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100000030

第30章 建筑(10)

永陵位于长陵东南阳翠岭下,是明世宗朱厚聪和他三个皇后的陵寝,其规模虽比不上长陵,但构造精美细致。永陵有三进院落,享殿七间,两庑配殿各九间。其主要建筑明楼为十三陵建筑之冠。清初学者王源曾赞其“玖瓅磷磷烂烂,冰镜莹洁,纤尘不留,长陵莫逮”。明楼的墙垛、斗棋、飞椽、檐椽、额枋、宝城垛口和两侧通道均用石料,至今保存较完整。享殿惟一残留的一块陛石,上雕龙凤,栩栩如生,是明代宫殿雕石的杰作。

除了明帝王的陵墓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七座、太监墓一座,并曾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还筑有10个关城。乾隆五十到五十二年(1785—1787),清廷曾对十三陵的主要建筑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茸。民国建元后,1935年北平市政府又修茸了长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先后对长、献、景、永、昭、定、思七陵和神道建筑进行修茸,并成功地开发了定陵地下宫殿。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将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叫干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鸣沙山东麓。它是现今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美术馆与佛教图像宝库,也是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石窟。莫高窟中无论是塑像和壁画,都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它与历史上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感情是紧密相连的,它是我国历代无数匠师通过宗教的折光,艺术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结果。因而,我们说莫高窟艺术不仅仅是佛教艺术,而且还是一座蕴藏丰富、包罗万象的古代文化宝库,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画卷。莫高窟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文学艺术、建筑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敦煌莫高窟内景前秦建元二年(366)对敦煌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据敦煌遗存的唐武周圣历元年(698)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366年,有一个叫乐僔的和尚,手执锡杖四处云游,这一天的黄昏时候,太阳就要落山了,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中,他来到敦煌三危山下,蓦然抬头,只见山顶上射出万道金光,而且金光中有千佛的形状,他认为这一定是佛光宝地。于是他募人在三危山对面的岩壁上修凿了一个洞窟,以供其在此修炼,瞻仰“佛光”。1600多年前,莫高窟第一个石窟就这样产生了。继乐僔之后不久,又有一个从东方来的法良禅师,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开凿了第二个石窟,当时佛教和佛教艺术已经很盛行了,加上金光千佛的宣传,所以信仰佛教的人就越来越多,他们为了供佛、修炼而纷纷在这里开凿洞窟。这样,敦煌莫高窟就逐步繁荣起来了。

之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1000年之久。敦煌莫高窟的修建几乎未曾间断过。虽然经过多次战乱,经历10多次改朝换代,也没能使这一漫长的艺术创造停息下来。古代无数的能工巧匠,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勤奋的双手,在陡峭的山崖上,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莫高窟现存492窟,全长1618米,根据石窟分布情况,可分为南北二段,石窟几乎都集中在南段,北段的洞窟,既少又低小。据粗略估计,莫高窟现有彩塑2400多个,还有数以万计的影塑(先用模型塑好,然后贴在壁上,类似浮雕)、小千佛,壁画总面积有4.5万多平方米,最高的大佛像达30多米,雄伟浑厚,最小的菩萨只有十几厘米,乖巧、精致。

历史上的莫高窟更壮丽、更辉煌,据现存的唐代碑文记载,那时莫高窟就有石窟数千个,窟前都有木结构的窟檐,并有廊道相接,从现存的6座彩画如新的唐宋窟檐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它往日的风采。莫高窟的崖壁属于玉门系砾岩(也叫第四纪岩层),它是由河水冲积而成,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和砂土的混凝物,石子虽然很坚硬,却各个分离,只靠一点粘力不大的钙质胶粘住,因而质地比较松脆,经长期的风沙侵蚀,许多洞窟坍塌了,保存下来的只是极少部分,虽然如此,莫高窟丰富的内容,庞大的面积,高超的技术,仍然让人叹为观止。

同样由于地质的原因,也决定了莫高窟不能像其他石窟艺术那样以雕刻为主,只能向塑像和壁画发展。而且在窟外也只能采用木构窟檐。这种建造特点,在外景壮观、气魄雄伟上,有所不足。但它的塑像、壁画,乃至1窟檐表饰、色彩却很丰富,比雕刻也更精致细腻,和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艺术比较,它也就有着更特殊的艺术价值。除了莫高窟以外,中国,乃至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如此庞大的古代塑像壁画群。

莫高窟艺术所反映的佛教内容,可以和“大藏经”相比,同样包容了经、律、论、史四大部分,因此莫高窟就好像是一部佛教的经典。莫高窟艺术按其内容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彩塑和壁画两大部分。按照石窟艺术自身的秩序,塑像是各个洞窟的主体,它统摄着每个洞窟的内容。彩塑按时代划分,北魏有318躯,隋朝有350躯,唐朝有670躯,五代有24躯,宋朝有187躯,西夏有8躯,元代有9躯,以上都不包括影塑在内。泥塑所采用的材料,除几个巨大的高达30多米的石胎泥塑(在凿窟时留出佛像的大佛形状,外面用泥塑形)外,其他都用木头做身架,外面用谷草、芦苇、芨芨草等包扎,然后,用草泥做胎,再用麻刀泥、纸浆泥、棉花泥之类塑形,等到泥干了之后,用颜彩加色,最终制成彩色泥塑。

除彩塑佛像以外,莫高窟还有更多的壁画,所反映的范围虽然没有包罗佛教所有的经典内容,但佛教经典的各部类与宗派历史几乎都有所涉及,内容十分复杂,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大体上可分为经变、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供养人像、图案装饰等五大类,其中内容最多的是经变。莫高窟的壁画除元朝有一窟是水彩壁画以外,其他都属于水粉壁画。绘制壁画首先要用泥涂平洞面,泥里面需要加上碎草或麻筋,以防止其脱落,待泥干了之后,再涂上一层层薄薄的石灰,打磨光滑,这样就可以在上面绘制壁画了。画时一般先用赭红线或淡墨线打底,然后用各种颜料一层层地涂抹绘制,最后用色或墨线描绘一次就画成了。莫高窟壁画所用的颜料大都是粉质的,其中烟炱、高岭土、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为矿石颜料,可以经久不变,所以,许多壁画经历了千年,颜色仍很艳丽。

在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闻名于世的藏经洞——第十七窟,它曾是个极不起眼的小窟。据说在改朝换代和战乱中,一些官员和僧人在逃跑时无法带走宝物,便将它们藏在某个洞中,也就是这个十七窟。到了19世纪末,莫高窟由道士王圆当家。由于他的愚昧无知,毁坏了一部分宝物,还卖给了前来探险的英国人斯坦因等外国人,后来又因为保护不力,使得那些宝贵的经卷、壁画等纷纷流出海外,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莫高窟获得新生是在1949年,这一年,敦煌获得解放,莫高窟回到人民手中,受到政府的保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把敦煌艺术研究所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对莫高窟进行了大量的维修保护工作。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莫高窟越来越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对其保护更加完善,对其研究更加深入,古老的莫高窟重新焕发了青春。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的武周山上。它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齐名,在国内外享有“石窟三圣”的美誉。在石窟三圣中,莫高窟以塑像和壁画见长,云冈石窟雕刻则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根据山势的自然起伏,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窟龛254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最大的高17米。而最小的佛像仅高几厘米,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460~465)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肼,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53个,其中较大的共有21个。从石窟的分布情况看,云冈石窟可分东、中、西三部,东部四窟,中部九窟,西部八窟。东部的石窟多为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就石窟的类型来看,西部早期五大窟,即著名的昙曜五窟,纯以造像为主,佛像高大挺拔,气魄雄伟,因而石窟平面多作椭圆形,无后室,规模宏大;中部各窟,除中央雕造大佛像外,四壁、拱门及窟顶上都刻有尊像图、经变、本生故事和图案装饰等,可谓“有窟皆是佛,无壁不飞天”。因而石窟平面多为矩形,有后室;还有一些石窟以建塔为主,如第一窟、第二窟及第二十一窟等三窟便是。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

云冈石窟的艺术源流十分悠长,它的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秦汉以来的民族艺术传统,同时吸取和融合了印度佛教石窟艺术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其后的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故事浮雕;有构图繁复、典雅精致的装饰纹样等,这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成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艺术成果。云冈石窟保留的衣冠服饰,建筑形制,音乐舞蹈,装饰纹样等形象,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第六窟石雕规模宏大,雕饰瑰丽,技法娴熟,形象俊美,素以精巧著称,被公认为达到了云冈造像艺术的最高峰。走进此窟,尤如进入了一个缤纷的艺术世界,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使人感兴趣的是30多幅石雕经变图。这些石雕经变图描绘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传奇经历,画面相互衔接,一气呵成,雕刻手法简朴有力,结构对称均衡,线条流畅优美,不愧为石雕艺术花园中的奇葩,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第九窟至第十三窟。因清代施以彩绘而异常华丽,所以一般俗称为“五华洞”。第九窟中,后窟明窗上的莲花图案和飞天十人像精美生动。飞天,又名香音神,梵语中称为“犍达婆”,以能歌善舞著称。每当佛祖释迦牟尼讲经时,飞天就凌空歌舞,并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撒播四瑞花雨。此窟中的飞天当空飘舞,姿态万千,表情轻松欢乐,似乎反映了人类对未来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第十二窟也属于“五华洞”之一,因为窟前室的顶部和北壁上雕满了千姿百态的伎乐天和各种乐器,又被人们誉之为“音乐宫”。伎乐天是佛国最下层专司礼乐的神,她们能歌善舞,又能演奏乐器,是佛国艺术界的代表。这些专司歌舞的“伎乐天”,有的载歌载舞,有的表演杂技,而更多的正在手持各种乐器进行演奏,表现了释迦牟尼成佛时欢庆热烈的场面。这些伎乐天石雕形象为学术界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北魏时期音乐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形象材料。

云冈石窟的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纯以造像为主,平面都为椭圆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这就是云冈最早大规模开凿的“昙曜五窟”。昙曜五窟的造像内容以三世佛为主,体现了昙曜欲使佛法流通后世,永存无绝的思想。昙曜在担任北魏沙门统(统管佛教事务的僧官)期间,竭力劝说北魏文成帝在云冈凿窟造像。昙曜很有政治眼光,又具有佛门智者的远虑。建寺造佛的目的,无非是因为“灵觉冲虚,非象无以筌其形”,佛门信徒建寺造佛,正是通过形象宣扬佛教,使人们比较具体地认识佛,相信佛的存在,从而皈依佛门。昙曜五窟中最著名的是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这尊石佛通高13.7米,脸部丰满,高鼻、薄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左肩斜披着袈裟,右臂裸露在外面,显得雄浑刚健。背光还浮雕着火焰花纹、飞天等。这尊大佛头顶蓝天,盘坐在游人面前。因为它是露天的,便于拍照留影,所以深得游人喜爱。尽管它不是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石像,但日久天长竟成为云冈石窟的象征。

可能是由于云冈石窟地处荒僻,交通不便,所以历史上造访云冈并留下赞美文字的文人骚客并不多。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曾云游云冈,他在其名著《水经注》“澡水”条下注:“其水又东北流注武州川水,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屋,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径灵岩,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川水又东南流出山。《魏土地记》曰:平城西三十里,武州塞口者也。他把云冈形容成塞外仙境,认为简直是美不胜收。当时,武州河水很盛,加上“石鼓寒泉”的泉水,使得云冈石窟附近草木茂密,景色一定非常美。他令人神往的描述是有根据的。唐代诗人宋昱也曾写过一首盛赞云冈石窟的五言诗《题石窟寺,即魏孝文之所置》: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

影中群像动,空中众灵飞。

檐牖笼朱旭,房廓炼翠微。

瑞莲生佛步,宝树挂天衣。

邀福功虽在,兴王代久非。

谁知云朔外,更睹化胡归。

这是一首赞美云冈石窟的不朽诗篇,必将永传后世。其中“影中群像动,空中众灵飞”之句更是绝妙,把姿态万千的飞天伎乐描绘得活灵活现,堪称少有的绝句。

云冈石窟记载了佛教在我国的兴衰。它是太武帝灭佛后,北魏皇室重新恢复和振兴佛教的结果。北魏时期,佛寺最多时达到3万余所,它是3万佛寺之首,是北魏皇室崇佛的圣地,极大地促进了佛教在北方的发展。云冈石窟为它的建造者树立了丰碑。为了开凿云冈石窟,成千上万的工匠,利用极其简陋的工具,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鬼斧神工般地雕造出精美绝伦的石像群,为后人留下一座巨大的石雕博物馆。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石雕艺术家和各族人民的创造才能和卓越智慧。

云冈石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既继承传统,又借鉴外来艺术的精华,形成了云冈石窟中从建筑、雕塑到音乐艺术的中外融合,使得云冈石窟的艺术风格独具魅力。

同类推荐
  • 千古才情千古对:智趣楹联

    千古才情千古对:智趣楹联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本书所选的楹联在时间上纵贯古今,内容上横跨生活的各个方面,风格上雅俗共赏,浓缩了我国楹联文化的精粹,既可指导初学者快速入门,又可作为专业人士的工具书。参照本书欣赏和学习楹联,相信您一定会受益匪浅、触类旁通。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 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 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品种之一。
  • 中国取名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取名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热门推荐
  • 霸道校草:恋上傻丫头

    霸道校草:恋上傻丫头

    弃文。新文:《呆萌甜心:霸道校草求放过》。目前还没出~小可爱们可以等等
  • 夜守孤城

    夜守孤城

    万年前的那场神魔大战,撕破天道,葬送了世人成神的希望,此后,神道之路封锁,神袛无法诞生。万载过后,魔族即将卷土重来,沧岚大陆岌岌可危之下,一个带着诸神意志的婴儿从天而降…
  • 四川文学(2016年第3期)

    四川文学(2016年第3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我的特种兵男神

    我的特种兵男神

    一个玉佩?一个人?改变了他的生活?还是靠他自己呢?
  • 一器破天

    一器破天

    一个迷雾般的神界之子。一群热血的难得兄弟。一个深藏的心爱女子。一件破天的本命法器。……………在与万界之乱的幕后黑手的较量之中,神子侯晓轩成名混乱界纵横九天塔,罪恶之牢中杀神灭魔不惜一切以一器破天。
  • 卒者

    卒者

    杀一为罪,屠万为雄,杀得九百万为雄中雄。兵者,勇也。欲为将军者,必杀百万人。吾之铁蹄会踏破山河,威震八。履众生之骸在此世界之矣。
  • 神陵界

    神陵界

    神陵界,一个神秘又充满杀戮的空间,只有被选中的转世者,方可进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诛天封魔记

    诛天封魔记

    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个扯淡的货,打爆他就行了。
  • 女扮男装:腹黑千金玩转学园

    女扮男装:腹黑千金玩转学园

    苏氏千金女扮男装进学院,狂,是她的性格;拽,是她的代名词。真实的自己已被封存,谁能让她找回自我?
  • 红鸢恋

    红鸢恋

    树下,女孩扯下头上的红布,盯着男孩盯眼睛贪婪的看着说“好看……”呵呵直笑然后咬了有些呆萌的男孩一口说道“我的···”十四岁建立暗夜阁,酒店买卖几年遍及七国。”他十五岁请愿出城征战厮杀;十七岁为拜师学艺到处奔波甚至到达极地;十九岁到暗焚谷只为取得无生剑;“我自知配不上她,与她有天壤之别,为了能在她身边,十三年来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与天下无关;”“我夺的不是天下,是她!”当真相浮出水面,且看她和他如何携手看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