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8400000035

第35章 亡国之后的众生相(1)

1644年,明朝灭亡,然而,一切并未就此结束,相反,随着亡国,贰臣、遗民、降将、叛徒、败类等众生相浮现出来,这形形色色的人们,成为大明帝国最后的风景。

贰臣:失守的人生策略

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此时此刻,尚留在南京城内的明朝大臣们,大体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抵抗而死,二是逃命而生,三是出降而荣。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曾力劝钱以身殉国,钱也同意了,大张旗鼓地对外声明后,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

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凝视着西山风景,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终于没有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后被人救起。

贪生怕死,一朝为贰臣

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钱谦益可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他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在前后长达35年的时间内,三起三落,旋进旋退;他还因出色的文才,被视为文坛巨擘,江左三大家之一;又因为他曾经参与了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阉党的活动,还被视为士林领袖之一,德高望重。在众人眼里,只要明朝一亡,钱谦益不是抵抗而死,就是毅然殉国。

可是大伙儿把他看错了,他竟然连个昔日倚门卖笑的歌妓都不如,人家柳如是还真跳到水里。退一步说,人各有志,你不愿意殉国而死,别人也不能强迫你,但不要先说大话,否则覆水难收,一旦食言,是很尴尬的。

即便原来你确实是准备死的,临时突然变卦,也可以找点能略略站得住脚的借口。

不肯殉国也就罢了,那就当个隐士,也算是保住了晚节,可他却不甘寂寞,不仅主动出城投降,给朋友写信劝降,还带头剃头示众,“豫王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则髡辫而人矣!”

他就这样拼命讨好,清廷也没把他当回事,只给了他个礼部侍郎的小官做。时人讥讽他是“两朝领袖”,乾隆更看不起他,专门写了一首五律羞辱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钱谦益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只从文学文化的角度来看,他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黄宗羲说他“四海宗盟五十年”。郑方坤说“本朝(清朝)诗人辈出,要无能出其范围。”一个从明朝遗落下来的钱谦益,就把清朝诗坛文坛风光占尽。

如果从性情、为人方面来说,钱谦益其实挺可爱的。为了大张旗鼓地迎娶柳如是,他忍痛把自己珍如拱璧的宋刻《汉书》出售,不仅置办了婚礼,还修建了江南藏书最丰富的绛云楼,和柳如是在里面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他和柳如是还乐于成人之美,一起努力帮助冒辟疆与董小宛结合,留下了许多佳话。这样的钱谦益,绝非那些一本正经面目可憎的腐儒卫道士所能比。

也许钱谦益性格中确实缺少刚烈的一面,所以在清军南下时他做出了率先迎降的丑剧,留下了千古骂名。但钱谦益仅任伪职半年,就以老病为借口回乡了。

屈指数来,明末的几个著名降臣,都够窝囊的,名声不好,下场更惨。吴三桂反复无常,兵败身亡,还落了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千秋骂名;洪承畴尽管为清兵平定江南立下汗马功劳,却被列入“贰臣录”,妻子出家为尼,老母、弟弟一家老小均因他投敌而与他断绝关系;钱谦益更是身败名裂,也没换来高官厚禄。

真正开始咒骂钱谦益,是钱氏死后多年的乾隆朝。乾隆皇帝在谕旨中怒不可遏,不顾身份破口大骂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大节有亏,实不齿于人类”。于是钱谦益的著作遭到销毁,名字被列入《贰臣传》乙编。天下骂钱谦益之风蔚然而起。关于钱氏如何降清,如何剃发的丑态传闻应运而起。数百年来,钱谦益的汉奸形象几与小丑无异。

其实,当时的许多明遗民并不是这样看钱谦益的。黄宗羲、归庄、屈大均、吕留良等都与钱谦益往来唱和。如果钱谦益真的那么不堪,他们会在明亡后结交他吗?

迷途知返,贰臣变义士

钱谦益回乡后,其实一直在进行秘密的抗清活动。他大力资助和支持江阴志士黄毓祺、姚志卓抗清。事情败露后,清军冲进钱宅把钱谦益用铁链系走,押往南京。当时柳如是正卧病在床,惊起后冒死从行。钱谦益被关进监狱,柳如是“誓上疏代死,否则从死”。后来经过多方营救,钱谦益终于获救。经过这次生死考验,柳如是不再被看做妾,而直接被他称为贤妻。有人说,清军南下时,柳如是要求钱谦益和她一起跳水自杀,钱谦益借口水冷不跳,柳如是干吗不离开他?这就是答案。

钱谦益从鬼门关上逃回来后,反清复明的念头依然没有断绝。他的学生瞿式耜拥南明桂王辗转南疆。钱谦益千方百计和他们取得联系,带去密信,为之策划。瞿式耜《报中兴机会疏》中也有记载。后来桂林城破,瞿式耜慷慨赴死。钱谦益闻信后痛哭不已,不顾危险写下了长诗《哭稼轩(瞿式耜的号)留守相公一百十韵》,字字泪,句句血,是清诗中的“绝可传”者。

最能反映钱谦益抗清意志的莫过于他多次往返浙江一带,游说清将马进宝反清了。在清廷天下已定的雍正时期,湖南文人曾静等跑到四川游说岳钟琪反清,事泄后这些勇敢地与虎谋皮的文人们最终一个都没有幸免。在钱谦益的时代,正是满汉矛盾最尖锐的时期,钱谦益竟然要游说清将谋反,而且前后去了几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不是没有犹豫,不是没有胆怯,但钱谦益还是去了。只是马进宝首鼠两端,不能倚重,面对钱谦益,他装聋作哑,虚与委蛇。长年的世事练达也使钱谦益老奸巨滑,他察言观色,循循善诱,虽然未能策反成功,但毕竟全身而退。

郑成功入长江进攻南京,钱谦益积极为之策划接应。前期形势大好时,他写了振奋人心的“金陵秋兴”,大喊“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然而最后功败垂成,钱谦益又写下了悲凉伤心的“后秋兴”组诗,“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这期间柳如是捐尽了自己的钗珥珠玉,钱谦益甚至想随郑成功入海抗清,此时他白发皤然,年已八旬了!这一对老夫少妻,这一对患难夫妻,为何三百年来所得到的评价差别如此之大呢?钱谦益性格中诚然有很多懦弱、圆滑的成分,但他后来也确实为民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什么依然骂名不断,依然恶评如潮,依然有那么多人跟着乾隆皇帝咒骂他?为什么就不能想象他的悲哀,他的挣扎: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在明清易代之际,钱谦益的处境甚为尴尬。人们指责他,因为他先仕明,后仕清,是个大节有亏的“贰臣”。人们又不能不赞誉他,作为诗人,他开创了有清一代诗风。作为文章家,钱谦益名扬四海,号称“当代文章伯”。黄宗羲说他“主文章坛坫者五十年”;顾炎武也推其为一代“宗主”。细细体味,将他置于这进退两难境地的,不过是一个“仕”字而已。

才华横溢的钱谦益坦言:“我本爱官人”。还算顺利,钱谦益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授编修。可是在这之后,命运好像总在捉弄他,一次次地把他抛到政治的圈外。从他首次入仕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在前后长达35年的时间内,三起三落,旋进旋退,全部任职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六年左右,更不必谈会有什么政绩了。

其实,他虽有才华,却天真浪漫没有城府,对于官场风云的瞬息万变穷于应付,文人的头脑又没有能力抵御猛力的政治浪潮。如果当时他能激流勇退,专心于自己的学问,定能开拓出另一番天地。但他在政治上太热衷、太好胜逞强,不甘心就此作罢,反而在“仕”的旋涡中愈陷愈深,终日栖栖惶惶,营营役役,继续寻找复出的机遇和门径。

南明弘光政权的建立似乎给他带来了曙光。为了入朝执政,在正义与邪恶进行激烈较量的关键时刻,作为东林领袖的钱谦益竟然表现出了可鄙的软弱,他居然上疏,称颂大奸臣马士英的拥立之功,为阮大铖鸣冤。他就是这样轻易地背弃了自己的过去,向恶势力妥协投降,逢迎谄事,成为一个“进退失据”、匪夷所思的人物。

更为士人所不齿且难于理解的是,在短促的弘光政权灭亡后,他很快又投降仕清。知识分子应是一个自由的有着独立精神的思想者,“士子”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操守的根本在于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保持住对统治阶级和一切统治文化思想的有距离批判。

单凭才华的知识分子是管不了天下之事的,他们往往会成为当权者手中的一个小小的棋子。清乾隆帝就曾挖苦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在复明分子眼中,他是卑躬屈膝的投降派,而在清人看来,他又是一名厚颜无耻的变节者。按理说,经历了如此之多的显进显退,遭受了如此之多的磨难、非议,他自应幡然省悟。但“学而优则仕”这一士大夫阶层的人生理想依然如影随形、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他的灵魂深处。虽然他失节之后忍辱偷生,惶恐不安;虽然他内心深处对身仕二朝感到屈辱,他最终仍寄希望于儿子:“还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因为读书做官,博取功名,光耀门楣,实为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唯一晋身之阶。钱谦益始终无法摆脱它的束缚,可悲可叹。他因“学优”而热衷入仕,终其一生,为仕途所累竟至死不悟,最后,在仕途上并未留下什么显赫的政绩,反倒自贻伊戚,徒招耻笑和讥讽,由“文坛领袖”变成“贰臣之首”。

在他去世那一年(康熙三年)的夏天,钱谦益卧病不起,而丧葬费用尚无着落,恰好盐台顾某来求文三篇,答应给润笔一千两白银。此时,钱谦益已无力为文只好求来访的黄梨洲(宗羲)代笔。黄宗羲略显推辞之色,无奈之下,钱谦益不得已才将黄反锁于书房之内,逼迫黄宗羲连夜写完了三篇文章,这才解决了丧葬费用。

黄宗羲《南雷诗历·八哀诗(之五)》写道:“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与谁传。凭裀引烛烧残话,嘱笔完文抵债钱。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筝弦。平生知己谁人是?能不为公一泫然。”

他临死前还呼喊着“当初不死在乙酉日,现在不是太晚了吗?”

因怯懦和一时的动摇(水太冷)而变成千夫所指的贰臣,这可能是他当初进入官场时所始料不及的。

遗民:最强势的弱势群体

在明朝灭亡之后,有一个词变得响亮起来,那就是“遗民”。

什么叫遗民?说得简单一些,遗民,就是那些在旧王朝灭亡之后,不肯和新王朝合作的人。

表面上看来,遗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没有武装,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更没有权力。然而,他们却是一个强势的群体,因为他们靠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一生为之奔走。

明末有一批著名的遗民,比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的遗民,顾炎武的同乡归庄身上,最能体现遗民这种“最强势的弱势群体”特色。

改朝换代:遗民的节义观

归庄(1613—1673),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入清后更名祚明。江苏昆山人,归有光曾孙。性嗜酒,长于草书,更精墨竹,工诗文。为人豪迈尚气节,世目为狂生,曾有“归奇顾怪”之称。早年读书求仕,清军南下后参加反清斗争,失败后“佯狂终生”。

归庄于明亡后选择了“佯狂终生”,即一种入世与出世的奇特组合,一个似出实入的生存状态。他的出世,是不仕,不与朝廷建立官方联系,政治上不谋立功。顺治二年,归庄“始不应试,不为诗文”。四十几岁时,归被提学给事中请旌给扁,他婉言拒绝了。这表明他已断绝了入仕之念。

他更主要的方面在于入。早年积极谋立功名,参加科举应试,加入复社,为乡民募建桥款。国难时毅然投入抗清活动,昆山被围时极其英勇。清兵南下后,归家三世七人亡故,其友人中亦多人罹难,国祸家难深重。而归庄并未一死了之,而是在痛苦的反思后将立德立言作为己任。他南渡钱塘江,北涉江淮,筹印太仆文集,筑屋先人墓旁,潜心向学。其佯狂的背后实为一颗积极入世之心。

谈到易代士人的生存方式,节义必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核心范畴。在最极端的选择,即生与死上,当时士人的普遍观点是否如“不能死节,靦颜苟活”、“恨其不能死”般的严苛,我以为值得商榷。

在《徐克勤先生七十寿序》中,对于曾发誓以死报国,后贬居乡里的徐先生,归庄以为“先生以微官里居,义可以不死,至今敛迹海滨……即全其天年,以无愧于亡友也”,他对徐的不死并无咎言。而这位徐先生,当初只是因为其赴任地“地方之艰危,前令之受祸”、“丑地危时,不可测也”,所以才会有“誓不反顾,以死报国”之语;而当其被免官隐居,即脱离了不得不死的具体环境后,遂于家乡“全其天年”。

归庄自己也多次谈到生死的问题。在《断发三首》中,他说“所恨身多累,欲死更中止。高堂两白头,三男今独子,我复不反顾,残年安所倚?”如果说家难后因奉老尽孝而不能死的话;在安葬父母后,归庄又当何以自处呢?

他在《闻诅》中写道,“顾自二十年来,家祸惨痛宜得死,穷恶宜得死,举动鲁莽宜得死,文笔不慎宜得死,”“夫以数宜死而幸不死,何以得此哉?盖祖宗庇之,天赦之。”说的慷慨气壮,非但不讳言死,而且坦然言不死,时人对殉节与否的生死观由此也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对于普通群体而言,生死的选择更多的是取决于具体环境而非来自上层话语的死节标准。他们更看重的也许是生的现实努力而非死节的象征意义。事实上选择死的也确是少数,除去那些为势所迫不得不死的,多数人选择了生。既生存,便要有其价值证明生存依据。

当时的普遍观念,尤其是中下层士人的主流意识仍偏向于生,甚至可以说时论对于生死的舆论还较为温和。

易代之际,相对来说,士人的处境较为艰难,生存空间也极狭窄。但也恰因如此,他们反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生存方式,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士人的生存选择。

他们如何看待投降者

变节、仕清一向被认为是极敏感的话题,因其关乎知识分子的气节,民族精神的高尚性问题。此种有意无意的顾虑,某些时候可能有碍于历史真相的读解。

钱谦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归庄如何看他呢?照常理,以归之性格、气节,当不屑与钱来往,更别说深交了。

但事实上,在归的生活中,顾是执友,钱是良师,两人对其影响极大。归自始至终对钱尊敬备至,感激有加。在无钱安葬家人时求助于钱,在顾炎武入狱时想到的亦是钱,可见顾在其心目中之地位。一向以气节著称的归庄何以“委身”拜于变节者门下,且与之交好终生不渝?这在今人看来极反常之事在当时会不会是极自然普通之事?

同类推荐
  • 唐朝小商

    唐朝小商

    隋末唐初,又逢战乱,一个靠放羊为生的孤儿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世事变幻,人生多艰,停息意味着灭亡,坚强是唯一的长路!
  • 带着飞船去大隋

    带着飞船去大隋

    新书【神王之眼】,希望大家支持,神与异族大战导致神界实力凋零,为了补充神界战力,大天使米迦勒命智慧之神拉结尔在人间开发出一款名为第二世界的游戏。神界亦正义?异族或邪恶?人类只是平衡两界力量的棋子?来看主角雷凡的封神之路,本书书友群号:671415237
  • 帝皇书

    帝皇书

    李磐偶然得到帝皇珠,穿越到一个混乱的世界,各国混战不断。李磐凭着帝皇珠携带的帝皇书空间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势力。与各国争霸,最终统一各国。集齐分散四处的九颗帝皇珠。使得九珠合一。帝皇书空间得以完满。
  • 穿越之三国异界

    穿越之三国异界

    一位20世纪的大学生,因意外穿越到了三国世界,在哪里开始了他艰难的三国历程。在一开始,他没有地盘,没有兵马,也没有人才,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有一个有超级召唤的系统,历史猛将任他差遣!想看历史穿越的同学们尽管来吧。想多了解的朋友加群:568969455。谢谢大家支持!
  • 方志与宁夏

    方志与宁夏

    本书追溯了宁夏30余种方志的发展脉络及功能,对一些重要志书进行了介绍,特别从方志中着重总结了宁夏的历史特点、地名文化、历史文化、古代科技等。
热门推荐
  • 同道人

    同道人

    核战之后,地球上多了两个智慧种族,一个是海洋的霸主,由食人鳄进化而来的鳄族,一个是由人类衍生出来的,满身黑毛的变异人。为了争夺生存的空间,战争不可避免。宋青和顾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相遇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祈雨,他们是情敌。因为张婧和张郁,他们是连襟。因为秋琳和许艺,他们差点成了仇人。……为了活下去,他们又不得不借助对方的力量。他们是冤家,也是共同攀登武道之路的……同道人。
  • To The Last Man

    To The Last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觅千珏

    觅千珏

    仰望天空,感受那唯美的满是星辰,那北斗七星勾勒出了和谐的弯,心中如诉万千的舒服,可在心中的回忆又是挥之不去,如果有人听我说完这个回忆那该多久,不过我愿从头说起。。。。。。
  • 刀剑封缄传

    刀剑封缄传

    不朽之作。历尽十年艰辛,终磨一剑,值得一读!
  • 综合征ABC

    综合征ABC

    本书较全面地收集和描述各类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原则以及首次描述时间,通过首字母顺序及系统分类两种方式进行检索,可作为临床工作者解决疑难杂症的工具书。本书内容全面,检索方式多样,查找方便。
  • 兵掌苍穹

    兵掌苍穹

    佣兵小队执行任务中出现意外,本应死去的他们醒来后发现已经身在异界。他们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也因此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 无限之绝命游戏

    无限之绝命游戏

    一个失去一切万念俱灰的少年,加入了一场黑暗恶趣味的游戏。没有外挂,没有后援。人性的扭曲,灵魂的堕落,无止境的战斗与杀戮...在这黑暗的道路尽头,是否真的有我想要的答案...这是一个没有外挂,没有意淫的世界,如果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东西,那便只有自己的双手......(本书力主还原真实的轮回世界,血腥黑暗之风盛行...想看意淫文者,请谨慎入内...)
  • 这个季节,又看见了你

    这个季节,又看见了你

    本来当年离开了就再也没有想过要回来,但命运总是那么奇怪,兜兜转转的我又重新来到了这个我非常讨厌的地方,而且又看见了你……很想问你,是不是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里就注定要有你……
  • 囚女倾城

    囚女倾城

    她是一枚棋子,受训多年只为进宫为妃。奈何事事难料,成为王府一介婢女,饶是这般,却依旧步步惊心。她,不愿去争,不愿去抢,但却有人想要了她的命,她不会任人宰割。到最后,她发现,亲情,友情,爱情……原来不过是水月镜花,靠的住的终究只是自己!
  • 乱世道道道

    乱世道道道

    这是一个异常繁杂而精彩的世界,不但有众多庸庸碌碌的凡人,而且有修仙者,甚至还有妖魔,精怪之类。在久远的传说之中,还有些鬼神的影子……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何为凡人,何为仙人,妖魔精怪又是从何而来?人到底是动物衍变而成,还是天地所造,亦或是鬼神所生?而鬼神,又到底是什么?一切的一切,尽在《乱世道道道》!敬请大家关注。这本算是处女作,不过内容绝对够新,绝对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而且,有关我们中国古代神话及历史人物等,我也会在书中有所描述。欢迎兄弟们随时过来看看,就当捧捧场,也给我点激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