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4100000006

第6章 耕读乡间

曾巩的父亲易占被诬落官,只好回家。易占在位之时是一位清廉的官,没有为自己积攒财富,由此为他的大家庭后来的生活带来了经济压力。曾巩又在京城里参加考试,没有考中,次年才回到家中。曾易占是被诬而失职,自然心中有些愤懑,同时他又是一位有志之士,深感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于是难免要外出走动,一来是散散心,二来有机会也得为自己申诉一下。第二年,也就是景祐四年(1037年),曾易占去了筠州(今江西高安市)拜访余靖,筠州离南丰不算远,他从水路而去,自盱江入赣江再转锦江而到达筠州。而余靖在筠州也属于遭贬的官员,他在《洪州新置州学记》里说:“某以上书忤旨,贬筠州。”此时他们两人也就有了相通之处,一人是被贬降了职,一个是被贬而没了职,也算是惺惺相惜了。曾易占送上自己的诗作,余靖为他写下了《曾太博临川十二诗序》,余靖在序中说:

今兹得罪去朝,守土滨江,同年不疑曾兄惠然拿舟见顾,间日共言临川山水之美,因出十二诗以露其奇。其诗皆讽咏前贤遗懿、当代绝境,未尝一言及于身世,陶然有飞遁之想。通哉!不疑不以时之用舍累其心,真吾所尚哉!{1}

余靖对他的诗歌作了肯定,对于他超然于名利,他的人品也作了肯定,对于他落官不落志表示钦佩,也隐约表达了同病相怜的意思。两年后,曾易占又进京上书,大谈国家安危治乱之事。次年又去了江西的南康(今星子县一带),并在朋友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几年之后,曾易占又上书请建东宫,在居家期间还写下《时议》十万字。可以看出曾易占居家期间还在关心国家大事,并积极建言。做这些都是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自然就会减少他对家务操持的时间与精力,影响他对家庭的关照。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曾巩首先要帮助父亲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不然生活就会紧巴巴,家人就要受饿挨冻,事非小也,况且此时家有八九十岁的祖母,还有兄弟、妹妹等十余人。哥哥晔长他十岁,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也是一个多病的人,以至于年不到五十而早逝。在曾巩面前第一是必须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其次才是读书求上进的事。他在《上欧阳舍人书》中说:“祖母日愈老,细弟妹多,无以资衣食,恐不能就其学,况欲行其他耶?”

虽是生存的压力大,但毕竟他家祖上是官宦之家,也是远近闻名的望族,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生活还是能维系下去。也能抽时间外出短暂游学或参加考试。庆历元年(1041年),曾巩游学京城太学,拜谒大文豪欧阳修,欧阳修十分欣赏和爱惜这位天下难得的青年才俊,以至于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但这次考试,曾巩还是没有考中,又只好落第而归。曾巩虽然落第,但已是文名满天下。

曾巩南归,他住在临川,因而上齐工部书,请求入临川学籍。他在临川虽然生活艰辛,“皇皇四方,营飦粥之养。”但对学习还是一刻也没放松,他在给欧阳修的信中对于在临川的学习情况做了汇报。他说:“此巩既夤缘幸知少之所学,有分寸合于圣贤之道,既而又敢不自力于进修哉,日夜克苦,不敢有愧于古人之道,是亦为报之心也。”

曾巩八岁丧母,而在他二十六岁时,祖母黄氏又以高龄逝于临川,次年他归葬祖母于南丰,并请王安石撰写墓志铭。这也是他家庭里重要的事件,但更不幸的是他这个时候已得病,只好在家养病,不得离家外出。对于当时的情形,曾巩在他给欧阳修的《上欧阳龙图》一信里说:

拜别后,其心焦然如渴饥不见饮食,于今三年矣。得前年秋所赐教,后寻闻外补,欲寓一书以布惓惓之意,而其罪衅招祸。其冬祖母弃馆舍,哀摧之余,仅存微息。至去秋复奉祖母、亡母葬。南丰贫贱也。乞丐以供事,故常奔走于道路,无须臾之暇能果其所欲。即又欲葬祖母后一至执事之侧,少慰其心。而自去夏属疾,至冬益甚,抵今未尽平复,未堪远役,又未能成其意。

庆历七年(1047年)六月,曾巩的父亲易占奉诏入京,曾巩抱病随同前行。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他们到了金陵。到金陵后,曾巩从宣化渡江去了滁州见欧阳修,并在滁州住了二十余天。滁州属安徽所辖,离金陵也不是很远。曾巩在给王安石的一封信里说:“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离开滁州时,欧阳修写了一封信给离任的前宰相杜衍,信中对曾巩的情况作了大致介绍,希望杜老先生招之于门下。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住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南),于是向杜老先生推荐了曾巩,正好曾巩在南京可以去拜访他。欧阳修在信中说:“进士曾巩者,好古,为文知道理,不类乡闾少年举子所为。近年文稍与雍,后进中如此人者不过一二。阁下志乐天下英材,如巩者进于门下,宜不遗之。恐未知其实,故敢以告,伏惟矜察。”九月,曾巩给杜衍写了一封信,并且随信寄上自己的文章,希望能与老先生见一面。

曾巩此行的目的就是要陪父亲去京城,但到了离京城不远的南京,父亲就病倒了,不久逝于南京。此时,曾巩的最小妹妹德操还不到四岁,最小弟弟肇还没满周岁。这对曾巩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南京,他身边没有亲人,钱财所剩无几,家在千里之外,如何安措父亲,无计可施,真是欲哭无泪。在《读书》(《辛卯岁读书》)一首诗中回忆这事,他写道:“最自忆往岁,病躯久羸尫。呻吟千里外,苍黄值亲丧。母弟各在远,计归恐惊惶。凶祸甘独任,危形载孤艎。崎岖护旅榇,缅邈投故乡。至今惊未定,生还乃非常。”此时,穷困的曾巩就是其父治病和丧葬的费用都拿不出来。而正在困苦之时,杜衍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曾易占在南京救治的费用和丧葬的费用杜大人全包了,而运载灵柩回乡的船只又是袁太监无偿提供。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曾巩才得以将父亲的遗体运回了南丰安葬。对于他们的帮助,曾巩非常感激。他在《祭袁太监文》里写道:“眷然抚我,孰如公尤。先人不幸,托载公舟。”三年守制结束后,曾巩在《谢杜相公书》里回顾当年父亲亡故时孤苦无依又穷困贫寒的情形,对杜衍表达了深深的谢意,他在信里说:

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阨。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负基本上都压在他的身上,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四个弟弟、九个妹妹还要抚育成人。他的最小弟弟肇在《子固先生行状》中说:“光禄不幸早世,太夫人在堂,阖门待哺者数十口,太夫人以勤俭经理其内,而教养四弟,相继得禄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所归,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好在此时洪州(今南昌)的知事刘沆周济了他,给他在南丰买了田地,让他有了生存之本。后来,他在《与刘沆龙图启》一信中说:

伏念巩方抱忧哀,且多疾病。贫不得已,则俗事皆当自谋,旅无所容,则世人谁肯见恤?今者伏遇知府龙图给事,恺悌成德,劝勉为怀。忘后进之至微,假温颜而与接。知其孤立,念其数奇。谓其有诗书之勤,则曲加于奖待;谓其有衣食之累,则特甚于矜怜。且使受田之获安,实由为地之至大。

曾巩耕读乡间前后有十年之久。在别人的帮助下不仅买了地,还建了栖身之所。尽管是茅草屋,很简陋,但他还是很满足,毕竟有了自己的“家”。为此,还取了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南轩。他专门写下了《南轩记》,文中记叙了南轩“建造”经过。邻居送给他一块荒地。在那里,他盖起了茅草屋,在四周种起了竹子、灌木,还有蔬菜。住进去后感觉很舒服,颇为怡然自得。他十分珍惜这茅草屋,对他来说珍贵无比,即使有“万乘之富”也不愿意换。他把这篇文章抄录在南轩的墙上。曾巩为什么钟爱那房子呢?他在《南源庄》诗里头给出了答案。他说:“床上不废看青山,门前便踏南涧路。绕墙顿失车马喧,岸帻日得沧洲趣。尝嗟秋蓬转,未有茅屋据。对此耳目新,始觉精爽聚。”这种喜悦的心情在这里也道出来了。他还为南轩门前的竹子写了一首诗,名为《南轩竹》:“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他爱这“房子”,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心远地自偏”的环境。

曾巩及兄弟们在家乡也是一位农夫,他需要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在乡村,那是一日不出力,一日可能就不得食。他是一位青壮年,在家里自然是一个强劳力,他需要耕种与收获。他在《舍弟南源刈稻》这首诗里对当时这种生活有一个真实的记录,诗云:

买田南山下,禾黍忽已秋。糟床待此注,岂止衣食谋。穷阴迫霜霰,不可迟揫收。吾党二三子,晨行已寒裘。久苦城中嚣,至山谅优游。况已除险秽,新堂置岩幽。窗轩众峰出,阶墀水淙流。良材未成种,草树亦已稠。寒花开照耀,谷鸟乐啾啁。心与珍境接,佳兴固已遒。而况馈朝夕,甘美日可搜。黄鸡肥落俎,清酤湛盈瓯。时鲜鲙冰鲫,余滋拆丹榴。此味何以侑?文辞颇赓酬。昼务诫遗滞,夜工督舂揄。因观透穑劳,始觉奉养优。此乐讵非幸,人生复何求?送子固自起,往意不可留。

已是秋收时节,弟弟早晨到南山下稻田里收割庄稼,那优美的环境使他早已忘记了劳作的艰辛,而更多的是快乐,有此快乐人生也无复何求。乡间的忧乐生活,身有体察,他在其他诗作中每每提及。如《种园》诗里说:“於陵为人灌园蔬,我今园地不自种。惰慵苟恃乡井助,缓急孰与朋友共?支离有疾上虽恕,陈平不事家焉用?著书傥得一言利,长者或许酬内讼。”又有《田中作》诗又说:“傍人应总笑为生,病体朝朝踏雨行。红饭白菹妻具饷,青绿水自催耕。止知索寞箪瓢计,岂论谊内素名。胜事山风吹木石,暂如韶夏管弦声。”乡野田间耕作,是要靠天照应的,盼望的是风调雨顺。久雨就盼晴。喜得晴天,他高高兴兴地去田间劳作,归来后写了《喜晴赴田中》,诗云:“自愁雨破西岭出,只看水缘南涧生。青天忽从树杪见,白日渐向谷中明。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自行。归时小榼搊亦满,固有阿连相伴倾。”

他在乡村耕作,与村里的百姓关系相处得很好,有些朋友还经常造访。这是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他曾作《留山中诸君子见访》诗,诗云:“茅舍开扉胜事稠,况携佳客此中游。妖红落后坚松在,南涧清时野潦收。林带寒烟如水合,山含晴日似尘浮。不嫌淡薄幽人趣,欲进藜羹更少留。”描写在乡间耕读生活的诗还有一些,如《秋日》《青云亭闲坐》《青青间青青》《八月二十九日小饮》《山槛小饮》等。他与村民关系融洽,生活在他们中间,于是对于农村百姓的生活,他有着亲身的体验,感受到他们的辛酸苦辣。为此,他写下了《追租》一诗。诗云:

耕耨筋力苦,收刈田野乐。乡邻约来往,樽酒追酬酢。生涯给俯仰,公敛忘厚薄。胡为此岁暮,老少颜色恶?国用有缓急,时议废量度。内外奔气势,上下穷割剥。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陂湖蹙埃壒,禾黍死硗确。众期必见省,理在非可略。谓须倒廪赈,讵止追租阁。吾人已迫切,此望亦迂邈。奈何呻吟诉,卒受鞭捶却。宁论救憔悴,反与争合龠。问胡应驱迫,久已罹匮涸。计须卖强壮,势不存尫弱。去岁已如此,愁呼遍郊郭。饥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法令尚修明,此理可惊愕。公卿饱天禄,耳目知民瘼。忍令疮痍内,每肆诛求虐。但忧值空虚,宁无挺犁镢。暴吏理宜除,浮费义可削。吾卧避嚣喧,兹言偶斟酌。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

诗中揭露了天下大旱,百姓闹着饥荒,而政府对于饥民却不救恤,以前该征的照征,以前该收的照收。但面对现实,曾巩又感到自己人轻言微,面对民间疾苦无能为力。

在耕作之余,曾巩总是认真苦读。他在《读书》诗里对这段生活有一个回顾,诗云:“南山对尘案,相摩露青苍。百鸟听徘徊,忽如来凤凰。乃知千载后,坐可见虞唐。”在艰辛的劳动之余,他读了大量的书籍,经史子集,六艺百家都是他阅读的对象。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则是“考先王之遗文,六艺之微旨,以求其旨意所存。”这十年的苦读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终使他成为一代之文学大家而名垂青史。在这耕读乡间的日子里,也为他积累丰富的创作题材与内容,在这段时间里,他也写下了大量的诗文。诗如上文所举,文如《墨池记》《学舍记》《南轩记》《宜黄县学记》《抚州颜鲁公祠记》《拟岘台记》《筠州学记》,等等。

在这耕读期间,曾巩办了一生中最大的一件喜事,那就是娶了妻子晁氏。最悲痛的事是亲人去世,这期间除了祖母谢世外,还有他的哥哥晔英年早逝。晔在皇祐五年(1053年)去世,那年晔只有45岁。

同类推荐
  •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本书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杨廷宝,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国际建筑师协会两届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在建筑学界有“南杨北梁”之称,曾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杨士莪,杨廷宝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声工程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哈尔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书中主要讲述了杨氏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成长的的事迹,探索了这个文化家族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揭示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本书是他的口述自传,全面回顾了他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从热血青年到党员专家,毕生献身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从中反映出吴大观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殚精竭虑的赤诚情怀和高贵品质。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留学僧

    留学僧

    那个罗里巴嗦,看到妖精喊悟空、看到女儿国国王冒冷汗的唐僧,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少年聪慧、名满天下的他,为何走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长路?没有白龙马为坐骑,没有能降魔伏妖的三个徒弟,他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霜,多少的生死,才得以完成了十万里的徒步游学?依靠历史文献,《留学僧》作者以不落俗套的见识,妙笔生花的文笔讲述了佛学史上不世出的奇僧玄奘的一生。作者深入史料,运用合理想象,描摹其绚丽多彩、荆棘遍布的传奇人生。语言幽默诙谐,书写言之成理,妙趣横生。
热门推荐
  • 远古复仇

    远古复仇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他,一个世界的主角,因为这遁去的一,命运发生了转折。
  • 末日无限最狂系统

    末日无限最狂系统

    因一颗陨石,导致丧尸病毒爆发,跟着主角罗昊宇(好吧,是李犯贱)一起利用红警系统一闯天下吧!末世来了!坦克!你给我顶住啊!空军呢!我需要空军,给我把那货炸掉!步兵!我知道你们打不过,但是别跑啊!你们手中的反器材步枪和反坦克导弹是烧火棍吗⊙﹏⊙海军呢?!你们的钢炮呢,给我轰啊倒是,没看到老子都要死了吗!什么?外星人也来了?太空军你们是干嘛的,这个月薪水没了!别想拿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杀入神巅

    杀入神巅

    生于乱世,盛名当下。重生于武修世界,破空修真,天神护短,犯我必诛,在一路追杀与被追杀中,站上神界之巅,发现神界之上还有更高层次,无奈继续修行。地球究竟在哪里,渺茫重回路……
  • 剑仙傲尘世

    剑仙傲尘世

    仙,一个飘渺的存在。问世间是否有仙,是否有大道。追寻仙的遗迹,踏破世间的一切。一把剑,一个人。剑破这无尽虚无,见仙!
  • 天下斗武

    天下斗武

    纵使追求武道的道路崎岖坎坷,但是林萧却一点也不曾畏惧退缩,一直迎难而上,为了心中的那个武道而努力。即使成为强者的征途艰辛困难,但是林萧心中的热火却不曾熄灭,看着脚下堆积的万千白骨,他呢喃自语:“若不够,再杀便是了!”…………这是一个地球普通青年来到异世界中,逐渐成为强者的故事,很热血,很振奋,然后很有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最新修正本)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南方草木状

    南方草木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经这座城市的黄昏

    曾经这座城市的黄昏

    高中生活总是让人觉得美好,那时你可以身边有一群人可靠,生活多姿,有爱
  • 谋仙传

    谋仙传

    父亲意外战死,皇帝窥视娘亲,权贵虎视家族,仙人掳走姐姐,自己无缘修仙。只有八岁的他该怎么办?谁不想修仙求道,可与天齐高、长生不老......没有修仙的资格,他只能拿命去博,谋取仙路,谋算仙人,谋划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