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3200000003

第3章 评剧的产生和发展(2)

清光绪七年左右(1881年前后),唐山开平矿务局修建铁路,冀东一带资本主义煤矿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同时,海运开通,天灾连年,人祸频仍,捐税过重,致使冀东农村经济急剧破产。咸丰(1851—1861年)后期,民船出海向关东运粮,滦民在家者不足十之二三,出外经商者多达十之七八。光绪九年(1883年)之后,冀东夏多苦雨,滦河改道,沃壤变成黄沙,居民大多破产。一些会唱莲花落的贫苦农民为生活所迫,遂由农闲业余活动转为职业性的班社活动,开始靠卖艺谋生。

光绪十七年(1851年)前后,冀东莲花落班社已发展到十多个,如丰润的孟光武班、乐亭的崔八班、迁安的金鸽子班等。好多著名演员,如金菊花、月明珠、成兆才、任善庆、杨柳青、佛动心、仙动心等,都参加了班社的演出活动。

莲花落由演员分散活动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后,莲花落的演出形式向前迈进了一步,一场演出节目开始由几个段落组成:一、击鼓开场;二、报四喜,即由击鼓者面向观众朗诵四句即兴喜歌;三、表演单口;四、用对口或拉场玩艺压轴。

但是,班社除了演员阵容扩大之外,其艺术形式仍没有突破原来民间歌舞的演唱范畴。这一阶段是评剧形成的第一阶段,为后来评剧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艺术基础,并储备了大批演员。

(二)拆出

东路莲花落进入有组织的班社活动以后,因受东北蹦蹦的艺术影响,莲花落的演出形式向前发展了一大步,艺术质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蹦蹦又称“编曲”、“双玩艺”、“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一说产生于河北,一说产生于山东,由胶州湾经渤海随移民传入东北后,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相结合,逐渐产生了一个独特的民间艺术品种——“东北蹦蹦”。解放前,这种艺术形式在辽西、承德附近的农村也颇为流行,这一支派称为西路蹦蹦,王荣、大碗粥(周)、陈万成、筱金枝就是这一带的著名演员。

蹦蹦大多反映民间日常生活与男女之间的爱情,唱词通俗易懂,唱腔高亢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蹦蹦演出形式有与单口莲花落相似的“单出头”,有与对口莲花落相似的“双玩艺”。蹦蹦有时用大弦伴奏,群众帮腔,用扇子、手帕、竹板、节子作为表演道具,也和莲花落基本相同。节子是用绳子连在一起的七块竹板,又叫节子板、碎嘴子。

但是,蹦蹦中的“拉场玩艺”是冀东莲花落所没有的。这是东北蹦蹦中较为高级的一种艺术形式,已经具有一定的戏剧因素了。“拉场玩艺”不仅有较完整的剧情,而且分场次,讲彩扮,有动作,演员已由第三人称叙述剧情进入到以第一人称刻画表演剧中人物了。

光绪十七年(1891年),辽宁省宁远州(今兴城县)蹦蹦演员王荣(王大脑袋)由喜峰口、迁安一带进入山海关内的冀东地区演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辽宁锦州的蹦蹦演员大碗粥(周)、梁半截夫妇、倪宏、倪亮、何有余等也先后由喜峰口、迁安一带进入山海关内的冀东地区演出。这使广大莲花落艺人在艺术上深受启发,纷纷与蹦蹦演员合作演出。莲花落班社由此扩大了阵容,每班演员多达二十人左右,还创造了什不闲、唐山秧歌、对口莲花落、拉场玩艺同台演出的形式。一批莲花落演员大量吸收了蹦蹦的曲牌、唱腔,借鉴拉场玩艺的艺术形式,把莲花落原有的“单口”、“对口”节目拆开演出,即分场次,讲彩扮,有动作,演员由第三人称叙述剧情进入到以第一人称刻画表演剧中人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莲花落“拆出”艺术阶段。于是,产生了《小姑贤》《小借年》等一些小型戏曲剧目,使莲花落的艺术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人称“拆出戏”。

这就是说,单口是一个艺人向听众讲故事,对口是两个艺人向听众讲故事,而拆出是将故事中的人物拆出来,让艺人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来演故事,艺人增多了,讲故事也变成演戏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兆才、张化文、姚及胜、金菊花等人带着《开店》(对口)、《乌龙院》(拆出)、《鬼扯腿》(“拆出”武戏)三出戏到永平府(今河北省卢龙县)演出,一炮唱红,取得了群众的认可。于是,成兆才利用“永平府”中的“平”字将莲花落的“拆出戏”称为“平腔”。

永平演出被载入评剧史册,被人们誉为“打开永平禁地”。莲花落的拆出阶段在评剧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功不可没,不仅锻炼了演员,而且使艺人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开始明白艺术不仅要继承,更要创新发展。

在表演上,拆出戏吸收民间武术和秧歌等舞蹈动作,丰富了表演艺术。

在音乐上,拆出戏吸收了蹦蹦的唱腔、曲牌,根据表演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放慢了节奏,改变了尾腔,如后来评剧的慢板、慢二六等,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

但是,拆出戏尚未形成一个新的剧种,拆出形式只是向完整戏曲形式的初步过渡。

拆出戏的节目虽然增加了,但整个演出形式还没从民间歌舞范畴中彻底脱胎。

在拆出戏中,锣鼓点儿还是莲花落与蹦蹦原有的,七块竹板还没有丢掉,各种艺术手段还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还没有自己的代表剧目、代表演员,还没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拆出戏经不住时间与历史的考验,如不彻底进行革新,就不可能获得存在和发展。

(三)平腔梆子戏

莲花落发展到拆出阶段,正是昆曲、高腔、京剧、河北梆子在冀东一带盛行的时期。这些大剧种不仅占据城市剧场,有时还到农村演出,使莲花落的演出活动受到了很大的排斥。大剧种的演员排斥他们,地主、富商鄙视他们。当时,在永平做官的南方人偏爱昆曲、高腔、京剧、河北梆子,压制了拆出戏的成长。

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合、庆顺、义顺、义合等班去天津演出拆出戏。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成兆才、王荣、金鸽子、佛动心(张玉森)、东发亮、东发红等人带着《借髢髢》《小姑贤》《四大卖》《拾枝梅》《小借年》等对口与拆出戏由唐山进入天津。

天津当局对莲花落演员的演出活动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只准他们在法租界天福楼、下天仙等小园子演出,不许在其它地界演出。封建文人对莲花落极为反感,视为下里巴人。清张熹所著《津门杂记》就曾诬蔑莲花落说:“妙龄女子登场度曲,虽于妓女外别树一帜,然名异实同……”当时驻天津的直隶总督杨子祥竟以“有伤风化”的罪名将二合、庆顺、义顺等九个班社逐出天津。

接着,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两次国丧,光绪、慈禧在两天内死去,清廷禁止响器。封建势力摧残民间艺术,班主剥削日剧,致使莲花落艺人生活无着,生老病死,班社大部解体,停止了演艺活动。于是,基本上终结了莲花落的“拆出”艺术阶段。

残酷的现实使莲花落艺人认识到要想生存和发展,不与群众相结合,不紧跟时代的脚步,不对莲花落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是不行的。

宣统元年(1909年),为挽救“平腔”即拆出阶段的莲花落的命运,成兆才、月明珠、任善庆等人另觅生路,靠栈上(今汉沽)张景会组织了一个庆春班,继打开永平禁地之后,再次进入唐山。

那时,唐山是冀东一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资本主义势力猖獗,工人、市民、妇女受着极大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要求摆脱凌辱,获得合理的生活。莲花落艺人对此是同情的。为使莲花落的“拆出”节目得到发展,演员们争取与河北梆子、京剧一些鼓师、演员合作,对莲花落及其拆出节目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创造:删掉了拆出节目中的淫词滥调,编写了《父子巧姻缘》《赶船》《花为媒》《开店》《占花魁》等新剧本,为拆出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建立乐队,学习河北梆子的锣鼓经,去掉竹板,改用底鼓、梆子控制节奏,采用板胡、横笛、笙、唢呐伴奏,加强音乐气氛,并根据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吸收河北梆子导板、尖板、搭调、安板、哭幺二三等板式中的音乐成分,创造了慢板、二六、大安板、小安板、尖板等一些新的板式,提高了音乐表现力;根据剧本的规定与表现人物的需要,发展角色行当,学习戏曲表演程序,增强了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拆出戏经过这番改革与补充,得到了很大提高,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于是,一个有自己的班社组织,有自己的代表剧目,有自己的挑台演员,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与浓郁生活气息的新兴剧种——平腔梆子戏正式形成了。

由于这个剧种的演员来自群众,善于表现群众;由于它的语言、唱腔具有冀东的地方色彩与通俗易懂的特点;由于它的剧目反映了群众的生活愿望,表达了底层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对生活的合理要求,诞生伊始,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与支持,不仅冀东的观众欢迎,也受到了其它城市和农村观众的欢迎。

民国四年(1915年),庆春平腔梆子班及其主要演员月明珠(男旦),以新的艺术面目,再次去天津演出时,观众称赞说:“明珠新出蚌,一起平腔,压倒男伶女乐!”

革命导师李大钊看了他们演出的《花为媒》之后,也称赞说:“似戏非戏,改良评戏,比戏出奇!”

(四)从平腔梆子戏到评剧

莲花落以冀东人民的生活为土壤,吸收东北蹦蹦、河北梆子、京剧、皮影、曲艺、民歌、杂耍、秧歌、武术等艺术营养,经过“拆出”、“平腔梆子戏”阶段,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之后,又经过“唐山落子”、“奉天落子”两个发展与提高阶段,才定名为“评剧”。

评剧和平腔梆子戏并没有质的变化,只是在平腔梆子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不断补充,更加完善了。

评剧发展到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还属于评剧的初级阶段。但是,这一阶段的评剧对评剧历史的贡献却是十分显着的。其主要成就如下:

1.培养出很多著名演员,如成兆才、月明珠、杨柳青、金开芳、倪俊生、李金顺、白玉霜、芙蓉花、喜彩莲等。他们形成了不同唱派、通过不同的表演,大大丰富了评剧艺术,推动了评剧剧种的不断壮大与发展。

2.在长期演出实践中,评剧剧种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更加明确突出了。

3.创作、改编了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积累了大量宝贵的音乐与表演艺术遗产。

4.发展了角色行当,由只有丑、旦两行发展到拥有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而且,有的行当还拥有了自己的代表剧目,如三小并重的《王少安赶船》《杜十娘》,文武并重、行当齐全的《保龙山》,花脸、青衣兼有的《刘翠屏哭井》,以刀马为主的《樊金定骂城》等,增强了评剧的艺术表现力。

上述这些成就使评剧这个新的剧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为解放后评剧的全面发展、提高奠定了基础。

同类推荐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本书上篇主要讲述了艺术设计的来历、特点、本质、内涵,以及在现代生活的作用、地位;下篇则选取艺术设计中最具代表的衣、住、用、看几个环节做样板,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加上自己动手训练这两种方式。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九阳劫帝

    九阳劫帝

    “生死路”的由死还生,大荒夺宝,灵殿之怨,体内含有圣魔血脉,到底是圣?还是魔?感悟天地,度过轮回劫,融合九阳,斩杀阴神,成就九阳灵皇之名!
  • 都市隐匿者

    都市隐匿者

    每一天的夜晚会来临,如同恶魔的诱惑从未停止。大隐隐于市,我们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 五行之守护神

    五行之守护神

    故事围绕五行(金、木、水、火、土)所属的周淼、唐焱、宋垚、秦鑫、刘森五个人物,在五个不同城市的经历与所为,以国家经济,政治,生态,文化,社会五个不同的方面属性来定型。与以破坏者为首的朽木(剑)、浊水(珠)、赌金(戟)、烈火(旗)、残土(刀)之间展开的战斗。并以围绕在周淼与美嘉两人身上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决定胜败关键的时候所需要的付出与爱情真谛。命运不同,但使命一致,为了保护心爱的人和国家五行合一战胜邪恶力量。
  • 真实巨星

    真实巨星

    本人纯正小白外加学生党,更新时间不固定,但绝不会TJ,不愿意看的别喷,点右上角的×
  • 若有来世为君倾城

    若有来世为君倾城

    “子桑,年十七,卿鉴天之女,生性凶残暴虐,废东宫,弑人无数,罪大恶极。”红衣服的姑娘茫然的抬起头,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男人。半晌,感叹道:“真是变态啊……”男人道:“这一切,你都不记得了?姑娘诚恳道:“的确不记得了……”他弯下腰来,同她面对着面,身后是酉时迟暮,昏黄的夕阳犹如一只硕大的烧饼一样挂在枝头。他的手探上她的脖间,冰凉的手指,紧紧的箍住,声音淡漠:“那就是你啊——”
  • TFBoys之复仇爱恋

    TFBoys之复仇爱恋

    简介:两年前,她的姐姐死在了重庆。两年后,她来重庆报仇。“再见了顾依涵从今天开始你就是顾筱涵了。”她凭借着那张一模一样的脸骗了三个少年好久好久。“你不用给我一万个我们不合适的理由,你只用给我一个我们合适的理由就好。”“王俊凯,我是顾依涵不是顾筱涵。”“依涵,我真的很爱你。”“王源你还小你不懂我。”“从开始到未来我一直都在你转身就能看到的地方。”“千玺,我不配被你爱。”他们的故事只是刚刚开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杀道至尊

    杀道至尊

    浩渺星域,种族林立,强者雄起。实力代表着地位,代表着权力。一个不知道自己身世的青年,拥有着龙族神秘血液的他踏上了一条独自的修炼之路。一杀一生,自成世界。杀人者,恒杀之,亘古不变的道理让他踏上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征途,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 孰无过

    孰无过

    《孰无过》是愤世文嚎的原创小说系列《愤世文集三部曲》的首部曲。他本无名,连自己的名坊都是被一个江湖人渣赐予。本以为自己会是一个命途平凡的漂泊之人,却经历了非凡的际遇与常人所不能承受之苦,面对着江湖传说中的第一人、域外三世妖王会、黑暗王朝遗留的神降宫种种……在武林争逐中挣扎、目睹着皇朝的变革、感悟了佛道禅修、最终和挚友分离而面对外族邪魔,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超越常人的种种天赋与可能,这种蜕变解开的真相竟然只是一场注定的绝世劫难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