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9200000008

第8章 报告文学(8)

龚老身材不算魁伟,但还硬朗,思维敏捷,性情开朗,一对长寿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给人以洞察世事练达人情的印象。每次在文联大院的中央大道上碰见他,他总要问我又出了书没有,出了可得送给他,或者说,你在什么报刊上发表的随笔,我已看到了,写得好写得好。我说都是小文章,不能登大雅之堂。他说,小文章并不好写,是浓缩艺术,微型景观,要有见识、有笔力才行。大手笔往往也写些小文章,小文章可能出大手笔。当编辑的就是要勤动笔,时间是挤出来的,坚持不懈地写,就越写越活,越写越好,写得好的人也编得好,编辑和写作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龚老的教诲和鞭策,我牢记在心。

那年他访问德国期间,他老伴在家不幸去世,这对他无疑是沉重打击,气血有些亏损。在他业已退休的女儿的照护下,渐渐地恢复了元气。再碰到他,步履虽显蹒跚,精神仍是矍铄,总是兴致勃勃地说要学电脑,问我是五笔字形好学,还是表形码好学?我说我是学的五笔字形,不感到困难。龚老说南方流行表形码,送给我一本讲表形码的16开的书,要我学会了再教他学。

忽然就听说龚老住院了,不知他得的什么病,我急着要去看他,他女儿对我妻子说,医生要他静养,见到熟人想说话又说不出来容易激动,对病情好转不利。我只得请他女儿捎去一纸短笺以示问候,用绿色泡沫笔写道:“龚老,既然您从昙华林走到紫光阁,又从紫光阁走到东湖之滨,定然能走到21世纪去。暂时不能张嘴与人说话,就多用眼睛与窗外的树木对话吧,让绿色滋润生命,给您注入新的活力。

不要着急,相信药物和身体内部的抵抗力能战胜病痛,祝您早日康复!”

1996年夏秋之交,我去十堰深入生活了个把月,回家后发现龚老送给我和妻子的一本新着《舞台行脚》,便立即去看他。客厅里支着一张小床,他蜷曲在草席上,见了我便支撑着坐了起来,两条细腿悬在床沿上,够不着地面。我握着他一双青筋毕露的手,感到有丝丝温热。龚老能够说话了,但吐字不大清楚,我还是听得懂大意。问及病情,他女儿说是江这边的医院误诊,迅速恶化,连夜转到江那边的医院里,立即手术,截了一段小肠,才脱离危险。问及饮食起居,他说只能吃麦片粥,每天多吃几次,还吃一种进口的什么药。多卧床休息,可以看电视,读书报,还看到我新近发表的文章。我谢谢他送的书,说中国文联编“晚霞文库”,真是办了一件好事,书很厚重,印刷装帧也很精美,出得实在好。龚老说,文集是中国戏剧出版社的编辑编的,只收了他着述的十分之一。行脚的本意是指云游四方的僧徒,龚老却说,行脚就是挑水的,我一辈子在为演戏的打杂。这是他的谦虚。龚老在抗日时曾转战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创作、改编过大量汉、楚、京剧剧本,尝试在戏曲剧团中建立导演制,将田汉的多部剧作搬上戏曲舞台,还与洪深合作了爱国戏剧《新天河配》。他编写的连台本戏《岳飞》当年上演时在陪都重庆引起轰动,激励起大后方的军民的抗战热情,1955年号称“厉家班”的斌良国剧社还在重庆演出过。武汉解放后,龚老参加接管新市场(后改称民众乐园),任武汉市戏曲改进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与陈伯华、吴天保、关啸彬、高月楼等表演艺术家一起,对汉剧、楚剧的改革作出重大贡献;又与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俞振飞、厉慧良等戏剧大师时有切磋,对我国戏曲各大流派特别是地方戏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对推陈出新、戏曲改革做不懈的探索。我是1979年从《人民文学》第三期上看到龚老回忆周总理的文章《从昙华林到紫光阁》,才对龚老的经历和建树有所了解。新时期以来,湖北在全国打响的新剧目几乎都融注了龚老的心血和智慧。

龚老青年时代走出房县求学,只有两次回过故乡,一次是1937年,一次是1987年,相隔半个世纪。他说,故乡认识他的人已经很少,而他认识的故乡人就更少了。我送给他一包房县茶,他高兴地说,又尝到“家园的味道”了。我见他气色尚好,也就放了心,祝他健康长寿。

谁知1996年10月9日,我出差住到南京,住在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招待所给家里打电话,妻子却告知龚老去世了。我稍微轻松了些的心情一下子又变得沉重起来。龚老,我准备与妻子再去看望您,还没有去,您就走了!龚老,您看了我写林希的文章,要读林希的小说,我还没来得及给您送去,您就走了!龚老,您等着看我的新着,书还没出版,没有得到您的指点,您就走了!您的电脑还没学,您还有好多文章没有写,就这么走了!您是走得太突然、太急促了,太让我等后辈缺乏思想准备。遥望江天,思绪万千,怅然惨然,悲不自胜。

10月10日夜里我赶回武汉,得以11日上午参加龚老的追悼会。省市文艺界两百多人向龚老遗体告别,哀悼这位献身戏曲事业的老艺术家,灵堂两侧悬挂的挽联是:

人生天地间,历经民族危难,国运变迁,恒以善心善举善处;戏曲园林中,致力探索革新,提携后辈,倍显多艺多智多才。

任人评说周韶华

美术家周韶华就住高知别墅龚啸岚的隔壁,龚老去世后他在二楼顶上用轻型材料加盖了一层做画室,有一百多平方米,画桌比两张双人床还大,墙上挂着如椽大笔,笔杆特别长,这是他专门为在地面上作大画的特制工具。画室一侧,摆着他在景德镇烧制的数百件艺术陶瓷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0世纪70年代,周韶华在中共郧阳地委宣传部任副部长时,我认识了他。在地区召开的文艺创作会议上,他就对当时强制推行的“三突出”之类的教条表示出强烈义愤,借用当地农民的话“老是一碗酸菜,酸菜一碗,有谁愿意吃呢?”来表达他对陈腐的厌恶和创新的渴望。新时期以来,周韶华在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理论研究中,总有那么一股劲,敢于闯,敢于“冒”,终于走出了一条新路,干出了新的事业。作为美术家的周韶华,其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是“双轨同步”并驾齐驱的。

他的创作实践主要是水墨山水画,其次是书法、摄影和电视文化评论片,他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国画创新之道,其评论对象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通称的四大画种,也涉及水彩、水粉、连环画、漫画等通称的一些小画种。周韶华也治画家论,对石鲁、叶浅予、刘国松等名家有精辟老到的专论或专着,对省内外的中青年画家和业余美术作者多有奖掖与提携。周韶华还肩负湖北文艺界和全国美术界的一些领导工作。他担任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时,引进了美术评论家陈方既、彭德、鲁虹和祝斌,创办的刊物《美术思潮》,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还从陕西引进了画家李世南,从河北引进了画家梁岩。对文艺尤其是对美术活动的组织和推进,耗费了周韶华的大量心血,取得了显着成绩。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艺海纵横》一书,收录周韶华55篇文章,比较集中地总结了他的艺术创作的实践经验,概括了他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也勾勒出他组织领导艺术工作的思路和轨迹。

“真言直吐,论不空发”,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山东大汉周韶华,出生在荣成县的黄海“天尽头”,睁眼就见太平洋,在“碧水、蓝天、潮起潮落、太阳升沉中度过了童年时代”,从小就是个喜欢赶海乐于冲浪的角色。一个人儿时养成的性情对他一辈子的走向和作为都有潜在的驱动力。“小八路”

出身的周韶华,新时期以来在艺术上那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不屈不挠、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的探索、创新精神,使我不时想到一句话——弄潮儿敢于涛头立。而他所推崇的“抱一论”和他创造的“全方位观照”、“横向移植、隔代遗传”等理论构筑,有力地支撑、导引、推进着他的艺术实践。

周韶华的《艺海纵横》闪耀着艺术辩证法的光芒,有许多三位一体的东西,如“天·地·人”、“去·今·来”、“东·中·西”、“主·客·本”、“理·意·情”、“形·神·韵”、“蓄·纵·控”等,他都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地统一起来,有重点地突现出来。

而从他的绘画特色和理论流变上看,又呈现出“吴冠中——周韶华——刘国松”的三点一线态势。

艺海弄潮,意气风发,纵横驰骋,探索不止。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使人感到其中的历史纵深感、哲学的穿透力、文化的包容性和艺术的征服欲。

周韶华既有“大河寻源”的横空出世,又有“横断启示”的空谷足音,更有“大唐雄风”的浩荡辉煌。

2001年,我在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任教时,周韶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我应邀参加开幕式,一一观看他的画作,正如他自己提出的“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大气象”。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邓福星搬出周韶华的三大本画册,说“他的画真大气!”不曾想到,这次画展在京城美术界引发了激烈争论。开幕式当天,在美术馆附近的华侨饭店午餐后,在一间大会议室里召开研讨会,一位当红的美术评论家批评周韶华的画太粗太糙,慷慨激昂,言辞喷火。他的话音刚落,站起了一位陕西大汉——着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发表了与这位评论家截然相反的意见。他直指这位评论家说:“听说你在美院读书时业务水平很差,如今却对美术家们说三道四。由你来指导美术创作,中国美术还有什么希望?”那位评论家急红了脸,站起身愤然离场而去。周韶华稳坐不语,修养和气度令人佩服。散会时,作家、画家鲁光走到周韶华身边,诚恳地说:“你的画很有个性,别管评论家们说什么,你画自己的。”

2005年春,周韶华在杭州市浙江美术馆举办《大唐雄风》画展,闭幕后,鲁光又与他一道去义乌参加艺术市场论坛。他俩下榻的房间门对门。第二天早晨,鲁光打开房门,周韶华便招呼他:“鲁光,过来给她画幅册页!”

这个“她”,名叫毕惟惟,居住上海,模特身材,专业是服装设计,名片上印的是“周韶华艺术工作室助理”。册页是新的,还未开过笔,鲁光只得从命,画了一盆水仙和一只黑猫。周韶华关照毕惟惟:“今天,我们去鲁光山居呼吸新鲜空气,带上这本册页,请鲁光盖上印章。”

鲁光仿佛意识到什么,午餐时便问:“周老,杨振宁的婚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周韶华满怀激情地说:“我从内心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毕惟惟倒还实在,马上说:“我和他在一起三年了,在上海办的手续。”

又是一对忘年恋!

后来,鲁光去上海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时,毕惟惟去看他,在锦江饭店咖啡厅里聊了很长时间。毕惟惟向鲁光透露了与周韶华的相爱经历,她说:“我想帮周老打理书画……”可见她是一位有抱负、有真情又坦诚的知识女性。

若不是鲁光披露,我和院子里的人真不知道这桩喜事。

年逾八旬、高大壮实的山东汉子周韶华已迈入“夕阳红”。他不停笔,继续大刀阔斧往前闯,画大山、大海和大河,四处办展览,艺术魅力光焰四射。

2005年深秋,鲁光到山东荣成参观了设在荣成市博物馆二楼的周韶华美术馆,很大一个展厅,陈列着周韶华几十幅精粹画作。有管理人员引导参观并讲解。这也是文联大院的人不知道的。

一二三四吉学沛

与周韶华晚年的热烈对比鲜明的是,住在另一栋高知别墅里作家吉学沛晚年的严峻。

吉学沛1926年出生于河南偃师一个既偏僻又落后,既贫困又闭塞的小山村。

他的祖母(祖父早已去世)、父亲和母亲都是很好的人,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却是他们的唉声叹气和诉说日子的艰辛!上到小学四年级,吉学沛才找到医治“精神饥饿”

的办法,就是读旧小说,什么《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大八义》、《小八义》、《七剑十三侠》、《济公传》都看了个遍,也偶尔读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叶绍钧的《倪焕之》和翻译成中文的《茶花女》和《少年维特之烦恼》。日本投降后,吉学沛到县城初中插班读二年级,学校一次文艺竞赛,他的作文《我的母亲》,被评为全校第一名。四位得奖同学,为学校办了墙报《零星》,由他当“主编”。国文老师鼓励吉学沛“可以向报社投稿了”。1948年冬季,解放区的《豫西日报》发起征文评奖。吉学沛的老师牛健,写的一篇人物特写《菱花》获得三等奖,这对他启发也很大:“菱花这个人,我也是熟识的,牛老师能写,我就不能写吗?”吉学沛当乡村小学的校长后,就熬夜写文章,赶早跑九里路到县城去向《豫西日报》投稿。一连跑了几个月投稿,连一个字也没有发表。准备洗手不干了,谁知快到新年时《豫西日报》给他寄来一张贺年片,于是劲头又来了,仍然是每个星期一篇,搞“越野赛跑”去投稿。1949年春天《豫西日报》停办,《中原日报》、《河南日报》、《新洛阳报》又相继创刊。吉学沛把稿子给它们寄去,都被原样退回来,他又泄气了,准备再一次洗手不干。有篇稿子又被《河南日报》退回来,编辑在退稿信中说他“没有生活”,还说,你像这样写下去是“没有希望的”。

吉学沛实在想不通:我不天天都在生活吗?一气之下,他把所有的退稿信和稿子搜寻出来,一把火烧掉了。这时候,正在发动群众“诉苦”,为“土地改革”作准备。

每逢开诉苦会,吉学沛都带着学生参加,“苦主”诉到痛心之处,台上哭,台下也哭,哭成一片,口号声喊起来,此起彼伏,接连不断。阶级仇,民族恨,燃烧着每个人的心,发誓要推倒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不久,吉学沛写了一个女人诉苦时诉说的故事,四千多字足足写了一个月。写成之后,不慌着去搞越野赛了,而是坐下来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再也改不动了,才寄给《河南日报》。投稿时不仅把名字改了,连通讯处也改了。稿子寄出不到二十天,就在《河南日报》发表了。他本名叫吉清江,发表时署名为吉学沛,从此“弄假成真”就叫吉学沛了。

1949年年底,吉学沛被调到河南省文联编《翻身文艺》,1953年又从郑州调到武汉,在新成立的中南作家协会与姚雪垠一起任专业作家。1953年10月,他到河南鲁山马楼去深入生活,写出短篇小说《和解》,回武汉后送给《长江文艺》的编辑看。

副主编李蕤带着这篇稿子找到他说,准备发表,但觉得矛盾解决得过分简单,要他改一改,增加一些情节,通过情节使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更加突出,要求他尽可能地改得更好些。吉学沛把后半部推倒重写,直到再也“拱”不动了,才把稿子交给编辑部。这篇作品在《长江文艺》发表了,就是《一面小白旗的风波》,连题目都是李蕤代拟的。这篇小说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吉学沛的“代表作”

或“成名作”。不久,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吉学沛的小说集《一面小白旗的风波》和《玉米事件》,前些年我从旧书店淘到一本土黄色封面的《玉米事件》初版本,请他签名留念。

同类推荐
  • 情感风铃(校园美文)

    情感风铃(校园美文)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在岁月的年轮上,没有什么比青春的花朵更艳,在时空的隧道里,没有什么比青春的价格更高,青春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本书的语言就是如此,清新而舒畅,令人读来,爱不释手,更能深刻的体会到青春的意义、青春的别致!
  • 妞妞

    妞妞

    《妞妞》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仅仅活了562天便夭折了的小女孩——妞妞。由于妈妈孕期的一次意外生病,妞妞出生便患有眼部恶性肿瘤,父母给与了最细心的照料,但仍旧无法挽回妞妞的生命。在陪伴妞妞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有欢喜有无助,有下相互扶持有激烈争吵,父亲周国平用感人的文字记录下来,带给读者很多启示。
  • 莫言讲演新篇

    莫言讲演新篇

    本书从属于《莫言美术馆系列》由莫言发起,汇聚了“当代最富影响力的美术家、收藏家、设计家,以文字表达对艺术的感悟、思考与创作中的得失。描写了艺术如何既偶然又必然地改变了他们生命的道路。”这是延伸在美术馆之外的修辞空间,是感知艺术创作的“现身说法”。而莫言心声系列正是其中的一套书,包含《莫言散文新编》、《莫言讲演新篇》、《莫言对话新录》三本。小说之外的莫言,思维睿智、谈吐文雅。文章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中阐述作家莫言的思想情感。本次收录丛书完整展现了小说之外的莫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都市新人类

    都市新人类

    新人类是思维最活跃、个性最独立、行为最新潮的人群。这本《都市新 人类》由厉周吉主编,是对新人类生活的集中展现,涉及的新人类和新现象有森女族、NONO族、朝活族、飞特族、夜活族、惨叫族、丁克族、月光族、晒黑族、校漂族、快闪族、草莓族、拼车族、抱抱团、干物女、宅女、剩女、晒客、换客、卡奴、半糖主义者等60多种,从不同侧面对新人类进行了新 颖独到的阐释。 《都市新人类》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1鲁迅2叶紫3周文4卢隐5刘云若5萧红6林微因7许地山8徐志摩9朱自清10穆时英11鲁彦12闻一多13郁达夫14邱东平15蒋光慈16洪灵菲17朱湘18石评梅19刘半农20戴望舒21梁遇春22胡也频23周韬奋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威胁者

    网游之威胁者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凌夜,在长辈的嘱咐下进入了《未来》的世界,他会给《未来》带来什么呢?他的存在是对世界的威胁啊…玩家们总是在谈论着……本书只是让看的人笑笑,如果你觉得它没意思,那请放下它,出门右转,那里也许有你要的。本书用来娱乐,结局zhiyu。就这样!
  • 残夜天之血

    残夜天之血

    天为人悲,夜空化血。人为情困,一念成魔。两世生死,感悟天道。指算生门,济世苍生。====================诡异的十方天地,妖艳的血色夜空,以及神秘的圣域玄武峰,这些无数秘密的源头,直指一个曾经名声响彻全大陆的大能者。作为这名大能的后人,一个天生残魂的少年,在寻找失却的魂魄的同时,无意间陷入了真相的漩涡中。。。
  • 颠唐

    颠唐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故事。这是一个道佛争雄,邪魔得利的年代。仙皇,佛女,佛域,李氏江山。在人心纷乱的时代里,万古不易的仙帝之位也将旁落。而大唐仙国的深处温柔水乡。励志挞伐天下的小捕快正悄然间崛起。何为法?何为佛?自古力先智而出,然天地间是否真有公义的天道?站在高处的人往下看,生命是石头,还是蝼蚁?恩仇不断,长箫不绝。千载难逢的奇才,万古不易的传说。且歌且行且逍遥,翻天覆地,自我辈始,少年,颠唐!
  • 本王爱妃欲嫁谁

    本王爱妃欲嫁谁

    她,身份几经变换,却皆是身在他步步设下的局。他,机关算尽,却只输在了自己的一枚子。一个在自己的成长中走出迷雾。一个在自己的棋盘上渐渐迷失。既然此局已偏离了掌控,不如就此换个走法。国家与使命、友情与爱情、真与假,不断变换抉择,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爆笑萌文见证主人公的辛酸成长史!】那是一个发生在近千年前的故事…………那份手抄孤本上记诉着传主的成长历程。【精彩片段】“寒丫头,你觉得本王的诗如何?”一口水喷水尽数落在那张纸上,"……嗯,好湿!"那人面色发黑,咬牙问道:“哦?如何好湿?”“王爷的湿恢弘霸气、独领风骚、辞藻华丽、寓意深远…”“你想说什么?”“王爷真是史无全湿!”“……”
  • 终极一班第3部

    终极一班第3部

    终极一班这个班级专收别人不敢收的学生,那些所谓的古惑仔、问题学生就是这个班级的成员,在走廊的最深处,布满蜘蛛网的地方,就是终极一班的所在。这是一个阳光到不了的角落,经过这个屌班会让你寒毛竖起,冷风吹起地上的垃圾及落叶都令人不由心生畏惧,门外明目张胆的挂起「生人勿近」的招牌,训导主任及教官要进入这个班级都要全副武装才行,这个被校长视为危险禁地的终极一班,为何存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来自各方好汉源源不断的经费与资助,只要有钱这个班级就不会在番石榴校园消失!如果没有看过第一部就千万不要看第二部!
  • 暗别失心花已碎

    暗别失心花已碎

    彼岸花梦,无弦真戒。爱生命死,彼岸命惨。漠寂言,言寂诉……
  • 所谓信仰日常

    所谓信仰日常

    传说中神灵是世界的最终的形态人类为了自己的延续和发展成为了神灵的信徒被神灵赐予神的力量在全世界都在信仰自己的神灵,祈求神灵庇护的时候少年却像个外星人,不信仰神灵,却无比坚定地信仰着这个信仰但,某一天,他救了一个自称神灵的少女不一样的日常,就此展开
  • 斗破苍穹之萧洛

    斗破苍穹之萧洛

    “咦,我重生了”“我去这是斗破苍穹”“主角的弟弟”“可为毛我们斗气都消失,有两个药老吗?”
  • 心安归处

    心安归处

    二十五年前的一个雨夜,所有人的命运就此改写……十五年前,他被师父带走,游历江湖;十五年后,他回到家中,却只剩一片残垣断壁;十五具焦尸,一人失踪,两桩迷案,他不知如何下手……一岁时,她被生母抛弃,从此沦为下人;四岁时,她在生父的默许下被送入青楼,盛名远播……他,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却早已踏上不归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只剩下难以弥补的遗憾……相容,相知,相疑,相守,不相离;爱,不过是彼此的慰藉与救赎。从此心安便是归处,你便是我的归处……"
  • 重启游戏人生

    重启游戏人生

    方凡莫名其妙的进入另一个时空的九七年,作为重生大军的一员,太跌份的事情肯定不能做,于是他选择引领世界游戏潮流。仙剑,红警,魔兽,星际,cs,传奇,dnf,英雄联盟,好吧!太多的经典游戏等着他去制作了。但这样就算游戏人生了?当然不……掌机,家用机,模拟游戏机,体感游戏机。极限运动,现代舞,跑酷,撩妹……您还想要那样?最后当然是二十一世纪谁也逃不开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