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100000031

第31章 建筑(11)

云冈石窟,这个宏伟的“石雕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兴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我们应该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龙门石窟

在我国绚丽多姿的文化宝库中,石窟雕像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之中龙门石窟以它年代之久远、蕴含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堪为众窟之冠。在这里有距今1600余年北魏时期的摩崖雕像,有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诗章、墨宝,有风格各异的洞窟寺庙,有散布于沟崖山壁的佛龛、题刻。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我们探寻佛教在我国发展的足迹,研究华夏文明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极为形象生动的资料。龙门石窟这个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藏,是我国文明历史的写照,是寻古探幽的良师,是一部厚重无价的史卷。今天,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透过岁月的隔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幅记载龙门石窟所走过的沧桑岁月的画卷。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距市区12公里。乘车出洛阳老城向正南行驶,一条笔直的大道一直通到龙门。这里两山夹一水,东边的山叫香山,西边的山就叫龙门山,中间的水叫伊水。由于这里东西两山陡然对峙,确实叫人感到是一道“门”。不过,龙门这个名称是隋唐以后才广泛使用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被称做“阙塞”。“阙”的意思是障壁中间开口处,即宫门。“塞”有防塞和堡垒两种意思。从这个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是洛阳城南面的要塞。由于河的名称叫伊水,所以这里又有“伊阙”之称,意思说伊水为两侧的高山所夹,像是一道狭门。

隋唐以后,这里则通称龙门了。据说,此处通称龙门,与隋炀帝对此处地形的感叹有关。史载,“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在隋朝以前,洛阳曾经做过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个王朝的都城。隋炀帝在此所说的“自古何不建都于此?”是指为何不对着龙门口而建都城。后来,隋炀帝果然把东都建在了这里。从隋炀帝的感叹中,我们能够看出龙门这一带地理龙门石窟外景位置的重要。也正是因为隋炀帝有如此感叹,“龙门”这一称呼才取代“阙塞”、“伊阙”,成了此地的通称。石窟便是在伊水两岸的香山和龙门山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开凿的。

龙门石窟如同无数个蜂窝,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伊水两岸绵延1公里长的山岩上。据统计,龙门石窟共有2100个,佛像10万余尊,碑文题记2870块,石雕佛塔40余座。龙门石窟前后共营造了1000余年。其中集中营造时间为150余年,亦即北魏进行的第一次营建高潮,历时40余年,和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时期进行的第二次营建高潮,历时110余年。1000余年的营造史俨然就是一段雕塑艺术的发展史。

北魏开凿的石窟全部集中在龙门山,古阳洞、宾阳洞、石窟寺、莲花洞是魏窟的代表作。古阳洞是支持孝文帝迁都的王公贵族和高级将领为孝文帝雕造的,洞高11米,宽6.85米,深14.5米。早期的造像都在上部,较晚的在下部。后壁是高大的一佛二菩萨像,左右壁为趺坐释迦世尊像和弥勒佛像。宾阳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营建的,共三洞,其中中洞最为富丽堂皇。宾阳洞洞口的两旁有两个金刚力士,后壁主像为释迦牟尼佛。在前壁入口的两侧原来有浮雕三层,上层为文殊问疾,中层为摩诃萨埵太子及须大拏太子本生故事,下层是有名的“帝后礼佛图”,分别以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为中心,组成南北相对的礼佛行进队列。这两幅雕刻生动的作品,1934年均被外国不法商人勾结北京古玩奸商岳彬盗走,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艺术博物馆。石窟寺位于西山南部,为北魏孝明帝时营造。窟内雕刻丰富,正龛两侧有菩提树,转角处雕供养人,在南北两壁的下部各雕有礼佛图一幅。莲花洞是北魏晚期开凿的。因窟顶雕有一朵大莲花而得名。窟内龛额构图精美,有尖拱、眉拱和屋檐拱等式样,装饰花纹精雕细刻,富于变化。

唐代是龙门开窟造像的第二个高潮,也是龙门石窟在规模上和艺术成就上的鼎盛期。唐高祖武德年间,造像甚少。而太宗贞观年间和高宗永徽年间的造像数量却相当多。如贞观十五年(641)前后,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泰才继续营造了北魏始凿的宾阳南洞,永徽年间及稍后一些时候,又续凿了北洞和始凿潜溪寺。高宗永隆元年(680)还完成了万佛洞的开凿。武则天立为皇后至武周时期,龙门开窟造像的热潮达到顶峰,营建的大、中型窟龛较多,其中以奉先寺最具代表性。唐中叶以后。开窟造像的规模和数量却日渐式微。

奉先者,“奉先思孝,接下思恭”,即奉祀祖先之意。这里因宋时加盖了9间木构保护性屋檐建筑,因此,又俗称“九间房”。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其瑰丽磅礴之势,令人惊奇赞叹。关于奉先寺的营造时间,唐玄宗开元十年(722)补刊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这样写道:“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毕功。”参照宾阳洞营建的速度推测,奉先寺大概开凿于永徽年间,前后用了近20年时间。奉先寺造像布局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的梵名是“卢舍那”。卢舍那即所谓报复佛,译名“净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备故云满”。卢舍那坐佛总高度达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该像螺形发髻,身披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面庞清秀丰满,寓微笑于唇间,蓄爱抚于目光,温雅敦厚,贤惠聪颖,表情庄严、温和、睿智、慈慧。卢舍那佛两侧侍立的二弟子,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形象。迦叶,虽已风化崩圮,但从仅剩下的头像局部来看,俨然是一位严谨持重、饱经风霜的老僧。而阿难则文静温顺,衣着朴实,宛如一位虔诚的小和尚。两侧侍立的菩萨,皆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帛,下衣长裙;薄衣贴体,衣裙飘洒,有出水之势,实乃雍容华贵的贵族妇女形象。南北两壁还各雕一天王、一力士。北壁天王盔甲严整,足蹬战靴,下踏夜叉,左手撑腰,右手托塔,面相威武,气势逼人。同侧力士则赤膊袒胸,蹙眉怒目,筋肌突起,咄咄逼人,如闻其声。南壁天王虽遭严重自然风化圮毁。但其足下的夜叉很有特点。侍立在两侧梳双髻,着长裙,穿云头履的供养人。虽也略有残损,但两个妙龄侍女的身分依稀可辨。

龙门石窟1000余年的营造史俨然就是一段雕塑艺术的发展史。首先,在刀法上,龙门石窟石像的雕塑经历了一个从平直刀法向圆刀雕刻的演变过程。云冈石窟的石像,多是雕工们采用平直刀法雕刻而成的。这种方法,概括洗练,但形体衣褶棱角生硬,似乎与人世还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龙门石窟营造的前期,仍然保持着这种手法。但后期则不同了,在后期,雕刻的手法已由平直刀法演化为圆刀刀法。圆刀雕刻使形象本身和衣褶的生硬棱角转折消失。这就给人以亲切的世俗化之感,似乎与人间的鸿沟已经缩小。其次,在造像风格上,龙门石窟完成了从粗放洗练向入微写实艺术境界的过渡。云冈石窟,以至龙门石窟早期石像的雕刻,多带有奔放粗犷、大体大面、概括洗练的风格。有人分析这或许是鲜卑少数民族本身固有特点的反映。但后期,造像风格有了变化。粗放洗练的风格逐渐为精细入微、一丝不苟、趋向写实的风格所代替。例如,宾阳中洞的佛、菩萨造像就体现了这个风格特点。用这个风格雕塑的中央坐佛,神态自然生动,流露着神秘的浅笑,于严肃中表现出和蔼慈祥的神态。特别是两只手的雕刻,令人感到与真手一样,使坚硬的顽石变成了活的肌肉。这一变化可以看做是北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并有意接受汉民族艺术传统的结果。再次,在总体构思上,龙门石窟存在着一个由想象走向表现生活的发展轨迹。石窟是佛教地庙的一种形式,所以石窟石像的组合自然要反映天国境界,具有一种想象的神秘色彩,早期的石窟构思即反映了这一特点。后期,特别是唐朝的石窟构思就变得与现实生活接近了。比如奉先寺卢舍那佛实际是武则天的化身,弟子阿难、菩萨、天王、力士等等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就是说,表面上它也仍然是天国世界,但实际上却是现实的反映。龙门石窟的这些艺术成就,使其成为典型的中国式佛教石窟艺术,并影响到了周围的石窟营造,甚至波及到边远地区,成为中国石窟寺网的中心点。诸如巩县石窟寺、浚县千佛洞和摩崖大弥勒佛、新安鸿庆寺、陕县温塘石窟、伊川石佛寺以及偃师水泉石窟等,都是受龙门石窟雕塑艺术直接影响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龙门母窟的子窟。

龙门石窟不仅有大量雕塑精美的石像,还有大量的记述修建石窟和雕琢佛像时间及缘由的碑碣石铭。据统计,龙门造像题记和其他碑碣约3600多块。这当中有相当部分都是书法珍品,特别是北魏时期的碑碣石铭。它们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字体——魏碑体。所谓魏碑体就是一种以楷书为主,而用笔又稍带隶书意味的书体,它是在融汇了汉楷和晋隶两种书体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龙门石窟所形成的魏碑体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即古阳洞和老龙窝崖壁上的20块造像题记(其中19块在古阳洞)。“龙门二十品”的字均为方笔书写,字的转折、撇、捺都见棱见角,字形朴拙,结构紧密,极其硬挺有力。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虽说不像南朝楷书那样代表了书体发展的方向,但它也毕竟顺应了北方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比较缓慢地在隶书特别是晋隶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并且相当成熟的魏碑体。

龙门石窟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营造艺术,虽然是源自印度,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印度石窟寺艺术的模仿或翻版,而是融汇中外雕塑艺术、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再创造。它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善于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从而不断地创造、发展民族新文化、新艺术的优良传统。

麦积山石窟

佛教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我国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传播,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以后,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对佛教更加推崇和宣扬,在其统治的地区内对佛教的迷信,达到了空前的高潮。与此同时,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石窟寺,也随之兴起并风靡一时。建寺立塔,开窟造像,蔚然成风。朝廷上下,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我国的名胜之地,悬崖峭壁之上,开窟造像。历经千年沧桑风雨,叠凿修善,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名扬四海的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以及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等。这些石窟光彩夺目、垂照青史,在我国的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其中,麦积山石窟,是我国继敦煌的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之后,又一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古代“塑像宝库”,是世界上现存的不可多得的一座立体雕塑馆,也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和佛教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

麦积山,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麦积山》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清渭指清河和渭河),南渐两当(两当:地名,即今两当县)。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这一带的山峰远远望去,非常像农家丰收以后,在场院上堆起的麦垛子的形状,当地劳动人民,为了企盼丰收。能够年年岁岁都有像这些山峰般的农作物,久而久之“麦积山”就变成了这些山峰的固定名称了。

麦积山深居大陆腹地,距海洋较远,但正处在东亚大陆季风区内,受暖湿的夏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无酷热,降水多而集中;秋季降温快,阴雨天气多;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短。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之大地的风雨沧桑变化,从而形成了山峦叠嶂,林壑幽深,松桧阴森,烟雾团绕,瀑布悬流,溪水潺潺,百花斗艳,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现已被列为甘肃省境内的重要风景区。

麦积山石窟在天水县麦积山乡南侧,由天水市东门过罗玉河、五里铺、三十里铺、花牛寨、马跑泉,然后由马跑泉入山,沿永川河南行,经崖湾、白石峪等村落到甘泉。甘泉为天水到麦积山的第一大镇,镇上店铺林立,人集如云,永川河即在镇东缓缓流过。由甘泉启程,经元店,入大峡门,过贾家河,入山路。山路尽头即是瑞应寺。这就是麦积山石窟所在地。

麦积山高约140余米,石窟即凿于崖壁之上。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坐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窟龛密如蜂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之间,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之上,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年间(734),由于秦州(今天水地区)大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窟群崩塌,整个窟群遂分为东、西两崖。东崖以涅窟、干佛廊、散花楼、上七佛阁、中七佛阁和牛儿堂等最为重要,规模宏大;西崖共140窟,最重要的三大窟中以万佛堂最大,天堂洞次之,一二七号窟最小,皆开凿于6世纪。

据有关学者研究,麦积山开窟造像始于后秦皇帝姚兴在位期间(约384),大兴于北魏明元帝与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后又有发展。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再修崖阁,重兴寺院。北周武帝保定、天和年间(561~572),秦州大督都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为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隋文帝时期于七佛阁下泥塑高达15米的摩崖大佛三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仁寿元年,文帝亲诏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开凿修建,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现存实物中以北魏、西魏、北周和隋代的窟龛数目和造像最多,其中北魏应为麦积山石窟开窟造像的最高峰,现存窟龛80余个,几乎占全部窟龛总数的1/2。

同类推荐
  •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神秘异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藏、神农架、新疆、楼兰。让读者畅游在这异域风情之中。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神话史。中国古代神话,一向以零散不成体系著称,致使我们这个拥有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国度,国一度被外国人误解为缺乏神话、乃至没有神话,袁珂先生首次将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选、缀集起来,用简练、通达、优美的文字将从上古迄于明清时代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向的分类的鸟瞰式介绍,勾勒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全貌。此外,本书还专章叙述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神话对历代文学的种种影响,等等,材料丰富,剖析透彻。
热门推荐
  • 帝拥江山

    帝拥江山

    朕这一生,东征琴夕,西伐缘语,南破昌岐,北灭轩渊,几度生死,终是一统天下,成就千秋霸业。然,绝人子嗣,弑母杀妹,忘恩负义,冷血薄情,不择手段之事,朕亦是做尽,做绝,落了个暴君之名。今朝,站在青苔石阶上,朕举目远眺,回首一生,这万里江山终是没有辜负。侧头,看着站在身边的男子,朕抬手,远山渐露朝阳影,“朕是天下之主,既许你一生,那便是一生!”(有群,女帝王座,202630675)
  • 龙耀七界

    龙耀七界

    洪荒之中,有一处百族都不可进入的禁地“冥洞”洪荒之战结束后,无数战死的神魔全部被“冥洞”吸收,冥洞被巨大的能量包裹,使得吸力更加强大,随时有崩裂的可能,届时神,魔,妖,冥,修罗,鬼,佛七界将不复存在。
  • 傲天归来

    傲天归来

    上界身份尊贵,却被仇敌所杀,一缕残魂在亲友的帮助下逃离下界,重生后又丢失了所有记忆,以一个正常人的身份生存下来,经历了年少时的不如意,万念俱灰时又莫名其妙的走上了修炼复仇之路...作者QQ交流群:123603010百度贴吧:傲天归来欢迎朋友们点击加入关注,共同参与情节讨论,你们的建议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网游之替补传说

    网游之替补传说

    前WWE巨星,退役后为追求心仪的女孩进了女孩组建的战队当起了替补。他缺乏游戏经验,却有着出色的战斗意识。他常犯常识性的错误,却令每个对手头痛不已。暴力替补,帮助战队成为一流强队,剑指总冠军!
  • 青春半甜:奴隶翻身把歌唱

    青春半甜:奴隶翻身把歌唱

    青春半甜,他是学校的校草,她是学校的丑女。她跟他告白结果被拒,成为笑话。在她家人跟朋友的鼓励下不放弃地尝试慢慢走进他的内心,终于他被打动,成为全校最不可能的一对。长大苦涩,在一起许久,已经成为神话。但当一次她哥因她而死,她也受了重伤。期间,联系不到他,天真认为他不过是有事忙。而当她痊愈去找他,却看到了他的背叛,从此蜕变。如果给她一次回到青春的机会,她想她不会要,因为她不想再次经历刻骨铭心的痛。“对不起,请原谅我的懦弱。”“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
  • 炎逆乾坤

    炎逆乾坤

    一块玉佩,招来杀身之祸。用生命保护的女子却最终离他而去,情感的伤害,无尽的追杀,他将何去何从……
  • 都市中的特种兵

    都市中的特种兵

    他曾经是来自部队中的部队实力无人能敌却在他20岁的时候离开了部队他放弃所有的荣耀只为了他承诺的誓言谁也不知道他来自什么部队一切信息一切人物都是神秘的可是在回来的时候却发生很多事情接到了个神秘的任务他该如何选择因为他在部队的命令没有拒绝二字他在犹豫中一年的时间他会发生什么而他的三个兄弟会不会也面临着这样的想法一场心里战争爆发他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的他的未来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 像她那么有范儿

    像她那么有范儿

    你身边总有让你佩服的姑娘,美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西班牙的,中国的,瑞士的,墨西哥的……本书汇集不同国家优秀姑娘们的故事,有华盛顿退休女高官,有夏威夷度假的party girl,有美国小镇的单身妈妈,有瑞士雪山滑雪姑娘,有在纽约的北京妞,有所谓的bitches……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有范儿者。她们时尚、独立、阳光、自信、有主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神,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散发独特的光。你或许不急着去读它,但你一定得读它,这本书能够给你打开更多窗口,带你去看世界、去找梦想、去认识更多有意思的人。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阿二传奇

    阿二传奇

    孤儿阿二的求学、励志故事,以及他独特的个性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