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9100000008

第8章 淡泊名利是最高境界(1)

万物自闲,全是因为人们自己在争名夺利。北大人告诉我们,不入名利牢笼,才能专注于眼前事、当下事,没有烦忧,达到洒脱的精神境界。

远离名利,自在生活

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绝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

——王选(北京大学教授,科学家)

淡泊与宁静,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是一种历经尘世诸多磨难和变迁后的成熟与从容,也是大彻大悟的宁静心态。

淡泊名利并非不追求名利,而是能在名利中游刃有余,顺势取得名利,并及时从名利中抽身。只有这样,我们的一生才不会被名利牵绊,身在红尘里飘摇,心在诗意地栖居,拥有一个洒脱的人生。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为了写作,决心去森林中过两年隐士生活。梭罗以种豆和玉米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山林湖泊的景色与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这样,他便从中发现了许多道理,从而完成了这本名著。

而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往往心浮气躁,难以找到那种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然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季羡林常以知了自比。最初,知了的幼虫深藏地下,等到夜幕降临,幼虫悄悄地爬上树干,等待天明,然后脱下旧壳,长出翅膀,长鸣高枝,成了诗人眼中那个“垂(造简体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淡泊之士,极富诗意。但是季老用来自比的知了并非如此,他说:“我现在就是一只长鸣高枝的蝉,名声四被,桂冠无数。”

在过往的岁月中,因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人品,季老一直被冠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称号,一生之中获得无数荣誉,对于这些他却说:“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脸红。其实我自己深知,我并没有那么好。然而,我这样发自肺腑的话,别人是不会相信的。”

他在《病榻杂记》中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表明了他对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3项桂冠的看法,并坚持将此3项“尊号”辞掉:

一辞“国学大师”。季老说:“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

二辞“学界泰斗”。季老说:“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季老说:“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最后,季老总结道:“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随后季老问:“露出了真面目,自己是不是就成了原来蒙着华贵绸罩的朽木架子而今却完全塌了架子呢?”世界上肯定有这样的人,虚名一除,便一无是处。但是季老却自信地回答说:“不是。”

关于名利,季老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只是活得越久,越觉得名利对自己越无用处,用不着争来夺去,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自然就能全身心地做学问了。他认为一个真正热衷求学、治学的人就应该孑然一身,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为虚名牵绊,只会让我们骄傲自满,学问没有精进的时候。正所谓“嚼破虚名无滋味”,虚名不过一条华丽的锁链。既然这样,不如把追求虚名的力气,花在营造令人尊敬的学养上。

淡泊就是对世间事报以淡定的态度,不争,不纠结,不骄躁,保持平常心去面对人和事,“淡中出真味,常中识英奇”,越是心性淡泊的人越能体会平淡中的长久。淡然而不虚妄,从容面对得与失,静心必能修性致,淡泊可少纷争,锦衣丰食不长久,安于本分、淡泊随性,才能快乐生活、安然度日。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一个人做到淡泊、宁静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中积存的枯枝败叶。人只有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

淡泊是不要成为财富和地位的奴隶,明志是明确自己的志向,是要做出贡献,这样就可以在恬静的人生中感受更美的风景。只有做到淡泊,方能真正体会人生真义;只有心灵宁静,方能在生命的旅途中走得更远。

【北大心理课笔记】

人生如花草植物,枯荣不定,岁月无情,生命短暂,名利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过眼云烟,根本不用为功名利禄而煞费苦心。其实,每个人都应该从功名利禄交织的尘世中超脱出来,认清生命的本质,从而掌握人生的禅机,游刃于变幻莫测的人生。

以成就为重,而非以名利为先

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只能作为一个代表而已。

——邓稼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成就与名利的关系就好像是花茎和花朵的关系,花朵虽然很引人注目,却需要花茎为支撑;花茎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却能为花朵传输养分,没有花茎的良好生长,就不可能有美丽的花朵存在。如果我们总是想着追求名利,而忽略了成就,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有失明智了。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难得的通才、大家,无论是古学还是新学,无论是中文还是外语,他都无所不通,但更让人慨叹的,还是先生不以名利为先的情怀。

曾经有一次,法国巴黎的《世界报》撰长文力捧钱钟书先生,认为中国最有资格享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非先生莫属。每天阅读外国报纸的钱先生,读到这一信息后迅速做出反应,马上在《光明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历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误评、错评与漏评,条条款款有根有据。其表面上是在批诺贝尔奖委员会,实际上却是在消除自己获奖的可能。

生活中,如果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怀一颗名利之心去从事某个领域的钻研,那么,一方面我们会很难有所成就,另一方面,我们会忽略所做事情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要知道,名利之心会让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难以心无旁骛,总是关心自己的努力究竟有没有换来应得的名利。我们总会衡量:如果有好处,我们可能会继续下去;如果没有的话,难免会有些沮丧,进而失去动力。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他长年征战。

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已经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指着拴在周围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在战场上没有功绩,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就如同参加了20次战役的驴子一样,它们最终还是驴子。其实,很多人都和这位将军想法一样,总是以名利为先,而非以成就为重。当工作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的时候,就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想法,其实这样的人反而更难有大的成就。

其实,很多时候,一味追逐名利的心态会导致我们急功近利,难以下苦功、用心做事,总是计较暂时的得与失,这样就会大大地增加我们失败的可能性。名利之心让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到的回报进行对比,追求付出与回报的对等,甚至是期望回报大于付出。一旦我们怀着名利之心去做某一件事情,必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当然也就很难取得成就了。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我们成就一项事业应有的心态。任何一个人,想要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都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有可能最终有所成就。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不计代价地去做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我们决定要从事一项行业或研究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因为看到了这项行业和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名利,而是完全出于对这一行业或研究的兴趣和热爱,或者是某种崇高的理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取得成就。

其实,成就和名利是分不开的,当我们取得很高的成就时,名利自然也就随之而来。如果一定要将这两者分开的话,那么成就就是针对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或者研究本身而言的,而名利则是外人强加给我们的。而且,虽然成就和名利一定情况下是相伴而生的,但是我们应该把取得成就看成最重要的,而不是以求取名利为第一要义。这样,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北大心理课笔记】

名利之所以对很多人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根源还在于人的欲望太过强烈,欲望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去追逐和占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名利与欲望总是遥相呼应的,名利所能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快感,正是欲望所需求的。真正想要正确对待成就与名利,我们必须认清二者的区别,把根源于欲望的名利心抛弃,从而真正投身于事业,追求个人的成就。

能登上山顶,也能站在山脚

能登上山顶,也能站在山脚,才能看尽世间的风光。

——徐志摩(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诗人、散文家)

同类推荐
  • 你体内的囤积欲

    你体内的囤积欲

    本书介绍如何在囤积分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以现在的方式生活,以及怎样运用一些具体有效的做法来改善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而过上更整洁、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18岁后认清自我必知的心理学常识,战胜世界的你,先从内心强大起来——18岁后要审视你的心理问题等。
  •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心理学:言辞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着内心的真正意识,其实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暴露”自己。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为人处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多角度挖掘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让你拥有超过常人的洞察力,使你具备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 现代崇拜心理学

    现代崇拜心理学

    崇拜心理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犹如心灵中燃烧的熊熊圣火,它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科学、正确、适度的崇拜心理能够引导人们走好人生之路,并产生正确的行动方向和行为后果,带来美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我永远爱你

    TFBOYS之我永远爱你

    三位非常漂亮的女孩回到了重庆,然后就遇见了三只,正在和三只恋爱的她们,却遇见了在和她们同班的三位女同学,(反派)之后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敬请期待……
  • 九霄八隅录

    九霄八隅录

    世事难料,村野幼童小清徽,石笋无意得古剑。出深山、踏红尘,见识人情冷暖、世间百态。炼荣辱不惊,赏花开花落。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天机莫测,仙踪虚幻亦飘渺,大道无疆心消遥。闯刀山、荡绝地,品味诡谲风云、尔虞我诈。修去留无意,看云卷云舒。远交近攻,纵横捭阖。申评: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那段时光那段情

    那段时光那段情

    每一段时光,都藏着想要的不想要的记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情……
  • 英雄铠歌

    英雄铠歌

    拥有万分之一基因优势的人,是无法被肉眼分辨的。但是,如果可以将基因潜能成倍强化呢?战铠,半覆盖型铠甲,通过“须”连接人的神经节,成倍强化人的能力!并且配备卡槽,利用灵卡辅助作战!铠斗士,用成倍的力量和重型战铠的防御力碾压对手!机铠游侠,用热武器卡召唤枪炮狙击敌人!铠之召唤师,用仆从卡召唤无尽的仆从军团横扫战场!还有异能铠,思考者……这是一个全新的战斗时代!而楚歌,现在还是暴风城洛神酒楼的打杂,一次送外卖经历,让他阴差阳错得到了暴风学院博物馆珍藏的初代战铠,成了挽救暴风城尊严的蹩脚英雄……
  • 萌妻掠心:boos放手撩

    萌妻掠心:boos放手撩

    哎!顾雨沫无语了,天啊!谁来把这个妖孽收了“我要退货“另一边”老婆,一旦付费,概不退货“.................”坏人,你放开我“某包子气鼓鼓的说,就算他是自己老爸也不能把自己像提小鸡一样地提自己。看着才到自己大腿的儿子,我们boos,找老婆去了。某包子一脸无语的看着自己老爸...
  • 天眼少帅

    天眼少帅

    得到天眼一等神器,继承鬼谷传承,学成各种鬼谷奇术;寻找遗落人间各种神兵武学;风水相术、盗墓鉴宝、赌石赌术各种赚钱门路;捉妖降魔、打抱不平、锄强扶弱;看一个风华少年组建团队征战各国异能人士.......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齐云,快说你小子到底有多少女人...”
  • 恶魔学院三年二组之流星雨美到伤

    恶魔学院三年二组之流星雨美到伤

    “喂!你到底是谁!”流辰疑惑的看着眼前这个女孩。“我?我能是谁,还不就是萝灵。”我装作很无辜样子看向她。渐渐的,我的身体变成了透明,慢慢的消失在空气中,看着他们都平安安无事的样子,真好,流出了淡淡的微笑。“不”伴随着流辰的叫,我的忆识渐渐的模糊了
  • 将军不懂爱

    将军不懂爱

    单纯可爱的她,一次次撞上南墙,头肿脚软,却依然固守着心中的梦想;天赋异禀的她,能力超群,声名赫赫,被众多权贵追逐。她们各自不安好。一场看似生硬却本注定的缘分,让她和她,成为另一个她和她。让她和他,开启一段亘古奇缘。跨越千年,从未懂得的真谛,在遇到你的那一刻,才了解:爱是当它到来的时候,他才知道,之所以会活得这么久,只是为了,终有一天,和她相遇。
  • 重生之进击的农家女

    重生之进击的农家女

    在阳光二气少女宋初夏看来,这世界诸事,除去生死这件大事,其他都是小事。也包括了重生这件事。再贫瘠的土壤,也要阳光向上的生长。再平凡的出身,也不能阻止追求小资的脚步?身为农家女,也要提起笔,古代三流文笔小作家,默默的写着文人士子们所鄙夷的风月艳调,坑骗深闺无知少女。直到某日,古代版扫黄打非轰轰烈烈的开始,主持着扫黄的这位大人一脸冷酷,忽听旁边有人说:“梁大人未婚妻便是看了这些个下流戏文方才与人私奔,最是恨透了你们这些文坛败类……”“没错!就是你!”我去……那不如姐姐我以身相许?
  • 倾城公主de完美恋情

    倾城公主de完美恋情

    “你不觉得你现在一走了之,却还有样东西没还我吗?”女孩眼中带着泪。“心么?男孩问。“不,我的心算是已经回来了,青春却没有,你欠我个潇潇洒洒的青春。”男孩还是没有停下脚步,离别之时,她问:“你不打算还我吗?”他答:“待我回来之际,用下半辈子一并还你。”女孩点点头,信誓旦旦的说:“我等你。”可等了五年,男孩还没回来。等到男孩回来时,女孩却变心了。随时间的改变,她对他的心已经生锈了,碎了一地。心能否复原,就靠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