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7300000012

第12章 现代公共建筑(2)

水晶宫的建筑面积达74000平方米,长度为563米,合1851英尺,象征着1851年建造,宽度为124米,柱子的间距是2.4米,相当于展台的长度,由于采用了铁柱和玻璃,比起用砖石水泥木材来,其柱和梁架的建筑面积要小得多,柱子和墙身所占的建筑面积仅为1%。整个水晶宫的外形是简洁的阶梯形的长方体,上有一个垂直的拱顶,建筑的各个面只显示铁架和玻璃,没有其它任何装饰,完全体现了大工业生产的机械施工的特色,它的建造充分运用了工业革命所提供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那届博览会早巳成为陈迹,但水晶宫这座因权宜之计而得以诞生的奇妙建筑却长存史册,并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水晶宫用玻璃展示出的广阔透明的空间,使人视野开阔,不辨内外,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这种全新的形式是用砖石等材料盖成的传统建筑所永远比不了的。水晶宫是十八世纪世界上第一座新建筑,它所探索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如预制装配、模数制和工厂化生产等至今仍不失其生命力。

博览会后的第二年,水晶宫被拆到肯特郡重新组装,巍然屹立了八十多个春秋,不幸于1936年毁于一场大火。

2.建筑就是展品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里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筑会结束,该馆也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经过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决定于1983年在它的原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此可见,该馆在建筑发展史上所占有的地位。

该馆是著名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时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逐功能的设计思想,而应该跨入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在一个长约50米、宽约25米的斜坡地段上,他只用一个低矮的平台和一道简洁的矮墙与地段外形取得了一致。入口沿坡设踏步更协调了地形利用。展馆包括一个主厅,两间附房,数道隔断,并配以大淖水池各一个。主厅由8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直接支撑轻薄的屋顶平板,形成三个规则的矩形柱网。主厅的隔断与十字形钢柱完全分开,清晰地表达了支撑与分隔两种不同的要素。室内采取变换材料的特殊处理手法,磨光的名贵石板长长短短交错布置,有的甚至伸出室外,打破了室内外空间的严格界限。为了疏导空间,还在室内以互相穿插的半封闭空间有机组合,把直角分隔所构成的稳静墙角与空间导向的流动感统一起来,成为现代筑中常用的流动空间的一个典型。

该建筑的形体异常简洁,平平的屋顶,光光的墙身,柱体上下如一,所有构件相交换的地方都是直接相遇,一切都处理得于干净净,与传统的繁琐装饰相比,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受。

然而,该馆在用料上却非常讲究。地面用灰色大理石,墙面用绿色大理石,主厅内部一片独立的隔墙还特地选用了华丽的高玛瑙大理石。玻璃隔断有灰色的也有绿色。这些色质灰绿的石材和玻璃,在镀铭的柱子互映下,使馆内具有一种高贵雅致和明快的气氛。两个起倒影作用的水池,不仅在位置上控制了整座建筑,而且在情感上带来了新奇的效果。密斯本人曾这么说过:“如果没有那么丰富的建筑材料建造这个馆,它也将成为一个好建筑,但是,得不到这样广泛的高度的评价。”

重建工作于1983年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主持进行,以150万美元的投资按原样修复。

“变形”的建筑

1917年德国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伟大的广义相对论学说。为了纪念他对人类所做的杰出贡献,并为他从事天体物理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相对论学说提出工作场所,1990年,著名的德国建筑师门德尔松设计了爱因斯坦天文台。

天文台位于前民主德国的波茨坦市。它建在一块很小的地面上,远远望去,就象一艘由放大了的指挥塔和缩小了的船身所组成的军舰。由于需要通过装在垂直轨道上的望远镜把宇宙射线直接引到设在地下的实验室,所以必须建造一个塔楼来容纳这个望远镜,这就有了”指挥塔”。以此为整个建筑物的纵向轴线,其它空间对称地安排在两侧。“船身”以天文台的入口为主体,墙面和屋顶与上面的塔楼没有明确的界限,浑然一体。曲线形的门窗也使人联想起轮船上的窗子。在造型设计上,天文台采有了流畅明快的流线型,这种造型直到现代才在工业设计中被普遍采用。流线造型给人造成一种好象是由于快速运动,而形成的物体在形状上的变形,这不仅象征了新时代的“动力”和“速度”感,而且与爱因斯坦相对论有着内在的巧妙联系。

天文台的建筑原料原来选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但是由于第一次吐界大战后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改用砖砌,表面抹了一层灰浆。材料上的不同并没有改变钢筋混凝土材料所能造成的灵活应用性(即无边界和形式自由的特点),建筑物同样具有强烈的可塑性,看上去更象一尊雕塑,使人联想出爱因斯坦的杰出贡献而具有了深刻的纪念性。

爱因斯坦天文台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爱因斯坦本人很欣赏这座建筑,称赞它是“有机的”,“由此为建筑师打开了全新的前景,是一个本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和造型艺术上的纪念碑。”

文化炼油厂

1977年1月,巴黎震惊了。一座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筑——篷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诞生了。

面对这座建筑,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永恒的美”等传统观点的人们无不张口结舌,继而大肆批驳起来。有人讥笑她不伦不类,有人挖苦她说“象条碰巧驶入巴黎的邮船”。

难怪巴黎人会疯狂,这座艺术中心实在太与众不同了。它不象我们常见的博览馆,也不象任何一种文化建筑,却实实在在、地地道道地象个“炼油厂或宇宙飞船发射架。”

艺术中心的柱梁、楼板、所有设备管道和电梯都毫不掩饰地暴露在建筑物的外面。中心临街的一面,设备管道依功能的不同被漆上不同的颜色。红色的代表交通设备管,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管,黄色的是电气设备管,绿色的则是供水管。但这些五颜六色的东西还不如建筑物朝向广场的一面醒目。在那一面,一条透明的圆管仿佛一条玻璃巨龙,从地面蜿蜒而上,圆管中是一部供人上下的自动扶梯。

尽管艺术中心的外表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内部却很简单。在长宽高分别为168米、48米、42米的6层大楼里,一个图书馆、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一个工艺美术设计中心,加上主楼外的音乐和声学研究中心,共占据了1033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对于这样一座建筑,并非人人都不能接受。不少人说它宏伟高大,象座“纪念堂”,有人说它堪称“神话中的建筑”,在我们对它下结论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艺术中心的建筑背景和特色。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认为,巴黎虽然拥有众多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但是其作用仅限于收藏古代艺术珍品,这对于现代生活中所要求的多层次的文化艺术交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邀请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埃设计一座二十世纪的现代博物馆。柯布西埃看到博物馆的选址在巴黎西部的西郊区,便拒绝说这种博物馆应该放在市中心。于是,马尔罗的计划没有实现。

到1968年,蓬皮杜总统想在市区建一座图书馆,偏巧巴黎布堡高地拆除一片百年老商场,腾出了一大片空地。蓬皮杜总统便倡仪修建一座艺术文化中心。原计划的图书馆内容扩大,增加了艺术作品展、电影、音乐、戏剧美术等活动中心以及餐厅、商店、停车场等等,预计每天接待一万人,使它成为一个任何人都能自由参加活动的“文化超级市场”。

为此在世界范围举办了设计竞赛。评委会从49个国家收到了491个方案。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共同设计的方案中选。工程进行了五年,于1977年完成。而支持倡导者蓬皮杜总统却因病去世。为纪念他的功绩,德斯坦总统遂将这座艺术中心命名为“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艺术中心具有灵活的空间。中心采用了大空间的布置方法,无论门窗还是墙壁都是可以拆卸的,用隔断可以随意组成各种形式的空间,甚至连厕所都做成可以随便移动的装置。

其次,外形表现特色为艺术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原来隐藏在建筑中的管道设备现在全部拉出来曝光,象图表一样清晰;在外面的人透过钢架内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里面的人活动,人们可以自由地感受建筑、评论建筑。

第三个特色是大跨度钢结构技术的运用。由于采用了大跨度的钢管桁架梁柱结构,8000多平方米的大厅中没有一根柱子,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但是,事物总是很难十全十美的,艺术中心的优点也造成了一些不足。它的灵活性大得有些过头,反而无法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要求,有时甚至导致混乱;统一的楼层高度对于演出来说低了些,对于办公、研究而言却又太高;五颜六色的管线过分突出,有喧宾夺主之嫌。

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它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教训。自开放以来,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各国人士到中心参观。目前,它所接待的观众已经超过了埃菲尔铁塔的纪录。

歌剧院

世界上最舒适豪华的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折衷主义的代表作品。自1861年开工后,中间因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起义,直到1875年1月才落成。

歌剧院位于巴黎拿破仑大道(今歌剧院大道)的对景点上,是拿破仑第三时代欧斯曼改建巴黎规划的据点之一,根据建筑师加尔涅的中选方案而建。

这座剧院是世界最大的歌剧院之一,建筑面积为11360平方米。由于舞台和休息厅占用面积很大,座位又十分宽适,因此观众厅只有2138个座位。观众厅为马蹄形多层包厢形式。舞台的长和宽各为55米,高度为60米,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演出。

建筑立面为意大利晚期巴洛克风格,并掺用一些古典主义的手法。观众厅上部覆盖着扁平的穹顶,左右两侧附有皇帝的专用入口。观众厅后面是高耸的两坡顶舞台部分,从不同的距离可以看到三个不同的轮廓。

建筑的外部和内部装修得都十分华丽。门廊有许多象征诗歌、音乐、戏剧的雕刻,两翼稍凸出。檐口下的圆窗和缨络等装饰精美华丽。屋顶两角有以音乐和诗歌为主题的群雕。休息厅内部用金色和大理石装饰,天花板和墙面饰以鲜艳夺目的油画,大楼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这座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反映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建造这座歌剧院共耗资6200万法廊,为拿破仑三世所建卢浮宫“新宫”的两倍。

泰晤士河畔的白色小山

在伦敦的泰晤士河畔,沃特劳桥边,1969 ~1976年间建起了一座气魄恢宏的建筑。它象是一座阳光投射下的白色小山,由阴暗迷蒙的天空背景衬托出来。这就是著名的英国国家剧院。

国家剧院由大小三个剧场组成。两座高塔由中部突起,标志着奥立弗剧场和利太顿剧场的后台。在建筑总体构图上占主导的,不是竖向耸立,而水平方向延伸,层叠布置、粗壮有力的平台,就象地质学上的地层似地联系着室内和室外。它不仅使内外空间互相渗透,而且也成为表现建筑特色的基本语汇。它不仅为幕间休息的观众提供了小憩和散步的场地,而且还好象把剧场空间伸展到社会生活中去。

这一建筑无所谓主要立面和次要立面,只是坦然地铺陈开来,穿插到城市中去,而成为城市风光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筑物的表面粗糙,空间丰富,形象有力,外观独特,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正如设计师拉斯顿自己所说的:“形式空间、结构和表面都由混凝土的特性所强调出来。这是建立在时间序列之中的建筑,它将随时光的流逝而增辉。”

国家剧院是战后英国最杰出的公共建筑之一。它的建成进一步丰富了伦敦的文化生活,也为建筑园地增添了新的花朵。由于国家剧院的成功,不仅使拉斯顿荣获1977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金质奖,而且还受封为爵士。

群帆泊港,白鹤惊飞

在风光秀丽的澳大利亚悉尼港的奔尼浪岛上,屹立着一组白色离塑般的建筑,似群帆泊港,如白鹤惊飞,在碧海、蓝天、绿树的衬托下异常优美动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的诞生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1956年任澳大利亚总理的凯希尔有个在乐团担任总指挥的好友古申斯,应他的请求由政府出资在奔尼浪岛上建造一座歌剧院,并为此举办了世界性的设计方案竞赛。30个国家送来了233个方案,由美国著名建筑师沙里宁等人组成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沙里宁因故来迟,初评工作已告一段落,沙里宁对评出的十个方案均不满意,重新审阅了被淘汰的方案,选中了由丹麦设计师伍重设计的方案。沙里宁预言,此方案如能实现,定能成为非凡的杰作。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其它评委,采纳了这个方案,把头奖授予了伍重。

当时伍重设计的方案只是一张草图。为了让人们从四面八方包括空中都能看见这座建筑,决定它不仅应该有东南西北四个漂亮的立面,还应该有一个从上面望下去的第五个漂亮的立面。倘若采用一般歌剧院的形式,则不可避免地在舞台上方设置一个方方正正、单调沉闷的吊布景用的台箱,并且突出在整个剧院的最高处。于是他设计了一座矗立在巨大石头基座上的、形如贝壳的薄壳屋顶,由于临近交卷时限,他没有时间去绘制正规的设计图,就把草图寄给了评委,没想到碰上了沙里宁这样一个偏爱薄壳屋顶的著名建筑师,从而一举中的。

伍重的方案虽然被选中,在实施时却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原来粗估,壳顶只需厚10厘米,底部厚50厘米。经过结构受力的计算,如此巨大的薄壳根本无法实现。伍重不得不求助于著名的结构学权威、丹麦工程师阿鲁普。三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基座工程已经结束,但关于薄壳屋顶的各种设想、试验均告失败,阿鲁普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最后不得不放弃单纯的薄壳观念,代之以预应力丫型、T型钢筋混凝土肋骨拼接的三角瓣壳体,才使施工得以继续。

同类推荐
  • 三只耳朵听音乐

    三只耳朵听音乐

    本书是小提琴曲《梁祝》作者——陈钢的散文集,收录《三只耳朵听音乐》、《关于“耳朵”的补白》、《三个“洋”老头》、《命运在敲窗》等作品。
  •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介绍了宋徽宗赵佶传奇的一生。《宋徽宗赵佶的书画贡献》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热门推荐
  • 年少时候的刻骨铭心

    年少时候的刻骨铭心

    这是一个一对高中同桌的故事,年少时候的记忆总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但年少时候总不懂得这些记忆的珍贵,高中时代十分要好的同桌,因为一个阴差阳错,七年没有联系,七年后,他返回故土,两人再次相遇,这一次,他说什么也不会放开她了。
  • 穿越之女医探案实录

    穿越之女医探案实录

    本是现代外科一把刀,谁知一朝穿越,顾小刀变顾小寡。验尸探案开医馆,顾小寡在大楚混得那也算个风生水起。
  • 天界奇谈录

    天界奇谈录

    穿越异界,一路行来一路歌。看小小少年如何一步步封天裂土,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 檀花未尽

    檀花未尽

    不存在的东西一旦出现,将会依赖,那到底应不应该存在?
  • 王俊凯我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

    王俊凯我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

    我希望大家支持我,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写小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弑仙登天录

    弑仙登天录

    远古洪荒仙界一场惊天大战,无数大能陨落。无数世界奔溃。万载后,地球仙墓出世,考古队受人陷害进入仙墓。考古队长李峰悄然之间得到上古大能所编著的《弑仙登天录》。从此一代凡人开始宇宙的传奇之旅。天才挡我路,我杀。大能挡我道。我斩、天道阻我,我灭天!欢迎大家加我的读者群哦!群号;475496314记得提建议哦~!
  • 宝贝,等等我!

    宝贝,等等我!

    中国,我又回来了!冷酷的他,花心的他,还是温柔的他?到底选谁啊?好烦啊。。。。。。害羞的我跑开了,却听见某人邪恶的声音响起,“宝贝,等等我!”
  •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东西南北风

    阮舒和高冷医生傅斯微谈恋爱后,偶尔回顾当年那段暗恋他人未果的漫长辛酸史,又想起自己如今栽在这个不解风情的家伙身上,愈想愈忿忿不平,推了推沙发上看报的某人,撇嘴:“书上说人一生谈三次恋爱最合适划算,你看,我这么多年单着好不容易谈了次恋爱还是跟你这个无趣的面瘫,一点都不划算!”沉默半晌,某人终于把报纸放往一旁,拥她入怀,声音缱绻:“其实,我也是第一次恋爱,不过对我而言的三次恋爱,一次懵懂,一次深刻,一次一生,都是你。”【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 如果风来过,那么

    如果风来过,那么

    你谈过恋爱吗?你追的他还是他追的你?美好或是虐狗?这是一部青春懵懂的校园故事,讲述了一段暗恋到明恋的爱情过程,因为是初恋,感觉有点傻,有点搞笑,你希望他们在一起吗?我也希望,可是他们会在一起吗?或者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