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9600000004

第4章 向阳花木早逢春

史弥远是史浩五十九岁时生的第三个儿子,长得眉清目秀、天庭开阔、聪慧异常。史浩常说这孩子长得同自己一模一样。由于家庭条件很好,所以其父从小就聘请名师杨简对他进行教育。弥远的政治悟性很高,读《周礼》时说:这是一部周公治国平天下的书。如果安排官吏、布置任务,各官都能胜其所任,政治教化与礼法刑政的设置都能适合时势事理,何愁天下不太平呢?岂独周乎?读《春秋》时则说:这是一部关于天子如何执行赏罚的书。统治天下的人,赏罚的大权必须由“上”自己掌握,不能失之于“下”。天子如果自己不掌握赏罚的大权,那么也就没有权了,这才是天子的“春秋”。他熟悉历史,谈起话来谈古论今,头头是道。史浩常常赞叹:这小子将来可是一个“廊庙”之器(朝中的栋梁之臣)啊!所以随时随地对他进行怎样才能担当天下之重任的教育,把自己的学识与从政经验传授给他,从而使他在如何从政为人方面“得天独厚”。

史弥远生长在公侯宰相之家,家庭富贵鼎盛,他完全可以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但他却完全不同于那些出身豪门的纨绔公子。他穿着朴素,不求美食,犹如出身寒门的子弟。他是史浩的第二个妻子所生,俗称“庶”出,同长兄弥大生的儿子史守之仅差两岁,叔侄同门。他性格内向,沉稳寡言,不骄不躁。十三岁那年,按规定可以享受“京秩”,但他却提出让给“仲父”,他父亲觉得很惊奇。十六岁时补承事郎。十八岁时转宣议郎,铨试时(量才授官的考试)得了第一,调任建康府粮料院,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到二十七岁,授大理司直,二十八岁迁太社令,二十九岁迁太常寺主簿。该年四月,父亲史浩去世,弥远在家守丧三年,至二十九岁复为大理司直。不久改任诸王府大小学教授。宁宗即位之后第二年(庆元二年),当时史弥远三十三岁,在论对目前应如何治国时,他提出,当前的国策应该选拔和表扬廉洁的官吏,疏浚河道,巩固堤防,充实仓库,公平赋税,鼓励农业,禁止末作,做好防涝防旱的准备;修筑城墙,增强武器装备,挑选良将,训练士卒,搞好粮食储备,加强边防警戒,做好战备。宰相京镗看了后,对这一高瞻远瞩的国家战略思想十分赞赏,当即对弥远说:你的才干远远超过了我,我的子孙后代就托付于你了!(京镗是韩侂胄的高参,在韩侂胄与赵汝愚的夺权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京镗由刑部尚书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赵汝愚罢相后,遣知枢密院事,庆元二年〔1196〕为右丞相。)

由于史弥远得到京镗的重视,三十五岁被授枢密院编修、工部郎官,改刑部郎官。从“郎官”开始,弥远总算进入“京官”的行列。三十七岁那年,史弥远出任池州的知州。四年后,四十一岁提举浙西常平,负责浙西粮食的平价以籴、平价以粜等惠民利民工作。开禧元年,四十二岁的史弥远调回京城,授司封郎官,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迁秘书少监,迁起居郎。开禧二年,兼资善堂直讲。这一年对史弥远来说,是人生道路上很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韩侂胄已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坚意要出兵北伐,把所有反对他冒险出兵的大小官吏,包括像钱象祖这样的参知政事,统统排挤打击出局。宁宗实际上已被侂胄架空,大有沦为傀儡之势。在这种形势下,宁宗召群臣集议该不该出兵北伐,有谁敢来冒此风险,自己找死呢?只有史弥远一个人挺身而出,进言说:

今之议者,以为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此为将之事,施于一胜一负之间,则可以争雄而捷出。若夫事关国体、宗庙社稷,所系甚重,讵可举数千万之命轻于一掷乎?京师根本之地,今出戍既多,留卫者寡,万一盗贼窃发,谁其御之?若夫沿江屯驻之兵,各当一面,皆所以拱护行都,尤当整备,继今勿轻调发,则内外表里俱有封圻。毋惑浮言以挠吾之规,毋贪小利以滋敌之衅,使民力愈宽,国势愈壮,迟之岁月,以俟大举,实宗社无疆之福。

进言前弥远的朋友提醒他说,你这样做必然得罪韩侂胄,你不想想太夫人年事已高,这岂不让老夫人担忧吗?弥远回答说:“时事如此,言入而益于国,利于人,我得罪甘心焉。”

唐太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件事,使宁宗看到了满朝文武之中,谁是能仗义执言,不怕韩侂胄威权的人。

于是,宁宗立即封史弥远为鄞县男兼权刑部侍郎。第二年(开禧三年),又遣弥远为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从三品)。

开禧三年(1207),由于韩侂胄贸然北伐失败,国家主力部队大部分受损。金兵占领了蜀口、京湖、两淮大片领土。金兵所到之处,打、杀、抢、烧,兵民死亡以千万计,国家军费开支超亿。诚如王居安所言:“自兵端一启,南北生灵,壮者死锋刃,弱者填沟壑。荆襄、两淮之地,暴尸盈野,号哭震天。军需百费,科扰州县,海内骚然。”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韩侂胄急于求和,一连8次派人赴金营(濠州)协商和议的条件。金人提出割地、赔款、惩办发动战争的首谋等条件,韩侂胄把苏师旦等三人推出去作为战争的首谋,并答应函苏师旦的首级以谢金人,争取达成和议。但金人硬是要韩侂胄的首级。韩侂胄无路可退,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千百万人的生命,执意要把战争继续下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宫中密谋如何“去凶”,即除去韩侂胄。谋划既定,要找一个最可靠的人联络宫外的人具体执行,这样就找到了史弥远。史弥远领了“密旨”,即可以调动军队的“虎符”,找参知政事钱象祖和李壁。钱象祖就拿了“虎符”找主管殿前司的夏震。夏震接到“虎符”就调动护圣亲兵五百人,于十一月乙亥日清晨,守候在宫门,趁韩侂胄上朝之机,截轿诛韩侂胄于玉津园。这事《宋史·宁宗纪》记载如下:

十一月甲戌,诏韩侂胄轻启兵端,罢平章军国事,陈自强驸充位,罢右丞相。乙亥,礼部侍郎史弥远等以密旨命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诛韩侂胄于玉津园。以钱象祖兼知枢密院事,李壁兼同知枢密院事,以诛韩侂胄诏天下。

韩侂胄被诛当天早朝,钱象祖、李壁立即赴延和殿向宁宗汇报韩侂胄已诛。宁宗当天就给钱、李等有功之臣加官。两人本来都只是参知政事,同时加“知枢密院事”。史弥远则由礼部侍郎升签书枢密院事(连升两级)。弥远不接受,宁宗就改弥远为礼部尚书。仅过一个月,钱象祖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史弥远则从礼部尚书晋升为同知枢密院事。再过一个月(嘉定元年正月),弥远晋升为知枢密院事;六月,史弥远兼参知政事。十月,钱象祖为左丞相,史弥远则晋升为右丞相。

在韩侂胄被诛,史弥远任礼部尚书至右丞相这一年时间内,南宋朝廷做了四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这事是由宁宗自己直接处理的,出面代表南宋朝廷的是当时的右丞相钱象祖,史弥远是礼部尚书。开禧三年十一月初韩侂胄被诛。十二月初,以许奕为金国通问使,金国表示愿意归还大散关、隔牙关和濠州,和议有望。这时朝中初露麻痹松懈情绪。史弥远看到这个苗头,立即向宁宗上疏言:

今两淮、襄、汉沿边之地,疮痍未瘳,军实未充。当勉励将帅,尽吾委寄之诚;简阅(检查挑选)士卒,核其尺籍之缺;缮城堡,葺器械,储糗粮。当聘使既通之后,常如干戈未定之日,推择帅守以壮藩屏之势,奖拔智勇以备缓急之求。

这疏言在和议未订之前,属于未雨绸缪,显示出史弥远作为一个政治家、战略家的高度的敏感性与前瞻性。

嘉定元年(1208)一月,金国提出要韩侂胄的首级。宁宗不同意。三月,金国提出用韩侂胄的首级换淮、陕侵地,宁宗同意了,和议终于达成。

第二件大事就是清除韩侂胄党。这件事自韩侂胄被诛那天开始,由宁宗自己把关,中央各部具体执行,抄的抄,查的查,罢的罢,管的管,杀的杀,一时成了一个政治运动。

第三件大事是为“庆元党案”平反。这事对史弥远非常有利。因为“伪学党”中的重要人物如朱熹、赵汝愚、周必大、楼钥、杨简等人与史浩交谊甚深,杨简是史弥远的老师,为这批人平反与重新入朝,为史弥远执政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组织基础。

第四件大事是重组中央执政班子。这事是宁宗亲自把关的。由于以诛杀韩侂胄的功臣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央执政班子”带有过渡性质,其中难免混入一些与韩侂胄有亲密关系或牵连的投机分子。在新的中央执政班子中,唯一在诛韩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而又与韩侂胄没有任何牵连的人就是史弥远。所以,他在这场“政治淘汰赛”中一枝独秀,仅仅在一年之内,就由一个副部级的礼部侍郎迁至正部级的礼部尚书,由礼部尚书至同知枢密院事,又由同知枢密院事遣知枢密院事,再从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最后升为右丞相,到了当朝一品。

以上四件大事,都是宁宗自己的决策,史弥远则以既反对冒险又力主充实军备而步入中枢。宁宗这四大决策,是由当时的形势决定的,是顺应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走势的。

同类推荐
  • 弈林外史

    弈林外史

    棋坛腹黑少年,翩翩穿越,大明嘉靖。棋盘上,黑白争雄,屠龙打狗,拈花一笑,风起云涌。棋盘外,入锦衣卫,配飞鱼刀,审奇案,拥美女,结勋贵,斗严嵩,险象环生、步步惊心!
  • 猎杀手记

    猎杀手记

    主人翁没有一身能傲视天下的武功,主人翁更没有好得离谱的运气.但是为了生存,他只能让挡在他面前的一个个巨人,都倒在了他的脚下.这是一本逆袭强大对手的小说,这是一本告诉你咸鱼如何翻身的小说.
  • 大明圣皇

    大明圣皇

    昔日的兵王,灵魂穿越到了崇祯十六年,皇太极嗝屁的那一天六个月后,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七个月后,吴三桂放满清鞑子入关战火即将席卷天下……为了不留金钱鼠尾,为了不给鞑子做奴才,为了性福的活下去,兵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造反征途!时间如此紧迫,有着能够制造穿越火线中武器这一金手指,新生兵王能否实现人生道路上的华丽逆转?且看大明圣皇……(*^__^*)新书劳烦各位看官先收藏,有推荐票的请投给本书,拜谢!
  • 大宋王朝4

    大宋王朝4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汉末烽烟

    汉末烽烟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叛乱四起,群雄割据。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竖子无法出头的年代,这是一个分崩离析,危机四伏的年代,这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年代,这是一个纵马狂飙,血洒疆场的年代,这也是一个史上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年代。一个历史系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意外穿越回到了初平元年二月的洛阳城,等待他的却是那场史上最为著名的大火烧过后的断壁残垣.....我叫陆渊,传奇才刚刚开始!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神末纪元

    神末纪元

    流传下的破碎只言片语文字记录里,提到这件事情,所有执笔者都只说,这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描述的事情,所以不曾流传。正如那位名叫张小花的优雅家伙在他一百八十岁的出发前宣言中放肆说道“传说?神迹?别和老子说笑了,你们只会看见天空中崩碎垂死的神……,真他妈的壮哉!”而那位被称为人类历史中最无法超越的家伙,没有活着归来,只是在临死前传回了一篇长达数百字的墓志铭。“我挥向众神的屠刀,是荣光,是罪恶,是毁灭,是永生。”—选取自圣张小花的墓志铭“祖先挥向众神的屠刀,是荣光,是罪恶,是毁灭,是永生。”“我找到了“上帝”,并杀掉它,我愚蠢而幸运的同胞们啊,从此你们都可以是神。”张小花,此致敬礼。从此地球进入神末纪元。
  • 生死召唤

    生死召唤

    主人公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中,有幸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满腔热血的游历大陆,但有一个魔妄图毁灭这一切,于是,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最后,他发现,这一切的一切,早已注定…………
  • 法相狂潮

    法相狂潮

    神纹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法相天地这门从大乘期才能涉足的巅峰神通瞬间普及开来,修行标准直降至元婴期。在这个元婴多如狗的时代,经典的三头六臂法相,佛门传承的罗汉金身法相,妖族特色的本源法相,甚至生活化的挖掘机法相、添加剂法相、显微法相……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法相狂潮。
  • 霸道总裁独宠嚣张二小姐
  • 萌宝至上:男神招架不住

    萌宝至上:男神招架不住

    新书报告,男神大人“老公救我”颜夕情急之下挽住一个人,来充当自己的老公,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谁知,事后却惹到了一只大灰狼。“老婆,你都摸了我,而且还花了我的钱,你得对我负责”某人可怜兮兮的说着...“你....你.....你.....离我远点,早知道当初就不让你帮忙了”白梓阳可怜兮兮的:“老婆你又在嫌弃我....”许我一朝良辰,聘你万丈情深【交流群:465010909】
  • 仙锦佳人

    仙锦佳人

    【1V1痴情生死恋】她前世太过冰冷圣洁,令众人只能仰慕。从来一世,以清纯俏皮走天下。得一技盛势凌云,斩九霄图腾,破逆天大道。他本是上知三界众生,下知鸡毛蒜皮的天庭谋士,不遇天下贤主绝不出户。为助她成神,屈尊轮回专做她的知士。“放弃了不代表不爱了,凡人,下雪的时候记得想我。”将手放在封印处,他几欲仰天泪流,一字一顿的重复着封印语。“如果这句封印语非要到最后才告诉我,我宁愿海枯石烂都不要听到。”
  • 暖爱入骨:大叔心头宝

    暖爱入骨:大叔心头宝

    苏紫檬大学毕业后终于进入心仪的建筑设计公司上班,本来她只是想做一名普通的建筑师,哪知却一不小心撞上了腹黑大叔,还被大叔母亲误认为是儿媳妇逼她生孩子。大叔:“紫檬,你快把衣服穿上。”紫檬:“不穿,我就不穿!”大叔:“你再不穿,我就要干坏事了。”紫檬:“我是大叔的心头宝,白天我把大叔气到七窍生烟,晚上我把大叔折磨到腰酸背痛……”
  • 重启那年岁月

    重启那年岁月

    重生十年前,重走青春路,掀起人生狂潮。阔别十年,重走十年,同样的十年,不一样的十年。掀开文艺浪潮,肆意挥洒人生!!
  • 辇下岁时记

    辇下岁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