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3600000011

第11章 文化变迁:从高山到平地(4)

武义县下山搬迁的主流始终是整村迁移,沿路中心村、沿集镇的整个村迁移,可以根据该村大多数群众意愿选择下山脱贫点,满足“同村同根”不分散观念,所以大部分下山人口是通过整村迁移下山的。为了加大对下山脱贫群众的扶持和为下山脱贫群众提供更多方便,武义县政府做到:优化政策、优化服务、多管齐下、多方争取、多方支援,努力减轻高山深山群众的负担。

(1)优化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扶贫办牵头的下山脱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下山脱贫工作的具体问题,强化工作督查。在项目立项、新村规划、土地和建房审批等方面实行乡镇全程代理、部门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开展下山脱贫援助行动,组织县机关各部门党组织结对扶贫帮困,让那些最困难的群众也能搬迁下山。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消除山区群众思想顾虑,激发他们艰苦创业的斗志,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土地优惠。凡是符合下山脱贫条件的村、户,政府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以划拨性质给农户,凡是涉及下山脱贫的地方性规费,予以减免或减半收取。积极推行旧村宅基复垦、退耕还林政策,妥善处理好下山脱贫村原有山林土地权属关系。1996年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96(11)号文件中写道:凡是下山脱贫农民的建房用地需要一定要保证供应。

(3)政策倾斜。全县各有关部门如计划、土管、城建、广电、供电等部门在涉及下山脱贫村的建设收费都制订了具体优惠政策,服务优先。通过制定完善具体政策,帮助山区群众解决在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搬迁所需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搭建好山区群众自觉下山迁移的台阶。下山农户在子女入托、入学、预防保健、就医等方面享受当地村民和居民的同等待遇,下山群众子女到搬入地学校就读的,免收借读费。妥善解决好下迁村行政设置、行政管辖权归属、村级组织体系建设、户口迁移、留守人员安置等问题,确保下山脱贫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加强对下山脱贫对象的审核把关,确保扶持政策真正落到符合条件的下迁农户身上。

(4)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及扶贫挂钩单位的支持援助。除上级和县财政每年安排下山脱贫专项资金外,还要通过社会筹资、单位筹资、结对单位援助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下山脱贫的补助。

政策上合情合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政策不合情不合理,农民当然是不会接受的。九龙山村就是在这种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还特别优惠的政策之下搬迁下山。他们以最优惠的价格买下宅基地和口粮田,每平方米3~5元。在宅基地的分配上也是非常合理,董春法主任向我们说明了这一政策:

家里有小孩的,只要达到合法的结婚年龄,即男的满22周岁,女的满20周岁,在山上没有结婚的,都可以作为一户安排。如果一个家有4个儿子,4个儿子都是22周岁以上,就可以给你安排4户,假如父母愿意跟儿子住一起,那就4个儿子4户;如果不愿意跟儿子住,可以给父母安排面积稍微小一点的建房基地,当然愿意跟儿子是最好。女儿不愿意嫁出去,愿意住这个村,也可以给她。我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这个才是合法的,男女平等。因为女的可以到男的家,男的也可以到女的家,这个也一样,也要平等。女儿不许留在本村的说法是不合法。去上门的女婿如果愿意回来,也可以分一户给他。甚至是嫁出去的女儿如果愿意回来,同样也可以分给一户。对退宅还耕,把旧房子拆掉,改成水稻田的,政府每亩补助1.5万元,如果改成旱地的每亩补助8000元,这样做既增加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工业用地,这样农民也喜欢,国家也有利。

九龙山搬迁下山,不仅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还得到社会各界的资金援助。山下之后县政府帮助解决了水电路、办公楼、公园等基础设施的资金问题。省市县计经委为新村的水电路问题的解决也给予支持和帮助。市地矿局成为新九龙山村的扶贫挂钩单位,连续三年为使村民过好春节,每年买桂圆、荔枝等礼品送到村民家中,还出资5万多元为新村改善基础设施。1997年冬,四川省绵阳卷烟厂看到武义县的送温暖宣传活动后,发动全厂职工捐资并拿出本厂的资金,由陈德良厂长亲自带着千里之远的四川省绵阳卷烟厂全厂一千多名职工的深情厚谊,向新九龙山村捐赠10万元人民币,用于修建通往村口的大道,并命名绵阳路。

由于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新九龙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俞源乡各村都要搞得好,成为俞源乡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2.愿意接纳:接纳村的帮助

搬一个村不仅需要做好搬迁村的思想工作,还需要做好接纳村的思想工作,因此下山脱贫能否顺利实施,接纳村的群众乐意下山村“搬进来”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为此,俞源乡党委书记王恒荣、乡长吕子连符乡领导和干部们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与此同时,武义县下山脱贫工作能形成现在的规模,与接纳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高山、深山群众搬迁到山下,从全面、长远来看,对接纳村是有益的,但从局部和眼前利益来看,对接纳村的好处非但不多,而且还有许多“麻烦事”如土地要重新调整、基础设施要重新扩建、就业压力增大等等。因此,需要接纳村有一定的牺牲精神。

接纳动员与下山动员比起来,做接纳村群众的思想工作要难得多。政府对接纳村的工作安排分四步走:第一步是先做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领导及两委人员的工;第二步与村干部一道做好群众工作;第三步调整土地,先把每个农户的口粮田、责任田收回,以便抽出连片的土地安排给下山村,然后本村村民的土地按减少以后标准重新分配。为了使下山脱贫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县政府要求相关乡镇建立专门的下山脱贫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做好下山村和接纳村的工作。乡镇领导常常是放弃休息日,一次次地召开干部会和村民会,挨家挨户地做群众思想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接纳村的大多数群众不仅乐意接受下山村,而且还纷纷伸出友谊之手,主动为下山村提供各种无偿的帮助:有的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对方先住,有的柴火挑来让他们烧,灶头让他们用,有的菜地先划出一部分让他们种,各种农具借给他们用,等等。

九龙山村在下山时就得到俞源乡小后陶村、下杨一村和下杨二村的接纳和帮助,三个村都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九龙山村建房用地和口粮田。1996年7月17日,经过俞源乡党委政府与下杨一、下杨二村协商后,通知九龙山村村委下山签定用地合同,下杨一、二村各出划出50亩口粮田卖给九龙山村,每亩3000元,共计30万元。到了7月19日,小后陶村也将32亩建房用地卖给九龙山村,每亩2000元,合计6.4万元。当时村里人都很穷,很难凑够这么多钱,董主任叫他们先凑够宅基地的钱,口粮田的钱先放一放,最后,在全村筹集到6.5万元,7月19日就把宅基地买下来了。后来,县政府拔下了6.4万元的宅基地钱,村里用这些钱交付了5万元口粮田的押金,最重要的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记得邓书记对笔者说原来想以这样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当初乡政府把小后陶村、下杨一村、下杨二村的村书记、村长带到我们九龙山上,提出让我们以山换田,我们想以10亩山换他们1亩田,但他们认为山太高了,不行。他们说那些山不要钱白给他们都不要,后来只能慢慢协商。

接纳地的农民为下山脱贫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把土地拿出来,把好的地段拿出来,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下山农民,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个也是跟乡政府领导工作做得好有关,如果工作做不好,就算价格高、位置不好,他们也不愿拿出土地。虽然下山脱贫村占用了接纳村的不少资源,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依然是非常融洽,过年过节也会互相做客往来。下山脱贫的村民也常常对接纳村村民说:我们今天下山了,变好了,全靠你们帮忙。

3.搬迁:机遇与挑战并存

九龙山村村民说:“第一次‘投胎’是命运注定的,第二次‘投胎’是可以选择的,这次举村搬迁一定要选好位置”。的确,他们选到了好位置,位于44省道上松线旁,距离县城16公里,离乡俞源乡政府7公里,离最近的集市王宅镇只有1.5公里,交通方便,有公交车经过村口。好位置选定后,九龙山村于1996年11月11日开始分批迁移下山,村民们带着些许不安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下山了。对他们来说,整村搬迁下山是几百年一遇的好事,也许是人生的一次大挑战。

总的来说,九龙山村搬迁分成3批,第一批是1996年11月11日开始,确定49户宅基地,开始在山下建房,1997年春节就已经有三户人家建好第一层,在新村过年,到1998年春节,第一批的49户人家全部都能够安居在新村,在山下过年。第二批10户是1998年春落实宅基地,1999年建成第一层,也陆续下山居住。第三批还剩两位老人,在2000年9月在县里组织的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在原县委组织部张荣贵部长的帮助下,建了二间房屋,将二位孤寡老人接住新村安度晚年,九龙山村圆了整村下山迁移的梦。

当初在落实每家每户的宅基地时,全村通过抓阄的办法来定每户地基的位置。先由村委划出每一块地基,大小都为110平方米,对这些地基进行编号,然后每户通过抓阄的形式确定自家的地基。要建房子的家庭,每户需拿出2220元,其中1000元是平地基的钱,还有1000元是押金,作为保证按统一规划来建房,如果按统一规划建好第一层就将1000元押金返还,剩下的220元是作为手续费上交的。由于每一块地基的高低都不太一样,有些地基很高,有些地基很低,有些地基比较平整。地基之间的最大落差接近10米,这样,地基较平的家庭可以马上建房,地基高和地基低的家庭还得平整地基,有些家庭甚至要挖掉7米多深的泥土,还有些家庭则要填补近5米深的地基,这样一来,高地基或低地基的家庭平地基还需要较多的费用,而地基较平的家庭则不需要花钱来平地基,平地基的费用就出现较大差别。鉴于这种情况,乡政府和村委讨论决定:每户拿出的1000元平地基的钱由村委统一分配,根据各家平地基所需要的费用情况来分配这部分钱,如果不需要平整地基就可以直接建房的家庭,这部分钱就不用给这个家庭,如果平地基需要花5000元的家庭,由村委从收上来的平地基钱中拿5000元给这个家庭,以此来取长补短。

由于周边的一家砖瓦厂将宅基地的好泥土取走了,村里征到的宅基地高低不平,剩下的都是些不好的泥和一些石头,原来绵阳路和公园里的泥都是被挖掉的,像一个大泥塘,因此村委只能发动群众先铺路,把那些坑给填上,因为路修好了,才能够将建房的砖运进来。修路花了20多天,全靠人力,用肩挑泥,用锄头挖土,每天早上把饭烧好,各自带上中饭,早上下山,晚上回去,有劳动能力的,不分男女,能来的都来,把高的地方的土拿来填坑,最后修成一条水泥路。路修好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平地基了,全村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几乎全部出动了。那段时间是比较辛苦的,有些直接下山租周围的民房住,有些住邻村的亲戚家里,还有些住在朋友家里,还有一些人则是回山上去住。虽然平地基时,大家基本上都是一起平的,但到了建房时由于每家每户的经济状况不同,有钱的家庭可以马上动工建房,钱还不够的家庭,有些跟亲戚朋友借到后便开始建房,借不到钱的家庭,只能等有钱后才开始建房,因此建好第一层的时间都不一致,先建好的家庭先搬下来住。从山上搬家下来时,村民们基本没什么好的家具,有的只是一些破破烂烂的生产工具。下来了以后,他们一面建房,一面打工,赚一点钱,房子又盖上去一点,赚一点,又盖上去一点。他们在建房过程中,常得到亲戚朋友来帮忙,有的是借钱,有的是出劳力,都愿意帮忙。建房的粗活一般都是自己家里人去干,技术活就要请人做,如泥水工一般是请外人做。那个时候真是不分白天黑夜,有些人白天出去赚钱,晚上又自己搬砖头、挑黄沙,一天起码要干两份活,真是不容易。如今,经过11年的努力,全村已有36户人家建成了三层以上的楼房,16户建好了两层,还有9户建好了一层,绝大多数的家庭已还清了外债,过上了安定而幸福的生活。

同类推荐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教师职业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应该包括多个层面。本书的宗旨在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创新、更新知识、培养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热门推荐
  • 欲的饵

    欲的饵

    女主人公以报恩心态和老板同居,却恋上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帅哥。三人之间的爱和情仇交织在一起,结局就是悲剧。
  • 超脑天神

    超脑天神

    任你天资如妖,怎敌我心比超脑?人类的智慧,究竟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宇宙之中,是否有真正的神灵?神奇的石头,宇宙的智彗本源,融入一个少年体内,将会耀出怎样的光彩?成神的道路,别人是那么的崎岖,可是,对于方天,却是那么的简单与自然,因为,他是这片宇宙唯一的——超脑天神!
  • 至尊兵魔

    至尊兵魔

    恨恨恨,恨天,恨地,恨苍生。战战战,战妖,战巫,战魔神。
  • 诡梦离娘

    诡梦离娘

    故事从1927年开始,由于一场地震,我国最优秀的飞机技师苏德朗被离奇击落,而后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家庭破碎,追杀、夺魂,从西北边塞,到烟雨江南……叙述平实,偶有笑点,主人公伴随变故而来的成长,一如你我身边的朋友,有情有义,有悲有喜……
  • 家的初体验

    家的初体验

    他们都相信彼此是深深相爱着的,可是为什么却越来越找不到爱的感觉了呢?唉!烦,烦……
  • 乡村医生
  • 我不占理

    我不占理

    任性野蛮女浪荡狂野,纵横华丽都市。美女才子有缘无份,在交错的时空里各自起落着他们的际遇,茫茫人海之中,他们是走向早已经注定的结局还是要展开不可预知的前程。
  • 老光棍

    老光棍

    一个内向自私,胆小懦弱的少年,却坚信自己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发现很多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场景都在他大脑里曾经出现过。他很确定,很久以前就在大脑里出现过。他甚至做了笔记,把那场景记录下来。然而有一个场景一直没有出现,但他坚信,那个场景一定在未来会出现。他推着一个长发女孩,在一条宽阔的道路上行走,那条路很宽,周围是宏伟的玻璃窗,像机场,却又不似。那个长发女孩是谁,他一直不得而知。
  • 家有鬼妻

    家有鬼妻

    主角天生命犯孤星,与同胞兄弟阴阳分体。师傅玄青道人施法使其阴阳并济。牺牲了兄长,保全了自己。奈何命理不好,饱受十二年病痛折磨。取名天佑,得以幸存。然,改变命运的却是自己师傅给自己找个一个美女鬼妻。从此走向一条与众不同的修道之路。
  • 三国大权臣

    三国大权臣

    穿越三国志,四维属性低的可怜。承受不了关二的一丝刀风,也比不上诸葛逆天的法阵。曹操的勇略、刘备的大义,吾不能及!可是吾是唯一的穿越者,即使不开挂,搞搞人脉,种种田,尔等挡得住吗?书友Q群:18394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