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4200000012

第12章 记事(5)

晓山精字画,一路浏览,还一边品评。我学摄影有年,便请大家以“五大夫松”为背景合影留念。据《史记》记载:“始皇之上泰山,中途遇暴风雨,休于树下”,因树护驾有功,故封为“五大夫”。泰山之松,苍髯虬枝,蟋若岩峦,巍然挺立,翠影横空,加之有此典故,此处当然是泰山胜景之一。

过“五松亭”、“朝阳洞”,我们这才到“对松亭”。抬头仰望,只见两山夹峙中,一路石阶仿佛是一架挂上天上的梯子,直入云端。梯子尽头,云开一线,红墙黄瓦的南天门隐隐可辨。

我知道,这是登泰山最艰难的里程:十八盘。

叶晓山打头,孙桂珍、刘金忠紧跟其后,我们一行便拾级而上。爬了百多级,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毛秀璞曾是铁道兵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快板书也说得不错,他见大家气喘吁吁的样子,就击掌当板说起快板来:

慢十八,紧十八,

你追我赶踩脚下;

松涛声声喊加油,

白云片片把汗擦。…………

踏着毛秀璞快板的节拍,我们不由加快了步伐。这时,一队挑山工追了上来。这些挑山工,看上去大约二十四五岁,肩挑百多斤的担子,气不喘,脚不颤,一步一步,铿锵有力,顺着石级向上登去。据说泰山顶上的建筑材料、日常用品以及粮食菜蔬,都是他们一担一担挑上去。从中天门至岱顶,来回十五六里,他们一天竞要走过两三个来回。

望着挑山工远去的背影,我不由惊叹起来,这“紧十八盘”可真是名不虚传。其陡峭似接近垂直,扑面而来,像要把人推倒似的。无奈,我们只好弓背着腰,气喘吁吁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而叶晓山和孙桂珍像是有点精疲力竭,不得不依靠扶着石阶旁的栏杆拾级而上……

不知谁惊呼了一声,南天门到了!我抬头一看,只见头顶二、三十米处,突兀地耸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玉宇琼楼,而在琼楼之上,悬着一块天蓝色的大匾上闪着金光耀眼的三个大字——南天门。顿时,大家精神为之一振,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劲,我们也加快了步伐,你推我拥地跃上了南天门。

心儿啊激动地跳快了,眼皮呀止不住在颤抖。是啊,我们终于登上了南天门!回头俯首朝下望去,只见千峰万壑俱在脚下,而我们刚刚攀登的“十八盘”,此时像一道飞瀑,直泻入万山丛中……这时,我不禁高声朗诵起毛泽东的诗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接着,我们一行穿过天街,向泰山极顶奔去。到达极顶时,我见大伙都在观赏大观峰石壁摩崖碑,我匆匆浏览了几块碑刻,趁功夫站在一蹲刻有“五岳独尊”“昂首天外”的巨石旁,作昂首天外状,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登泰山的纪念。

2

唐摩崖在泰山顶大观峰,坐北朝南。崖上刻的《记泰山铭》高八点八米。《记泰山铭》,据说是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来泰山封禅时亲自撰写的,于次年刻成,距今已有1250余年。

叶晓山站在崖壁前,时而念着《纪泰山铭》的铭文:“惟天生人,立君以理,惟君受命,奉为天子”,时而又用手照着铭文刻字比划,似在揣摸着什么或者想借鉴一点什么。

见晓山不走,大家只好不走,学着他也观起石碑来,诸如秦始皇的封禅碑、汉武帝的无字碑、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刻,还有那些不知那朝那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碑文。待我们匆匆浏览过这些碑刻时,回头一望,夕阳正徐徐沉下山峦,留下半天晚霞在西天奇妙地变幻着。

按朋友的安排,我们一行借宿岱顶宾馆。

晚饭后,稍事休息,我斜躺在沙发上,借着灯光一边研究“泰山游览图”,一边把一双爬得有些酸软的赤脚泡在盆里,享受热水温馨的爱抚。这时,金忠走了进来,邀我赏月去。

走出宾馆,天已黑了下来,使夜空显得溟蒙深邃。迷迷蒙蒙中,我们一行沿着小径向月观峰走去。

月观峰,顾名思义,自然是赏月的好地方。待我们来到月观峰,观月亭里早已坐满了人,我们便在观月亭旁的一块坡地上坐了下来,数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不一会儿,黑暗中只见日观峰的黑影背后渐渐有了亮光,于青蓝色中透着一片清淡的银辉。

怕是月亮出来吧,我在想。这个念头刚刚浮现,不知谁一声惊呼:“月亮!月亮!”当我再抬头时,半弯月牙也跃上日观峰巅,随着位置的渐渐升高,颜色也渐渐由深而浅,由浓而淡,最后,竟像一轮晶莹透亮的玉盘,挂在天上。

随时着蛟洁的月光清辉四射,刚才夜空闪闪烁烁的星星隐退了,只见半片天空都是涵澹的波光,辉映着山川大地。顷刻,刚才隐在黑暗里的山影在月光的照耀下也清晰起来,显出它们千姿百态的动人风貌:有的峭拔陡峻,仿佛一柄倚天长剑,直插云天;有的逶迤起伏,婉若奔腾翻卷的波涛,惊天裂岸;有的如好像憨态可爱的犀牛,抬头望月;有的又似昂首天外怒发冲冠的诗人,仰天长啸……

诗人聚会,自然少不了诗。而今在这透露出一种清寥、晶彻、宁静而略带朦胧美的月夜,坐在泰山月观峰赏月,就仿佛置身诗情画意里,诗自然离不开月。

是的,诗人们之所以爱月,是因为月美。这不,就像今夜的泰山,在月的清辉映照下,一切景物都处在恍惚朦胧中,山色月光,树影花影,迷离朦胧,如诗如画。所以,在一些著名的风景区,差不多都有以月命名的景点,诸如“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卢沟晓月”、“雁荡夜月”等等,正是由于月亮的美,使这些景点熠熠生辉,名闻遐迩。诗人们爱月,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月亮是乡情、亲情的一部分。所谓“素月流光,普天同照”,人们常常由此而对月生情。

“那我们就以月为题,朗诵诗吧!”毛秀璞向大家提议,接着他站了起来,朗诵起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句刚落,掌声四起,没等掌声落尽,刘金忠清了清嗓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剩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他朗诵完苏轼的《水调歌头》,叶晓山说,苏轼爱月,真有点痴,他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写月夜泛舟游赤壁之事。他还写过一首名曰《花影》的诗:“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你看,苏轼明写花影,实写月影。

说起诗人吟月,大家话就多了,你吟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诵陆游的“浩歌看月冷不眠”,他又说起宋人张先的“云破月台来花弄影” ……说了古人又说今人,武兵说台湾诗人彭邦桢有那首《月之故乡》真是写绝了,说着大家一起朗诵起来:“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说到这里,孙桂珍插话说,你们还忘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诗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怕不只是月美,还写月思哩!

这是美学中的“移情”说,我接过孙桂珍的话头说,赋予月亮以思想感情,激起诗的灵感。前几天,我就以月为题,写了一首《中秋》,念给大家听听吧!

掌声有点稀落,但不远处蛐蛐儿成串儿的“吱吱玲玲”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似要为我的朗诵伴奏。

“今夜,月亮是中国的/这李白举杯相邀的月/这苏轼把酒问天的月/又冉冉升起在你我之间/你在月的北方/我在月的南方//月之中国/今夜望月的人一定很多很多/望月圆人圆的多/望月圆人不圆的也多/这不,相思伴圆月升起/在我孤独的窗口伫望/你呢,也在望月吧//还记得那支歌么/那时南方的月还很圆很圆/我们唱呀甜甜地唱/还没有来得及唱完那支初恋的歌/你就匆匆走了/只把那支魂牵梦绕的歌/带走多情的一半/留下相思的一半/从此,我就爱月了//你在月的那边/我在月的这边/你的一半属于枪的边哨/我的一半属于犁的田野/许是你我两半合在一起/多梦的中秋/中国的月才这么大这么圆”。

掌声比刚才热烈些。不知是不是掌声的原因,一阵白蒙蒙的雾气从半山腰向月观峰袭来,不一会儿就弥漫在我们的周围。这湿润润的雾气,舐着我们的手、脸,使我们感到些许寒意。我们只好寻着山路往回走。

回到宾馆的房间,似不忍心把月挡在窗外,我便留着小小一个帘缝,让一缕月光进来与我絮语……

这一夜,我睡得真香。

3

怦!怦!怦!急骤的敲门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我急忙拉开灯,一看手表,凌晨四点四十分,便迅疾地翻下床来,匆匆穿好衣服,洗了把冷水脸,便跨出门去。

晓山已穿好大衣站在宾馆门前,见他穿着大衣,我似乎也感到了凉意,逐转身返回房间,将宾馆备用的棉大衣披在身上,这才跟着大伙朝日观峰下的拱北石走去。

泰山顶上看日出,是泰山一大奇观,然而能在泰山极顶上看到日出的人并不多。记得读中学时读杨朔先生的《泰山极顶》,文章就曾写道:“一位须髯飘飘的老道人陪着我们立在泰山极顶上,指点着远近的风景给我们看,最后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可惜天气不佳,恐怕你们看不见日出了’。”

今天天气不错,准能看上日出,我暗暗地想,一种遏制不住的向往,驱使我不由加快了脚步。前半夜弥漫的白雾,仿佛知道人们要看日出似的,都知趣地退下了山峰,在半山腰形成了一片白茫茫的云海。只是月光似没有前半夜那么皎洁晶莹,但格外柔和、幽美。再看月亮,那一轮圆月正悬挂在月观峰顶,不一会儿,月亮俊俏的脸庞竞变得模糊起来,颜色也渐渐在变淡,最后竟淡得看不见了,仿佛等我们哩。等我们一行赶到日观峰时,这里已聚集了好几百人。穿过人群,我朝拱北石上攀去。这拱北石仿佛伸出的一个龟头,不知经过多少年,也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攀抚,石脊光滑无比。第一次攀爬时,脚上的解放鞋有点打滑,人掉了下来。第二次我便脱下解放鞋,穿着袜子攀爬,加之我还使出儿时爬树掏鸟窝的技巧,总算爬上去了。拱北石看上去巨大无比,但石脊不宽,竟可容十几个人。说实话,要是白天看见石下深不可测的山谷,我还真不敢爬哩。这会儿一切似乎依稀可辨又什么也都看不清楚,我才壮着胆子往上攀。见我攀上了拱北石,毛秀璞也攀了上来,我们并肩坐在一起,仰望着东方天的尽头,静静地等待,看那火、热、生命、光明是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一边又努力搜索着记忆,看前辈作家们是如何妙笔生花描绘日出的。

我想起了刘白羽的《日出》,他在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中,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

……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为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霄,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的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

我又想起清人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惟妙惟肖展示风雪之后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镂。

正待我忙着搜索记忆,突然,两只碘弧灯亮了。我抬眼一看,不知是那一家电视台的摄影师们,正移动镜头忙着拍摄等待观看日出的人们。趁着灯光,我还看见人们忙打开照相机的快门举了起来,准备摄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然而,那激动人心的瞬间却迟迟不肯到来,好像在捉迷藏似的。也难怪,也许一切新生者的诞生都要经受一阵磨难和阵痛。

焦灼的难耐加速血液的流动,我的心也怦怦跳得快了起来,待我目不旁顾地凝望着东方时,从微露熹光的天边,从绒毛一样温柔的恬淡的云彩里传来了什么声音。啊,晨光初动的时刻到了。这是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刻,我看见光明带着生命的冲动,呐喊着从黑暗里迸射而出,溅在天幕上,透出紫蓝色的荧光,渐渐,紫蓝色的荧光变成了一片殷红,殷红的熹光越来越亮,仿佛在地球的边缘镶了一道好看的彩带。突然,从水天交界处,血红的太阳露出来了,我迅速抬起手腕一看手表,凌晨五时四十二分。

我第一眼看见太阳时,太阳还只露出顶端一角,像一弯血红的弧线,渐渐幻变成月牙儿,然后缓缓上升,缓缓扩大到老红色的半圆形,像个半圆形的宫灯悬挂在天边,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浑圆的火球,燃烧着火,闪烁着光,霍然跃上天空。此刻,在我目及的范围内,一切景物都在发生着急骤的光的变幻,似乎都染上温柔的光泽……

日出的瑰丽奇景大约经历了三、四分钟,而后,随着太阳的上升,太阳一忽儿变得金光灿烂,闪闪夺目,一忽儿又变成灼人眼睛的银白色。我不由想起宋朝词人梅圣俞的诗:“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禁不住也诗情喷涌——

祖国啊,朝阳喷薄一样明亮,

祖国啊,朝阳喷薄一样年轻,

我把朝阳般生机勃勃的祖国,

铸成金色的纪念章,挂在胸襟……

看完日出,我们一行下山了。行至南天门下的“紧十八盘”,看见两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正喘着粗气往上爬,那是名副其实地爬,两腿跪在石凳上,双手攀着石阶,不停地向上蠕动着。据说,她们是上山跪拜“泰山老母”的,以此祈求“泰山老母”保佑她们的子子孙孙无病无痛、无灾无难、平平安安。我猜,那也是她们心中的太阳啊,不然,她们何以如此虔诚、如此执著、如此顽强地半蹲半跪地向上爬呢?!

1984.10.1.武昌

杏花村诗情

儿时在乡下,淘气得很,每每放学回来便去湖边放牛,一盖竹笠,一支短笛,骑在牛背上,摇头晃脑地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牛儿吃饱了我也背累了,至于那杜牧何许人也,杏花村在何处,也就不去管它了。

后来长大了,知道这杜牧是晚唐的著名诗人,还当过我的故乡黄州的太守,至于那杏花村,则远在山西的汾阳。

山不转路转,我所在的部队进驻山西,部队机关就驻在太原。

也是杏花时节,我应《山西日报》之约,前去杏花村采访正在杏花村洒厂援建酒库的我部某团二营。

车出太原,穿清徐,过交城,经文水,不久便到了驰名中外的杏花村。车至村头,从车窗望过去,雨后的杏花村,一簇簇杏花正绽蕾吐艳,迎风带露,含笑枝头。真想不到这地处黄土高原的杏花村真的杏花如云哩,放眼望去,偌大的杏花村酒厂掩映在如云的杏花中……

同类推荐
  • 石评梅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石评梅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走向春天

    走向春天

    本诗集继续延续熊明修田园风格,保持了清新、俏皮的诗风,此外加入诗人一些乡村之外的感受,融入城市和工业文明的气息,这是诗人有意在诗歌抒情领域的探索,非常可贵。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们总怪时光匆匆、时间少,你想找一僻静之所把不安的心,小心安放。我们渴望去一趟远方,让自由的风带走你被一切不顺造成的忧伤,却从未出发。我们和作者范泽木一样,天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朝九晚五轨迹恒定,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也许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从何处出发。作者范泽木眼里的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镇,小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人间冷暖,草木诗话,这些被妥善安置的时光,需要我们一一掀开。让我们每个有心人,释放自己对故乡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怀恋,自细微处,看万物有灵之美,赏时光静好的安宁。
热门推荐
  • EXO灿白的爱恋

    EXO灿白的爱恋

    爱恨之间隐藏着什么,朴灿烈不要离开我边伯贤不要离弃我。。。。。。
  • 我的姐姐是锐雯

    我的姐姐是锐雯

    众神战败后八百年,瓦罗兰大陆再起波澜。张起从异世界而来,竟成了紫荆花族人,锐雯的弟弟。他能否凭手中一柄雷刀,走上大陆之巅?故事,从诺克萨斯帝国北境开始……(PS1:无后宫,单女主)(PS2:力求合理的全新设定,不了解英雄联盟的读者也可轻松食用。)
  • 军婚有毒:老公太冷情

    军婚有毒:老公太冷情

    元铭,猎豹部队特种兵,29岁,军衔上校,军职团长白谷儿,学生,18岁她爱她,他不爱她,但他们还是结婚了。可是结婚不到一年,她又被离婚了。“不爱我,为什么要跟我结婚?”她嘶吼着,比任何时候都绝望。他沉默。她恨他。终于,在他即将失去她的时候,那排山倒海的恐惧却让他后悔莫及。“不要死,我不要你死,我后悔了,我不该跟你离婚的。你睁开眼看看我,看看我,只要你活着,你想怎样我都答应你。不要死一一“
  • 七绝尊仙

    七绝尊仙

    一年前姐姐被长埋地下,留下一本手记和玉石,半年后神秘人送来一张照片。姐姐没有死?我要去找她,带着心里仅存的一点希望,我踏上了前往新疆的路程……神秘的遗迹,门的背后是什么?那个神秘人究竟是谁?那里有个白影,这棺材竟然在动。这竟是一座国墓,竟葬了一个国家的人。天门,那是通往哪里的门……
  • 四位公主的神秘爱恋

    四位公主的神秘爱恋

    她,脾气火爆:她,温柔贤惠:她,冷如冰山:她,活泼可爱——她们是英国公主,是闫军,更是花之国的圣女,16,17岁那年,她们被母亲大人送入樱花学院相亲,从此遇上了他们......
  • 未了花季

    未了花季

    洛超说,这么久了我就告诉你吧,那个人是你。林西吃惊又惋惜,她一点没看出来。他又说,少年时不懂事,喜欢一个人反而会把那个人推得很远,假装自己不在乎。林西有很多想问的,但是开不了口,心里一个大洞。没有人可以轻易获得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
  • 枕边风

    枕边风

    一次又一次的死亡事件,凶手是虚无缥缈的鬼魂,还是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我遭遇了一件件恐惧的事情,不想最后竟然揭开了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
  • 全职猎人之诸天猎魔

    全职猎人之诸天猎魔

    西索相信,念力可以改变世界,在这片魔的土地上。
  • 花开自来

    花开自来

    女主生病后遭丈夫“出轨”,后经家人朋友激励,在这一过程中还邂逅了一段浪漫情缘,重新找回属于自己人生的故事。
  • 紫电清霜

    紫电清霜

    一个喜欢在阴天里仰望天空的少年,外表清秀的他骨子里却泛着淡淡的忧伤,绝不屈服于所谓的宿命…看他如何逆天改命,扭转乾坤,踏上巅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