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9700000024

第24章 不靠谱的“汉中对”成功忽悠了刘邦

秦朝末年,大家刚开始革命的时候,韩信在项羽那里当郎中——不是军医,应该是军中参谋或者是项羽身边站岗的,跟着项羽出个谋划个策。按照韩信的说法,他给项羽出了很多他认为不错的主意,都被项羽给否了。他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瞎了眼,跟错了人,岗位错位,抱负难施,一赌气跑到刘邦阵营了。后来,在夏侯婴和萧何的鼎力帮助下,韩信被刘邦在汉中拜为大将,终于有机会和刘邦面对面讨论天下大事。按照元曲的演绎,韩信抓住这次机会,为刘邦出了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汉军从此杀出汉中盆地,占领关中,和项羽争夺天下。不过,从正规的史籍记载看,韩信并没有拿出具体可行的计策,而仅仅和刘邦非常务虚地讨论了一个大而无当的主题——能否和项羽抢夺这个天下。

那时候,刘邦被项羽贬到汉中,他即使想从此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但跟着他来这里的兵将都是些关东子弟,父母老婆孩子都在老家,和家人长期两地分居,身心疲惫不说,关键是这种结局也不是大伙儿参加革命时所希望要的。大家碍于面子,忍了一段日子,发现日子确实难过,刘邦好像也不求上进,没搞头,没盼头。于是,这些士卒经常成群结队地偷偷丢掉刘邦,络绎不绝地跑路回家。刘邦当然很想杀出这鸟不拉屎的穷山恶水,不过,那时候,他最缺的不是愿意为他卖命的人,而是必胜的信心。韩信这时候出场了。他信誓旦旦地告诉刘邦,项羽不可怕。这对于刘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韩信认为,虽然项羽一发怒,施展才能,上千人也不能近身。但是他喜欢好勇斗狠,这种气势就是再吓人、再上镜,也最多能说明,他确实是一个标准的匹夫。项羽还不会任用有才能的将领,更不善于挖掘起于民间而有潜质的人(比如他韩信),虽然他对士卒很慈爱、很关心,手下一旦打仗受伤,他总是哭哭啼啼,充分显露出亲爱有礼的模样,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却总是舍不得,小气得不得了,这种妇人之仁让有本事的人很齿冷。当前,项羽坚决以衣锦还乡的方式,放弃能成就霸业、遥控天下的关中之地,跑到一个一马平川、四战之地的彭城(今天的徐州),去称王称霸,一看他就是个拎不清、顾小家、舍大局的人。诸如此类,比如,他还对项羽杀人无数、逞强好胜和不善待义帝现象进行了摆事实、讲道理。一番说辞下来,几乎让人感觉,项羽就是一只“纸老虎”,貌似坚不可摧,实际上,用一根手指就能捅倒。项羽看管的天下,就像一块肥得流油且几乎没人管的肉,这时候不冲上去抢,就是对不起自己这把过人的蛮力和超人的智慧。

相对而言,刘邦的部队尽管被发配到汉中、巴蜀这种山多、地少、不养人的地方,大家都自然是水土不服,很思乡,其实这种一直想回家的思想也不是啥坏事。一般而言,对于一个风风火火要回家且掂着刀的人来说,谁要是硬挡着他的道,他肯定会爆发出杀人抢道的想法,这是那时候的人之常理。如果能再顺风点火,站到高台,振臂高呼:“回家!回家!”这种气场很容易触动广大观众那些脆弱的神经和泪腺,再让他们奋勇杀人,上帝都拦不住。目前,关中那块宝地还让章邯这些秦国降将占据着,并被分成三块,在新安县项羽把这些将领以前率领的队伍几乎杀光,老百姓正在对他们怨气十足的时候,打他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传檄而定就行了。更何况,刘邦入关中的时候,既不打,也不杀,还给老百姓立下简而有效的法律,保护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做派让人感恩戴德。楚怀王定下的“谁先入关中谁就当王”的革命约定,也是革命队伍没出发之前都说好的,所有人都还记忆犹新,可是,项羽仗着自己人多势众,进入关中后,不但让刘邦去鸿门请罪,活生生地把当王的资格给让出来,还一动不动地待在一旁,看着诸侯军队在咸阳烧杀抢掠,项羽主持分封时,还偏偏不让刘邦在关中为王,美其名曰,说巴蜀也算是旧秦之地,变着法子地把刘邦弄到犯人发配才去的巴蜀之地,要不是刘邦让张良走动项伯的关系,要了汉中这块地,刘邦现在哪能待在相对还不错、离大城市咸阳比较近的汉中?有点良心的人都很同情刘邦的悲惨遭遇,也都从心里痛恨项羽这种霸道不讲理的做法。好多人都热泪盈眶地盼望着“被人欺负到家”且一脸忠厚的汉王刘邦去统治呢。

韩信提出的说法振振有词、落地有声、有理有据,弄得在汉中早就待得不耐烦的刘邦热血沸腾、激动万分。不过,从后来和之前的事实看,在这个“汉中对”中,很多说法其实非常不靠谱。

“汉中对”说,项羽对士卒好,但对有本事的人不待见。说起来,对士卒好实际上是项羽非常要人命的优点。士卒们一般都很实在,如果能够始终给他们发粮吃,给钱花,在条件允许,比如打了大胜仗,统帅还让砍了半天人的大家出去抢东西,挣个外快,大家自然愿意跟着这种统帅出去玩儿命,和平时期不管多贱的命,战争时期,都可能一夜间坐拥巨额财富,大家特别是那些平时除了一把力气,没人看得起的老百姓,肯定觉得很值当。如果当官的平时对大家都很体恤(最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不打不骂,上阵杀敌时,还能喊出“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士卒们就很容易被打动,拿着刀,拎着枪,就会非常心甘情愿地迎着弹雨玩儿命杀人。

说项羽舍不得分好处,实际上也要客观地看。项羽在关中主持分封的时候,对于立过功的人(包括和别人闹别扭没亲自来的),都是能给好处就给好处,绝不拖欠。虽然个别人不满意,挑头闹事,但实事求是地讲,这种分封基本上是按照功劳簿上记载的个人业绩来进行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在巨鹿之战后,章邯带着20万秦军投降,项羽当时就封章邯为雍王,进入关中后,也兑现了承诺。对降将都能做到有一说一、实实在在,总不能说,项羽把芝麻绿豆大的好处看得比磨盘还大吧?当然,有人说,项羽有私心,分封的时候,设下很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没利的圈套,这也不错,但这是政治层面上的阴谋,对于大多数小富即安的人而言,说项羽抠门儿,还是有点牵强的。

说项羽杀人不留情,喜欢屠城,当初,刘邦不管是跟着项羽还是独立作战,也没少屠城。那时候大家出门打仗,遵循的都是这样的作战规则,谁也不比谁更仁慈。只是项羽做得更彻底、更招摇而已,刘邦后来在滥杀方面确实收敛很多,但也不能说他就变得仁慈了,他确实很少杀士卒,但杀投降的将领却始终不手软,比如,种种迹象表明,章邯、司马欣、龙且很可能是被刘邦先抓后杀的。

说刘邦在关中给老百姓留下好印象,这个应该是真的,毕竟他没有像项羽那样,闯到人家家里后,把能抢的都抢走,不能抢的就乱砸。同样是土匪,刘邦显得更像是“坐山匪”,吃的是长远,而项羽就是个流寇,吃的是当下。而如果非要说,大家因为刘邦被项羽欺负,就替刘邦鸣不平,这就有点瞎掰了。刘邦、项羽都是带着兵杀进关中的,目的就是来抢地盘、抢财物、抢女人,从根上说,没一个是被邀请来的,两个土匪当着被抢的搞火拼,弱的被赶走,强的挺直腰,被抢的还会兔死狐悲,做哀伤状吗?

当然,其他内容说辞在表面上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刘邦部队要回家,把这种思乡情变成杀人剑,只要路数对,还是很可能的。项羽跑到彭城,处于无险可守的境地,从后来的情形看,确实让项羽很被动。但项羽和诸侯军在咸阳杀了、抢了,还烧了,把秦国故地糟蹋得一塌糊涂,就是项羽好意思留在关中,关中的百姓能心甘情愿地为项羽服务吗?再说,彭城有那么多楚国的旧贵族,还有那么多已经翻身、真心盼望自己回去的楚国旧民,项羽能愿意不去彭城当货真价实的霸王,而在关中做心惊肉跳的王?即使从刘邦后来占据关中,当汉朝皇帝的成功经验看,刘邦能坐稳汉朝天下,也绝不是因为关中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懂点历史的都知道,不管是潼关还是函谷关,以及其他什么了不起的雄关险道,如果不是当政的雄武,造反者打下这些关隘也是轻而易举的,一味靠城墙和关隘保卫胜利果实,没有不死翘翘的。真正让刘邦坐拥天下而社稷稳固的,是因为他的团队凝聚力强,同心同德,还很好地继承了秦朝的优秀制度,以及很好地汲取和使用了各类人才,并用很大方的赏赐手法笼络住大家那一颗颗渴望功名利禄的心。

不管“汉中对”是不是靠谱,反正,听完这些说辞,“于是汉王大喜”,和刘备听完诸葛亮聊完“隆中对”一样,两个刘氏皇帝都深恨见到高人太晚、时不我待。从后来一系列结果看,尽管“汉中对”的漏洞很多,但与“隆中对”相比还是很成功的,最起码真的发挥出为刘邦打气鼓劲的功能。不过,后来韩信觍着脸,向刘邦伸手要“齐王”的封地和封号。这时,韩信很无奈地发现,刘邦还是把最重要而绝对不该忘的一条(对立功的将士按功劳大小赏赐)给抛到了脑后(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进一步地看,韩信其实还忘了强调,如果刘邦当上皇帝,绝不能出尔反尔,把给出的东西再要回去。不过,在“朕即天下”的时代,他就是强调了,又会有什么用呢?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6

    中华上下五千年6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对历代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做了详细、准确的介绍。在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中国历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的奇迹有如夏夜的繁星,数不胜数,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智慧的无穷魅力。丰厚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得以凝聚并且繁衍不息的源泉。
  • 八大姓氏

    八大姓氏

    上古时期中国八大姓氏姬、姜、姚、嬴、姒、妘、妫、姞你是百家姓的哪个?你是属于哪个分支?炎黄之前是谁?盘古为何开天?盘古这一板斧着实劈得厉害,但见他刚刚一板斧劈将下去,就听到轰隆隆一声天山脚地裂般的巨响,随之便见周围的雾状浑沌黑暗即刻被砍开一条缝来,从那条缝隙中射来了璀璨耀眼的光明。盘古见之心中大喜,即刻手挥板斧口中高喊连声欢呼起来。然而盘古的欢呼之声未落,便又见到他刚才一板斧劈开的那道透来光明的狭窄缝隙,由于上部雾状浑沌黑暗用力下压,已是越来越窄,欲要合拢起来,那刚刚闪现的一线璀璨耀眼光明,也欲随着那砍开缝隙的弥合就要消失了去。盘古睹之心中大惊。。。。。。
  • 朕只是个铁匠

    朕只是个铁匠

    2017年,马航SB250再次失事,机上三百多人连遗骸都找不到,谁能猜到他们全都到了公元前180年的世界各地,而回到西汉的高湛也是其中一员,一个铁匠届毫无名声的小人物。(主讲汉末争霸,是东汉末年的故事,西汉部分只是铺垫,大概30章就会结束进入东汉)(作者群:486307687,汉子帅,妹子萌,逗b多,套路深,话题新,交流广,作者穷)
  • 铮铮大明

    铮铮大明

    此时永乐十八年大明国力蒸蒸日上之际国泰民安万国来朝。东宫的小皇孙朱祁铮出生了。带着皇族与生俱来的骄傲的他将要继承的是一个对远方诸国负有义务的帝国、一条沿着北方边境的漫长的防线、一个具有许多非常规形式的复杂的文官官僚机构和军事组织、一个需要大规模的漕运体制以供它生存的宏伟的北京。一个疆域达到1000多万平方公里,朝鲜、老挝、安南等国都曾是大明帝国所管辖的范围,甚至在印度洋等大洋还有大明帝国大面积的殖民地的大明王朝。这本书保证不会太监了的,打架可以放心收藏放心的追。
  • 铁幕德意志

    铁幕德意志

    罗曼诺夫脚下的柏林,是红色帝国的轴心。源源不断的天启装甲集群,是征服西方的剑与盾。铁十字从地狱里归来,饱含了失败的屈辱和仇恨。他会让欧洲对德意志所犯下的罪行付出惨痛的代价!“钢铁灵魂将响应铁幕的呼唤,重返柏林,在勃兰登堡门下相聚。”“帝国,我回来了。”
热门推荐
  • 穿越从聊斋开始

    穿越从聊斋开始

    现代学生周青,穿越到聊斋世界中成为了一个普通书生。在这个王朝末世、鬼狐横行的黑暗世界中,他读书、科举、修仙,一步步走向巅峰!
  • 超越生命的爱

    超越生命的爱

    本作品是人对“人”的思念从而诞生的一部作品。
  • 傲战仙途

    傲战仙途

    天元界失落位面的天绝门少主,少年修武。由于修真者介入了自己的势力,身负血海深仇。此生踏仙途!撒热血!得上古十大古仙圣宝,麒麟传承!纵横八荒,杀入仙界。搅他个天翻地覆!笑问古来多少人杰,傲战仙途我为巅峰!傲战仙途读者交流群QQ:188748143欢迎各路喜欢这本书的书友入驻
  • 飞杨闯空间

    飞杨闯空间

    他叫李飞杨,从小便被家族培养天资卓绝﹑身手过人,被家族送到最高等的学府上学。他很低调,但、是金字总会发光;在他慢慢的绽放属于他的光芒时引来各种校花美女的青莱,他本来秉持百花丛中过片叶不占身的态度,让我们跟着主角且看他如何登上人生的颠峰!
  • 何处再有终南山

    何处再有终南山

    他和她辈分的差距是一代,她是他的表姑,他得叫她“小姑姑”。年龄的差距是2年,他长她2岁。爱情开始的差距是好几年,少年时,他先一步爱上她。为了追上这一段一段的距离,他和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她的勇气终于被消磨殆尽,他与她是否还能在一起?
  • 血色杀手传说

    血色杀手传说

    湖上对于失传的血玉传言不断,有人说拥有血玉可以长生不老,也有人说血玉里藏着武功秘籍,得到它可以统一江湖,还有人说血玉是块魔石,嗜人血,迷人心志,引起人的贪念,让人自相残杀。
  • 飘逝的旋律

    飘逝的旋律

    校园恋爱永远充满着那些甜蜜、遗憾、热血。在我们的心中校园是个神圣的地方。也是大多数人留下幸福初恋的母地。
  • 格式熟悉的余温

    格式熟悉的余温

    柳梦晴和李毅从偶遇的相知到相识,最后到相恋,经历种种考验,种种虐恋,最后是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还是相守到老?
  • 又见,倾城半夏

    又见,倾城半夏

    自从在校园里偶遇竹马哥哥后,夏默的生活就变了
  • 女人乐活半边天

    女人乐活半边天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包括:生活乐活,玫瑰从来不慌张;爱情乐活,幸福就是有人让你烦;亲情乐活,母亲总是在晴天来;人情乐活,我是你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