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0800000005

第5章 元宵节节俗(2)

除了热闹、喜庆,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可以说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元宵节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机会,而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因此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也与爱情联系在一起。在描写元宵节的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著名诗人辛弃疾的那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外,北宋欧阳修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等诗作都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这些描写爱情的诗作,也为元宵节日增添了不可或缺的浪漫色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元宵灯诗佳作: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日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猜灯谜

灯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小花,古代称之为廋辞,又称隐语。也就是说,要将一件事告诉对方,出于某种需要,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换另外一种说法,促使对方考虑,从而构成“谜”。作为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猜灯谜自古便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最早的灯谜,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谜语悬于灯上,供人猜测,最早始于宋代。宋代先后有北南两个都城,即汴梁城(今开封市)和临安城(今杭州市)。每到元宵节来临,人们在闹市搭棚挂灯。好谜者将谜写在灯壁上,张于灯市,供人观赏猜测,人们自然就叫它灯谜了。以后每逢元宵佳节,人们在赏灯的同时都会以猜灯谜为乐趣。有人出谜,有人猜,天文地理、百姓杂陈无不包含其中,火树银花的元宵灯会好一派热闹景象。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谜应是“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这十个字是对古代隐语实质的评定,也是后来形成的“谜”之神髓所在。由于猜灯谜有相当的难度,“灯虎”、“文虎”的名称也应运而生。近代灯谜虽不再写在灯上,但这种文化娱乐形式的名称却保留到现在。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充满喜气。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不过现如今灯谜这个称呼似乎已是名不副实了,现代灯谜是书写在纸条上,悬于厅内任人猜测。“灯谜”是作为一个被赋予特定含意的固定名称随着这种特定的文化娱乐形式保留下来的。

严格说来,灯谜和谜语是有所区别的。

一般来讲,谜语猜的是形象,而灯谜猜的是字义。所以说灯谜是文义谜,猜灯谜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灯谜与谜语的最大区别也就在这里。灯谜是利用汉字音、形、义的变异,通过作者奇异的构思和巧妙地搭配,构成趣味文字游戏。

灯谜的基本结构包括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特殊情况下,有的谜没有谜目,还有的谜附加谜格。

谜面

谜面又称作谜题。它是一则灯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猜谜和检验谜底正确与否的主要依据之一。出灯谜人在谜面文字中隐含谜底的意思或字,这是灯谜作者给猜谜人公开的条件,可暗示或提供必要的线索等。因此猜谜人一定要先将谜面文字的多重含义搞清楚,然后通过思维上的迅速转换,从而揭示谜底。

谜面文字包括单字、词汇、成语、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等。这就要求猜谜人具备相应的理解谜面文字内涵的基本能力。

谜目

谜目是灯谜作者为猜谜人指定的猜测范围。它的表现形式常常是“打一字”、“唐诗人”、“成语”等。

灯谜的谜目说得夸张一些,是小百科的目录,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字、词、语句、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衣食住行、财政金融、教育环保等等,无所不包,可以这样说,辞海中的分类,在灯谜中都有所反映。有的谜目中还标有数量。如“故事片名二”、“法律名词三”、“民族名称四”等等。这样不仅要求按数量猜出,另外还要将这个谜底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按顺序连缀成完整的意思与谜面扣合,方能显示灯谜的趣味性。如“珠峰映雪”它的正确谜底必须是“高山、满、白”,若是猜“高山族、满族、白族”,就全错了。一是先前谜目中已标出“民族名称”,更重要的是谜底中的“族”字在谜面文字没有任何提示,仅隐含着“高山、满、白”的意思,所以只有这唯一的谜底才对。

灯谜谜目所标的猜测范围,可以考察猜谜人知识面和文化基础知识水平。

谜底

一则灯谜的谜底在同范围、同数字内应只有一个。谜底对否要用谜面文字隐含来检验,它是猜谜人冥思苦想寻求的结果。也可以用“答案”来替代,但绝不是谜面文字的解释。

千百年来,猜灯谜已经成为增加元宵节节日气氛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而一条条含义深刻、构思巧妙的灯谜也同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三)大话元宵

1.元宵史话

在传统的元宵佳节里,无论大江南北,人们都喜欢全家齐聚,围坐在一起品尝吉祥之食——元宵,圆圆的元宵象征着丰收和睦的日子如环无端没有尽头。

相传在春秋末年,楚昭王在归家途中发现江中飘浮着一白色圆物,船工捞起后献给他品尝。昭王剖开后见其瓣红如胭脂,香味扑鼻,食之,味道甘美。便问左右大臣此是何物,大臣中无人知晓。昭王心中不乐,遂令人请教孔子。孔子见此物,说道:“此为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称。”此时正值正月十五,楚昭王心中大喜,便令人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用面粉仿制此果煮熟食之,以图圆满吉祥。从此,正月十五吃元宵便流传至今。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记载:“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元宵的前身了。

宋代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的做法习俗已经较为普遍。元宵最早又被叫做“浮圆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宋代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元宵的诗: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吃元宵,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明朝时,“元宵”的叫法已十分普遍。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闻名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时至今日,元宵已经成为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象征幸福、团圆的节日食品。

2.元宵与汤圆

关于“元宵”,有一段和袁世凯有关的民间传说:

相传,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个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老百姓不买他的账,“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照样在民间流传。

故事里提到了元宵的另外一种叫法——汤圆。

由于正月十五这一天被称作“元宵节”,因此,人们习惯于说这一天全家团圆吃元宵。严格来讲,元宵和汤圆是有所区别的。由于地域差别,北方人常吃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无论是制作工艺和馅料、口味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北方常吃的是元宵。北方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均匀的小四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俗称“摇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分变软。

南方的汤圆做法则完全不同,区别在于北方“滚”汤圆,而南方是“包”汤圆。包汤圆与包饺子有些类似,先像包饺子和面一样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几个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也是二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圆的过程也与包饺子十分相似,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黏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分,很黏,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吃。时至今日,随着速冻工艺的出现,速冻汤圆也常出现在百姓的日常餐桌。

3.元宵的吃法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渐精致,元宵的种类也丰富多样。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黏高粱面、黄米面等,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等。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北京元宵、宁波猪油汤圆、苏州五色汤圆、上海擂沙汤圆、四川“心肺”、海南鸡屎藤汤圆等都因其独特的制法和口味而广受欢迎,成为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

元宵较常见的吃法有煮食、炸食等。

同类推荐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
  •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八目蛛皇

    八目蛛皇

    来到陌生世界之后,叶小超渐渐适应了这里平淡的生活,那天,像往常一样外出狩猎的叶同学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无意中遇到的一只小萝莉,居然就是传说中万中无一的人形伴生兽。“呦~那边的呆萌小哥~要和本王签下契约么~”那只斜靠在树上,满身伤痕的白发小女孩微笑着的向他打着招呼。就这样,一个对这世界完全不了解的天外来客和一只老气横秋的大龄萝莉结伴而行,一头扎进了这强者倍出,魔兽横行的无尽世界。
  • 镜像宇宙

    镜像宇宙

    齐星的精神能进入另一个宇宙。这里有地球、有太阳系、有银河系……一样的天体,一样的运行轨迹,它像现实宇宙的一面镜子。这里的金星是金子做的,这里的木星是一棵巨树,这里的水星全是水,这里的人类骑着自行车在星空中遨游……它有着和现实宇宙不一样的生态和文明。这是懒神的传承。——当现实宇宙中的人类怀着征服星辰大海的梦想踏上征途,哈木斯虫族用灭族之战为人类启蒙。家园危在旦夕,少年何去何从?不屈的意志,血与火的洗礼。这是强者的征途。
  • 无极天仙

    无极天仙

    一次意外让他回到了八年前,对于未来的路,他已经非常熟悉,是愿意臣服命运,还是自创一条不一样的道。故人相见,我还记得你,你却不识我。你若仙逝,我随你灭,若有来生,再续今缘。
  • 三生三世莲上花

    三生三世莲上花

    (正文已完结,只是更新慢)她是南海最后一只鲛人,她的族人因凡人的愚昧而亡,她被人洗去前尘、封印记忆、改了音容送上太白山,她上山的那一天,被整个太白门引以为傲的大师兄隐居而去,不问世事;活泼开朗的二师兄禀性大变,变得冷酷无情……
  • 符寻都影

    符寻都影

    公孙华穿越异界后历尽艰辛终于回到蓝星,迎接他的仅仅是遍地尸骸。为了追查毁灭蓝星的元凶,公孙华回到过去。然而一切真会那么顺利么?主角不是二代,即使回到过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从零开始。是否真能聚集力量寻找真凶拯救蓝星,一切请看《符寻都影》
  • 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

    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

    了解这本著作既总结了当代中国丰富的音乐成就,也总结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学习当代中国音乐史的很好的教材。读者对象包括:全国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师生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
  • 拜堂不洞房:王妃不给力

    拜堂不洞房:王妃不给力

    【本故事纯属虚构】他以为她费劲心思的想要嫁给他。。。没料想,她却是一门心思的想要逃离他,和自己的挚友厮守;天凉国高高在上的王爷,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他决定要征服她。。。暴力、抠门、性别抽象平胸女王小妃VS花心、冷血、男女通杀妖魅男乔禹一。茉:两方皆实力战将,输赢难料,欢迎大家下注。。。
  • EXO:校草的花痴女友

    EXO:校草的花痴女友

    如有雷同,,都是巧合。简浅从见到冰山校草吴世勋第一眼时,就恋上了他。可自己又是冰山性格,不肯承认,只好由闺蜜的“循循善诱“,最终结果开花。可背后总有一双嫉妒的眼睛,导致他们分分合合。。。
  • 一宠成帝

    一宠成帝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她,异世之女他,天之骄子他是她舅舅,对她宠之入骨她是他侄女,对他百依百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场禁忌之恋又将何去何从?--------------------------这是一篇先甜后虐再甜的古风文,有兴趣的可以点进来看看哟!唯一门牌号:544478909验证信息是本文女主的名字哟
  • 火影忍者之妖瞳

    火影忍者之妖瞳

    我会用这双眼睛,将幻想变为现实……————火·红莲之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