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4100000005

第5章 就学李觏

曾巩自幼“从先生受书”,但对于师承,从他本人的著作中,仅知有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对于师承李觏,现存的曾巩著作不曾言及,而据其他文献可知他曾师承李觏。由于曾巩、李觏都未见言明,曾巩是不是李觏的弟子,古今有争议。从众多的史料来看,曾巩从学于李觏是一个无须争辩的事实。李觏(1009—1059年),字泰伯,建昌军南城县人,曾创盱江书院于县城,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直讲李先生门人录》录有南宋初年状元张渊微一篇考辨的文章。他在文章里说:

尝读盱江旧志云:“曾舍人巩、邓左丞温伯,皆先生之高弟”,窃有疑焉。盖温伯他日为中丞,进先生所为文,奏乞官其一子。温伯游先生门明矣。然不能排新法之非,识者惜之。今盱志以南丰并称,不知何据?按:李直讲生于祥符之己酉,曾南丰生于天禧之己未,以年数考之,则直讲多南丰十岁也。若以直讲南丰之师友,恐不其然。谓其在乡学师之欤?则直讲以庆历三年主郡学,而南丰以是年自洪州归临川,上齐工部书云:“祖母乐居临川。”其后为文多道临川之事。谓其在太学师之欤?则直讲以嘉祐二年为太学说书,而南丰以是年登进士第,明年调太平州法曹,乌在其为师友哉?旧志所载,若不加订正,袭讹承舛,唯恐后人误后人也。{1}

认为曾巩不是李觏之弟子,大概从此始吧。张渊微的理由是,其一,李与曾从年龄上看仅差十岁,似乎不可能为师友;其二,李觏庆历三年(1043年)主郡学,而此年曾巩自洪州归临川;其三,李觏嘉祐二年(1057年)为太学说书,而曾巩此年及第,次年曾任太平州(今属安徽省)法曹。

张状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仅从上面三点,不足以说明曾巩非李觏之弟子。李觏落第回家后,在郡城南城的盱江书院开展讲学活动。李觏在《寄祖秘丞》诗中把此事诉说给了祖无择听,他说:“郡守方仁贤,学宫盛修理。踵门致勤恪,命我论经艺。”而他在书院也是勤勤恳恳,晚睡早起,甚至还废寝忘食。他忠于职守,热爱学生,甚至把乡人的子女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不仅教他们章句,还教他们讲礼、讲义。他自己介绍说:“麻衣何纷纷,乡人子若弟。不唯务章句,所欲兴礼义。施为有本末,动静有纲纪。早与鸡同觉,夜与月相值。孜孜忘饮食,忻忻在文史。”从李觏的《寄祖秘丞》中还可以看出,李觏离开盱江书院后,特别是李觏被任命为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后,由于没有实际性的职务与工作可做,也为生活所需,在皇祐二年(1050年)前后,他在家乡再次从事讲学授徒的事务,由于讲学效果很好,许许多多的学生都到他们那儿去学习,他也由此声望越来越高。以至于太学都知道了他“素负才学,博通经史”,“聚徒教授”,于是要请他去太学上班,并向朝廷举荐他担任太学说书一职。他们在荐章里说:“(觏)尝应制科举,虽因名臣荐论,命以试官,不沾政禄。而养道丘壑,聚徒教授。南方士流,皆宗师之。”嘉祐二年(1057年),李觏才放下了南城的教鞭而去了太学赴职。惜乎,历史上对于李觏生平事迹记载过于简略,难见其与曾巩等人交往的记载。

庆历元年(1041年)至嘉祐二年(1057年),曾巩在哪里?曾巩在庆历元年(1041年)入京,认识了欧阳修,在京城里待了几个月后,因考试不中而回家。次年他来到了临川。庆历四年(1044年),曾巩的祖母去世。第二年,归葬于南丰。庆历七年(1047年),父亲曾易占去世,此后在南丰丁父忧,在丁忧期满后,他也居住在南丰。嘉祐二年(1057年),他与弟牟、布、从弟阜、妹夫王无咎、王彦深六人及第。这一年,李觏以太学助教召,入京就职于太学。一天,官居起居舍人的刘敞(1019-1068)同时请李觏与曾巩做客饮酒,刘敞还赋诗一首《李觏以太学助教召,曾巩以进士及第归,俱会郡下,素闻两人之贤,留饮涵虚阁》以记其盛。诗云:“孤鸾方北游,威凤复南翔。邂逅中道遇,其音何锵锵。太平向百年,此固多美祥。扰扰都人士,争先显辉光。虽无醴泉流,江水清且长。虽无朝阳桐,翠树茂且芳。念将万里逝,愿得少彷徨。为君赋卷阿,因以谢楚狂。”诗见刘敞的《公是集》(卷13),亦被《两宋名贤小集》和《宋百家诗存》所收录。诗中对他们俩人极尽赞美,由此也可见李觏与曾巩的关系不一般,不然刘敞虽知其贤也不会把他们两人同时邀请到一起宴饮。及第之后,曾巩出任太平州司法参军。李觏也曾游历太平州,并写下了《太平州十咏亭》诗,诗云:“客游无日暂开颜,姑孰溪边偶得闲,风景直疑图画出,古今都似梦魂间。桓温罪逆休重问,谢傅英灵已不还。深美谪仙遗世务,酒船椎鼓浪如山。”由于李觏是一介布衣,生活拮据,没有外出游玩的条件,他的几次外出或是师友(如范仲淹)邀请,或是赶考,或是赴任。没有原由,他是不可能去太平州的。游太平州完全可能是曾巩到任后,邀老师去的。

曾巩在临川、南丰居住的时间里,很有可能来到南城从学于李觏,临川、南城、南丰无论从陆路还是水路都是在一条道上,从临川入南丰必经南城。水路盱江发源于广昌,流经南丰,过南城,入临川,再入赣江,进长江。临川虽属抚州所辖但与南城县相邻,离南城县城不过百余里,南丰县与南城县一样同属于建昌军辖下的县,建昌军治所设在南城县。南丰县城离郡城南城仅有几十里路程,不算远。南城在三地的一个中心点上,到其他两地既近也方便。更便利的是曾巩祖辈在麻姑山之南还建有云庄别墅,可供住宿。曾巩祖父致尧在景德元年(1004年)写有《春日至云庄记》一文,“庄亦吾家之别墅,在麻姑山南,盱江之北。”文中对自己带领一队家人来云庄别墅的情形做了记录。曾巩来此住宿并求学于李觏是完全可能的事。在清人所编辑的《麻姑山志》中记载,麻姑山上有李觏读书林,相传曾巩等人也曾在此读书学习过。检索曾巩的著作,可以发现他有很多叙写麻姑山的诗文,如《冬望》《游麻姑山九首》《仙都观三门记》《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等等,这些诗文不是同一个时间里写成的。如果我们对这些诗文作一简要分析,就可发现,《仙都观三门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这也说明曾巩在庆历六年是到了麻姑山。这一年正是曾巩祖母归葬南丰的第二年。除此,其他均无确切的写作时间,但从内容上看,《游麻姑山九首》写的是麻姑山上的桃花源、丹霞洞、半山亭、颜碑、碧莲池、流杯池、七星杉、瀑布泉等八处秋天的景色,此八首前有一首总写游麻姑山,诗中有“秋光已逼花草歇,寒气况乘岩谷深”句,可以看出曾巩是秋天到了麻姑山。而下一首《冬望》写的是冬天的麻姑山。从两诗所写时间看,即使是写于同一年,也有一定的跨度,即从秋天到冬天。《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也是写作者在麻姑山上送别南城的县尉罗先生。从诗的思想内容看,当是写科场失意后,曾巩自景祐三年(1036年)始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因而这种心情当是那时常有的心情。同样主题还如《丹霞洞》诗中写道:“羌夷干戈今未解,天地疮痏谁能痊。大厦栋梁置沙莽,肯复顾眄桷与椽。吾徒于时直何用,欲住未得心茫然。”《冬望》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句:“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从诗文所描述的内容看,曾巩在山上待的时间较长,对麻姑山颇为熟悉,不然一时是难于写出多首细致深刻描山绘水的好诗。这样看来,曾巩在南城待的时间较长,只有在南城求学,才可能待这么长时间。

从张渊微文与《盱江志》看,《盱江志》应更接近真实。张文写于景定三年(1262年),而《盱江志》的修撰在《文献通考》里有记载:“郡守胡舜举绍兴戊寅(1158年)俾郡人童宗说、黄敷忠为之。《续志》,庆元五年(1199年)三山陈岐修,亦郡守也。”可见,《盱江志》的首度修纂时间离曾巩去世的1083年仅有75年,距离时间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小。如果记载有误,曾巩的子孙及门人弟子是不会同意的,也会及时指出其舛谬;况且修志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里面的内容有其权威性,应是真实可信的。而张文的写作离曾巩去世已有179年之久,比《盱江志》的修纂晚了104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失真的可能性就更大,以致于张渊微进行演绎推断曾巩非李觏学生。只可惜《盱江志》今已失传,无法再进行比照考证了。

虽然在曾巩现存的著作中没有言及与李觏的师承关系的文字,但现存的作品也提及过李觏,曾巩在《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中以李觏作比,向皇帝请官潘兴嗣之子。他说:“李觏以国子直讲退,归死十年亦得录其后。……圣时用王回、徐复、李觏为比,加恩其子,使斯人不卒穷于闾巷,足以明示天下。”

现存的曾巩作品不是他的全部,他还有《续元丰类稿》《外集》在宋朝南渡后,散佚不传,占了曾巩著作的一半。这些作品有没有一言片语关于李觏的记录,现在也无从得知。明清两代,学界更多的是肯定曾巩是李觏的弟子,这不是空穴来风。明代状元、大学者罗伦在《建昌府重修李泰伯先生墓记》中说:“南丰曾子固,其高弟也。”在《宋元学案·高平学案》中记录李觏弟子三人,其一为“文定曾南丰先生巩”,学案之《孙立节传》中也说:“立节,字介夫,宁都人,师事盱江,而与南丰友。”

张文认为李觏与曾巩从年龄上看仅差十岁,似乎不可能为师友。这一点明显站不住脚。古时候,贤者为师,学高为师,年龄的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在于谁的才学高,况且李觏大曾巩有十岁,就年龄、才学足可为曾巩师。李觏的另一位弟子傅野比曾巩长两岁,在《直讲李先生门人录》里有明确记载傅野为李觏学生,学者吕南公在《傅野墓志铭》中对傅野求学于李觏的过程做了详细记载。张渊微是看到了这份名录的。吕南公是著名的学者,德行高洁,又是张渊微的乡贤前辈,张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吕的文章也是应该读过的。曾巩十分尊敬的老师欧阳修(1007—1072年)也只比曾巩大十二岁。为何不从年龄方面质疑傅野呢?为何偏偏要质疑曾巩呢?显然从年龄来质疑曾巩是有失偏颇的。

李觏与曾巩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从一个侧面求证。他必然会从亲朋好友中得知李觏之名,何况先生是名倾东南的大儒。如强至是李觏学生李山甫的好朋友,强至曾作有《送李山甫赴熙州》一诗就是称颂他的边境战功。诗云:

懒忆盱江钓绿波,春风跃马望洮河。

平生富贵来虽缓,一日功名得便多。

城上陇云飘汉角,楼头关月惨羌歌。

剩裨儒帅开边策,大有燕然石可磨。

而曾巩亦曾为强至的文集写序——《强几圣文集序》,在序中对于强至为人与为文大力赞颂,称说:“几圣为属稿草,必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多称诵之。”强至是曾巩弟弟曾肇的岳父,故曾巩与强至是亲戚关系。再者,周燮在庆历二年担任了南丰县宰,曾经邀请李觏的学生余畴若去南丰主持办学。临行之际,李觏还写有《余畴若序》送畴若,并在序里告诫他说:“今天下号多士,而南丰大邑也。读儒书者盖百数,荐于乡,第于廷,往往有之。”同时又写《寄周寺丞诗》赠与周燮。

在张渊微之前,刘汉弼(1188—1245年)就撰写了《故中书舍人南丰先生曾公谥议》一文,其中就指出请谥之事是由盱江学舍诸生共同提出的,“南丰先生之名与文俱传,若揭明,故不待谥而后显。然国家迩来褒表儒先、类重易名,不以品秩拘,不以久近闻,而独于公阙焉。此盱江学舍诸生所以合词而有请也”。从中可知盱江书院以有曾巩这样的学子而自豪,值得请谥。

在南城、南丰等地一直流传着一些关于李觏与曾巩的故事,《曾巩巧对》就是其中较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故事这么说:

有一次,李觏应友人的邀请赴南昌游玩,随行有学生十余人,曾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从南城城里的东门出发,经盱江、抚河(盱江的下流)至赣江。时值阳春三月,两岸草长莺飞,河风阵阵,景色美丽极了。他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随船逆风顺水而下。和风中船家扯下帆篷,装上桨橹,摇橹前进。舱内李觏居中而坐,弟子们分坐在他的左右两侧,曾巩坐右侧,离老师李觏最远。李觏对众生说:“我们此行的路途还远着呢,路边的景我们也赏过了,我们换过一种消遣的办法。我们行船寂寞,何不以行船为题,对一对联,用来消遣。”大家都说:“请先生拟上联,我等对下联。”李觏点头沉思,舱中顿时沉静下来,唯有吱哑吱哑的橹声。李觏手指船橹,高声吟道:“两橹并摇,好似双刀分绿水。”

学生从左至右,依次对下联。李觏抚髯静听,有时轻轻点头,有时又评论修改一番。看他的神色,似乎对所有下联,均不太满意。最后,只剩下曾巩一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只见曾巩不慌不忙,站起来躬身向先生施了一礼,高声对道:“孤桅独立,犹如一笔扫青天!”

李觏听罢,不禁连声叫好:“此联气魄雄伟,思路开阔,对仗准确,实为难得之妙联。”诸生齐拱手向曾巩祝贺。正在摇橹的船家,也搭腔说:“真是名师门下有高徒啊!”

可见,张渊微对于《盱江志》所记的“曾舍人巩、邓左丞温伯,皆先生之高弟”的质疑的理由不充分。虽然,难于确定曾巩就学于李觏的时间、地点,但从上述材料看来,认定曾巩为李觏的弟子的理由充分,曾巩曾从学于李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同类推荐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部分民间传说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民间历史传说、民间风物传说、民间幻想故事、民间鬼怪故事、民间动物故事、民间生活故事、民间机智故事、民间幽默故事、民间寓言故事、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内容。
  • 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礼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一起来翻阅《狄更斯》吧!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本书根据对梁漱溟老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书中有少年立志救国参加同盟会,说自己的两次自杀经过……等七篇文章,再现风雨岁月,梁漱溟人生旅程的沧桑和其耿介率直,不同于流俗的人格形象。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我不是癞蛤蟆

    我不是癞蛤蟆

    我叫李诚,今年十七岁,身高一米六五,体重70斤,现在读高二。我之所以身高和体重都不达标,听我爷爷说是因为先天不足,至于我为什么会是这样,我爷爷跟我母亲都讳莫如深。一米六五ps七十斤的体重,也就只有用骨瘦如柴来形容了,尖嘴缩腮,体型枯槁,是我现在的真实写照,在学校里也就成了最下等的学生。但我人穷志不短,只对美女才露笑容,大家也就给了我一个外号;癞蛤蟆。我本来只是小心翼翼的生活着,但一个意外的事件把我卷进了校园的争斗之中,从而把一群美丽的天鹅关在了我那精心打造的后宫里。
  • 凤逆九霄

    凤逆九霄

    南宫钰瑶本想普普通通的过完这一生,最好能够在有生之年找到母妃,然后等弟弟顺利的封王,她没有一丝与其他人勾心斗角的想法。但总有那么些人不长眼来招惹她,羞辱吾弟者,必杀之!辱吾娘名声者,必杀之!乱吾与家人生活者,必杀之!!!
  • tfboys亦无悔

    tfboys亦无悔

    “不要让我继续抉择,因为我选择不了”充满玄幻的梦,在沫婷儿脑子里回荡,直到伴她醒来时,自己早已不是自己。
  • 南城花开满镇

    南城花开满镇

    3岁那年,我喜欢的人肯定是把我举高高的人10岁那年,我喜欢的人肯定是给我买洋娃娃的人15岁那年,我喜欢的人肯定是肆意游走在篮球场的人17岁那年,我喜欢的人成了改变我一生的人南城花已开,故人迟未归
  • 公子一笑好倾城

    公子一笑好倾城

    她撩妹把汉子无数,却遇到一个分分钟就秒杀一切事物的公子。还能怎么办?丫的冲啊!公子这么抢手不先上对不起她一世英名啊啊啊~!“公子,你长的辣么帅不如就跟了小爷我吧~”“公子,你笑起来真好看,小爷我快把持不住了~”“公子~公子~”公子:……丫的暮千颜!再自称小爷信不信本公子把你艹到床头柜!!呃,完了,她好像把公子带污了。只是公子,你知道艹……是什么意思么?
  • 王妃要出墙:王爷追妻忙

    王妃要出墙:王爷追妻忙

    宋清秋不过是上了个男厕所,怎么出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变了?还被莫名其妙被别人认作六王府红杏出墙的失宠王妃,天哪,她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命运要这么对待她?胸怀大志的宋清秋决定半夜逃出王府,可是为什么她总是那么点背,还没绕出王府就又遇到了王妃的奸夫,宋清秋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 插手天下:郡主威武

    插手天下:郡主威武

    穿过去大半年,韩倾城在云国混得是风生水起。云国百姓皆知自己国家有个皇上新封不久的逍遥郡主,不仅有倾国倾城倾天下之貌,还有治国安邦排兵布阵之能,人送外号‘万能郡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活得那叫一个畅快潇洒!只是······这位美人儿,咱们不过才见过寥寥数面,你就要以身相许,是不是太冲动了?你看,如此良辰美景,要不一起喝点小酒,吃点烧烤,然后找个安静的地方探讨探讨人生?本文在长江小说发布,有喜欢的可以去看看,笔名是七酒,各位亲多多支持。
  • 落叶回归

    落叶回归

    落叶回归这个国度实在是神秘的让人不可思议,每一件事都似乎有蹊跷,它们真的有关联吗?而在这里的人也让人深不可测,一群少年是否能摆脱宿命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呢?初见,她是高高在上的神秘国度公主,而他却只是不幸闯入的异族少年,在几经波折后他们终于在一起了,可幸福只是暂时的,当初的预言是否实现,他是否会陨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