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7300000013

第13章 现代公共建筑(3)

但是好事多磨,1957年,当工程进行到第九个年头时,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凯希尔总理猝然去世。新上台的自由党以造价超过原来预算的五倍为由,拒付所欠设计费,企图迫使工程停顿。但此时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势成骑虎,欲罢不能了。最后,以政府三人小组取代了伍重的主要领导地位,工程才得以继续进行。

1973年,悉尼歌剧院终于落成。前后历时十年,耗资1.2亿美元,超过原预算造价的14倍。

落成后的悉尼歌剧院外观造型奇特不凡,在19米高的桃红色花岗岩在基座上,几个薄壳分为两组,彼此对称依靠,分别覆盖2700座的音乐厅和1550座的歌剧院。旁边两个较小的薄壳覆盖着奔尼浪餐厅。

此外,还有一个420座的小话剧场、一个陈列厅、一个酒会厅、好几个咖啡厅以及办公室等大小房间900多个,全部被安排在基座里面。整个剧院的建筑面积为88000平方米,共占地1.8公顷。

两组薄壳是悉尼歌剧院最富特色和美感的部分,它们是由许许多多人字形的混凝土拱肋连成一起组成的,壳面上贴满了乳白色的陶瓷砖,在蓝天下闪闪发光。如今,这一雕塑性的建筑,已经成为悉尼港的象征,在许多杂志的封面和挂历上都可以欣赏到它的美丽。

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使悉尼歌剧院更臻完美,又投资5亿美元对其内部进行改造。改造工作仍由原设计人伍重负责。

葡葡山

柏林爱乐音乐厅的设计者是联邦德国建筑师夏隆。他的设计方案获得了1956年举行的设计竞赛一等奖。1959年西柏林众议院做出施工的决定并委托夏隆主持此项工程。1960年秋开始动工,1963年全部落成。

建筑造型的基本信息是三重多边形,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骨架。主要内部空间为演奏大厅,高34米,所有其它空间都安排在演奏大厅所留出的空间内,除演奏大厅外还包括声响室、合唱排练厅、指挥室、独唱者室、管理室、舞台监督办公室、技术室和广播、唱片及电视转播室等。

演奏大厅的中心是午台,四周布置了2218个座位,座位分布在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梯台上,最远视距不超过30米,演奏者和听众之间的交流直接便捷。这种不规则分层分组的座席群增加了厅内的亲切感和人情味,也丰富了室内的视觉空间。这种造型,夏隆称之为“葡萄山”,是一部“多空间的合唱”,它本身就反映出一种音乐性,有着动态、变幻和不定形之感。他的构思来源于人们在非正式场合听音乐时常围成圈子,音乐成为焦点。在视觉上和空间上都是如此,大厅象个山谷,底部是午台,周围座位象梯田似地层层升起,顶棚与下面相应。

夏隆早在二十年代就倡导“有机建筑”理论,他常按照功能自身的不同要求去组合空间形体,创造既符合功能要求又有丰富多变形式的建筑。这个音乐厅造型是以视线和声学要求为主要功能依据的。大厅是全欧洲音乐厅中最大的一个,长60米,宽55米,平面上为保持人与午台的最小视距而设计为中心式午台。与平面相呼应的天花板也为避免回声和确保声音的最大反射,而设计成一系列凸曲面,外形上也就呈现出帐篷式的独特现象。

柏林爱乐音乐厅代表了战后建筑设计的一种新倾向,也是战后成功的作品之一。

蛋形和扇形

多伦多汤姆逊音乐厅是由加拿大著名建筑师埃里克森设计的,专门为世界级管弦乐队提供表演场地的音乐厅。它以独特的造型座落在多伦多市中心一块约一万平方米的地段上。它的三面被城市干道所环绕,对面是歌剧院和餐厅,后面是市政会议中心和空间尖塔。它的建成,丰富了以矩形高层建筑为基调的城市景观。

音乐厅设计的实质是室内音质设计。汤姆逊音乐厅的音质设计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鉴于马塞音乐厅、多伦多交响乐厅和门德尔松管弦乐厅受街道噪声的影响较大,这里采用了双层混凝土结构,最大限度地保证室内的安静。由于音乐厅的听众席达2812个之多,过去的“鞋盒式”音乐厅无法使听众得到很好的视觉和音乐效果,而且远距离的座位经过多次声反射,也难以得到真实的音响,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高保真”的音乐享受的要求。因此,埃里克森同著名声学家舒尔茨从12个方案中挑出了蛋形平面,将大厅的平面设计成蛋形,午台布置在小的一端,听众席分三层布置,上面两层挑台环绕观众厅形成连续的扇形,并与午台后方的两层合唱席连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二、三层空间。席位与午台的距离均不超过32.6米。扇形挑台都指向演奏平台,整个大厅的观众均可得到很好的视听效果。

由于扇形挑台所造成的突出,对于音乐厅来说并非最佳选择,设计时选用了高标准混凝土,来加强墙体的声反射,不仅混凝土的高密度可以反射声音,而且由于每块墙板内凹,而挑台外凸,从而在形状上也把声音反射向观众席。在观演厅正中上空,悬挂了一个不锈钢鼓状环,安装着共鸣器、扬声器等扩音设施及灯光设施。鼓状环和扬声器都可以任何调节高低。

埃里克森原计划将玻璃网窗从演奏大厅正上方的圆环上径直落到方形平面的四个边上,但玻璃制造商反对这样做,因为这种形式需要大量的不同形状的棱形玻璃片,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埃里克森重新进行了设计,在钢筋混凝土网架结构的外面又镶嵌了一层褐色玻璃的钢网架。这种玻璃斜顶可反射连续的图案,白天是阳光和白云,夜晚是内部闪烁忽现的柔和灯光和楼梯走廊里走动的人群。环绕音乐厅外围的门厅和休息厅,透过笼罩在上面的网架射进来的光线,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光影效果。

音乐厅的西北部是多伦多市西区的街心花园,它不仅为音乐厅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和景观,而且提供了一个夏季举行室外音乐会的场所。庭园内设有3.3米深的喷水池,水吸干后,就成了室外音乐厅。听众和演员都可以从休息厅经扶梯下到这里。邻近的马拉松大厦的立面镶嵌了分割成小块的镜面,反射出庭园变换的景色,丰富和扩大了视觉效果。

毕竟,汤姆逊音乐厅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形体的单纯感不免使人感到,音乐作为流动的建筑这一特性,在建筑外部形象的细部上没有表达出来,似乎缺乏一点深度;其次是在近年来音乐厅的探索中,多已从哥特式的建筑或鞋盒式中解放出来,所走的路如夏隆设计的西柏林爱乐音乐厅和美国旧金山大卫交响乐厅等多是“山谷梯田式”和“环绕式”的结合,或“鞋盒式”同“山谷梯田式”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音响效果。现代人对精致典雅的古典音乐要求音响直接收入耳中,不要经过太多的平面折射,而汤姆逊音乐厅大量的挑出台口,造成的声音效果,可能较适宜于热情洋溢的浪漫派音乐。但是无论如何,汤姆逊音乐厅的音质设计是世界一流的,虽然不近完美,终究也是瑕不掩玉。

多伦多汤姆逊音乐厅是由汤姆逊家族、联邦政府、省政府和市政府联合集资兴建的,共耗资3.9亿美元,于1982年建成开放。

体育馆

巨大的扇叶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经济受到很大创伤。但是经过十五年的恢复和成长之后,不论工业生产还是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六十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成长期,工业技术的进步给建筑创作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手段。由丹下健三设计,于1964年建成的代代木体育馆正是那个时期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代代木体育馆的主馆和附属馆布置在一段不规则的场地上,建筑面积34204平方米。两座体育馆的入口以流畅圆滑的曲线形成的大厅空间,使两馆在布局上遥相呼应。15000座的主馆,其平面为西个错开的半圆形,从空中鸟瞰恰似一张巨大的扇叶。这种布局形式成功地把封闭式的圆形空间变成了开放式的螺旋形空间,既符合体育馆的功能要求,也反映出建筑物鲜明的个性。

为了把创造性的布局变为现实,体育馆的屋顶采用了悬索式结构。主馆的两个入口处矗立着两根钢混凝土筒形支柱,支柱之间用吊索相连,吊索下的几十根钢缆从体育馆的长轴方向引向观众席的四周,吊索的开口处用作体育馆的顶部采光。这座用悬索式屋顶覆盖的体育馆,观众席上部的天棚曲面犹如篷幕,从长轴方向垂向四周,空间的整体感强。天棚上舒展自如的钢缆曲线,柔和的顶部采光,使体育馆的内部空间显得高亢、开阔。而天棚正中隆起的大空间,似乎能够把观众观看比赛时的炽烈感情引向高潮。

圆形本来是向心的、封闭的,而设计者追求的是明朗的、开放式的集会空间。富有创造性的处理手法和先进的悬索式结构,解决了这一矛盾。代代木体育馆的建筑形象绝不是传统的继续,却反映出日本建筑的民族特色。随处可见的粗犷的石墙,悬索式屋顶的屋脊的造型,令人感到这些似乎是日本传统建筑构件的变形和夸大。

代代木体育馆的不足之处是场地失之过小,没能安排好数万名观众的活动空间,另外忽视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体育馆的造型未能与周围的建筑物外观取得协调。此外一点是没能将体育馆南面入口的车流和人流分开,问题至今尚未解决,这也是设计者一再感到遗憾的。

Y形柱的“力量”

为迎接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到来,罗马兴建了多项体育设施,小体育宫就是其中之一。这座体育宫是为举行篮球和拳击比赛用的,要求容纳6000~8000名观众。负责这项工程的建筑师是阿尔巴尼·维特罗齐,结构工程师是有名的皮埃尔·奈尔维。奈尔维是位钢筋混凝土大师,善于把结构的力学性能同结构的形式美结合起来,因此也不妨称他为建筑师。罗马小体育宫是奈尔维一个著名的代表作。由于结构形式十分优美,以致人们常常把建筑师的名字遗忘了。

罗马小体育宫是圆形的,直径59.2米,奈尔维给它加了一个由钢筋混凝土肋组成的穹顶,看上去很象蒙古人的帐篷。整个顶子由1620个厚度只有25毫米的大大小小的菱形槽板拼装起来。槽板之间有空隙,加上钢筋,再浇上混凝土,形成支撑穹顶的拱肋。槽板上面又浇了一层4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加强了穹拱的整体性,同时可作为防水层。穹拱由36个Y形的柱子支撑。柱子暴露在建筑物的外面,充分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力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体育建筑的特征。Y形柱是向圆心倾斜的,顺着拱的力线把拱的推力传到埋在地下的环形基础上去。穹顶的外缘皱折成波形,防止产生不利的弯矩,同时又加大了窗子的高度,取得了优美的视觉效果,可谓一举数得。

穹拱的菱形槽板是预制的,尺寸和形状主要按建筑内部合理的尺度感决定。构件用石膏模制作,表面子整光滑,毋须抹灰。屋顶结构和内部挑台等结构是分开的,可以不受牵扯地独立进行施工,非常方便。

在这项工程中,奈尔维不仅表现了娴熟的结构技巧,创造性的构思能力,同时也表现了很高的建筑意识。小体育宫的天花非常美,像是一朵凹凸相间的葵花。一条条精致的拱肋,轻盈秀巧,又像是昆虫的薄翅。Y形支柱是浅色的,支点很小。从里面望去,整个穹拱仿佛悬浮在空中,似乎观众一阵掌声就能把它送上青天,真是意境无穷,难怪有人称奈尔维为“钢筋混凝土的诗人”。

昂贵而巨大的帐篷屋顶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座落在距德国的慕尼黑市中心区仅4公里远的地方。由于能很好地体现“设在公园里的奥运会”、“保证轻松愉快地进行竞赛”等意图,此设计获得设计竞赛的头奖,并于1968年开始施工,1971年底全部建成。

这个大型体育建筑群的占地面积为3平方公里,主要建筑有可容纳8万人的体育场,可容纳7000人的体育馆,可容纳9000人的游泳馆和各种球类及自行车的训练,比赛及赛前活动等场地,还有高达290米的电视塔和广播电视中心,以及为运动员、观众和新闻工作者服务的奥林匹克村和新闻报导城。场内有大片人工湖和土山,85万平方米的草坪和树林,还设有露天剧场、观景台,形成了环境宜人、引人入胜的体育公园。

整个建筑群最显著的特征是巨大的帐篷屋盖,它的建筑技术成为全世界轰动一时的奇迹,同时本身也成为“慕尼黑的标志”。它覆盖了半个体育场、整个体育馆和游泳馆及人行走廊区,面积达74800平方米。屋盖重达3400吨,由12根40~80米的高大桅柱及45根34米高的小桅柱支撑。屋盖的网索钢缆每一小格为75平方厘米,通过数以十万计的柔性缓冲装置接头以保证自由伸缩,上面覆盖浅灰棕色透明丙烯塑料玻璃。除了使64000名观众免受日晒雨淋外,这个屋顶构成了建筑自由、奇特、富有个性和独创性的外部轮廓。它的形体与周围的草坪、树林、山坡和湖泊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优美宜人的景观。同时,透明的屋面使室内视野不受阻挡,室外景色一览无遗,颇为壮观。这个屋顶也是世界上最贵的屋顶,造价为16500万马克!

体育中心的其它技术设施也是很完备的。运动场的照明舞台上装有144个高效率探照灯,场地照度达1500~1800勒克斯,色温8000K;足球场上的天然草皮下设有19公里长的暖气管线,以延长草皮的生长期;体育馆术地板下有人工制冷冰场;游泳场内的练习池和教学池的池底均可升降,以供初学者和儿童使用。

所有这些设施都考虑在平时为体院学生、体育协会及业余运动员、一般群众使用或举行文娱活动。场馆的看台座位也考虑到长期使用的问题。如运动场可容纳8万人,其中47000是坐位,其它为站位;游泳馆可容纳9000人,其中只设1500个固定座位,其它是临时看台,赛后便可拆除。由于这里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已成为慕尼黑的新城区。

伏在陆地上的大鲸鱼

耶鲁大学冰球馆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沙里宁设计,于1958年建造的。沙里宁大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把建筑造型升华到雕塑艺术领域。

这座建筑,骤然看去,好似一条大鲸鱼,那曲线流畅的造型如同天生地造。在屋顶的正中是一条形如弓背、跨度长达85米的钢筋混凝土曲线脊梁。从脊向两边拉着悬索屋顶,形成一个跨距达57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空间,可同时容纳三千人。其主要入口朝南,象鲸鱼张开大嘴准备吞噬每一个想要进馆的人。

同类推荐
  • 建筑艺术与绘画(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建筑艺术与绘画(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各具特色的陵墓建筑,神庙·教堂·寺庙·塔,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古代公共建筑,现代公共建筑,纪念物,交通设施,校舍、住宅、古都等。
  •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详实的了解。
  • 环境艺术纵横谈

    环境艺术纵横谈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如何经营,环境艺术是什么?本书将为你揭示环境艺术。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热门推荐
  • 三国美食战纪

    三国美食战纪

    这是一个吃货们,咳咳……这是一个厨艺者们所掌控的三国世界,神奇的美食料理与厨艺,在这里的作用可不光只有吃。厨艺在身,以美食安天下,以美食灭千军。厨艺十级,从厨者到厨神,皆超越你想象。厨神驾临,上罚天子,下安黎民。此时,大汉皇家把持厨位,伪厨圣张角谋划篡汉,异族蠢蠢欲动,三国乱世将至。今天,一个河东卫家的私生子,踏上了厨神之路。可结果……
  • 神道之戮

    神道之戮

    我无心修道却偏偏修的莫名其妙!我想只得一人心给她一生情,偏偏事事诸多阻拦诸多牵绊!我本不想亏欠与她,却偏偏越欠越多,让我不得不来世还她三生!我愿跟朋友一起笑傲天下,偏偏老天捉弄,我却要与他兵戎相见!我油腔滑调,秉性顽劣,可是谁天生就愿做个这种被人厌烦的人?当我看破世间轮回走上圆满大道之时,谁又能知道我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他们,别离开我……
  • UNDINE

    UND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无尽时空

    网游之无尽时空

    倒霉?“喂,你人呢?”“死了。”“走路也会死?”“系统消息:你被隐身虫(BOSS)杀死了““……”
  • 无上帝煞

    无上帝煞

    不成帝,便成魔,下界走出的少年神当杀神,天地不容于我,我自杀上九天,证我无上煞道!屠尽诸神众帝,一杆煞戟征伐天地,试看苍茫环宇,谁与争锋!
  • 他的专属恶女

    他的专属恶女

    我在下一个路口等他转身。等他救赎我。等他不要离开我。等他许我一世白头的誓言。雨摇曳,湿了我眼。因为我明白。是我,辜负了这场盛世幸福。
  •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本书以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的理念为指针,对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可能涉及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控制措施和解决办法,并针对一些食品安全事故进行了阐述和个案分析。
  • 七朵花与守梦人

    七朵花与守梦人

    我叫梦倾灵,不知怎么回事,被花之仙选为七个花之灵子的守护者,简称“守梦人”。我后来才发现,这七个小丫头个个都很奇怪,特别是那个淘气的莫浅紫!看来我的好日子不多了……天理不公啊!《七朵花与守梦人》甜蜜爆笑开场,你准备好吃糖了吗?
  • 鬼谷子

    鬼谷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日落大道

    日落大道

    生逢末世,人性?道德?只有活下去!当一切面目全非、满目苍夷,只有最强才有资格走在那条日落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