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9500000028

第28章 孟子(16)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④,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⑤,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注释】

①庆:赵歧注云:“赏也。”②掊克:朱熹《集注》云:“聚敛也。”③搂:带领。④无易树子:赵注云:“树,立也,已立世子不得擅易也。”⑤无摄:摄即兼代之意,朱熹《集注》云:“当广求贤才以充之,不可以阙人废事也。”

【译文】

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当今诸侯是五霸的罪人,当今的大夫是当今诸侯的罪人。天子巡幸诸侯叫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春天巡视耕种,救助贫困,秋天视察收获,周济歉收。进入诸侯国境,见到土地开垦,田野整治,奉养老人、尊敬贤人,有才能的人受到任用,就给予赏赐,赏赐土地。进入诸侯国境,见到土地荒芜,老人被抛弃,贤人被疏远,聚敛成性的人担任官职,就给予责罚。诸侯一次不朝见就降低其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其封地,三次不朝见就调动六军更换国君。因此天子声讨而不征伐,诸侯征伐而不声讨。五霸就是率领诸侯讨伐诸侯的人,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五霸以齐桓公最卓著。在葵丘的盟会上,诸侯将盟书用函装起来放在牺牲上,没有歃血。第一条誓言是:‘诛杀不孝者,不改立太子,不立妾为妻。’第二条誓言是:‘尊敬贤者,培育英才,表彰德行。’第三条誓言是:‘尊敬老人爱护幼儿,不怠慢宾客、旅人。’第四条誓言是:‘士人不世袭官职,官职不兼任,选用贤士。不乱杀大夫。’第五条誓言是:‘不遍筑堤防,不禁止邻国采购粮食,不能有封赏而不通报。’又约定:‘所有参与盟会的人,在盟誓后都言归于好。’当今诸侯全都违犯了以上五条禁令,所以说当今诸侯是五霸的罪人。”

“助长国君的罪恶,臣子的罪过较小,逢迎国君的罪恶,臣子的罪过较大。当今大夫都逢迎国君的罪恶,所以说当今大夫是当今诸侯的罪人啊。”

§§§第八章

【原文】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①,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②。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注释】

①南阳:在泰山西南、汶水之北,是其时齐鲁争夺的要地。②典籍:指有关典制的档案文献。

【译文】

鲁将任慎子为将军,孟子说:“不教化民众而使用他们叫殃民。殃民者在尧舜之世是无法容身的。哪怕一仗就战胜了齐国,占据南阳,也是不可以的。”

慎子勃然怒道:“这是我不明白的道理。”

孟子说:“我明白地告诉你吧。天子的土地方圆千里,没有千里就不足以接待诸侯;诸侯的土地方圆百里,没有百里就不足以奉守宗庙的典册文书。周公分封于鲁,土地方圆百里,土地虽非不足但也仅有百里;太公分封在齐,土地也是方圆百里,土地虽非不足但也只百里而已。现在鲁国方圆是百里的五倍,你认为若有称王天下者兴起,鲁国之地是会削减呢,还是会增加?仅仅是取得他处来增益此处,这样做仁者尚且不干,何况是杀人来夺取呢?君子事奉君主,一定是致力于引导君主合乎大道,有志于仁的。”

§§§第九章

【原文】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①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②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③,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阿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④。”

【注释】

①貉:同貊,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号。②黍:今称黄米,即糜子。③饔飧:本义指早餐和晚餐以饮食为馈客之礼。④大貉小貉,大桀小桀:指尧税率十抽一,适中;多了就和桀纣那样的暴君差不多,少了就会像貉族那样落后。

【译文】

白圭说:“我想定税率为二十抽一,怎么样?”

孟子指出:“你的方针是貉国的方针,假如有一万户居民的国家,只一个人制作陶器,行不行?”

白圭说:“不行,陶器将不够用。”

孟子说:“貉国,各种谷类都不生长,只长糜子;既没有城墙和房屋,又没有祖庙和祭祀的礼节,也没有各国间的互相往来、致送礼物和宴会,也没有各种衙署和官吏,所以二十抽一就足够了。如今在中国,摒弃一切伦常,不要各种官吏,那怎么能行呢?做陶器的太少了尚且不能使一个国家搞好,何况没有官吏呢?想要使税率比尧舜十抽一还轻的,是大貉小貉;想要使税率比尧舜十抽一还重的,是大桀小桀。”

§§§第十章

【原文】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之外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①,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②。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而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注释】

①訑訑:赵歧注云:“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②距:同“拒”。

【译文】

鲁国将让乐正子执政,孟子说:“我听说这件事,高兴得睡不着觉。”

公孙丑说:“乐正子强有力吗?”孟子说:“不。”

公孙丑说:“他很有智谋远见吗?”孟子说:“不。”

公孙丑说:“他见闻广博吗?”孟子说:“不。”

“那为什么您高兴得睡不着觉呢?”盂子说:“他为人喜好善。”

“好善就足够了吗?”孟子说:“好善足以治理天下,何况鲁国呢?如果喜好善,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将不远千里把善事善行善言告诉他;如果不喜好善,那么他就会说:‘哦,哦!我已经都知道了。’哦哦的声音,脸色把人拒于千里之外。士人被拒于千里之外,那么阿谀谄媚的人就要来了。和阿谀谄媚之徒混在一起,国家想达到大治,能行吗?”

§§§第十一章

【原文】

陈子曰①:“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②,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注释】

①陈子:或谓指孟子弟子陈臻。②礼貌:礼仪、态度。

【译文】

陈子问:“古时的君子怎样才会出仕?”

孟子说:“出仕有三种情况,离职有三种情况。迎接时表达敬意遵循礼节,说将实行他的进言,这样便出仕;如果礼仪、态度恭敬不减,说过的话却不实行了,就去职。其次,虽然没有采纳进言,但迎接时表达敬意遵循礼节,这样便出仕;礼仪态度变差了,就离去。再次的是,早上没有吃,晚上没有吃,饿得出不了门,国君听说了说:‘我作为一国之君上不能实行他的主张,又不能采纳他的进言,让他在我的土地上受饿,我觉得羞耻。’如果周济的话也可以接受,只不过是免于死亡罢了。

§§§第十二章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②,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③,所以动心忍性④,曾益其所不能⑤。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①傅说:是商王武丁的大臣,他本是在傅岩从事版筑的工匠。②举于士:士指狱官。齐公子纠与小白争位失利被杀,辅佐纠的管仲被拘押,后被桓公任用。③行拂乱其所为:赵歧注云:“所行不从,拂戾而乱之。”④忍性:赵歧注云:“坚忍其性。”⑤曾益:同“增益。”⑥法家拂士:朱熹《集注》云:“法家,法度之世臣也;拂士,辅弼之贤士也。”

【译文】

孟子说:“舜从农田中起家,傅说从夯土筑墙者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者中被举用,管仲从狱中被举用,孙叔敖从海滨被举用,百里奚从集市被举用。所以说上天将要降下重任在这些人肩上之前,定会磨砺其心志,疲劳其筋骨,饥饿其肌体,使他们身体空乏,阻挠扰乱他们的行为,以此来触动其内心,坚韧其性格,增加他们没有具备的能力。人们常常有了过错然后才去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有所愤发,表现于面貌,流露于声音然后才能明白。国内没有严明之臣、辅弼之士,国外没有敌对、抗衡的势力,国家常常会灭亡。由此可知,由于忧患而生存,由于安乐而死亡。”

§§§第七篇(上)尽心章句上

§§§第一章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

孟子说:“人能够竭尽心力去行善,就是真正懂得天赋给人的本性,懂得了天赋给人的本性,也就是懂得了天命。一个人能努力保存他的善心,培养天赋给人的本性,目的就在于正确对待天命。无论短命或长寿都态度如一,只是修身养性以等待天命的抉择,这就是用来安身立命的方法。”

§§§第二章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

孟子说:“求索才能获得,舍弄就会失掉,这种求索有益于获得,能否获得它取决于我自身。求索虽有法则,获得却由命运,这种求索无益于获得,能否获得它由不得自身。”

§§§第三章

【原文】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

孟子说:“羞耻对于人来说至关重大;那些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没地方用得上羞耻的。一个人要是不耻于不如他人,那怎么能赶上他人呢?”

§§§第四章

【原文】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①?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②;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③;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①游:游说。②嚣嚣:赵歧释为:“自得无欲之貌。”③得已:犹言自得。

【译文】

孟子对宋句践说:“你喜好游说吗?我跟你谈谈游说吧。别人了解也安然自若,别人不了解也安然自若。”

宋句践说:“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若呢?”

孟子说:“崇德乐义就能安然自若,所以士人困厄却不失去义,显达不离开道。困厄而不失义,所以士人自得;显达而不离道,所以民众不失望。古时的人,得志后就施惠于民,不得志就修养自身以闻见于世;困厄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济天下。”

§§§第五章

【原文】

孟子曰:“霸者之驩虞如也①,王者之民嗥嗥如也②,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③,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注释】

①驩虞:同“欢娱”②嗥嗥:同“浩浩”。③庸:动词,赵歧释为“功也。”

【译文】

孟子说:“霸主的民众欢娱喜乐,王者的民众怡然自得,杀死他们却不怨恨,施恩给他们也不酬谢。民心日益向善而不知谁使之然。君子经过之处都受到感化,他的用心神妙深邃,上与天、下与地协调一致,这难道能说是小有补益吗?”

§§§第六章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①,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注释】

①孩提之童:指二三岁的小孩会笑、闹着要人抱,所以称为“孩提之童”。

【译文】

孟子说:“人未经学习而能做到的,这是人的良能;不用思考而能知道的,这是人的良知。二三岁的幼儿没有不知道喜爱他的父母的,等到长大了,没有不懂得尊敬他的兄长的。亲爱父母,这是仁;尊敬兄长,这是义。圣人没有其他诀窍,只不过是把人的这种天生的爱亲敬长的仁义之心推广、施行于天下罢了。”

§§§第七章

【原文】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①,恒存乎疚疾②。独孤臣孽子③,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注释】

①德慧术知:赵歧释为“德行、智慧、道术、才智。”②疚疾:朱熹《集注》云:“犹灾患也。”③孽子:非嫡妻所生的子女。

【译文】

孤立无助的臣子,贱妾所生的庶子,他们总是操心不安,深切地忧虑祸患,因此而通达。

§§§第九章

【原文】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①,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注释】

①天民:赵歧释为“知道者也”。

【译文】

孟子说:“有事奉君主的臣子,事奉这个君主是为了使他高兴;有安邦定国的臣子,以安邦定国为乐事;有知道之人,显达后能施行大道于天下时才去施行;有大人君子,先端正自身而事物随之端正。

§§§第十章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注释】

①无故:没有事故,没有灾难病患。②怍:惭愧。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样乐趣,而统一天下这事不包括在内。父母全都健在,兄弟没灾没病,这是第一样乐趣;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人,这是第二样乐趣;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培育他们,这是第三样乐趣。君子有以上这三样乐趣,而统一天下这事不包括在内。”

§§§第十一章

【原文】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①,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啐然②。见于面,盎于背③,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注释】

①大行:与“穷居”相对,谓行政于天下。②啐然:朱熹《集注》释为“清和润释之貌”。③盎:显现。

【译文】

孟子说:“广大的土地,众多的民众,君子想要这些,但他的乐趣并不在此;中居天下执政,安定四海之民,君子以此为乐,但这并非其本性所在。君子的本性不因行政于天下而增益,也不因困厄独处而减损,因为本分是确定的。君子的本性是内心根植仁义礼智,外表显得清和润泽,它显现在面貌,充溢于肩背,施行于四肢,四肢的动作不需语言就能使人明白。”

§§§第十二章

【原文】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已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译文】

同类推荐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绣球缘

    绣球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海外扶余

    海外扶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宦海升沉录

    宦海升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青春期那点破事儿

    青春期那点破事儿

    美女进来了,细腰轻转、走动尤如风摆荷叶,很有点脱尘的意味,她将教案放在了讲桌之上,银宇飞目不转睛的看着,赵卫华没说错,确实有胸!凭借N多年看岛国电影得来的经验,他隔着衣服也能判断出,那对饱满绝对不是靠海棉胸罩顶起来的,因为它们看起来很圆很翘,上起边缘有明显外凸的弧形,随着美女的动作,会有上下轻微的颤动,这是海棉胸罩绝对做不到的…
  • 穿越王妃:王爷宠上天

    穿越王妃:王爷宠上天

    看我们21世纪的女大学生慕潇潇穿越后闹出的闹剧,可偏偏我们的霸道王爷就吃这套。看他们如何双贱合璧,走遍皇宫!
  • 流云亦幻

    流云亦幻

    千凌玥,在二十四世纪是她堂弟用来控制别国公司的工具,她无欲无求整日生活在肮脏,污秽,不见天日只为她堂弟的位置稳固。当她堂弟稳定位置后,家族逼她吃变异药,最后暴毙而死。再次睁眼却发现穿越到异世,是巧合还是注定?她女扮男装行于天下,放浪形骸风流倜傥流连于花丛之中,邪魅的笑容,妖异的水眸之下却是对事事都没有兴趣的冷血人。到底是谁改变了她最初的冷血,逐渐变得知冷暖。又是谁和她相濡以沫却从未走近她心中,又是谁和她并肩作战,共同进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心底最懂得那个人,又是谁在她经历风风雨雨不过是萍水相逢却和她执手于天下。她的容颜晃去了无数少女的心,她慵懒傲慢,狂傲不羁的表面下的无情冷血没有任何感情的心伤了多少有情人的心。她曾以为自己这个心只为自己跳动,却没想到遇到这些人时自己变得迷茫不解。异世的种种让她明白什么是人生,人最基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让她重新以另一个姿态活于人世。
  • 我的漂亮校花

    我的漂亮校花

    一个从战火纷飞的厮杀中走出来的少年,林天羽。因为困乏了这种无味的生活,从此离开了战场。来到枫叶市,意外成为校花的专职保镖。开始了他的新的生活。
  • 请不要离开

    请不要离开

    吴亦凡即使你有了别的朋友,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我永远会在你身后,会支持你做的每一个决定,我一直都在啊—BY张艺兴虽然我们在用生命装不熟,虽然我们总是喜欢争吵,你离开后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心早已跟随你走远,所以等着我,我会去找到属于我们的幸福—BY鹿晗如果可以我多想一直陪在伱身边,可是你没有给我机会,Kevin哥,我们再一起去吃炒年糕吧—BY朴灿烈我还没告诉你我喜欢你呢,为什么要离开,世勋不会再缠着你,不会再要你陪世勋喝奶茶,不会再让你受伤,亦凡哥回来好不好—BY吴世勋队长,我又哭了,黑眼圈又深了,队长我好想你啊,队长你回来好不好,你可是我22岁的目标啊。—BY子韬
  • 我是孤独的,也许你也是

    我是孤独的,也许你也是

    她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即便是孤独,也要找寻出路。
  • 贵族少爷的女孩:情归何处

    贵族少爷的女孩:情归何处

    夏语甜何其幸运,能被三个性格各异的贵族少爷动情至深。一个腹黑霸道,权倾天下,对她一见倾心,二见钟情,娇宠入骨。一个温润如玉,爱她入骨,默默守候。一个玩事不恭,放荡不羁,对她百般挑逗,在其间恋上了她。月老虽把他们四人的红线牵到一起,可是人的爱情注定是择一人白首不相离。况且她不是一个滥情的女孩,她的情归何处至今还不知晓。待揭中
  • 芙蓉镇

    芙蓉镇

    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第一届获奖作品,同名电影由谢晋导演,刘晓庆、姜文主演。小说通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作者采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众多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而小说用个体的“性”心理动机来解释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手法更是当代文学的一大突破。
  • 梦从水里游来

    梦从水里游来

    本书内容包括拾起一束嫩黄的记忆、过去是一道伤痕、梦的下游是女人的脸等六部分内容,共54篇小说。各篇小说都含幽谷拾光、蛟龙出海和诗文并茂。
  • 蒲公英的卷发

    蒲公英的卷发

    毕业后,她,裹紧了曾经所有的爱恋,他,散了似水年华里的千言万语。风吹离,蒲公英落尽了天涯,他们各自平静各自潮升月落。一年后,一次聚会,两人重逢,想念串起一段一段流年。他说,他不怕路途遥远,要随着蒲公英一起来到她身边,她任风吹乱了长发,太久的思念,太重的疲倦,曾经的心伤像透明的冬天,走得很漫长。而她,他,抑或他还有她,和他,像花一样的长大,依旧留不住蒲公英的卷发。他们兜兜转转,那青春的舞台,从没有谁离开过,也没有人回来,绵延的流星只听见一句誓言就挂满了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