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6500000007

第7章 一战后的成长(2)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列克星顿”号与“萨拉托加”号因不在港内而逃过一劫。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中,“列克星顿”号遭到重创。尽管火势曾一度得到控制,但“列克星顿”号最后还是因为航空汽油渗漏,汽油蒸气逐渐蔓延引起大爆炸而被摧毁沉没。1942年8月,“萨拉托加”号的舰载机在瓜岛海域击沉日本海军“龙骧”号轻型航空母舰。太平洋战争期间,“萨拉托加”号曾遭日本潜艇和神风自杀飞机攻击三次负伤,但仍安然支撑到战争结束。在二战后的1946年时,“萨拉托加”号在比基尼环礁的核试验中,因为原子弹的水下爆炸威力,造成舰体大量进水而沉没。

5.日本的崛起

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航空母舰发展的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需要有航空母舰来守卫本国的领土,并对其他国家起到威慑作用,但日本发展航空母舰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出于战争的需要。为了建立起在亚洲的统治,对抗欧美列强对日本侵略政策的制约,日本急于发展航空母舰,建立规模庞大的海军。

作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字国之一,按照条约的规定,日本可以将还没有完工的战列舰改装为航空母舰。当时日本正在建造“天成”号和“赤城”号两艘战列巡洋舰,这两艘战列巡洋舰如果按照原先设想的计划建造的话,就会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所规定的战列舰最高吨位的限额。鉴于这一情况,日本海军决定像美国海军建造“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一样,也将“天成”号和“赤城”号改装成航空母舰。后来由于东京发生了大地震,停靠在横须贺海军船厂的“天成”号受损严重,日本海军被迫使用将要报废的“加贺”号战列舰来代替“天成”号,于是改装的两艘航空母舰变为“赤城”号和“加贺”号。

“赤城”号的命名源自于日本关东北部的赤城山,“赤城”的意思就是红色的城堡,这一命名方式与大部分都使用飞翔的动物命名的其他日本航空母舰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赤城”号原本是要被设计为一艘战列巡洋舰,中途改建为航空母舰,而名称却没有再作更改,沿用了原本的巡洋舰命名所致。

“赤城”号最初是作为天成级战列巡洋舰的二号舰,于1920年12月6日在吴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由于1922年日本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1922年2月5日“赤城”号的建造工作暂停,1923年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日本将停建的巡洋战舰“赤城”号改建为航空母舰,并于1927年3月25日竣工。“赤城”号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七艘航空母舰,也是当时服役的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舰。

从战列舰改装为航空母舰时,“赤城”号的舰体主体基本没有被改动,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建造,建有两个大型机库,可以容纳60架飞机。“赤城”号的3段飞行甲板呈阶梯状分为3层,上层是起降两用甲板,中下两层与机库相接,可供飞机直接从机库起飞,中层甲板供小型飞机起飞,下甲板层较长供大型飞机起飞。上层飞行甲板前端下面是横跨舰体两舷的舰桥,为了消除烟囱排烟对飞机着舰造成的不良影响,锅炉的废气是由右舷伸向舷外并向下弯曲的烟囱排出。但后来的实践证实,“赤城”号的这一设计并不成功,短距飞行甲板无法适应飞机起飞的需要,因此基本起不到作用。而且由于上层没有岛式建筑,舰桥只能设在甲板下面,这使得军舰的操作和作战都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赤城”号在设计上的缺陷,日本海军对其又进行了改装,提高了“赤城”号的排水量,将飞行甲板改为一层全通式,并将舰桥上移至主甲板以上,变成了标准的岛式舰桥。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装,“赤城”号最终具备了现代航空母舰的典型特征。需要指出的是,“赤城”号的上层建筑被设计在了左舷,而“加贺”号的在右,据说是为了两舰并行,随后建造的“苍龙”号和“飞龙”号也采用同样设计,这使日本成为唯一一个将舰桥建在航母左舷的国家。但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很不成功,因为按人的本能反应,出现紧急情况时,总愿意将飞机向左转,这样便易与舰桥“紧密接触”。因此除了后来的“飞龙”号之外,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航母进行过这种尝试。

“赤城”号标准排水量为29500吨,实际上已经达到了30000吨,改装后,标准排水量为36500吨、满载排水量41300吨。舰长261米,宽29米,飞行甲板长192米,宽31米。“赤城”号的动力装置有19台锅炉和8台蒸汽轮机,最大输出功率为96500千瓦,最大航速为31节,续航距离8200海里/16节。同时“赤城”号配有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6座单管200毫米炮和6座双联装120毫米炮。

1928年,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出任“赤城”号舰长。山本五十六以其敏锐的眼光意识到这种搭载飞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战舰对海战将产生本质的影响,他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赤城”号上。在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沪会战中,山本曾率领“赤城”号航空母舰疯狂轰炸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赤城”号先后在长江流域、华南、海南等地作战,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

“赤城”号航空母舰作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舰,拥有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40年,日、美关系日益紧张,美国太平洋舰队全部移师珍珠港。1941年初,山本五十六制订袭击珍珠港的计划,并为此进行了严格的训练。1941年12月,“赤城”号作为旗舰参与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行动。太平洋战争最初6个月内,由“赤城”号作为旗舰的第一航空舰队向西扫荡南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域。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是机动部队指挥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的旗舰,被美国“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舰载轰炸机炸成重伤,在天皇的照片转移出来后,执行护卫任务的驱逐舰“舞风”号、“荻风”号、“野风”号和“岚风”号各自发射了一枚鱼雷,将“赤城”号击沉。

与“赤城”号同时建造的“加贺”号,名称来源于日本的一个古国国名,和“赤城”号一样,“加贺”号开工建造时也是一艘战列舰,在建造中途才改建为航空母舰,沿用的是原来战列舰的名称,所以命名方式与其他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不同。

“加贺”号的标准排水量为26900吨,实际达到了30000吨。改装后排水量为42541吨。“加贺”号舰体长238.5米,宽为29.6米。飞行甲板长171米,宽30.5米。动力装置为12台主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为66900千瓦,采用4轴驱动,最大航速为28节,续航距离10000海里/16节,改装后最多可以搭载飞机90架(常用72架、备用18架)。“加贺”号配有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6座单管200毫米炮,6座双联装120毫米炮,另外还装配有4挺双联装13.2毫米机枪和2挺双联装7.7毫米机枪。

“加贺”号同“赤城”号一样,是日本早期的大型航空母舰。“加贺”号在服役之后,与“赤城”号一同编为第一航空战队,此后两舰经常共同执行任务,两舰的命运也很类似。1932年第一次淞沪会战中,“加贺”号是日本侵华海军的“主力”,与“赤城”号一起对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贺”号的数架舰载机分别轰炸了苏州和杭州。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加贺”号配合日本陆军入侵中国大陆,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贺”号舰载机出没。此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轰炸的目标也扩展到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市区。1941年12月7日,“加贺”号作为日本六艘航空母舰之一参与了对珍珠港的偷袭。随后,在1942年1月,在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率领下,“加贺”号参加了对东南亚外围众多要地的攻击。1942年6月,“加贺”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中途岛西北海域,被从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击中,并于不久后沉没。

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日本在国际上的处境变得更加孤立。日本国内也展开了抵制西方思想和外国商品的活动。尤其不能让日本接受的是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中规定美国、英国、日本三国拥有的军舰吨位比例为5∶5∶3。这一规定引起了日本海军军官们的强烈不满,对于急于发展海军力量、称霸亚洲的日本来说这一规定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在1935年于伦敦召开的意在削减各海军强国海军军备的会议上,日本断然拒绝了对海军的削减,提出由于英国和美国分别在新加坡和夏威夷设有海军基地,强烈要求与英国和美国海军的兵力保持相对的平衡。对于日本这种明显的扩张政策,参加会议的其他国家没有同意。实际上,在伦敦会议召开之前,为了摆脱条约的限制,日本政府在1934年12月29日已经通知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有关签字国,日本决定在1936年12月31日《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期满后,不再续约。

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限定英、美、日、法、意五国新建造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不能超过23000吨;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改装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也不得超过33000吨。日本所能拥有航空母舰的总吨位被限制在81000吨以下。

“龙骧”号——日本小型航母的典范

“龙骧”号航空母舰是日本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建造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龙骧”号被许多人认为是日本海军后续小型航空母舰的典范。在建造“龙骧”号航空母舰的时候,为了使这艘航空母舰的规模能够在条约规定的日本航空母舰总吨位范围内达到最大,日本海军费尽了心思。为了使排水量只有8000吨的“龙骧”号可以搭载更多的飞机,日本海军的设计师不惜牺牲了装甲防护,甚至降低“龙骧”号的稳定性也在所不惜。

“龙骧”号于1929年11月26日在横滨造船厂开始动工,1933年5月9日竣工。“龙骧”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从安装龙骨开始,就完全按照航空母舰的设计标准来建造的航空母舰。在建造的过程中,由于军方要求增加它的舰载机数量,厂方不得不更新设计,又增加了一层机库,因此“龙骧”号具有双层机库。这一设计使得“龙骧”号的稳定性降低、耐波性变差。在使用中“龙骧”号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因此不得不重新进行了改装,加强了舰体结构,减少了大型防空炮数量。但“龙骧”号的装甲仍然比较薄弱,不能完全满足飞机飞行作业的需要。

“龙骧”号的外形成为以后日本小型航母的典范——全通式飞行甲板、无舰岛、露天式舰首甲板,舰桥位于飞行甲板最前端的正下方。但1935年9月发生了一起日本海军史上著名的“第4舰队事件”,“龙骧”号在演习过程中遭遇台风,由于干舷太低导致舰桥被海浪冲毁。这次事件对日本舰艇设计影响深远。事后,“龙骧”号再度进坞改造,除了重新设计改善了耐波性的舰桥外,新加了层甲板以提高干舷高度。改造后的排水量达到12575吨,航速却降低到28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龙骧”号与航母“祥凤”号、征用商船“春日丸”号编成第4航空战队,曾参与入侵菲律宾和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支援行动。偷袭珍珠港时,“龙骧”号负责进攻阿留申群岛的作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时,“龙骧”号在为运输船队护航行动中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而沉没。

“龙骧”号的实践表明,日本要想建造能搭载更多飞机的航空母舰,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为此,日本海军决定建造一艘标准排水量为15900吨的航空母舰。但根据海军条约的规定,日本只剩下了4200吨的吨位可以用来建造航空母舰,这被认为是日本对废除《伦敦海军条约》态度如此坚决的重要原因。

为了实现日本海军拥有一艘标准排水量为15900吨航母的梦想,在1932年,日本政府批准了海军建造标准排水量15900吨航母的计划,并且打算建造两艘这种规格的航母,即“苍龙”号和“飞龙”号。

当时《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约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霸权,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一些阳奉阴违的策略,而处心积虑的日本军阀更是使出一切手段来规避条约的限制,因此日本在二战中才能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航空母舰舰队。

“苍龙”号——日本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母

“苍龙”号航空母舰由吴港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1月20日开工,1937年12月29日完工。“苍龙”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专门建造的大型航母,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右舷岛式上层建筑,并采取巡洋舰的主机以便获取较高航速。由于受吨位上的限制,“苍龙”号航母的装甲比较单薄,机库为双层轻型支柱式结构。因为上下两层机库的使用空间都很狭小,使得飞机的作业很不方便,大部分飞机的机翼都无法在机库内进行折叠,这给飞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同时这一设计也对飞行甲板的强度造成影响。

“苍龙”号是日本航母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当时日本在航空母舰建造上的最高水平,是日本海军在航母发展上不断尝试和努力的成果。“苍龙”号航空母舰是日本在此后研制航空母舰时的基本模式,反映了日本海军在建造航母,满足海战需要的根本理念,日本海军此后建造的大型航母都参考了“苍龙”号航母的设计理念。

“苍龙”号航母在服役后被编入到第2航空战队,曾支援日军在中国大陆和南洋方向的侵略行动,并且是偷袭珍珠港的主角之一。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苍龙”号战斗生涯的最后一幕。该舰在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和“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的打击下沉入海底。

“倒霉”的“飞龙”号

1936年,日本开始建造“苍龙”号航空母舰的姊妹舰“飞龙”号。因为这时日本没有了条约束缚自己的手脚,所以“飞龙”号航母的标准排水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远远高于《伦敦海军条约》对日本航空母舰限定的13000吨的标准。

“飞龙”号于1936年7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1939年7月完工。“飞龙”号是“苍龙”号的改进型,和“苍龙”号相比,进一步加强了舰体结构强度,提高了舰首,改进了装甲。它的最大改变是岛式上层建筑改到了左舷,这是因为右舷中央的位置是在烟囱的后方,而烟囱的排烟会影响航行操作、干扰飞机的降落,这一改变也为舰载机提供了较长的起飞跑道。“飞龙”号也由此和“赤城”号一起,成为日本所拥有的两艘采用左舷岛式上层建筑的航空母舰之一。

同类推荐
  • 我在抗战最前沿

    我在抗战最前沿

    来到华夏国的王龙,本来只想做一个安安乐乐的小地主,却逢日寇来袭,山河破碎。王龙得战争系统相助,自此揭竿而起,带领麾下将士血洗天下。“战士们!随我一起,马踏东京。”华夏元帅·王龙
  • 最强狂暴兵王

    最强狂暴兵王

    【爆爽新书】绝代兵王逆天重生成为史上最牛学生,为重回部队,修龙魂之体,练楚家绝技,以一双铁拳横扫所有强敌。不服就干,不爽就战!当楚南无意间展露锋芒的刹那,绝色校花,清纯萝莉,长腿尤物,高冷总裁……纷至沓来!
  • 匪皇军神

    匪皇军神

    世界,民国时期,兵阀混战,内战一触即发,日军侵华,战争爆发。民国宝盒,时代穿越。狼牙特种大队,东北军,盟军。是否给变历史,是否创造新中国。时代疑云。
  • 二战史·地狱决斗

    二战史·地狱决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人类的审判

    人类的审判

    人类诞生即具有黑暗和光明双重属性,有人说这是人类优于动物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阻碍人成为神的屏障。具有这一特点的人类在不断的毁灭中扩张,这到底是对还是错,是福还是祸?写作完全是我思考的过程,希望能为自己找到答案。
  • 超空间意识交换互助会

    超空间意识交换互助会

    无尽综漫之旅,主要讲旅行,而非升级……目前世界:钢炼
  • 槿年依旧

    槿年依旧

    我是槿年,我是位面工作者之一,我想要完成任务,为此我来了。其实就是渣伪攻的观察真攻日记
  • 互联网与大时代

    互联网与大时代

    互联网如何改变社会,如何改变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创造一个大时代。看主角王连虎怎样一步步迈向人生之巅,成为世界第一人
  • 易帘幽梦

    易帘幽梦

    他要我相信他,我信了,然后,他来了,这样便很好。
  • 重活夺命

    重活夺命

    重生一回,我要那些所谓幕后黑手全都魂飞魄散,隐谋,其实都是无所谓的挣扎……随心而为,逍遥世间;问道几何,无上大法。这是一个重生之人获得混沌经的传奇故事
  • 天择记

    天择记

    一名平凡农家孩子,举目无亲,历经坎坷终于立足这个世界的神秘层面——修仙界。但他又能如何在强者如云的修仙界中屡克劲敌,傲立顶峰?--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狱少女之恶魔公主归来

    地狱少女之恶魔公主归来

    小小的公主的亲人被杀后,就变成了恶魔,冷血的公主。在复仇的路上,出现了3位王子,看他们如何复仇。
  • 敛星诀

    敛星诀

    秋寒,一个开超市的小男人,却意外穿越到异世大陆。在这个强者为尊,险象环生的大陆,且看一个小男人如何蜕变成神。惊险刺激的冒险、场面恢宏的国战、远古时代那层层的迷雾都将在这个小男人的成长之路慢慢揭开。吞星诀,需杀十二大远古吞星兽方能获取星种。炼星为种,终成星神!而这个小男人的成神之路,仅仅是为了找到原本挡在他身前的那道身影。她的眉,微雏似岱,无意间勾出多少风情。她的眼,轻眨如星,一撇间拨动多少心跳。琼鼻轻耸,好像世界都安静。嘴角微扬,就连极乐也喧嚣。飘飘如雪,好似仙子入境。青丝飞扬,弱水三千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