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300000015

第15章 隋唐汉族风俗(15)

除了沿路设置的旅店外,各地城市中也有许多旅店。像长安、洛阳、成都、扬州这样的大城市旅店就更多。如阎济美到洛阳赴举,“更无相知,便投迹清化里店”《太平广记》卷一七九《阎济美》。据《李娃传》所载,郑生应举赴长安,“居于布政里”邸店,后因故穷顿病重时,“邸主惧其不起,徙之于凶肆之中”。

隋唐时期士人出行,也有借住寺院道观者,以读书应举的寒士人为多,他们借住寺院道观,既可解曩涩之宭,又能免冻馁之苦;当然也有嫌市井“繁杂,颇妨肄业”,而看中寺院道观环境宁静幽雅以资读书者。《太平广记》卷三七三《杨稹》。如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为应付制举,“退居于上都华阳观,闭户累月”,作《策林》。《全唐文》卷六七0。一般行人在途中也有住寺的。元稹《莺莺传》曰:“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普救寺)”,结果普救寺借住了一段时间。

8.出行讲规禁

隋唐时期,长安、洛阳两京有禁夜制度。如唐初,“京城诸街,每至晨昏,遣人传呼以警众”,后来马周“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旧唐书·马周传》。按照规定,“五更三筹,顺天门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槌讫,闭门。后更击六百槌,坊门皆闭,禁人行”;“闭门鼓后、开门鼓前,有行者,皆为犯夜”《旧唐书》卷七四。《续玄怪录》载曰:进士李俊居京师,将出坊访友人包佶,“初五更,俊将候佶,里门未开,立马门侧……俄而里门开,众竟出”。又,《启颜录》载曰:“唐人姓崔,饮酒犯夜,被武候执缚。五更初,犹未解。长安令刘行敏,鼓声动向朝,至街首逢之,始与解缚。”到了晚唐,长安、洛阳的禁夜制度已有所松弛,晚唐诗人薛逢《醉春风》曰:“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隋唐时官府还在道上设卡,检查过往行人,曰“关禁”。唐律曰:“水陆等关,两处各有门禁,行人来往皆有公文”,“若无公文,私从关门过,合徒一年”。《唐律疏议》卷八。

日本僧人圆仁到唐朝求法,从扬州到登州后,曾被地方官府“来请行由,仍书行历与之”。当时圆仁的“行历”《入唐求法巡行礼记》卷二。全文如下: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弟子僧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

右园仁等,日本承和五年四月十三日,随朝贡使乘船离本国界。大唐开成三年七月二日,到扬州海陵县白湖镇。八月二十八日,到扬州,寄住开元寺。开成四年二月二十一日,从扬州上船发,六月七日到文登县青乡,寄住赤山新罗院,过一冬。今年二月十九日,从赤山院发,今月二日黄昏到此开元寺宿。谨具事由如前。

开成五年三月二日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状

隋唐时期军民人等外出,要向官府申办过所。过所,即一般出行人的通行证,上书出行人姓名、年龄、随行人、所带物品,及出行原因、时间、目的地等,由地方州县颁发,每到一地要交关禁勘查。

六、娱乐风俗

娱乐风俗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国运盛衰的一个折射。隋唐是两个灿烂的朝代,这一时期的游艺活动就象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其内容十分丰富。按其特点,大致可以分为歌舞、百戏、博弈、竞技、游戏和游赏等类。下面从隋唐时期丰富多彩的娱乐风俗事象中,择取其要者,略加叙述,以窥测隋唐娱乐风俗之盛况。

1.喜好胡舞

唐朝社会爱好歌舞,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不仅喜欢观赏由专业歌舞表演者的精彩表演,而且也喜欢在节日喜庆、礼仪社交等场合唱歌跳舞以自娱自乐。

唐代的表演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健舞刚劲矫捷,《棱大》《阿连》、《枯枝》、《剑器》、《胡旋》、《胡腾》属于此类;软舞温婉柔媚,《凉州》、《绿脸》、《苏和香》、《团圆旋》等舞蹈都属于软舞类。段安节:《乐府杂录》,舞之部。西域传来的健舞《胡腾舞》、《胡旋舞》、《枯支舞》等曾在长安及其他地方盛行一时,经常在宫廷或达官贵人的宴会上表演。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全唐诗》卷四六八。诗曰:

石国胡儿人见少,薄舞樽前急如鸟。

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毡胡衫双袖小。

手中抛下葡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

跳身转谷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

西座无言皆瞠目,横笛琵琶遍头促。

乱腾新毯雪朱毛,仿佛轻花下红烛。

洒阑舞罢丝管绝,木绵花西见残月。

描绘了他在王武俊宅中欣赏到轻灵矫捷的《胡腾舞》。在很多场合,《胡腾舞》系由胡人表演。李端《胡腾诗》曰:“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李端:《胡腾诗》,《全唐诗》卷

唐代的许多官员不仅喜欢观赏歌舞,有的还能上场表演。如唐中宗时,曾“数引近臣及修文学士,与之宴集,尝令各效伎艺,以为笑乐”;当时的工部尚书张锡善跳《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善舞《浑脱》,左卫将军张洽善舞《黄獐》。《旧唐书·儒学传下》。可见唐代歌舞娱乐之流行。

与统治阶级歌舞升平的同时,隋唐的百姓也有自己喜受的歌舞节目,如“歌舞戏”中的《大面》、《拔头》、《踏谣娘》等。《旧唐书》曰:“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儡子等戏。玄宗以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旧唐书·音乐志》。大面,又称代面,源于北齐。谓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虽勇武无比,但由于貌美,而难以威慑敌方,故常戴狰狞假面作战,“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典》”《通典·散乐》。久视元年(700年),“歧王年五岁,为卫王弄兰陵王”郑万钧:《代国长公主碑》,《全唐文》卷二七九。钵头,又名拔头、拨头,表演者头戴面具,披发持短桴作人兽搏斗状。钵头之戏,据传源于西域,谓某人因父被虎伤,而上山寻父尸,与虎搏斗;后人嘉其孝勇,故有状人兽相搏之“钵头”。唐代诗人张祜曾为弄“钵头”的容儿写过一《容儿钵头》诗,诗曰:“争走金车叱鞅牛,笑声唯是说千秋。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容儿弄钵头”张祜:《容儿钵头》,《全唐诗》卷五一一。

在唐代社会的娱乐生活中,“踏歌”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自娱性舞蹈。当时许多着名诗篇描述了民间“踏歌”的情景。如李白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全唐诗》卷一七一。;储光羲诗曰:“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储光羲:《蔷薇》,《全唐诗》卷一三九。;刘禹锡诗曰:“新词宛转送相传,振袖倾环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数,游童陌上拾花钿”刘禹锡:《踏歌词》,《全唐诗》卷三六五。唐代宫廷也组织“踏歌”表演。据《朝野佥载》记载,先天二年(713年)元宵节之夜,有数千人的“踏歌”队伍,在灯轮、火树、银花之下踏歌三日三夜。另,《新唐书·礼乐志》和《乐书》也记载了大中初年(847~852年)朝廷一次欢宴群臣时组织数百名女伶“踏歌”的盛况。当时的文人学士对宫廷“踏歌”作过许多描写,如崔液《踏歌词》曰:“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崔液:《踏歌词》,《全唐诗》卷五四。;张说《十五日祖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曰:“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张说:《十五日祖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全唐诗》卷九0。;谢偃《踏歌词》曰:“欲同今朝乐,但听歌声齐”谢偃:《踏歌词》,《全唐诗》卷三八。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也对当时的“踏歌”有所描述,诗曰:“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全唐诗》卷五一一。

在唐代宫中和民间的酒宴上,流行跳一种礼仪性自娱舞蹈“打令”舞。宋人朱熹《朱子语类》卷九二曰:“唐人俗舞,谓之打令,其状有四:曰招、曰摇、曰送……舞时皆裹幞头。列坐饮酒,少刻起舞。”朱熹:《朱子语类》卷九二。其基本动作有“回身”和“动手”等。唐诗“令丞俱动手,县尉止回身”,即是借这种舞蹈讽喻官吏的贪婪。

又有马舞,盛行于开元天宝时期。据史籍记载,唐玄宗曾盛饰马百匹,分为左右,教以舞蹈,于唐玄宗生日千秋节或朝廷宴会时舞之,以此助兴。曾于勤政楼设会,《旧唐书》曰:“内闲厩引蹀马三十匹,为倾杯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拚转而飞”《旧唐书·音乐志》。郑嵎《津阳门诗并序》曰:“又设连榻,令马舞其上,马衣纨绮而被铃铎,骧首奋鬣,举趾翘尾,变态动容,皆中音律。”郑嵎:《津阳门诗并序》,《全唐诗》卷五六七。西安何家村出土的一鎏金壶,腰间有一饰马,口衔酒杯而舞,乃是源自舞马“衔杯上寿”《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至德元载八月”。唐人咏舞马诗词颇多,如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曰:“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髬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全唐诗》卷八七。舞马娱乐在中唐以后仍活跃于宫廷宴。如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宴群臣于麟德殿,蹈着九部乐的优雅节奏“内出舞马”,婆娑起舞,德宗乘兴“赋诗一章”,群臣纷纷唱和。《旧唐书·德宗纪下》

在音乐欣赏方面,唐代民间最流行的是有说有唱的说唱艺术。唐代说唱的主要形式有寺院俗讲和民间说书。寺院僧侣为招揽善男信女,扩大宗教影响,在寺院观舍聚众讲演,以俚言俗语说唱宗教故事,宣扬轮回和果报。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长安文淑僧最擅长俗讲,他讲演时,“听者填咽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文淑僧的俗讲曾经轰动一时,但因其宣讲的内容无非“淫秽鄙亵之事”赵嶙:《因话录》卷四。被官府数次仗背流放,俗讲的记录底本,称为变文,敦煌文书中保留了大批的变文卷子。

寺院的俗讲促成民间说唱艺术的形成。至晚唐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说唱已成为很受城市市民欢迎的娱乐方式,酒馆茶楼、佛事斋会以及官僚贵人举行的宴会,都成了说书艺人的表演场所。

2.百戏极盛

隋唐是宫廷百戏极盛的时代。隋炀帝曾把大量百戏艺人集中于洛阳,进行隆重的表演活动,以炫耀国势。单是公元610年招待突厥可汗的一场百戏,动员的表演人员就达三万人之多,着名的幻术“黄龙变”、杂技“双竿对跳”等,都是当时高水平的代表作。唐朝历代帝王均喜欢“百戏”。唐玄宗时还在宫廷乐舞机构教坊内,设“鼓架部”具体管理“百戏”的教习、排练和演出。按唐代旧制,“承平无事,三、二岁必于盛春殿内赐宴宰相及百官,备韶蠖九奏之乐,设鱼龙曼衍之戏,连三日,抵暮方罢”。马端临:《文献通考·俗乐部》。此外,每逢节日及其他喜庆之事,也要盛陈“百戏”。

隋唐时期的“百戏”中有参军戏,是戏剧表演的前身,起源于秦汉,以插科打诨为主,演员在台上调谑取乐,以言词和动作,博观众之笑。唐代的参军戏比前代有所发展,戏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故事情节,有对白,有动作,也有歌舞。艺人们随地取材,以身边故事入戏,甚至以政事入戏,讽刺当朝权贵。据《资治通鉴》记载,开元八年春(720年),“侍中宋疾负罪而唐朝诉不己者,悉付御史台治之。谓中丞李谨度曰:服不更诉者出之,尚诉未已者且系。由是人多怨者。会天旱有魃。优人作魃状戏于上前,问魃:何为出?对曰:奉相公处分。又问:何故?魃曰:负冤者三百余人,相公悉以系狱抑之,故魃不得不出。上心以为然”。《资治通鉴》卷二一二。这是优人利用参军戏为人鸣冤的典型事例。唐代的参军戏剧目很多,有《婆罗》、《假妇人》、《陆参军》等,主要以滑稽的事故情节、幽默的言词和演员的夸张表演吸引观众。

当时的百戏中,最受人欢迎的是“窟儡子”。“窟儡子,亦曰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乐也,汉末始用之嘉会。北齐后主高讳尤所好。高丽之国亦有之。今闾市盛行焉”杜佑:《通典》卷一四六。根据当时的文献记录,傀儡戏有悬线木偶和盘铃傀儡等。林滋《木人赋》载曰:悬线木偶“来同僻地,举趾而跟底则无;动必从绳,结舌而语言无有。既手舞而足蹈,必左旋而右藏。藏机关以中动,假丹粉而外周。”《文苑英华》卷八二。盘铃傀儡在民间也颇为流行。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曰:“大司徒杜公在维扬也,尝召宾幕闲语:我致政之后,必买一小驷八九十千者,饱食讫而跨之,着一粗布裥衫,入市看盘铃傀儡足矣。……后致仕,果行其志。”这种盘铃傀儡已在市上公开演出,可见这时扬州已经有职业的傀儡艺人。傀儡戏离不开木偶,唐罗隐《木偶人》记载傀儡之制作曰:“以雕木为戏,丹镬之,衣服之。虽狞囗勇态,皆不易其身也”《全唐文》卷八九六。“雕木”指的就是以木雕头部和身躯,“丹镬之”就是以彩色描绘面目,“衣服之”就是着以绢布之衣。

百戏中的走索表演,惊险奇绝,造型优美,在汉代时已十分盛行。但汉时表演走索者皆为男性。到隋时,女子走索进入百戏“娱乐圈”。《隋书·音乐志》曾记载当时的女子走索表演曰:“二倡女对舞绳上,相逢切肩而过,歌舞不缀”。唐代,走索几乎成为女子的专门项目,中唐诗人刘言史曾作《观绳伎》诗,描写了寒食节时广场上女子走索表演的精彩场面:

泰陵遗乐何最珍,彩绳冉冉天仙人。

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

重肩接立三四层,着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丸剑渐相近,侧身交步何轻盈。

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

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

在三四层重肩之上,云发高髻、绮罗溢香的女艺人切应“百夫伐鼓”的缓急节奏,时而背行,时而翻身,时而侧悬,整个表演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缘竿之戏汉时已盛,而唐代则翻出女子缘竿,且愈演愈奇。《朝野佥载》载曰:“幽州人刘交,戴长竿高七十尺,自擎上下。有女十二,甚端正,于竿上置定,跨盘独立。”《杜阳杂编》载曰:“敬宗降诞日,大张音乐,集天下百戏于殿前。有伎女石火胡,本幽州人也,挈养女五人,才八九岁,于百尺竿上张弓弦五条,令五女各居一条之上,衣五色衣,持戟挥弋舞破阵乐曲,俯仰来去,赴节如飞。”又,《明皇杂录》载曰:“时教坊有王大娘者,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州方丈,令小儿持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缀。”这些资料说明,传统的缘竿之戏由于女子的参与而变得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又有蹋球表演,演员脚踩特制大球,并在上面表演各种动作,又称踏鞠、蹑球,或骨鹿舞、胡旋舞。《隋书·突厥传》载曰:隋时突厥“女子好踏鞠”《隋书·突厥传》。可见,蹋球本为胡人之球戏。唐时,蹋球之戏已传入京城长安。《封氏闻见记》曰:唐代“乐人又有蹑球之戏,作彩画木球,高一、二尺。伎女登蹑,宛转而行,萦回去来,无不如意”《封氏闻见记》卷六《打球》。《新唐书·礼乐志》曰:“胡旋舞,舞者立球上,旋转如风。”《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乐府杂录》曰:“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圆球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球子上,其妙如此。”王邕《内人蹋球赋》曰:宫廷嫔伎蹋球,“扬抰叠足,徘徊踯躅,虽进退而有据,常竞奔而自勖。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下则雷风之宛转,上则神仙之结束。无习斜流,恒为正游。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弄金盘而神仙欲下,舞宝剑则夷狄来投”;精彩的表演,常博得“万人瞻仰,洛神遇而耻乘流,飞燕逢而惭在掌”《文苑精华》卷八一《内人蹋球赋》。

2.双陆流行和叶子戏肇端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神秘异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藏、神农架、新疆、楼兰。让读者畅游在这异域风情之中。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把世界带到你眼前

    把世界带到你眼前

    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却不知还未出门便要小心——游而无方、行李过重、心里没数、不留后路……都是陷阱;想来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却不知恋人间平等相处才是最妙——随意拍照、胡乱赞美、过于腻歪、打拼过度都可能葬送你的甜蜜;为了表示尊重而刻意早到,可却看到了不该看的反而失礼;为了显示勤奋而每晚加班,却被认为是能力不够,智商缺电……刘墉用幽默的故事将这个斑斓的社会剖析给你看,用父亲的情怀开出一剂剂或辛辣或酸辣或硬辣或甜辣的青春处方,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带到年轻读者——你的眼前。
  • 高冷佳人:佳人绝世而立

    高冷佳人:佳人绝世而立

    凌云宫位于靳山之顶,她本翩若仙女,不染红尘,却因使命踏入轩辕,卷进是非之中。他本轩辕国三皇子,一心只想自由,却注定得不到。。。。。。。“容若,你不是白潇潇,你只是你。”“三哥何必自欺欺人,白潇潇能如何,她是已去之人,王盼儿又能如何,与我毫不相干,你也只是三哥而已。”转身那一刻,便已注定,就像初次的相遇,命运的捉弄,我们又能怎样挣扎。。。。。。。
  • 归元神魔诀

    归元神魔诀

    都说最难过的关是时空的乱流,然而他却做到了,来到这个异世大陆。意外?九族混血,必死无疑,第一废材?巧合?一次机缘,从此,这世上少了一个废物,多了一个天才。呵呵,让你们看到什么叫“废材”!什么叫做“杂种”!修魔煅体,强者之路,我必为王!佛曰:花开生两面,人生魔佛间。又有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乱世出枭雄。当两个条件都具备,又会撞出什么样的火花?风起云涌的世界,看三爷如何龙凌九霄,一念神魔!
  • 无影召唤

    无影召唤

    悲剧少年姜无影,一生奋斗,却难逃宿命。自从得到无名戒指后咸鱼翻身,什么校花,护士,御姐,萝莉,千金美女,爆红明星接踵而来。刀剑、枪械、丹药、进化药剂、神器、圣宠、未来武器要啥有啥。你是黑社会老大?小弟成千?看我随便召唤个神宠就能让你落花流水!你是武术高手?飞檐走壁?看我随便来点进化药剂一只手打你俩!你是政府高官?手眼通天?看我未来科技搜寻贪污证据马上倒台!
  • 秦淮河畔

    秦淮河畔

    前世帝王今世侠,百花绽放争芳华。一世恩怨今生了,情仇虐恋思无涯。从秦淮河畔说起,明朝末年,朝政腐败,才子精英与秦楼名妓弹琴作对,饮酒赋诗,整个高层精英堕入烟花之地,时遇清军入关,在朝廷日渐消靡外敌来犯的动荡年代却产生了许许多多关于秦淮名妓的传说。
  • 萌宝来袭:纯禽爹爹俏妈咪

    萌宝来袭:纯禽爹爹俏妈咪

    为了应付父亲的心愿找一个继承人,她只能去撩了一个男人。谁知道,这个男人竟然甩不掉了!我叫宝宝,今年六岁,我的妈咪是个天然呆,至今还被爹爹耍的团团转。我的爹地是大总裁,又帅又温柔噢,可妈咪却说爹地无耻下流又腹黑。“爹地,妈咪说你不敢拿下她。”“宝贝,为了你妈咪,我就拿下她试试……”某宝,狂汗!果然,无耻!
  • 俊俏古怪心理医生奇遇记

    俊俏古怪心理医生奇遇记

    我是一个心理医生,一个自小经历过严格的中国传统武术训练,拥有许多奇异经历的心理医生。我的这些经历中,有神话中的仙女,英雄,有浪荡江湖的豪客,侠女,更有都市白领富豪等各色人物的参与。我经历过很多事情,见过吸血鬼,狼人,狐妖,甚至是外星人,僵尸,死去的人等等。我也很奇怪我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经历,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很奇怪,有很多事情解释不明白不?但是不管世界上事情如何奇异,不变的总是人类之间真实的感情!
  • 良辰吉日

    良辰吉日

    什么,真的有穿越这回事?好吧,既来之,则安之!什么,这么多帅哥都喜欢我?其实真爱只有一个啦!什么,又被骗了?又被虐了?又被坑了?不怕,我有金刚不坏之······心!只有坚强的人,才能笑到最后,然后抱得帅哥归。小白?我不是;玛丽苏?更不可能!女尊?人家只是一个弱弱的小女子啦!且看我如何在这个架空的世界上演女屌丝的逆袭!
  • 重生之特工女仙

    重生之特工女仙

    水琴琴成亲前夜被人掳走,为了保住清白,她跳崖自尽,自此一个妙龄少女香消玉殒。第二日原本死去的少女突然睁开了眼,一切从这一刻开始改变。当少女衣衫不整的出现在城门口时,路人对她指指点点。她的未婚夫当场甩给她一封退婚书。理由是:她清白已毁,配不上他。少女嫣然一笑,“配不上吗?对,你的确配不上本小姐!”不就是退婚书吗?本小姐也会写。她拿起他腰间精致的小刀,洋洋洒洒的在城墙上刻下了一封退婚书……本文女强,更新稳定,欢迎入坑阅读。
  • 青春没了,痘还在

    青春没了,痘还在

    本书用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尖锐的笔调,记录下一个80后的工作、生活、爱情以及思想片段,给全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的80后——我们已经长大了。全书按照80后的工作生活、日常趣事、爱情、记忆、思想片段、等共分为八个部分,共约90篇文章,11万字,全面展示80后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