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8400000036

第36章 亡国之后的众生相(2)

归庄在《某先生八十寿序》(某先生即钱谦益)中,对钱之中道委蛇表示理解,“贼之名不必讳,”更是说得坦荡直率,毫无心虚或有意宽慰之意;况以归如此梗直之人,必不会假言以媚权贵。在《祭钱牧斋先生文》中,归悲的是钱“遇之穷,以见嫉,不逢,丧志终”,而非其变节仕清,坏了名节大义,为士人不耻。

归庄与当朝官员的交往也似乎较为平常,在《送叶子吉太守北上序》、《博士张先生升任送行诗序》、《送张耐庵先生之任太仓序》、《天长司论张先生六十寿序》(张为一人)中,归对他们的政绩往往有赞许之言并提出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在《送张耐庵先生之任太仓序》中,归庄说“今日江南州县之官,皆不可为,唯儒官可为。”下文又说,“先生诚引而进之,崇奖其学,振作其气,鼓舞其才。”(此张先生一直为学官)可见,他认为故明之人,尤其是为官者,应以学术传承为己任。而此种思想与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又颇为接近。在归的《吴梅村先生六十寿序》中,归庄的祝寿词也是以吴的“推扬先道,下交晚进者”为中心的。此又可为一例。

另外,归庄晚年曾因印刻自己曾祖父文集之事四处奔走,在吴梅村的荐引下求助御史季沧华。季“以富贵骄人,自矜于圣,乃至戏虐,”归遂“拂衣径出”。归开始并未因季的仕清而不愿求助于他,后来与季的冲突也只是因为季“以富贵骄人,自矜于圣,乃至戏虐,”而并非他的气节有什么问题。

种种事实表明,当时的遗民对仕清者并无明显不满之言、责备之意。一贯的道德准则似乎比变节与否重要的多。

此外,当时遗民后代仕清已极为普遍,甚至还获得赞许。遗民中不乏仕清者,再算上接受清政府给予的褒奖、称号者,如果以纯粹的变节标准衡量的话,恐怕清白者寥寥无几。而且,遗民对朝廷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归庄在《天长司论张先生六十寿序》时说,“今国家方留意人才,下至吏员杂流,亦得量才擢用,况科贡正遵,坐难于破格之举乎?”可见他对清的官员选拔政策较为肯定,夷蛮等字眼已不复出现。

诸多方面都表明,当时仕清者的处境并不如今人想象或者他们中某些人所言的艰难。

多元生存环境下的遗民

明清易代的复杂环境下,士人行为极其复杂。尤其是久被关注的名遗民们,他们或与新朝故国有密切之关系,或曾涉入仕途,或为某学派领袖。其言行的纯洁性,反映士真实生存状态的准确性都值得斟酌,一些简单问题可能被复杂化,真实的状态可能被异化。加上那些别有用心,欲借题发挥的人和以抵御世风流弊为己任,出自善心的人,当时的士人气节和道德标准遂被越抬越高。其实,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这也不足为奇。

如果承认了当时士人生存选择的多样化,就必然要涉及到遗民对当时人们为生存而采取的不同方式,比如投降、自杀、出家、隐居等方式的看法。当时的遗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苛刻,事实上,他们非常的宽容。

当时大儒黄宗羲说“亡国之戚,何代无之……然士各有分,朝不坐,宴不与,士之分亦止于不仕而已。是故种瓜卖卜,呼天抢地,纵酒祈死,穴垣通饮馔者,皆过而失中者也。”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又说“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士之分止于不仕,士之责在于保天下,时人的责任观、价值观于此可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易代也可看成是士人价值观的消解与重建的过程。对当时的士人而言,国亡、家亡、民族危亡,明清之际一系列的震荡,冲击了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价值目标——行道、立功,士大夫阶层基本道德要求忠、义、仁、孝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从国破家亡的伤痛、愤恨,到期待复明,投入复明的积极行动,最后到大局已定,众多的士大夫将何去何从?痛定思痛,当冲动的感情渐渐淡去,理智浮出的时候,士以道自任的责任感突显了。大多数的士并没有一死了之,或仅在痛与恨中了却此生,而是选择了积极的生存。他们努力走出价值困境,重构价值体系,为自己的生存作出合理诠释。于是,逃禅,仕清,隐居,游历……各种新旧形象应运而生,士群体发生了剧烈的分化。

一类人走向了虚无,他们完全否定了过去的价值目标,将儒家的立功、载道看成空。他们虽不真心向佛,但却彻底遁入空门,不问人间事。这些人的价值目标没有了,遂不追求任何价值。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就丧失了自我的价值。

另一类人或因无法承受现实的打击,或因深陷于旧的价值体系,于之坍塌时不愿或无力重构新的,终于绝望,以至殉明。他们选择了软弱与逃避。

于是,历史将使命交予了第三类人——价值体系的建构者。承担当世之务是他们的共识。他们将义愤转为责任,勇于探索新的体系,在这点上,无论是安居乡野者、托身佛门者、于外漂泊者,还是变节者,都有其宝贵的价值。在建构与创造中,第三种人扩大了士的生存空间、选择可能,增大了士群体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而这第三种人,就是生活在弱势群体中的遗民,他们虽然不与新王朝合作,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悄悄地改变着这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而改变着这个社会。

降将:走投无路的选择

人们常说投降清朝的吴三桂是千古汉奸,但人们很少知道吴三桂的舅舅——袁崇焕手下的大将祖大寿也投降了清朝;人们往往只知道他们投降清朝是“卖身求荣”,却很少知道他们投降之前的生活如何艰难;人们也许只知道清朝用高官厚禄引诱这些将领,却很少知道祖大寿曾经有过“假投降”的经历,而且在他后来真正归降的时候,皇太极还原谅了他当初的耍诈。

诈降的名将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领八旗军第一次入关,围困北京,用反间计让袁崇焕受冤而死,但袁崇焕制定的“守坚城,用大炮”一策,却被继承下来。崇祯年(1631年),明朝丢失沈阳后,便在大凌河修筑围城,并在此城中集中了明朝的精锐部队,皇太极立即带兵围住大凌河城,蒙古各部落也率兵来会。城内明兵三万多人,由祖大寿率领,皇太极吸取宁远战败的教训,决定只围不攻,迫使其粮尽援绝而投降。

兵力布置如下:正黄旗在城北面之西侧,镶黄旗在北面之东侧,正蓝旗在正南,镶蓝旗在南面之西侧,一蒙古旗在南面之东侧,正白旗在东面之北侧,镶白旗在正东,正红旗在西面之北侧,另一蒙古旗在正西,镶红旗在西面之南侧。蒙古各部贝勒率本部兵马填堵各个旗之间的缝隙。

大凌河城顿时成了铁桶一般,水泄不通,风雨不透。八旗军城外连挖四圈壕沟,深七尺,壕沟之间建起垛墙,高一丈有余,营盘45座,方圆50华里。皇太极高卧城南山冈,把大炮安放在通往锦州的大道上,堵截明朝援军。

祖大寿惊呆了,叹曰:“逆奴围凌,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计最狡矣!”

起初,祖大寿还派出小股部队试探突围,都给打了回去,后来皇太极把后金兵伪装成明朝援兵,引祖大寿出城,祖大寿不知是计,中了埋伏,连吃几次大亏,于是城门紧闭,再也不敢出来,开始时,明朝还派了不少援兵,都让皇太极给击败,损失了三十多员战将,此后再也不敢派兵增援。

围困了两个月,城内粮食告罄,马无草料,大批倒毙,兵士杀战马充饥,百姓更惨,成百上千的饿死,食死尸,拿人骨当柴火,“炊骨析骸,古所没有”。最后杀工役而食,后又杀兵丁而食。军粮已尽,唯大官还剩米一两升。

皇太极让明朝的降将们给祖大寿写信,劝其投降,并保证决不屠城,一律加以收养,于是祖大寿决定投降,先派自己的儿子祖可法到后金营中做人质,然后劝说身边诸将投降,只有副将何可纲坚决反对,于是祖大寿将其逮捕,让两名士兵架出城外,当着金兵将领的面斩首,何可纲面不改色,含笑而死。

当晚,祖大寿亲自到达皇太极大帐,行抱见礼,接受了一大堆赏赐,二人盟誓。祖大寿假意请求回去,助皇太极智取锦州,得到同意后,却一去不返,其子侄均留质于后金也在所不顾了,但皇太极未予加害。

随后,后金兵班师,八旗将士满载战利品和俘虏,将大凌河城完全摧毁,仅剩城基,化为一片废墟,此役消灭了明朝的精锐,得到了张存仁等大批明将,祖可法、张存仁后来还被任命为清朝的都察院参政。

心悦诚服:从诈降到归顺

祖大寿逃去十余年后,仍坚守锦州。崇祯十四(1641年),清太宗皇太极决定夺取锦州。此前,在天启七年,他也曾发兵攻打锦州和宁远,为努尔哈赤宁远之败雪耻,但被袁崇焕粉碎。此次再攻,皇太极采取新的措施,先将城东、北、西三面的粮食全部抢割完毕,扫荡锦州外围的明军台哨,彻底孤立锦州守军,断绝明军一切出入,在锦州城四面各设八营,绕营挖一圈深壕,再挖长壕,将四面各营贯通。

祖大寿手下的明军,一半是辽人,另一半是蒙古人,城内粮食充足,锦州城墙高大。但蒙古将士首先动摇,他们驻守在外城,看到清军阵营严整,都很吃惊,有的在城墙上向下面的清军巡逻哨兵喊话:“你们围困有何用处?我城中积粮可支二三年,即使围困,岂可得锦州?”清军士兵回答:“不管二三年,你们即使有四年之粮,到第五年,还吃什么?”

蒙古士兵听了此话,知清军志在必得,十分惊恐。于是蒙古将领诺木齐、吴巴什等密谋降清,他们偷偷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取得联系,约定夜里行动。此事被祖大寿侦知,准备逮捕吴巴什等,还没动手,已被吴巴什等发觉,蒙古兵迅速行动,在城内对祖大寿发动攻击,激战声震城外。

济尔哈朗、多铎闻听,立即赶到城下接应,蒙古兵从城上放下绳子,两白旗清军迅速攀城而上,外城很快被占领,祖大寿退守内城,蒙古将士自都司、守备以下官员八十六人,男女家小六千二百一十一人全部投降清军,撤离到义州安置。

这个好消息飞报盛京,清太宗大喜,派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率所部汉军增援锦州外围,明朝则派镇压李自成有功的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兵马来救锦州,皇太极立刻亲赴前线,率三千精锐昼夜不停的赶奔锦州,路上行军太急,鼻子流血不止,他就用一个碗接着,连续奔行六天,抵达松山,掘壕沟,断明军粮道,派武英郡王阿齐格攻塔山,夺得明朝储备的粮食十二堆。

同类推荐
  • 算心师

    算心师

    曾经身后千军万马,如今孤身向死而活,冰冷而坚毅的少年该如何识破敌人的诡计?至亲至信之人先后背叛,漫漫长路又该何去何从?一夜之间满门抄斩,父子自此阴阳两隔,心机,城府,实力,利益,从此以后,世间再无可信之人。
  • 蟠龙经行天际游

    蟠龙经行天际游

    武学英才殇逝,魂魄穿越大唐,守西域,立长安,经行丝绸路,血战怛罗斯,行遍亚欧非,蟠龙扫天下。窈窕汉家姝,魅影波斯娘,城堡女伯爵,谁是他心头所爱?长安凌烟阁,库法清真寺,君士坦丁堡,中华武魂壁上鸣。本书取自正史名人唐将杜环的事迹,书写这位第一个周游世界的中国人的传奇史诗。
  • 废才成神

    废才成神

    在这实力为尊的世界里,一切都只凭拳头说话,如果你的拳头不够硬,那你就只能看着别人欺负你。且看废才如何成神。
  • 天佑之莫哀

    天佑之莫哀

    一段尘封往事,引出千年秘辛;穿越三世为人,方才百炼成仙。历尽变异波折,最终以身化龙;肩挑天下恶毁,练就铁血雄心……四个天纵之才,撑起末日宇宙。参透气运,掌握生死福祸;穷极苍穹,探求科技本源。天赋神目,堪破时空玄异;一心为正,再现侠武辉煌。武侠有,修真有,玄幻科幻也有。热血在,感动在,亲情爱情都在。一切尽在《天佑》。
  • 乱三国之赵氏风云

    乱三国之赵氏风云

    扰扰干戈几时休,群雄逐鹿裂九州。谁家成败民皆苦,白骨遍野血盈沟。炎黄精气磨消尽,五胡乱华汉民愁。造化有情亦垂泪,故降异人逆史流。一对身怀绝技的夫妻重生于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于是由江湖而至庙堂,由庙堂而至天下,风云变幻,历史洪流改向……
热门推荐
  • The Illustrious Gaudissart

    The Illustrious Gaudiss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

    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了人人都可设想的下个世纪会怎么样前言人类经过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脑时代,终于进入机器人时代,实际上机器人时代是电脑时代的延续,从此人类的发展将进入不归路,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类科学的进步,除非有什么特殊的灾难降临,最终毁灭了人类。2100年代22世纪将是智能机器人大发展时代人类在100年后,正式进入机器人时代,到2118年全世界的各类机器人大约为4亿,和全球80亿人口相比,大约是人的20分之一,但是这并不影响机器人的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将看到机器人就在我们周围,他们时时活在我们身边。
  • 最后的屠龙者和巨龙

    最后的屠龙者和巨龙

    在这个时代,龙已经成为了传说中的生物。而以屠龙为生的屠龙者们,也是跟着巨龙的消失而消亡。而最后的屠龙者欧仁·罗德尼,则是一心想着发财致富,走上人生巅峰。而就在他生活艰难,一筹莫展时。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条龙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或者········一个变成了少女的巨龙,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 韩娱之新概念男团

    韩娱之新概念男团

    现阶段以男团活动为主,以团内活动为主要内容,被认定为有毒,观看请谨慎,不喜误看,以上。
  • 夜无飘雪晴有雪

    夜无飘雪晴有雪

    洛夜雪的志向是天下第一剑客,而洛晴雪的心愿是师徒一心
  • 霸道校草的专属甜心,爱你999

    霸道校草的专属甜心,爱你999

    “啊!谁啊!没看到本少爷啊!”说话的是一个长着连女生都羡慕的面孔的少年一一御傲风。“白芷晴,你永远也别想逃出本少爷的手掌心!”就这样,白芷晴得罪了圣樱学院的第一大校草,也得罪了全校的女生。白芷晴要怎么面对呢了?
  • 是非传

    是非传

    大唐女帝年间,冠天候创立冠天府,开启天下尚武之风。杨是非,富商之子,在父亲的要求下,进入冠天府,原本只是准备在里面混混日子的他,却一步步的陷入了武林的纷争之中,从而开启了属于他的武林传说。
  • Hello鬼小姐

    Hello鬼小姐

    一个在校的大学生。竟然在一个小吃摊上遇见了,女鬼,女鬼纠缠不放,男主只好让女鬼跟着自己,,他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吧。
  • 反穿:重生嫡女古穿现

    反穿:重生嫡女古穿现

    家破人亡,她被凌辱,被践踏,被污蔑,含泪自尽。上天,给了她一次机会,完成任务,即可如凤凰般涅槃重归,万丈光芒。“楠儿,不要出去,外面冷,这些事情,我来解决。”他从后面轻轻拢住她,温暖的体温将她包裹:“若是冻着了,为夫…………会心疼。”这里隐墨,新文求推荐~~
  • 誓若浮华:如影成惑

    誓若浮华:如影成惑

    穿越来的又怎样?人称废物又如何?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你又能奈我何?我命由己不由天,既然前世做不成真正的强者,那么今生,人人必要以我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