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9700000025

第25章 韩信有怨气,你懂的

韩信的早期生活很简单。在淮阴地区,他整天挎着宝剑,到处游荡。按说,宝剑在那时候相当于现在的LV包,造一把宝剑,花费很大,如果没人资助,或者自己没本事挣钱,不是谁想挎就能挎的(除了爱面子比爱嘴巴更甚的个别人),但韩信能挎,如果不是捡的(这个很难,相当于现在捡到LV包),也不是偷的(这个倒有可能,但他是很骄傲的人,怎么看也不像不怕丢人的盗贼),就很可能是祖上传下来或者自己省吃俭用攒钱买的。前者说明他是个有身份的人,应该属于六国余孽(从秦朝眼里看),如果属实,则很能说明,他为什么在后来岁月里身上总是洋溢着昂扬的自以为是的贵族情绪,这种家传的旧贵族脾气使他保持积极向上、爱学习、勤思考的好习惯,但也使他总是脱离了大众,死的时候,也没几个人愿意多同情他一下。后者则说明他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从后来行止看,因为历史记载比较粗线条,倒没有太多的线索能印证,算是一个孤证。我们的历史研究者倒是愿意相信前者,毕竟“挎宝剑到大街上转”很符合一个落魄贵族的派头。

在淮阴的时候,韩信不爱生产劳动,还很好面子,去别人家蹭饭吃,人家不干,他还好意思甩脸色,抱怨人家,“怒而绝去”,在这点上很像高祖刘邦的为人行事。不过,高祖是国家基层小吏,经常去大哥家混吃混喝,并不是自己去,而是带着一帮朋友。他和韩信独自去混吃喝的最大区别是,韩信不去,就可能饿死,而高祖是为了活得更有风采(手下小弟很多,很有面子)。至于高祖利用职权之便,去饭馆吃“霸王餐”,那也算是自食其力,毕竟基层小吏为公家干过很多事(虽然不值得提倡),并不完全是啥事不干,硬是白吃。韩信倒是也想混公职,因为穷,人家不让干(从这点看,秦朝不灭亡,真没天理了,仅歧视穷人这一条,这个王朝就该死)。更何况,完全靠白吃维持活路,也没见他忽悠别人,“现在白吃,日后当涌泉相报”,自然是没有正常人愿意被他吃。

韩信从别人胯下爬过去,则完全是因为他明明一脸穷酸样,还偏摆贵族范惹的祸。那个街头小霸王拿他开涮,说实在的,完全是被他面带菜色还挎LV包装大款的偏执作风惹急了,羞辱他勉强算是一种净化社会风气、打击铺张浪费的义工行为(虽然也不值得提倡)。再说,秦朝是不允许老百姓带着杀伤性武器到处显摆的。官吏失职,当作没看见,可周围的百姓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有人出头来试试这个潜在的危险人物的胆量,也是可以理解的。

灭秦战争对于很多人是一种灾难,对于挎宝剑到处找食吃的韩信,就是一种难得的咸鱼翻身的机会。在项羽帐下混前程时,短短时间里,韩信就成为项羽军中的郎中,大家知道,项羽也是贵族出身,一般人是看不上的,项羽待他也算是说得过去。后来,韩信对项羽抱怨,是因为他经常给项羽出主意、想办法,项羽不采用,不采用,他就没法立功,没法立功,就没出头之日。我们不知道韩信给项羽都出了哪些主意,但从现在看,韩信没被重用,也是有原因的。

应该说,韩信的才能主要体现在治军上,对军队建设很在行,比如,你给他一帮乌合之众,他能很快把这些人训练成能打仗、听命令、守纪律的战斗部队。司马迁评价韩信对汉朝兴起的作用时,韩信的“申军法”与“萧何次律令,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一样是相当重要的地基性的制度建设。所谓申军法,也就是他把秦朝的先进军制应用到汉军,使得以流民为主体的刘邦军变成进攻有章法、逃跑不溃散的很像样的现代化部队。

很显然,韩信跟着项羽的时候,项羽的主要工作是争地位、打硬仗、求生存、谋发展,真是顾不上整顿军队这种基础性太强的工作。项羽真正说了算,而且有点闲心来管管基础工作,也是在进入汉中、戏水分封之后,在这之前,他是很忙的。这时候,他告诉项羽如何多杀秦军,项羽还可能听进去一些,但要说“咱们如何把军队分成更有战斗效率的作战单位等等”,他心里即使以为“意”,但在操作层面上,还真不容易落实到位。

刘邦捡了个大便宜。那时他正好被项羽贬到巴、蜀、汉中,想杀出去,一是害怕打不过人家,二是还没找到从汉中溜到关中的那个流芳千古的小道。刘邦到他的封地,一待就是好几个月,确实闲得慌。这时候,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他才有机会、有时间好好地施展自己平时所学,把刘邦的部队整顿为“秦军二世”。从史书中看,韩信治军之后,汉军军制就开始很像秦朝军制了,之前的楚国军制几乎绝迹。比较倒霉的项羽在忙完分封之事后,回到彭城,其实也修改了军制,但之后,他就一直忙着打仗业务,制度建设只能边走边改,他的军制就比较“混搭”,比如,将军(秦朝军制)和大司马(楚国军制)一直到乌江自刎的时候,他的军队还同时用着,军制比较乱肯定影响楚军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效率。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其实也是很忙的,但毅然决然地改革军制,比如把“纵队”改成“军”,就是看到了军队建设对打胜仗具有决定性作用,改革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

韩信在汉军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方面军司令,其间,他的军队曾经被惨败的刘邦强制性拉走,但这些部队的质量很是了得,刘邦一接手,不用整理,马上就能顶住气势汹汹的项羽军。然而,从开始独立指挥军队,韩信就比较走霉运,他的部队要么是由没见过世面的新兵组成,要么就是少得可怜,他不得不动脑筋、碰运气,活活地把他逼成旷世难遇的军事家。

即便如此,从韩信的作战业绩上看,他也从未打过败仗。他打的第一场战斗,就是和项羽的主力部队过招(只是野史说,出汉中、定三秦的战斗是韩信指挥的,很可惜,虽然大家很认可,也深信不疑,但司马迁不知道为啥,就是没有记载),挫败了项羽军。后来,他打败魏王豹、陈馀的部队和齐楚联军,从这三个敌人的军力比较看,可以说他们的作战功力指数越来越高,韩信的部队不见增多,质量也不见提高,但业绩却不见下降。相比而言,他的功业自然是冲到极点。但刘邦的赏赐有点滞后,他认为反差太明显,惹得他抱怨起来,实在忍不住了,也很出格地破了规矩,向身处危难中的刘邦要“王”的称号。很多人觉得他做得对,刘邦违心地答应他,完全是利用韩信,做得不厚道、不实在。应该说清楚的是,这件事说开了,还真不能太怨刘邦。其实,韩信立的功值得夸奖、表彰,他的资历、实力和掌控的资源值得重视,但即使几项加到一起,距离被封王还真有点距离。

虽然他打败了项羽军,但那时的项羽军队是从彭城一路追刘邦残军过来的,已成强弩之末,战力并不高。魏王豹、陈馀均是属于打仗业务比较生疏、队伍素质也一般、统治能力乏善可陈的货色,表面上他们驾驭的人数很多,还占据地理优势,但大家知道,打仗这事不是靠人多就行的,不会驾驭,不会管理,人越多,即使以逸待劳,统帅也难免死得快、死得窝囊(有些人不信,可以试试赶一群鸭子下河来体会一下)。更何况,曹参、陈豨等能打的将领也经常在他左右帮衬着,很多硬仗实际上是这些人打的。而韩信指挥汉军与齐楚联军在潍水决战,虽然楚军是由龙且、项它这些项羽心腹带来的主力,但他们全力以赴帮助以前是自己死对头的齐国人打仗,心怀鬼胎,想着借机牟利。齐楚联军实际上只有同仇敌忾的“面子”,“里子”却是离心离德的。而在这场仗上,刘邦几乎把手上所有能打的部队(如曹参、灌婴、吕泽的部队)都拉了上去,潍水之战变成楚汉的大决战,相当于解放战争的淮海大战。各打算盘的齐楚联军最后失败,其实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

从韩信的资历、实力和掌控的资源等看,因为他带出的集团缺乏独立性,打的这些胜仗始终处在刘邦直接掌控之下,所仰仗的资源都来自刘邦阵营,与汉初那些异姓王相比,他就很缺乏被封王的基础条件。臧荼、张耳、英布都是项羽主持下被分封为王的,资历和刘邦一样老,“老革命”自然待遇上要有所体现。臧荼、彭越掌握着独立于刘邦阵营的人马和属于自己的地盘,对刘邦具有直接帮助或者危险,刘邦真得罪不起他们。张耳和刘邦还有着极为特殊的渊源关系(刘邦年轻时跟着张耳当侠客),更何况,张耳奉陈胜之命,到赵国抢地盘,在赵国有着虽然不高但也不能忽视的群众基础。英布则在反秦战争中立下大功,大家知道,反秦是汉朝存在的法理基础,他的功劳自然必须被认可,而在楚汉争霸中,他及时叛变项羽,更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在刘邦直辖阵营内部比较后,韩信觉得自己拥有列土封疆的资格,但准备把天下变成私产的刘邦自然不会认可。这么看,韩信对刘邦不及时封自己为王的抱怨充满了自以为是、认不清形势的味道。

作为政治旋涡中的人物,他在被监控起来后,依然没有痛改前非、下决心夹着尾巴了此一生,相反,还会和刘邦耍耍脾气。比如,他说刘邦没能力带好10万以上的兵,即使后来他补充说明,说刘邦能“将将”,这也是犯忌讳的(大家知道,皇帝都是被大家公认为无所不能的)。其实,他说得不对,如果论真格的,刘邦亲自带的兵绝对比韩信要多得多,仗打得也不少。更关键的是,与刘邦相比,韩信毕竟没有亲自和军神项羽长年累月地过招儿,他还真没啥资格看低刘邦。他这样变相地贬低刘邦,其实还是在发怨气(让很多人纳闷的是,都混成别人的监控对象了,他都不能忍忍吗?再说,为活命,忍一下,不丢人)。

回过头看,韩信就是一个满腹怨气的人,到哪里都扛着怨气走,究其根源,则是他对自己的认识与社会对他的需要、评价总是合不上拍,对此他从未有清晰的认识。后来,吕雉害怕刘邦“百年”后,野心家利用韩信掌握着高超的业务能力闹出事来。公元前196年,吕雉派萧何把韩信骗到未央宫,让一帮宫人把他击杀在长乐钟室。死前,他对自己发出了第一次抱怨。从此,他再也没机会抱怨任何人了,但他的这种怨气还在,从未消散,你懂的。

同类推荐
  • 三国最强山贼系统

    三国最强山贼系统

    系统我有,天下在手……张大山自从当了山大王,日子别提有多滋润。没事逛逛系统商店、有事出门打个劫,顺便调戏一下碧月小娘们……什么?你说山贼就这点出息?好吧!这大汉江山其实也有我的份,不信?你瞧着……本书时而爆笑、时而热血、时而感动,时而……其实吧!开心就好。PS:这是群英7为背景的三国,和演义不搭边,和历史更没半毛钱关系,喜欢点个赞,不喜欢点个叉,高抬贵口,感谢、感谢!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朔方集

    朔方集

    本书收入作者研究宁夏史志、地方历史名人和地名渊源以及区域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文章百余篇。
  • 西河滩

    西河滩

    通过秦岭北麓终南山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贯穿历史,表现这片土地上人民淳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 醉夏

    醉夏

    推荐好友作品《炎宋》:书号2787288推荐好友作品《炎宋》:书号2787288推荐好友作品《炎宋》:书号2787288推荐好友作品《炎宋》:书号2787288
热门推荐
  • 绝代双生:嫡庶姐妹

    绝代双生:嫡庶姐妹

    一对姐妹在打倒渣亲父,干掉恶继母,除去白莲花之后,华丽丽,不,是低调的穿越了。只不过……穿越的时间不对、身份不对罢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 爱从未离开

    爱从未离开

    16岁,带着疯狂和纯真,她邂逅了帅气的他。当美韵犹存的后母带着男孩走进她的家时,一阵遭背叛的痛楚刺痛她的心,她发誓,不会再轻信任何人,26岁的她,成熟内敛,而他,气宇非凡,帅气多金,多年的离别,思念,使他深知,他中了她的毒,爱她,哪怕她一直在玩弄他的情感,最后的最后,又是谁流了泪,她不多言,泪水中蕴含着幸福。
  • 总裁的99日宝贝

    总裁的99日宝贝

    “宠你,就是要夜夜调教你!”他是权倾天下的财阀掌权者,狂傲到不可一世,却唯独宠她入骨。可她却只想和他划清界限!她嫁人,他带着数人将礼堂重重包围,“许念欢,有胆你嫁一个试试!”暴君!第二天,她成了暴君的老婆,一入豪门深似海,她意外发现自己当年被逼打掉过孩子……
  • 书愿洛离箏

    书愿洛离箏

    一个前朝公主跟一个江湖浪子,她为报仇而来,他江湖逍遥,但她报仇牵涉他的好兄弟,他们该做何选择呢?
  • 霸道王爷:上仙,哪里跑!

    霸道王爷:上仙,哪里跑!

    【推荐书书《邪魅魔君:夫人爱不爱》】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天下无佛。情杀,仇杀!还有什么比得过灭门,比得过失去自己一生所爱?看着眼前随风飘散的爱。那只是他最后想见自己一面的执念罢了!他是摄政王,是狼族的神话,也是狼族的守护神,他一生最看重两样东西,一是狼族,二便是她。只是,命运注定要让他失去了……
  • 人物志一日一品

    人物志一日一品

    该书首先论述了人的才能的实质,提出从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九个方面的外在表现,并由外及内,再由内到外,来察知一个人内在的性格特征。该书认为人的素质以“中和”为最可贵,主张神必须平淡、精必须坚刚、筋必须劲精、骨必须植固、气必须清和、色必须愉悦、仪必须肃正、容必须端直、言必须缓和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才能的人。
  • 洞神八帝元变经

    洞神八帝元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恶魔校草:小甜心我爱你

    恶魔校草:小甜心我爱你

    本书女主角是夏曦曦。男主角是伊洛池。她刚回国,却遇上了他……他夺走了她的初吻……
  • 归零候选人

    归零候选人

    隋乱是谁结束的,没错是我。天策府是谁搬空的,没错是我。神话时代是谁开启的,没错是我。国战是谁引发的,没错是我。外星人是谁引来的,没错还是我。地球是谁玩炸的,这个可别说是我哈。Q:1255070731
  • 王俊凯你还好吗

    王俊凯你还好吗

    "王俊凯,你告诉我你有没有爱过我?就算一点点。"韩以晨控制着眼泪不让它流下来。"没有!"王俊凯铁下心说。"好!"韩以晨转身就走。可是眼泪已经控制不住了。王俊凯,你不是说过永远爱我吗?你既然给我一丁点希望,为什么还要让我失望?----by韩以晨我说过,永远爱你,你,还会相信我,吗?----by王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