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6600000013

第13章 智读毛泽东诗词·军事智慧(4)

有的提出分兵退敌法;有的提出退到赣江以西或者云贵川;有的提出自东向西打,毛泽东则坚持集中优势兵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总战略,并且主张先击退弱敌,而后自西向东横扫,最后,毛泽东的主张得到赞同。此后,他以三个月的时间,在广昌、宁都等广大游击区、白区迅速发展数10万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建立红色政权。他把主力部队向中央根据地处结集,并动员各路赤卫军、县区独立团、警卫营连等地方武装以及革命群众组织,向云集中央根据地边境的敌人展开大规模的游击战,掩护主力集结。3万主力红军隐藏在白云山等峻岭丛林中构筑工事,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战争形势,采用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先打弱后打强的军事战略。5月16日,红军在吉安县东固伏击恐惧红军主力的王金钰部队,当王金钰部队由富田向东固前进时,遭到红军的猛烈攻击。

接着,红军打敌军左翼郭华宗、孙连仲、许克祥、刘和鼎,在15天之内,从西向东步行700里,横扫800里,五战五胜,歼敌30000多人,缴械20000余支,粉碎了第二次大“围剿”。据说该词创作于当年6月3日前后,因为红军那天在闽西县城召开了军民祝捷大会,但到底是不是还存有争议。对于“枯木朽株齐努力”也是争议颇多,据臧克家回忆,1960年前后,听袁水拍传达毛泽东亲自回答问题时所作的纪录说:“‘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有位跟随毛主席很久的老同志来了,……他答:我的意思,当然是指敌人。我笑了。接下去说,……主席本人的意见可供我们参考。我到内室,从放重要文件的皮包里拿来了这三张绿色的纸,交给了这位老同志,他看完了没说一句话。”据说毛泽东认为,“枯木朽株”指的是自己,而郭沫若曾有前后4次否定之否定的见解。

郭沫若第一次认为:“动员了广大的工农群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敌人在败逃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20多天之后,他又撰文指出,自己原来“完全讲错了”。“‘枯木朽株’,是说腐恶的敌人都在拼命。于是便把‘枪林逼’三个字紧逼了出来。”又过了不到一个月,郭沫若又作了《温故而知新》一文,“不必拘泥于邹阳和司马相如的用法如何,而应当追求毛主席写那首词时的战役形势……但主席决不会谦人民之虚,那就只好把‘枯木朽株’解为腐朽的敌人。”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郭沫若被问及“枯木朽株”之意,他回答说道:“关于‘枯木朽株’,有人请示过毛主席,不是指‘腐恶的敌人’,而是相反。”

【智读笔记】

诗词描述战事不容易,以短小的体制描述一场大的战役更属不易,诗人以62个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历时40天、横跨两省、长达700余里的战役殊为难得。而在这首词中,时间、地点、进军方位、经过地域、敌我态势无不包容其中,似乎创作上不能够多加一笔,也不应该少一笔,真正可谓点面结合尺幅千里。正如后人的《读〈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绝句云:“苍黄变起枪林逼,白云如兽山头立。将军忽报天外来,破竹连驱十五日。”

该词开头便处于急促,“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呼声急”又引来“枪林逼”,果断勇猛的红军用无数支枪逼住敌人,更何况,红军以高屋建瓴之势,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正所谓“飞将军自重霄入。”红军从江西追击敌人到福建,彻底干净地歼灭敌人的军马,实在是“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这样,也就注定要“有人泣”了,其实“为营步步嗟何及!”

毛泽东有一种“人无我有”的独创性的思维,这意味着对某种成规与定势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在军事指挥中比比皆是。诗人通过对革命战士敢于斗争的豪情壮志的赞扬,突出了高昂进取的革命基调,展示出一种豪迈不羁,飞扬激越的艺术境界。他知道“枯木朽株”是不可战胜的,因为“今朝”的“风流人物”注定会使得“有人泣”。此外还有浪漫主义润色,将矫捷的孔军想像成“自重霄入”的“飞将军”,毛泽东的文艺观是,“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李白、李贺、李商隐,搞点幻想。”具有浪漫色彩的憧憬的“形象世界”是不可以忽略的,记得王蒙评论《红楼梦》时有句话也很精彩:“只要是真正的创作家而不仅仅是主体先行的宣传家,他的作品里的形象世界的可阐释性就绝对没有被作者本人所穷尽,越是有深度的形象世界就越是这样。”

8.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减字木兰花①广昌②路上

1930年2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③。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④。

此行何去⑤?

赣江风雪迷漫处⑥。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⑦。

【语词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由《木兰花令》曲调减字变韵而成,又名《天下乐令》、《木兰香》、《金莲出玉花》等。

②广昌:位于江西省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上,这里指的是1930年2月红军攻打吉安时经过广昌的行军途中。

③情更迫:情势更加急促和紧迫,此处曾经作“无翠柏”。

④过大关:这里指通过雄壮的关隘,广昌一带有很多峻岭,这里原作为“冻不翻”,见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风掣红旗冻不翻”句。

⑤此行何去:宾语前置句,指到哪里去。

⑥迷漫处:指茫茫一片、辨认不清楚的地方。

⑦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的西岸,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枢纽。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以词牌为标题,未标明写作时间。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时,增加了词题《广昌路上》,标明创作时间“一九三○年二月”。目前所见有一幅手书。

1930年2月7日,红军和地方党委召开联席会议,也即“二七会议”,决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胜利,夺取全省政权。当时依然处于军阀混战年代,蒋介石正积极集结兵力,准备与冯玉祥和阎锡山决战。在一个月之前,红四军所属各纵队在江西广昌县的东韶地区会合后,即分兵在广昌、宁都、永丰等县扩大赣南根据地,与此同时,红五军主力和红六军正在赣西吉安附近地区和泰和一带活动,数路红军形成了主力在吉安会集的壮观局面。毛泽东为迅速推进“争夺江西”以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战略,在会上进一步确定红军近期的主要任务: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壮大武装力量。

而在军事上决定首先攻打吉安,集中优势兵力求胜利,占领后即宣布成立省苏维埃政府。红四军为实施总的战略部署,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当时红军还未攻占过这么大的县市。由于蒋介石命令军队向吉安靠拢,红军在中途退回赣南,该词创作于红四军已经执行进军吉安的命令之后。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记载,红四军系“由藤田地区经水南向吉安推进,准备首先夺取吉水”,而这次行军既不会经过广昌,也不是从广昌出发。之所以以“广昌路上”为题,应该从更广阔的背景看问题,这里概记的是红军在这一段时期的总的战斗历程。

广昌是连接闽赣的重要关口,后来成为中央苏区的北大门,1930年1月,红四军粉碎敌人的“三省会剿”,由闽入赣,进入广昌地区。此后,由于敌情发生了变化,红军立即改变了计划,那一次并没有攻吉安,而“争取江西”的计划一直为毛泽东所难忘。也就在这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批判了当时党内存在的一种悲观的思想,“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观念。”

毛泽东在这里强调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然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很快的。”毛泽东对于客观形势的认识,极大地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同时也坚定了革命信念。后人有《读〈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诗云:“十万旌旗过大关,唐人佳句旧曾谙。弥漫一路南天雪,命令昨颁下吉安。”

【智读笔记】

该词生动地刻画了红军出征时的情景和气势,是一幅红军的雪里行军图。“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下,红军的情绪却格外高昂,词中“情更迫”意味悠长,而时间上节奏感极强:“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设问:“此行何去?”这个问句使得词义境界幽深,因为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即中国革命到哪里去,开辟什么地区,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赣江风雪迷漫处”点出了这次出征的方位,而着眼于赣江两岸的广泛区域,意在暗示此次出征的目的并非全在攻打城市,而是要扩大根据地,而“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诗人在这里直抒情怀,塑造了红军群体雕塑,预示着革命已有度过低潮而逐渐转入高潮的可能。正如同郭沫若在《喜读毛主席的〈词六首〉》里所评述的:“尽管是在枪林弹雨中驰骋,尽管是在出生入死,你看主席是怎样的‘指挥若定’,多么闲适,多么镇定,多么乐观!在他的面前,腐恶的敌人如同没有,暂时性的困难如同没有,有的就只是人民革命的胜利、工农群众的大解放。”而该词尾句也正有气吞如虎的气势,暗示了红军夺取战争胜利的雄心壮志,实在是全词的最强音!

毛泽东在1929年前所作的一首名叫“渔家傲”的词里这样写道:“英勇红军凭肉搏,红旗翻处白旗没。地动天摇风雨跃,雷霆落,今日渠魁应活捉!”长自己之志气,灭敌人的威风,这是何等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气势!概观毛泽东诗词可见,诗人确系古今中外罕见、文治武功兼备的政治雄才诗坛骄子,中国有横扫六国、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赢政和弯弓射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他们都无诗可存;外国政绩武功显赫一时的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斯巴达克、彼得大帝、拿破仑、华盛顿、明治天皇等也无诗传。尽管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留有《弓之歌》;号称日本《诗经》的和歌《万叶集》中有雄略天皇、舒明天皇、天武天皇各一首;朝鲜三国时期高句丽琉璃王的有一首最早的汉语四言诗《黄鸟歌》,但大都成就平平。毛泽东能纵观古今横览中外,“在自己身后留下了一个非人工所建造的真正纪念碑”,从该词中也可见一斑。

毛泽东将其军事、治国、励志和交往智慧熔铸在诗篇中,诗的题材本身就具有哲理,加上毛泽东善于批判、继承并发扬优秀文化,以他的天赋使自己博闻强记,空前丰富的诗料就融合为划时代的诗篇。“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代替自己的创造……”诗人以诗史的大手笔抒写武装斗争的壮丽画卷,从“黄洋界上炮声隆”、“雄关漫道真如铁”到“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人在作品中洋溢着拼搏、奋斗,进取向上的崇高美。

9.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①三首

1934年到1935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②。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③。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⑤锷未残⑥。

天欲堕⑦,赖以拄其间⑧。

【作者原注】

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语词注释】

①十六字令:词牌名,全阕只有十六字,又名《归字谣》、《苍梧谣》、《花椒女》等。

②离天三尺三:这里极言山的高峻。

③倒海翻江卷巨澜:峰峦叠嶂的山脉一个接一个,高低起伏,就如同倒海翻江所涌起的巨大波浪。见唐代岑参《登慈恩寺塔》中“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句。

④战犹酣:战斗正在激烈紧张地进行着,这里比喻群山的起伏,见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英姿飒爽来酣战”句。

⑤刺破青天:这里指山势极高,陡峭的山峰如同一把宝剑刺向天空,见《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又见唐代杜甫《夔州歌十绝句》:“赤甲白盐惧刺天,阂阎缭绕接山巅。”仇兆鳌注之曰:“刺天,言山势之高。”

⑥锷未残:尖利的锋刃没有半点的残缺,“锷”指的是剑刃,见《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⑦天欲堕:天要掉下来,“堕”也即掉落。

⑧拄其间:支撑在天地之间,这里极言山的峭拔坚韧,见《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之说。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第3首目前所见有一幅手书,无标题。该3首词作于1934年到1935年间,当时,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雩都地区出发,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突破蒋介石设置的4道严密封锁,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胜了强敌,又以举世罕见的毅力,战胜了大自然各种天险坎坷。

毛泽东所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道路,始终是以山岭为依托的,而在战略退却时更是以山岭为掩护。蒋介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畏惧红军喜欢的山岭,在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红军常常在万山丛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既历尽艰辛又充满胜利喜悦。该词作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桂一带群山间,当时红军翻过的大山有18座,纵横11个省。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而国民党政府却推行不抵抗政策,加大兵力进攻红军。当时,王明等人占据中央领导地位,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又动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权威的面目出现,的确吓唬住了许多同志。毛泽东的正确的思想路线被诬为“狭隘的经验主义”,受到了排斥。正是“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决定北上抗日,拯救民族危亡。这是长征的重大转折点,自此,红军如同“群龙得首”,“天空无限任飞扬”,9个月之后,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红军每日要与天上几十架侦察轰炸机周旋,还要与地上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顽强搏斗。至于说与险山恶水拼搏更是习以为常,可整个部队时刻激昂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快马加鞭”地跨越山岭。正如同1958年12月,诗人在《忆秦娥·娄山关》中所注释的:“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反映了这一种心情”。“以下诸篇”即指该词与《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

同类推荐
  •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这位老人是一位父亲,他带来的不仅是三袋大米,还有因为儿子而自豪的荣耀,和一颗颗饱满的思念。
  • 红楼韵事

    红楼韵事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触,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人情世故、家族兴衰、权力运作、风俗流变、道德与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揭示了红楼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破解了许多未解之谜,生动展现了清朝社会各阶层生活中的潜规则。本书富于哲理,故事性强,文字幽默风趣。读者在领略阅读快感的同时,还能对《红楼梦》的理解更为深刻,从而得到人生的启迪。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对联

    对联

    清高宗乾隆南巡时驻跸通州,出上联。纪昀以下联应对。下联末“东西”一词为名词,在此与上联方位词“南北”相对,是此联巧妙之处。
  •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作品让人感动和觉得温暖的是其中的亲情和信义。在当今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而且大多已经商品化的社会中,这种亲情和信义代表着生活的另一面,代表着人类的本真理想,或许它正是作者有意凸显出来要让读者领会的抵御商品化潮流侵蚀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之所在。选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是按照形式精致和内容丰富的标准精选出来的,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不少作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至少是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的。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捉鬼少女

    重生之捉鬼少女

    这座城市中忽然席卷了一桩桩令人惊悚的事。自杀的学生、疯癫的老师、失踪的白领,以及办公室桌下隐藏的森森白骨……是人为还是……有鬼?一个重生的少女从乡村走到城市,与灵异伴随。掀开一桩桩奇事的真相,揭开冤死之人的愤恨。*“鬼神之说,你信我就信。你负责捉鬼,而我只负责保护你。”爱上她之前,他光风霁月、风度翩翩,尔雅中带着偏见,话语中含着锐刺,爱上她之后,他柔情似水、万般包容,霸道中带着顺从,对她,绝对维护,绝对包容。世间人鬼神佛,他眼里心里只含一人而已。
  • 穿越之风云劫

    穿越之风云劫

    谁说强权不可辱,谁说寒门生来低人头,我陈风,偏偏就要以一介白衣之身,搅动这乱世风云,站在这天下的巅峰,俯视着万里河山。现在特种兵陈风,执行任务中被出卖,身死。穿越之后,却被再一次的背叛。在一步步的权谋算计之中,走上了霸主之路。前世,我被我最心爱的女人背叛。我再也没有了爱情。今生,我被我最信任的兄弟背叛。我再也没有了友情。如今,我要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三世情缘:美男快到碗里来!

    三世情缘:美男快到碗里来!

    原本卑微被践踏的她偶然穿越到王朝开始兴风作浪,一夜之间王朝充满了对她的闲言碎语,当她抱起伪装的玻璃心重新爱上时却被老天捉弄送回了21世纪......
  • 琼雪

    琼雪

    “天煞妖星,你能给我力量,却不能给我温暖,”慕容裳看着那个远去的白影,冷言道。他,一个让她感觉到温暖的男人;她,许以他一生幸福的女人。两人兜兜转转,爱过,恨过,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太大的玩笑。到了尽头,一场力量的爆发,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无人知晓…
  • 湳沫漓

    湳沫漓

    他叫无笑,无笑神君,一生无笑,却在她的面前绽开了笑;她湳沫漓,非妖非仙,天生无心,却因他胸口剧痛如碎裂。无心的爱,无笑的情,只为了她胸里的玉,她本无心,她的心是玉做的,一碰即碎......
  • 通灵者传

    通灵者传

    以凡间界为基础,阴魂聚集衍生出了幽冥界,众生信仰造就了天界,还有至高的真灵界,永恒存在,万劫不灭。李元生来通灵,且看他在这世间红尘里如何求得,自在如意,真灵不灭
  • 一人夏天半座城

    一人夏天半座城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场奇怪的遭遇因为一张奇怪的照相馆他该何去何从
  • 异世空间之缘来是你

    异世空间之缘来是你

    蓝岛蓝心圣经存在的消息流出,引起了异世空间的战乱。蓝岛少主卫黎殇和金岭王子凌波的决战,打开了时空隧道的大门,他们一起坠落到了地球。女主楚依依是上个世纪维娜女神的转世,拥有着超强大的精神力,她和蓝星圣经成为金岭、魔域、蓝岛,梦寐以求都想得到的至宝。五夜、凌波、卫黎殇,都钟情与她,为了她可以舍弃一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每晚一个经典侦探故事

    每晚一个经典侦探故事

    奇图出现,死亡并至! 深夜致电,惊现幽深密道!高空坠落的尸体,被人调换的头颅! 离奇事件交杂恐怖谜团,头绪纷繁,谁是真凶?《每晚一个经典侦探故事》收录柯南·道尔、道洛西·赛耶斯等欧美名家及甲贺三郎、山本和太郎等推理大师的代表作品,让你直接对话世界著名侦探推理大师。东西方的完美碰撞,激起智慧火花,尽显悬疑之魅。无论是谁的作品,无论是怎样的侦探,也无论其中包含着怎样的险境,犀利的目光、严谨的逻辑推理、精妙的案例分析是所有名侦探的亮点;疑窦丛生的案发现场、环环相扣的案情发展、步步惊心的细微调查、出入意料的真相揭示,是这些小说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