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1800000007

第7章 中国禅学的特点及影响(1)

(一)禅宗的“悟”

“禅”经过禅宗的洗礼,实现了一种革命性变革,原始面貌全非。其显著的变化大致有二:

禅修的方式,由静坐扩大到坐卧住行一切方面,举手投足,瞬目转睛,无不是禅,从而将日常生活全部禅化。近自待人接物,一草一木,大到国家天下世界,都被赋予了禅的意义。

在中国佛教学者中,最早提出“顿悟成佛”说的是鸠摩罗什高足之一的东晋佛学家竺道生。他因倡导涅槃佛性论,而有“涅槃圣”的美称。竺道生为“顿悟”定义说:“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极照。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兼释,谓之顿悟。”

竺道生由理的遍在不可分性提出悟必为顿悟,又以众生本具佛性作为可以顿悟的依据。在《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众多灯录、僧传中所记述的众多禅师,无不有开悟证道的经历。

对于悟的特征,禅学中人曾有过不少描述,其强调的共同点莫过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说,这似乎与大乘佛教所追求的无分别智是一致的,禅学中人的诸多言论也更强化了这一看法。《坛经》曾指出,“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的,而是具有借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

据《五灯会元》记载,德山宣鉴曾“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人谓之周金刚”。一日,德山遇一卖点心老妇,欲买充饥,老妇问他:“《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德山一时语塞,后投到龙潭崇信禅师门下。某夜,德山参毕辞师出门,刚出门,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

大珠慧海指出,禅修无非“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是自然而然的。但此举并非等同世俗,“禅悟”要达到“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不曾挂着一缕丝”的地步。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视水为水。

(二)“德山棒”与“临济喝”——禅门的开示与印证

在禅宗祖师看来,佛性本是遍满世间万物,然而又是超越世间的诸法。故而我们用一般世间法的言语是无法理解、表达这种佛性的。日常的言语只是用来指月的手指,用来登岸的舟筏,但绝对不是月与彼岸本身。为了防止某些人误以指、筏为月、岸,故而很多禅宗的大德,要求“夫参学者,须参活句,莫参死句”。也即是在参悟过程之中,不能将言语这种工具性的有为法绝对化,这样就会成为“文字障”。一切工具性的手段也包括禅师之间的对答法语,都只不过是实现解脱和悟道的手段,推而广之,“棒喝讥呵,戏笑怒骂,以至风声雨滴,朝明夕昏”都是活句。

慧能以后形成禅学五宗分化时,行脚参禅、云游四方成为流行的风尚,为了适应交流禅法的普遍要求,各家都对应机接物中语言运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虽然在禅学理论方面并无重大的发展,但都继承了《坛经》随机施教的教学传统,并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接引门风,根据学人的不同根机和修行程度,采取不同的开示方法。

德山宣鉴与临济义玄在接引弟子时,便常用“棒喝”的方法,世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这就是成语“当头棒喝”的出处。

德山宣鉴在青原系中,尤以棒打最为著名,他的名言是“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充分显示出禅风的峻烈。

临济宗的禅风同样峻烈辛辣,自古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在禅史上,“临济喝”最为著名。《人天眼目》中说:“临济宗者,……虎骤龙奔,星驰电激……卷舒纵擒,杀活自在。”“要识临济宗么?青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

临济有所谓“四喝”——“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临济宗在勘验学人根机、随机开导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从而使此宗得以长期延续。

由于当时禅法交往中机语的大量使用,勘验学人水平颇为不易。如临济应机多用喝,“会下参徒亦学师喝”。针对此种情况,义玄明确强调学人要有辨识机语的能力。他说:“汝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么?汝且作么生分,若分不得,以后不得学老僧喝!”

除棒喝外,禅宗常用的身体语言还包括擎拳、竖指、扬眉、瞬目、执拂、脚踏、手斫等等。动作语的使用实际上非常普遍,并不限于临济一家。如沩山灵佑在百丈怀海门下参学时,一日,百丈指一净瓶问:“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沩山灵佑不答一言,一脚踢倒净瓶,从而得到了百丈的认可。动作语显然是禅学很有特点的交流方式。

据《五灯会元》的记载,云门文偃曾上堂道:“涵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众无对,文偃代众曰:“一镞破三关。”此后,文偃的弟子德山缘密将此析为三句,他曾上堂道:“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涵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作么生辨?若辨得出,有参学分;若辨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云门三句”由此定型。

在勘验学人方面,临济宗提出了“四宾主”说,按照义玄的论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四种情况:一是“客看主”,即学人的见识超过老师,老师有所执著还不懂装懂。二是“主看客”,指老师的见识超过学人,学人对其执著难以放弃。三是“主看主”,老师和学人都是行家,两相投机。四是“客看客”,即老师和学人都是外行却自以为是,互相卖弄。

在临济宗人看来,参学者的执迷不外人、法二执,而其深浅又有不同,因此有“四料简”“四照用”等方法分别加以对治。“四照用”是针对“四料简”所提出的四种教学目的采用的具体方法,其中“照”指禅机问答,“用”指棒喝等动作语言。

针对我执严重的人,要先破除其对“我”的执著,即“夺人不夺境”;对法执严重的人,要“夺境不夺人”,即先破除对法的执著;对人执、法执都很严重的人,即具有一定基础的修行者,不仅是人、法二执,而是一切执见都要消除,包括求得解脱的念头在内,要做到一丝不挂,对修行者要悬崖撒手,使其彻底消除执见,要“人境俱夺”;对于法、我均不执著的人,即“人境俱不夺”。这就是临济宗的“四料简”说。

为了破除学人的人、法二执,具体要采用“四照用”法。义玄说,“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吸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

可见,在勘验、施教等教学环节中,始终离不开禅机的应用。禅机的普遍使用,使得禅学的教学活动具有随机施教的特点,这对于禅学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文字禅——“公案禅”与“看话禅”

随着时间的推移,禅师们在参禅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法缘机语,这些言行经过辗转流传而被记录下来,到宋代已积累很多,有人专门将其汇集整理而形成了语录、灯录等著作。其中一些著名禅师的言行还被专门提出来,作为判定参禅者言行是非的标准,这就是公案。相应也出现了对公案中机语进行分析评判的著作,圆悟克勤所撰《碧岩录》就是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著作的形成,标志着禅学已由不立文字转向了大肆制作文字的阶段,标志着文字禅的形成。

按照禅学的说法,佛陀在将禅法传予迦叶尊者时曾宣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由此,“不立文字”成了禅学在语言观方面的基本主张。但是,在禅法传授的实践中,语言文字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使得禅学不得不为语言文字的使用略开方便之门。机语的含义都不能根据其字面意义来把握。

同类推荐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本书内容包括:“悟心悟性:找到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悟富悟贫:不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理的穷人”;“悟生悟死:正确面对生死”等,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禅宗故事,讲述大忙人应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龙泉剑圣

    龙泉剑圣

    拥有神秘的身世,经历重重困难,挑战一切阻碍,一生独爱剑,剑舞天下,无人敌,只身丈剑头天涯,龙泉剑圣!
  • 与君歌一曲

    与君歌一曲

    帝采首山之铜,铸轩辕神剑铜金尚余而天成一刀,此刀一出轩辕龙吟铿鸣。帝乃思之,恐此刀不详患人得此刀,欲销之,刀自手中化为鸿,鸣宵飞去云中时入逝水永不可追,渺渺长河湮没多少诗与歌。后世今人口口相传的瑰丽上古又有其几何?谁还记得那浩瀚星空中一瞬而过的流星,即使你曾对他托付过你的心愿。我有个故事想要讲给你听,这一个被遗忘的瑰丽神话。你可愿意放下喧嚣的自己,静静的听我讲个故事?
  • 御狐十仙闹人间

    御狐十仙闹人间

    这世界是越来越别出心裁了,开个店都能开出新品种来。南城京街坊就有这么一家店铺叫做“闲事事务所”。这是一家只有老板没有员工的奇葩店铺。喜爱悲剧的导演,倒霉古怪的医生,脾气善变的画家,补脑耍剪的花匠,乱点鸳鸯的月老,见财色起的写手,头脑过静的秘书,嗜酒如命的赌徒,两面三刀的黑商,笑里藏刀的卧底。世界无奇不有,只是未到眼界处。中介梁侦探哭晕在厕所:突然发现合作伙伴都是狐狸怎么破?
  • 女总裁的吸血鬼保镖

    女总裁的吸血鬼保镖

    吸血鬼穆一即将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为了给自己找一份完美的生日礼物,穆一盯上了美女总裁沐清雨。当保镖,逗流氓,踩得了二代,打得过兵王。就是这样,穆一渐渐的发现,似乎生活渐渐地变得有趣了起来。“不吸血的吸血鬼,不是好保镖!”穆一语。
  • The Land of the Changing Sun

    The Land of the Changing Su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将夜之白

    将夜之白

    (看过好多著名网文大神的同人小说,却发现从来没有猫大的小说同人的,这真是一件令人哀伤的事实啊……既然如此,我就来一发吧。)普通简介: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恰好重生到那人最落魄的时刻。没有宁缺的小侍女,没有叶红鱼的剽悍兄长,没有大师兄的天赋,没有二师兄的骄傲,没有观主的逆天,没有夫子的无敌。他所有的,只是那个原来名为隆庆的青年看似辉煌却一文不值的前半生。那么那个男人该如何做,才能在自己注定沦亡的命运长河中奋起,持剑朝天?
  • 地下城小法师异界游

    地下城小法师异界游

    一个玩地下城人妖号的无耻猥琐败家的青年,带着地下城游戏系统穿越成了萝莉法师后,他(她)该何去何从?是屠神灭魔统一异界成就第一女皇,还是别的什么东东.......另外,大陆背景并非‘阿德拉’,看腻阿德拉的书友可以看看(本书极度YY就算你没玩过游戏也能看懂)群添加-117529647-放心收藏就要签约了
  • 时空挡不住的爱

    时空挡不住的爱

    与君相约,缘订三生。永恒不变,可否不辜负今生。活在现实当中的李若曦,无意中因一串手链穿越成为大兴王朝的慕容枫,嫁给顽劣不堪的四皇子东方锐。这一嫁,是否辜负了这灵魂与身体的主人?从初时的无意,到慢慢的相知,最后走向相守。突起风波,回到现在,不过一场秋梦,抵不过内心思念,躲不过所爱之人声声呼唤,终是舍下所有,再赴千年,只为今生不悔。却不知,一场灾难,源于亲人,波折再起,是否不过错误?只是爱,终究是红线暗牵,只愿得与君相伴,共此一生。
  • 快穿之浮梦茶馆

    快穿之浮梦茶馆

    地府,有些魂魄由心中执念太深,不愿轮回,于是便有了浮梦茶馆,替他们完成前世执念。怨由心生,解怨还需还愿。
  • 我从修真世界走过

    我从修真世界走过

    潘晓明本是个山里孩子,日子过得很穷,为了改变生活,为了改变命运,背井离乡、千辛万苦来到大城市,可是城市的生活并不好过,城里人嘲笑他,同学们不理他,流氓们欺负他,令他苦不堪言,甚至生命都受到了威胁。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潘晓明遇到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跟电影《功夫》里十块钱卖给周星驰《如来神掌》的那个老乞丐很像,从此潘晓明的人生改写了,修真之门向他敞开了.......潘晓明收了“新唐僧师徒”玄奘、猴大、猪二、沙三做了仆人,与师妹林雪妮、师姐白洁、人鱼公主、“枪王之王”白冰冰、天界第一美女东方飘爱恨情仇,游走于现代社会与古代帝国之间,最后成为修真世界之主,却说:“我从修真世界走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