叹。

“也有不屈的时候。”向导说。“每年阴历三月十八,这天是广胜寺庙会的日子,四乡八村的乡亲和游人都会云集这里赶会赏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像是把个太原城都搬来了。”

我说,明年再来吧,咱们就选在阴历三月十八这一天。朋友,你们想不想去呢?!

1981.5.11.洪洞.

杜甫晒枣

检点行李,整好背囊,就要登船离开古称夔州的奉节,我似有点莫名的惆怅……

夔州,这座瞿塘峡口幽美俏丽的山城,在爱诗的人眼里,简直就是一个诗歌的圣地,历代不知有多少诗人曾来此游览拜访,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夔州一日,对于行色匆匆的我,实在是显得太短了一点儿,我无法遍访夔州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然而仅只短短一日,夔州,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众水聚涪万,瞿塘争一门”雄冠天下的夔门;那刘备兵败东吴托报孤的白帝城;那“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诗圣杜甫寓住的故地;那农民英雄李自城、张献忠留下战斗脚印的崇山峻岭;那高悬过江姐爱人彭松梧烈士头颅的依斗城门;那当今夔州人魏靖宇的树根雕塑艺术……

真想带走一点什么,我提着行囊缓缓走向码头,又不时地回过头来,依依向奉节城告别。

同行的青年画家A君似看透了我的心思,戏谑地说:“诗人,不想带走一点什么吗?”

“带点什么呢,这山这水带得走吗?”我说。

“怎不买几盒奉节特产——杜甫晒枣呢?这颗颗枣儿,是那位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老诗人留在人间的一颗心啊!”

一颗枣儿一颗心。我被A君诗一般神奇的联想激动着,大步向码头旁的副食品商店走去。

是的,使枣和杜甫联系在一起,是一首令人动情的诗。

同类推荐
  • 冰心集(大家小集)

    冰心集(大家小集)

    本书精选冰心1919年至1993年间所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等作品。
  •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讲述了不可停止思考,不可停止表达,但不要以为你的思考和表达就有什么结果。表达有什么关系。真正想说的话,对着真正想听的人,一辈子说出不来。在我们灵魂的遥远处,自己永远孤独。
  • 雪地上的脚印

    雪地上的脚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走向辉煌、在沙漠腹地的日子、故乡情思、冬梅、雪花白 雪花美、梨花在寒风中绽放、海 海风 海滩等。
  • 一茬一茬的月光

    一茬一茬的月光

    月光也是冰凉的啊,它穿越时空,一层一层地落在尘埃之上,落在我和父亲身后的路上。
  • 我的舞台我的家

    我的舞台我的家

    这是一位资深文学组织工作者自叙一甲子文学生涯的纪实散文集。本书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感情真挚,文风质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和事。从书中你可以清晰听到作者在文学舞台跑龙套尝到的酸甜苦辣,和在文坛风风雨雨中的独特遭际、命运。你也可以真切了解作者所熟悉、敬重的文坛前辈、名家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书中收入的有关作家协会重要文学活动、文学组织工作、儿童文学工作的演讲、访谈、述评、报道等,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作协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
热门推荐
  • 《青春不荒唐之纯洁唯美》

    《青春不荒唐之纯洁唯美》

    刚开始上学,这群孩子也是醉了。搞不懂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和幼儿园不都是学知识么?真是的!烦死人!但是,刚开始上学真的很逗。把水瓶弄倒了说了声“谢谢”就走人,每天都感觉自己是萌萌哒。作业是什么?考试是啥子?下次再说。终于,被爸妈慢慢说着,终于在作业和试卷上写了一些。石头剪刀布你赢不过我的!哼!这是他们的专属语言。刚入学都想着自己有轻功,其实只是跑得比别人快而已。“哇!”你手机比我脸还大耶!孩子,别闹。这不是手机,这是电脑。别看见什么有光就是手机。其实如此逗比的日子,虽然有点傻,但却会在一生中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 平凡人——不平凡生活

    平凡人——不平凡生活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却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亲情?友谊?她将何去何从……
  • 亿万总裁甜宠妻

    亿万总裁甜宠妻

    ”总裁大人,夫人又去撩汉了,开了个美食大会,那些小鲜肉都拜倒在夫人的妙手下了。“”小鲜肉多鲜?比我帅还是比我有钱?或者比我有势?“总裁大人双眸一眯,危险的瞧着他。”嘿嘿,当然是总裁有钱有权有势,总裁你最帅!“手下笑嘻嘻道:”但是夫人做得东西实在好吃,小鲜肉这些吃货啊,全围着夫人,要把夫人娶回去。““走,”总裁大人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直接杀了过去,拉了她就将她推进车里。”喂,你,要干嘛?“她慌张的盯着他,脸红到了耳根。他爬向她,如如狼似虎般的盯着她如盯一块肉。在她耳边轻声咬道:“生包子。”
  • 盛世烟消

    盛世烟消

    哎,说什么作品介绍←_←新手来冒泡。喂你为啥还看介绍,对于什么介绍好纠结,那就不要写了。不写了你就不要看介绍了,介绍那么长你看着有撒雷用,文文才是主题!快随我去一起看!
  • 人生不可能重来:活出精彩的自己

    人生不可能重来:活出精彩的自己

    《人生不可能重来:活出精彩的自己》内容简介:感悟心智成熟旅程,品味五彩人生智慧,人生总是充满遗憾,爱欲改变了生活的轨迹,物欲引发了世俗的纷争,权力欲点燃了心中的战火,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头再来,所以人们应当学会并懂得如何珍惜生命,应当怀着感恩的心情享受人生,不要敷衍度过,我们只要给自己一分钟,静下心来,读读下面这段刻在纳德·兰塞姆墓碑上的文字: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 重庆金融:创新与发展

    重庆金融:创新与发展

    本书分为重庆金融与重庆经济改革共奋进、重庆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重庆金融跨越发展三篇,内容包括:重庆金融产业稳健发展、建立健全现代金融监管体系、金融产业创新亮点纷呈、重庆银行业创新与发展等。
  • 百鬼手记

    百鬼手记

    通过一个一个短小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鬼故事感受。每个故事都很短,不要看得太快啊!由于作者不是全职作家,可能更新有点慢。偶尔来看一下吧。
  • 乐仙记

    乐仙记

    前世,靠着一股子拼劲,她终于让她贫寒的家变得有滋有味,有个稳定的工作、健康的外祖母、温柔的爱人,就是偶尔也会yy,那些公主出身的女子真是上天的宠儿啊,一出身就有那么多选择是何等的幸运!谁曾想竟一语成撮!一场突入其来的车祸,送她来到了这个未知的世界。当她再次睁眼,发现自己拥有了公主的一切,修真大派的出身,金丹期宠女的父母,无可匹敌的美貌,惊人的天道悟性,温柔到骨子的大师兄,可她却念念不忘曾经的家乡、亲人、爱人。万年轮回,魔神重现,传说纷起,诸界变动,整个修真界陷入动乱。那双嗜血深紫的眼睛,那头张扬如血的妖发,那满地的断臂残垣,我倾乐乐发誓,定会扎扎实实的活着,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动我亲者不可留!
  • 中国巨星

    中国巨星

    你们喜欢篮球么?有一颗热血的心么?那就跟我一起走进小说故事里,一起看主角如何一路走到巅峰
  • 多情的小山村

    多情的小山村

    青山滴翠耕牛走,村舍素雅炊烟绕。大牛村长办旅游,强强书记来撑腰。创业路上风浪起,情感力量大无比。古老村落变模样,保护生态又发展。游客蜂拥扬美名,村民幸福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