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6800000032

第32章 为黑白木刻版画诊脉——供教学中探讨

◎喻珊

在我的课件中有一个栋方志功的专题。专题第一页即是出自《栋方志功版画集》首页照片:高度近视的老人趴在木板上埋头刻画的样子。放到此页时学生总会有三秒钟的宁静,接下来则是兴奋的讨论,这也是每每被我首推的原因。不知何时我的学生或是我能够修到栋方志功那刀、木与我合一的境界?不知何时能够达到如庖丁解牛般游刃于木版之中?那是一种有韵律的舞蹈,或如中国传统太极,阴柔阳刚兼备,气韵生动。

诚然,我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机会去长时间修炼,他们对木版几乎陌生,我仅能引导他们去熟悉,尽可能体会刀与木摩切的过程。几乎每一届,不管是初次接触还是毕业创作,就画面而言,学生的作品总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用线往往柔弱乖巧;墨色不耐推敲;创作呆板,为形所累。我们试着从东方文化的源头找寻其解决办法,作为一种尝试,涉及传统书画渊源,被点拨无数,启发无数。

我们要有足够的理由让这些在流行文化熏陶中长大的孩子去品味一些之乎者也的话语。于是,从直观体验的心灵奥秘到逻辑分析的认知力量,从“天人合一”的漫漫心路再到“征服自然”的科学历程,学生终于明白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明白音乐、绘画等艺术的能力得益于以右脑为主的思维方式,明白写意高于造型的绘画观念来自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当向他们分析介绍当今世界审美价值主流取向后,学生们才克服徘徊与畏惧,大胆走向传统文化。我试图尽可能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作为根系的本土文化,并不断把这种文化观念运用在黑白木刻版画学习当中。

一诊:关于线条

柔弱乖巧之由实为力不足。从物理学原理可以得知,力总是相辅相成,推力与阻力同时发生。

在木刻版画中,推力更加容易被理解,即常谈起的刻板时之力度。所谓“骨劲气足,入木三分”。力度又分刚柔两种,正如《易》理之阴阳。阳刚之线须有力度纵然容易理解,而柔和的线条往往被刻得风吹即逝,飘忽不定。如何亦使阴柔之线产生力度?这使我们联想到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笔力:刚劲之力,如铁画银勾,坚挺方折;柔和之力,似绵里藏针,婀娜凝练。虽风格不同,但“力遒气足”,给人一种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之感。

然而,锋利的刀具、柔软的木板往往无以直接承载这样的力度,其结果只能是刻刀深陷木板之中或滑出原有轨迹。这样的情况实为缺乏阻力之由。阻力需靠手腕而生,因此,我们又有理由从与之同出机杼的传统书画中找到根据。“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大巧若拙的思想被我们变通为刻刀力度的美学准则。“画笔宁拙勿巧,作写意画,尤不可似南北宗派横于胸中,致堕恶道。”又有“用笔宜活活能转,不活不转谓之板。活忌太圆板忌方,不方不圆翕且张。拙中寓巧巧无伤,惟意所到成低昂。要之至理无今古,造化安知倪与黄?”欣赏民间木刻版画,总能体味画工或造型或刻线当中的拙涩之感,而正是这样大巧若拙,拙中寓巧的画面往往蕴涵无限生机。“惟笔势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这样的线条不轻滑,不漂浮,沉着、老练、苍劲,如有“万岁枯藤”,妙不可言。

巧为拙中所寓,拙由阻力而生,附加之力需手腕而致。我们无以达到心正气合,气沉丹田,运指腕的境界,但可以体会运刀之时手指力与手腕力的协调配合。“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腕受实则沉者透彻,腕受虚则飞舞悠扬,腕受正则中直藏峰,腕受仄则欹斜尽致,腕受疾则操纵得势,腕受迟则拱揖有情,腕受化则浑合自然,腕受变则陆离谲怪,腕受奇则神工鬼斧,腕受神则川岳荐灵。《石涛话语录》中有关运腕的说法,实则可以用以体味运用指腕对刻制木刻的关键性作用。”

二诊:关于墨色

黑白木刻版画印制可分水印和油印两种。前者源自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后者自西方木刻版画渊源。水印黑白木刻因水墨特性,往往难以控制。油印黑白木刻纵然少了水墨的浓淡,看似更加容易把握,因此更多被学生选择。但过程是痛苦的,因为你总能在木版工作室中听到夏天里汽车压过晒化的柏油马路的吱吱的响声,这样有节奏的声响正是出于学生用胶版油墨印制版画的过程。他们用墨往往不加控制,印得最黑就是最好。因此,完全有必要让他们认识有关墨色的问题种种,思路依旧源于中国传统书画。

传统理论中早有关于墨分六彩,墨有五色之说。六彩:黑、白、干、湿、浓、淡。“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变,是无凹凸远近也。凡画山石树木六字不可缺一。”五色,亦指浓墨、次浓墨、淡墨、更淡墨、最淡墨之分。尽管微妙的墨色远不能用数量作以界定,但足以见得古人对水墨干湿浓淡等的高深造诣。

水印木刻版画既与传统书画同出一炉,加之均用水墨,因此对于以上理解并不显得困难。只是油印木刻版画因胶版油墨的特殊性,似乎很难达到干湿浓淡的效果来。其实,原理是相通的。因为调墨油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油墨干湿的效果,而上墨次数则影响到画面浓淡的最终面貌。较之水印木刻版画而言,油印木刻少了墨色变化的丰富层次,多了极色对比的淋漓畅快。因此,调墨过程油与墨的比例、上墨过程的次数与油墨多少以及印制过程中手腕的轻重缓急则成为黑白油印木刻版画印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墨色好坏亦决定于此。

三诊:关于神形

大凡学生作具象创作,必为形所累,尽管形本身均源自其关注的话题。刻画太过于注重形象本身,画面显得呆板更无从谈及意境。如此巧合,我们在清代的一则画论中发现了与之相似的问题:“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曰:‘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论中“今人”早已作古,今日之话题也不再多取自于山川,但其解决之道无疑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以山水画为例,古之山水画家创作山水的步骤必然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登山临水”是画家的第一步,接触自然,作全面观察体验。“坐望苦不足”则是深入细致地看,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要在心里自自然然,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山水我所有”这不止是拜天地为师,还要画家心占天地,得其环中,做到能发山川的精致。“三思而后行”,一是做画之前有所思,此即构思;二是笔笔有所思,此即笔勿妄下;三是边画边思。以上情形,我们将之概括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除画之山水,凡鸟兽草木、人情世故,皆为画者悉心观察心领神会而得。所谓应目会心:将生活中自然形象通过主观加工提炼,创造为艺术形象,表现于画面;类之成巧:更加概括、理想地反映实际生活;目亦应同,心亦俱会:将眼之所见、心之所想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引起观众共鸣。

具象创作尤其应强调会心之道。对于外形的把握需用心理解,且打破形的局限,尤其在刻画过程当中,要注入作者的主观情绪,使所刻之物有血有肉,画面意境自然得矣。

深层意识形态:

纵使选取以上三个片段作为分析,我们依旧不难得出东西方文化渊源的巨大差异。诊脉是表象,审视本土文化乃最终指归。当下开放的环境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前所未有的资讯和众多文化艺术价值取向,同时也提供给我们审视本土文化的课题。我们没有必要将东西方文化一较高下,也没有必要舍本逐末拒斥西方文化,只是在兼容并蓄的同时不要一味地将传统的根系丢掉了。殊不知其中的精华正如血液一般,弃之只会沦为它种文化的附属品。

黑白木刻版画发展至今,辉煌无数,困惑无数。尤其当下语境与未来命运,使多少学人为之牵挂。走过版画发展历史,我们试着从东方的中国传统与西方的影响找寻线索。就一个文化体系而言,各种文化现象总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我们亦将思考指向了传统书画古老的渊源,过程与结果都是令人兴奋的。尽管这样的研究还不成体系,但笔者将这些片面的所思所感作一整理,一来理清自己思路,二是呈现出来供大家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洪夫,中西黑白版画的审美形式特点,美术观察1998(12)。

2.程建功,试论(易传)与古代书法艺术的同构关系,甘肃高师学报2004(6)

3.陈士桂,论书法艺术审美意境的营造,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5)

4.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王前著,中西文化比较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同类推荐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动画艺术论

    动画艺术论

    众所周知,以创意经济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而在这个产业队伍中,动画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业并行的极具发展潜力和蓬勃朝气的生力军。相比之下,曾经一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筑就一大批优秀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之成为世界动画长廊中的瑰宝,还被国际同行誉称为“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却显得步履蹒跚。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热门推荐
  • 邪魅总裁两块钱

    邪魅总裁两块钱

    她是组织的特工,身手不凡,混入敌手盗取机密,无奈一时大意被下春药,与他一夜缠绵,生下了孩子,又被催眠,失忆,只记得自己的孩子。他是京城遮手翻天的司少,也是司氏集团的霸道总裁。他万花丛中一点绿,美人拥抱,坐享齐人之乐,他轻轻一皱眉,京城都得抖三抖,他自诩不会对女人动心,却栽在她的手上。“妈咪你看,你个怪蜀黍一直再看你哦!”“那不是怪蜀黍,那是妈咪的上司。”“哇!是上司诶!妈咪居然也有上司哦!”“别这么惊讶!他其实身价不过两块钱!和咱家隔壁的大白菜一样随便都是一大摞。”某司黑线,母子俩当着他的面这么说真的好吗!!
  • 千寻计

    千寻计

    一群胡闹的小孩子,无意扰乱了一个组织的计划,为此,组织首领发动了一系列的追捕……
  • 毒倾天下:废材狂妃要逆天

    毒倾天下:废材狂妃要逆天

    她名雪染,势必要血染整个天下!她,世界第一金牌特工,一朝穿越成了又疯又丑的将军府废材三小姐。从此,练得逆天灵术,成为绝世神医,驾驭上古神兽,从此世人再不敢欺辱她,而她千树万树桃花开遍,搅动风云,倾覆王朝,葱白玉手所指之处皆是她的天下!他,迦叶王朝第一妖孽的王爷,浅魅一笑,摄人心魂,他身负罪孽,为她踏碎盛世,倾灭江山。他说:“此生不悔”。
  • 杀手也穿越系列之媚者无情

    杀手也穿越系列之媚者无情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她伸出指点江山的手,往山坡下那些呻吟惨呼的人一指,冷声说道:“这个就是他们的命,因为他们跟错了主子!”他皱了皱眉头,轻笑出声:“那你呢?是否跟对了主人?”她回眸傲然一笑:“我从来都没有主人,唯一能主宰我命运的,只有我,只有我自己这双手!”她是世界顶级的杀手,一朝穿越,进入异时空的杀手界,而他,却是她的杀人生涯的终极任务,杀或不杀?
  • 有几个故事想写出来

    有几个故事想写出来

    记录了一些自己或他人的故事,与读者分享,希望读者能够有所收获。希望有共同遭遇的人看到之后,不会再迷茫,不会再心伤,治愈青春里面受过的伤。
  • 冷酷庶女

    冷酷庶女

    前世,自己温柔善良,从来都是成全别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以为真心爱她的夫君,他说过,永远只爱她一个。甜言蜜语,说得多么动人,结果呢?欺骗、背叛、废后、冷宫!这还不算,以为一直爱着自己的好丈夫,真正的心上人居然是嫡姐!这也就算了,她也忍了,可是,为什么要杀害她的养子养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吗?那我宁可孤独终老!一朝重生,欠我的,我要你加倍尝还!害我的,我给你百倍奉还!本想报了仇,就剃发修行,常伴青灯古佛。谁曾想却被一个妖孽缠上,怎么甩也甩不掉,哦,放过我吧,我只想平凡度日啊!
  • 卿为明眸醉

    卿为明眸醉

    她,为了救他双目失明。他,为了她脱下华服愿意做一辈子仆人陪在她身边。还有他,吊儿郎当本无君意。却死在了皇权的战场上。还有她,本是女儿身,却能够问鼎凌天。他们,演绎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情感纠葛。
  • 温泉

    温泉

    诗是什么?这个问题最好摆着,不要轻易试图解答它。因为综观古今中外,诗的原料和配方、用途和销路实在太多了,任何答案再怎样差不离,都无不利少而弊多,无不推重了一部分诗而抹煞了更多的另一部分诗。那些从概念到概念、不以任何创作经验为依据的陈腐见解且不说了;一些饱学之士曾经对中外古诗人的佳作进行过深广的研究,并据此下过各种定义,这些定义大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少能够帮助我们读懂过去读不懂的作品。但是,你总不能说,古人已经把诗写绝了,作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诗已经到此为止了。而且,老实说,诗归根到底哪里只是为了让人懂得就够了?看来,那些比较科学的定义也未必多么有助于诗的进一步开拓。
  • 花千骨续之画骨情缘

    花千骨续之画骨情缘

    花千骨重生,再入长留,又会和白子画发生什么呢
  • 妖孽神棍:废材要逆天

    妖孽神棍:废材要逆天

    她,是21世纪的顶尖杀手,却穿越到流落他乡的小乞儿身上,懦弱胆小,受人凌虐,还是个废物?呐,看来我要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废材才行呐。看我等级压死你!神兽虐死你!废材?嗯哼,请容我吐槽你的眼睛瞎了。她本云游天下,却不曾想捡了一个妖孽美男回家。正考虑要不要把他扔掉的时候,美男醒了,所以......某女果断把他给扔了。他却对她纠缠不清,至死方休。演绎一场倾世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