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1100000042

第42章 空灵境界故事(12)

古人把“东”当做主方,“西”当做客方。因而住屋的屋主称之为“房东”;主人请教师在家教课,称教师为“西”宾或“西”席;另外人们出钱请客,称主人为“东道主人”或叫“东道主”、“东道”。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郑国时,郑国曾经阻止他进入郑国。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一直忘不掉这件事情,时刻想要报仇,就联合秦国共同出兵攻打郑国。郑文公非常害怕,派烛之武劝说秦穆公退兵。秦国将士禁止他进去,他便在城外放声大哭起来。兵士们把他抓到秦穆公面前,问他为什么哭,他说:

“我为郑国哭同时也为秦国哭。郑国在晋国的东边,秦国在郑国的西边,郑国一亡,晋国更强大,秦国就显得弱了。帮人家攻打别国的土地,反而削弱自己国家的力量,聪明人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秦穆公听了,大吃一惊,连声说道:

“对,很对!”

烛之武又说:“如果秦国现在肯撤兵解围,郑国就脱离楚国,像臣子一样服侍秦国,如果让郑国作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那么,也可以供应秦国人旅行来往中缺乏的东西,对你也有益无害呀!”穆公听了,非常兴奋,便同郑国订立盟约,派将军杞子、逢孙、扬孙三人去郑国驻防,自己带着大军秘密回国。晋国因秦国背盟,不得不撤兵,于是郑国之围被解除了。

东家之丘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近在身边的知名人物。

此典出自《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崧曰:

‘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是不知而曰然者,何?’另据《孔子家语》:孔子的西邻不知孔丘为何人,只要有人问及孔子的,他都称呼孔子为‘东家之丘’。”

东汉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邴原,当时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有几百人。

邴原既不做官,也不攀高结贵,以学识和品格著称于世,很受人们的仰慕。

邴原年少的时候很苦,十一岁时父亲就死了。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是孤儿,生活十分艰难。邴家的邻居是一位教书先生,一天邴原边哭边经过他的家门。先生见邴原哭得伤心,便问:“喂,为什么哭呀,快告诉我!”

我非常羡慕其他的孩子跟你学习,但是我没有父兄,交不起学费,不能跟你读书,所以很伤心……”

先生被他的求学精神感动了,便安慰他说:

“只要你有志气,肯下功夫学,我不收你的钱,你明天就过来读书吧!”

邴原学习非常刻苦,一个冬天就背诵完了《孝经》、《论语》,先生非常喜欢他。

几年之后,邴原长大了,便想离开家乡到外地投拜名师。他积攒了一点旅费,背上书袋,投到安丘县的孙崧门下,孙崧推辞说:

“邴原啊,不是我不肯收下你,只是我确实不适合做你的老师,你的家乡就有一位著名的大学者郑玄,他住在高密县,和你家同属青州。

郑玄纵览古今,博闻强识,是当今学子的楷模。你却舍弃他而跋涉千里跑到这里来,岂不是像从前孔子的邻居一样,不知道他的名气,只认识他是东家的那个‘丘’吗?如今你不也是把郑玄看做是当年‘东家之丘’了吗?”

邴原辩解说:“先生之言确实是苦口的良药,但您没有理解我的心意。人各有志,因而所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因而才会有登山采玉的,有入海采珠的。你能说登山的人不知道海的深浅,入海的人不知道山的高矮吗?先生说我将郑玄看成了东家丘,那一定觉得我是西家的愚夫啦?”

“不,不,”孙崧连忙解释,“你们那里的许多人我都认识,真的没有发现没有像你这样的求学者。你有很高的志趣,我不如你呀,不如我送你一些书,你另请高明吧!”

邴原只好收下孙崧送给他的书,辞别孙崧,另外求学去了。

反客为主

“反客为主”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取汉中。守将夏侯渊听到了消息,便差人向曹洪报告;曹洪便星夜赶去许昌,禀知曹操。曹操听说后大惊,连忙起兵四十万亲帅抵敌。没多久,操军行至南郑,曹洪向他汇报战斗情况。曹洪说张郃被打得大败,夏侯渊得知大王的兵马已经到达。今固守定军山,未曾出战。曹操说不出战是怯懦,赶快叫夏侯渊进兵。夏侯渊奉命,便派夏侯尚引三千兵马前去诱敌。蜀将黄忠见曹兵前来迎战,即派大将陈式出战迎敌。夏侯尚与陈式交战,没几个回合,夏侯尚假装败逃,式赶去,行到半路,两山上滚木擂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正准备撤回时,背后夏侯渊突出,把陈式生擒了去。部卒多降。

有败军逃回,报知黄忠,黄忠慌忙去找法正商议。法正说:“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引诱夏侯渊来战从而擒住他:此乃反客为主之法。”黄忠采用了他的计策,遂把各种物资赏与军士,军士欢声满谷。黄忠军步步为营,每营住数日后来又前进。之后,黄忠又生擒了夏侯尚,占据了杜袭守卫的阵地。为此,夏侯渊怒不可遏,立即要出战黄忠。张郃劝夏侯渊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将军不可出战,只宜坚守。”夏侯渊坚决不愿听从张郃的劝谏,分军围住对方,大骂挑战。任凭夏侯渊百般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下午,法正见曹兵疲惫不堪,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一刀砍为两段,黄忠斩了夏侯渊,曹兵大溃,各自逃生。

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比喻志趣、目标、道路不相同,各走各的路。

此典出自《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孝文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时候,元志做洛阳令。元志青年时代读过不少书,学识丰富,并且办事干练,为人强悍。他的父亲曾经救过皇帝的命,所以元志在孝文帝面前,有些自鸣得意。

有一天,元志乘车出门,在路上巧遇朝廷的御史中尉李彪。李彪的官职比元志高,按礼节元志应该给李彪让路,但是元志毫不谦让,双方争执不下,于是两人只好一块来见孝文帝,让孝文帝裁决。

见了孝文帝,李彪说:“我是朝廷上的近臣,哪有洛阳令与我抗衡的道理?”

元志说:“神乡县士,普天之下谁不编户?所有居住在洛阳的人全部都编在我的户籍中,我岂有趋避中尉的道理?”

孝文帝看看他们俩人,由于两个人都是自己的亲近臣僚,不好评判是非,只好说:“洛阳是我们的国都,自然应该分路而行,从今以后,你们还是分开走吧!”

从那以后,元志便与李彪折尺量道,每人占用一半。

风雨同舟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此典出自《孙子·九地篇》:“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孙武,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军事家,字长卿,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九地篇》

是孙子兵法下卷的第二篇,主要论述在九种不同的工区用兵的方法。孙武认为,战争不外乎在“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这九种地区展开。他从客观实际出发,既抓住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又考虑了士兵的作战条件,主张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用兵方式,合理地利用地形,充分发挥士兵的战斗力。

孙武说:擅长用兵的人,就好比“率然”

那样。“率然”是恒山(有些本子作“常山”,此据山东临沂出土的汉简)的一种蛇。这种蛇,你打它的头部,它的尾部就来救应,打它的尾部,头部就来救应,打它的中段,头尾部都来救应。那么,用兵是否可以像“率然”那样?回答是肯定的。吴国人和赵国人原本是仇敌,但是当他们同乘一条船渡河,遇上大风浪的时候,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那样互相救援。……所以,善用兵的人,能使大军手拉手像一个人一样,这是由于形势所迫,使全军必须要这样做。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意思是,背着荆条,愿受鞭杖,表示服罪领责。指向人认错赔礼。

“刎颈之交”也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约定同生同死,即使刀割脖子也不悔恨。后来,人们用它指可共生死患难的朋友。

此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之至此也!‘交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机智勇敢的人,名叫蔺相如。起初,他在宫中某太监首领的家中当门客。后来,因为屡立大功,被拜为上卿。那时,大将廉颇先已拜为上卿,但是在朝会时,蔺相如的位次排在廉颇之上,为此廉颇很不服气,廉颇公开地说:“哪一日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便设法避免与廉颇相见。每逢朝会,他便称病不去,避免与廉颇争位次。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出行,远远地看到廉颇,连忙躲开了他。蔺相如的门客们认为他太懦弱了,纷纷要求离开他。

蔺相如就对他们说:“秦王那么横暴,我都敢于在秦廷之上当众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们。我虽愚劣,岂是怕廉将军的么!我左思右想了,认为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派兵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廉颇和我二人在。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之所以忍辱退让,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顾个人的怨恨啊!”后来,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这些话,羞愧万分。他便解衣露膊,背着荆杖,经由宾客的门路到蔺相如门上去请罪,说:“我是一个粗鄙不堪的人,没想到你对我宽容到这样的地步啊!”从此,二人友好相处,竟成了誓同生死的至交。

感戴二天

人们经常把从危险中、艰难中、疾病中挽救他人的人,称为“感戴二天”。

此典出自《后汉书·苏章传》:“(章)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

汉代有一位叫苏章的人,官至冀州刺史;当时的刺史是专门监察检举一州官吏的官员。苏章有一个老朋友是清河郡太守,清河郡又是冀州的属郡,苏章有一次出外视察清河郡,发现他的老朋友竟然犯有贪污枉法的罪行,证据确凿。那位郡守因借着和苏章的私人关系,大摆筵席,准备好好地宴请他一下,苏章却也欣然赴会。郡守在热烈酬谢之余,满以为在官官相护之下,经过杯酒言欢,天大的事都可以化为乌有。他一面怀着感恩戴德的心情,一面带着傲视旁人的神态,恭维苏章说:“人人都只有一个天,而我却有两个天。”他以为他犯了严重的贪污案,本来应该被处死的,只凭着老友的宽恕、包庇,便好比另有一个天把他重新诞生出来,既无限感激,也可以傲视一切了。没想到苏章既温和,又严厉地回答他道:“今天喝酒,是因为私人的友谊;明天办案,却要遵照国家的法令。”最终苏章把他的老朋友治罪正法,从此冀州官吏的风纪廉洁起来。

高朋满座

“高朋满座”形容尊贵的客人很多,也泛指客人很多。

此典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唐初,有个著名诗人叫王勃,他六岁时便会写文章,词藻华丽,后来成为唐初四杰之一。王勃的父亲福畸被贬在交趾做官,王勃因想念父亲,就想去看望他。

有一天,王勃路过江西南昌,便去拜会南昌都督阎伯屿,正巧这天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因此也参加了宴会。

阎伯屿有个外甥,也有点才学,想趁机让他出出风头,叫他把当日聚会的情形,写一篇描述滕王阁的文章,事前阎都督先客气了一番,请来宾们执笔。王勃不明白阎都督的意思,自恃才高,毫不客气地作了一篇,写完以后,所有宾客,都非常佩服,惊异他的天才。在这篇序里,有两句说:“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割席绝交

凡遇朋友之间因为意气不投,感情破裂,断绝往来,便称之为“割席绝交”。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东汉灵帝时有三个读书人,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一个叫管宁,他们在同一个地方读书,彼此关系又很密切。人们说他们三个人好比是一条龙:华歆是龙头,管宁是龙肚,邴原是龙尾。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圃里锄草,忽然发现一块金子。当时管宁仍然挥动锄头干活,他把金子看得和地上的砖瓦一样普通;而华歆就动了心,立刻拾起金子,放在一边。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正一同坐在席子上读书;忽然有坐着轿子的官员从门前过去。管宁仍然埋头读书,而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观看。管宁见他读书不用心,又羡慕做官的人,再加上上次发现他见金子动心,于是立即坚决地割断坐着的席子,对华歆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

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比喻对人另眼看待。“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薄的人。

此典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

‘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三国时吴国有个名叫吕蒙的将军,家境贫寒,除了苦练武功,没有读过什么书。有一天,孙权对吕蒙和蒋钦两人说:“你们两人现在是当朝的执政人,应该多读点书增加知识才好。”吕蒙说:“我在军队里常觉得事务工作太忙,可能没有读书的机会。”孙权说:“你以为我要你成为经学博士吗?你只要多看点前人的记录、经历之类的书就行了,你事务多,又怎么会有我的事务多呢?……孔子说:‘终日不吃、终夜不饮,都没有益,最好是读书。’汉光武在作战时依然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老而好学。

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勉励自己呢?”

于是吕蒙开始发奋苦读,他的有些义理和见解,就连专家都赶不上。后来鲁肃取代了周瑜的职位,和吕蒙商量事情的时候,鲁肃抚摩着吕蒙的背说:“我原本以为你这位老弟只懂武术而已,没想到如今,你的学问这样广博,已经不是从前在吴下的那个吕蒙了。”吕蒙说:“即使一个人分别了三天,也应该对他另眼相看呢!”

管鲍分金

“管鲍分金”比喻不贪恋钱财,能为别人着想。

此典出自《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管至父的侄儿叫管仲,相貌不凡,气宇轩昂,而且博学多识,很有雄才伟略。

他有个好朋友叫鲍叔牙。俩人一起做生意,管仲投入的资金少,但赚了钱以后,他却多拿一份利润,鲍叔牙手下的人忿忿不平,都说管仲贪心,占人家便宜。鲍叔牙却袒护说:“话不能这么说,他家里穷困,比我缺钱,我心甘情愿多分点利润给他。”这就是“管鲍分金”的由来。

他们俩也一起打过仗,每次出兵,管仲总是躲在后头;退兵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头。人们都讥笑他贪生怕死。

鲍叔牙又为他辩解,说:“老实说,像他这么有勇气的人,天下还很少呢!只因为他母亲年迈,又卧病在床,他当然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来奉养她,他哪儿是真的不敢打仗呢?”管仲听了这些话,感叹地说:“唉!

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只有鲍叔牙啊!”于是他们结为生死之交。

当齐襄公荒淫暴虐的时候,他的两个兄弟害怕遭到迫害,都躲到外婆家去。

同类推荐
  •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有很多的表现形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体现为文化的积累。本书选取了其中经典的一部分,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了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热门推荐
  • 我在民国当先生

    我在民国当先生

    乱世之中,必有妖祸。清末民国初,正值外忧内患之际,连年战乱致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怨气堆积,妖魔猖狂是国运衰败之兆,亦是道门崛起,正邪对立之宿命。一代天师林七带领徒弟落脚太平镇,牵扯出种种闻所未闻之经历,光怪陆离……
  • 迷榖缘

    迷榖缘

    作为花店老板,小毁表示:题目取得很贴切。年先生耸肩:也无不可。作为当事木,迷榖好不容易跑出包围圈:天知道当时只是普通盆栽的我哪里有那么大的灵气造就这美好姻缘。作为群众,大神终于决定定居人间,妖魔鬼怪修罗道统一发去贺电:【祝两位新人双宿双飞,百年好合,永结同心!请继续为构建各界和谐发展作出伟大贡献!】年先生点了点光洁的桌面,挑眉:【百年好合?】翌日座下毕方领命与各界元首亲切会晤,带回贺礼无数,附上新贺电:【祝大神夫妻双宿双飞,同心永结,好合万万万万万万年!】
  • 会社交好办事

    会社交好办事

    本书讲述了交际中的方方面面,与亲友交际,与同事交际,与社会交际。
  • 极品至尊邪帝

    极品至尊邪帝

    九霄云天外,绝世帝凌空。为了宿命,再次来到这个阔别已久的世界,楚枫早已下定决心要凌驾七界。且看他,用生命诠释把妹,用节操演绎约会!
  •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

    本书讲的就是一个航海冒险的故事。穷挑夫辛巴达阴差阳错被一个富翁邀请到家里做客,他意外得知这个富翁竟然与他同名同姓,也叫辛巴达。富翁辛巴达在这样的惊奇又兴奋的气氛之下,开始讲述自己年轻时航海的故事。富翁辛巴达的父亲给他留了一大笔财产,但是很快被他挥霍一空,于是一无所有的他开始了航海的旅程……
  • 三国世界大冒险

    三国世界大冒险

    一个角色在游戏中穿越到了三国中,可是他没想到这里是非常危险的,他经历了重重危机,那么,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呢?
  • 宋末狂想曲

    宋末狂想曲

    他是一个21世纪的四无青年---无房,无车,没钱,没女人。一次意外,他穿越成年仅8岁的宋末帝赵昺。看他如何做到角色的完美转换,一次次逢凶化吉,成长为一代明主.....再看他如何力挽狂澜,一次次打败强敌,建不世之功业......。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易斋集

    易斋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老婆潜入梦

    总裁老婆潜入梦

    当地下拳手走向职场,是用拳头解决问题,还是智商压制。都说商场如战场,他却待商场如情场,扬马奋蹄,来去自如。
  • 正阑珊

    正阑珊

    一琴,一剑,一人,原本于她而言已足以立足于这乱世。可习惯了独来独往的她却阴差阳错的遇上了一个又一个性格迥异的男子。是缘?还是孽?她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江湖很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新人来报道,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提意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