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0200000006

第6章 理性与欲望

理欲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从道德理论的角度说,理是道德理性,欲是感性欲望。与义利关系联系起来看,理近于义,而欲与利相联,理欲之辨实际上是义利之辨的深化和发展。先秦儒家在讨论义利关系时,往往把利与欲并提,例如荀子曾提到了欲是否合于理义要求的问题,却没有把理和欲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来研究,理欲关系问题也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最先把理欲作为对立范畴提出的,是《礼记·乐记》的一段话:“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到宋代理学家把“天理”这一范畴作为宇宙的根本之后,理欲之辨就成为哲学和伦理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乐记》的这段话也就成为立论的基本依据,而在讨论中得到阐发、丰富和发展。宋明理学家们的基本观点几乎都是强调理欲的对立,认为欲为万恶之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至明末清初,以王夫之、戴震为代表的思想家才纠正其偏弊,把理与欲统一起来,认为理在欲中,理就是欲发挥得恰到好处时的标准或尺度,因此应当以理导欲,达情遂欲。

综合各家各派的观点,我们将其中值得肯定的思想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欲过为私,纵欲成害;第二,欲不可去, 节之为善;第三,理欲相对,以理胜欲;第四,理在欲中,以理导欲;第五,体民之情,遂天下欲。

理欲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这种变化也反映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不同社会、不同的人们对欲有着不同的态度,由此也就有各种不同的理欲观。总之,封建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主张的绝欲去欲,违背了自然和社会规律,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明智的思想家们提倡的纵欲为害、节欲导欲为善的原则,具有较多的合理因素,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符合社会需要。而“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更是人类最正当的要求和愿望,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理想。今天我们立足于现代社会,对理欲关系自然需要有新的理解。禁欲决不可取;纵欲为害、节欲导欲为善的原则仍然应当坚持;不能提倡纵欲主义。当然,今天提倡的节欲、导欲,其实际内容又不同于古代。这方面,还需从实际出发进行一番创造活动,使传统伦理道德的合理成分得到继承和发展。

1欲过为私纵欲成害

“欲过为私,纵欲成害”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理欲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或者说是基本观点。明代吕坤说:“儒戒声色货利,释戒色香味声,道戒酒色财气,总归之无欲,此三氏所同也。” (《呻吟语·谈道篇》)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劝,却也道出了部分事实。远在先秦时期,道家最先对“欲”发难,他们认为嗜欲害性害身害国,提出“罪莫大于可欲”,“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墨家也认为“欲恶,伤生损寿”,要去欲而用仁义。儒家虽然不全面否定欲,却也认为多欲伤德,呼吁“养心莫善于寡欲”。秦汉以后,佛、道及宋明道学攻欲更烈,以人欲为万恶之源,没有存在的价值。这种对欲的否定,既含有对统治者奢侈腐化的劝诫,又反映了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正当物质生活欲望的漠视和否定。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承认人欲的正当性,认为欲本身并不是恶,欲之过分放纵才会招致祸患。这些看法比较合理,具有进步意义。

指出纵欲的危害,告诫人们要区分物质生活欲望的合理与不合理,适度与不适度,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很有价值。

2欲不可去节之为善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有“绝欲”、“去欲”的主张,另一部分思想家却提出节欲、导欲的主张。节欲和导欲,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对欲要节制、引导,不可纵欲;另一方面,也承认欲的存在的必然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认为“欲不可去”。这种思想,从孔子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到荀子明确提出“欲不可去”,反对去欲,再到明末清初早期启蒙学者之强调欲存在的合理性,指出“欲未可谓之恶,其为善为恶,系于有节无节尔”(罗钦顺:《困知记》卷上),“节而不过,则为依乎天理”(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逐步丰富的发展过程。

另外还有“寡欲”的主张。“寡欲”这个概念有些含糊,如果是指“节欲”而达到适度的寡,当然不错;但如果认为欲愈寡愈好,直至于无,就陷入了误区。荀子一般不笼统提寡欲而只提“节欲”,这种意见似乎更为准确合理。

3理欲相对以理胜欲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把理与欲看成是绝对对立的,赞扬“理”而或多或少地否定“欲”,并且认为这是“君子”和“小人”人格对立的主要依据和表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荀子·乐论》)。“上达反(返)天理,下达循(殉)人欲”(张载:《正蒙·诚明》)。不仅如此,宋代以后,道学家们还认为,理与欲、天理和人欲如水火不能相容,冰炭不能同炉,它们处于不停的斗争之中,此长彼消,彼长此消,甚至“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因此,无论做人还是为学,都要处处辨别天理和人欲,去除人欲,保存天理。“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王阳明:《传习录上》)这样才能超凡入圣。“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存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同上)

上迹各种理论,指出了人的欲望,特别是人的物质生活欲求与道德理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要求用道德理性去抑制那些过于膨胀的物欲。这有其合理性,可资借鉴。但是它过分夸大了这种矛盾,以至否定了物质生活欲望的合理性,则又是错误的。和“义利观”中的“重义不谋利”的观点一样,它受到了后来一些学者,特别是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学者的批评。

4理在欲中以理导欲

“理在欲中,以理导欲”。这一思想纠正了宋明道学家把天理与人欲截然对立,贬低人的物质生活欲望的偏弊。指出对于人欲不能否定,也不能只是消极地阻遏防止,而是要积极引导,“因人所欲而以不禁禁之,制为礼乐,定为章程”(费密:《弘道书》卷上《统典论》)。“理在欲中,以理导欲”的思想,不但达到了古代中国关于理欲关系问题研究的最高水平,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导欲的思想,先秦时期荀子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语焉未详。与把天理和人欲截然对立的观点不同,胡宏首次提出理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朱熹也肯定了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明代中期以后,尤其是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进一步阐述了天理与人欲之间的联系,指出天理不能离欲而独立。如刘宗周、陈确等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陈确集·别集》卷五《无欲作圣辨》)。王夫之说,“万物之公欲”即“万物之公理” (《读四书大全说》卷八)。“天理原不舍人欲而别为体”(《周易内传》卷四上)。戴震则提出“理存乎欲”。把理欲关系问题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这些思想,批判了以往的禁欲主义和半禁欲主义,成为后来人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先声。

5体民之情遂天下欲

“体民之情,遂天下欲”的思想,与“义利论”中的“兴天下利,利济苍生”一样,也是中国古代伦理学说中最光辉的部分。在部分思想家眼里,它是伦理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先秦时期的荀子基于“欲不可去”的认识,曾经提出以礼的调节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这种思想比较合理。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荀子的这种思想没有得到承认和发展。宋明以来的理学家们又把义理同情欲绝对对立起来,情欲几乎被完全否定。明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在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那里,欲重新得到肯定,他们不仅指出理在欲中(见上节有关材料),而且指出,理的实质就在于“情之至于纤微无憾”,“以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他们揭露了封建社会和道学家们“以理杀人”的本质,强烈要求人性解放。这些理论不但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在今天也仍然有积极意义。当然,这些看法仍然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看不到人的社会性。但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无法以之苛求于数百年前的这些思想家们。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本书是人民警察所用的礼仪课程教材。分为绪论、基本礼仪、语言礼仪、公务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涉外及部分民族的民俗礼仪和警察礼仪实例解析及训练等8个部分。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总裁的追妻计划:娇妻,别想逃

    总裁的追妻计划:娇妻,别想逃

    第一天进公司前几个,不小心and总裁大大邂逅了一段美好的……碰瓷第二天,被总裁大人叫进办公室...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总裁大人,你怎么就缠着我不放捏?“毛主席说过:一切不以婚姻为目标的恋爱都是,都是...”“都是耍流氓。”“嗯对,你就是在耍流氓!”这时,某人拿出了两个红本本,“你现在是我女人了。”“你你你你...宝宝心里苦““我给你揉揉心,不苦~”“狗带!”
  • 支动

    支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骇梦侦探

    骇梦侦探

    脑洞大的人,连做梦都不得安生。什么学校,什么镇子,什么广场舞,哪儿都梦出一个错综复杂、怨魂横生的剧情来。不过幸好,进到这些梦里的,也不是什么好……咳,我是说,普通人。※※※这是一个无节操懒癌侦探在别人的梦里解谜探险的故事,自备纸巾眼镜打火机。
  • 超神血脉

    超神血脉

    朱雀烈焰焚江煮海,鲲鹏双翅遮天蔽日,烛龙之眼操控昼夜,饕餮巨口吞食天地。人类斩杀凶兽,夺取凶兽之核,便可炼化凶兽血脉,修习凶兽神通!东河镇少年萧崖天资绝世,却遭小人暗算,耽搁了炼化血脉的黄金期。可他凭着超人的天资与毅力,仍然成为一方高手,为妹妹阿离遮挡半生风雨,慷慨战死。若修炼黄金期没有错过,这位绝世少年,能否踏上巅峰,睥睨天下?乖巧阿离重生归来,助萧崖弥补了缺憾。且看拥有了更高起点的绝世天才,如何书写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小亚推荐本书看点,妹妹重生!希望给看惯了主角重生的诸位书友,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请大家不吝收藏推荐,万谢!另外,小亚已经有四百万字完本小说【玄霸九天】,高订6000+,品质保证,若有书荒不妨移步,再谢。
  • 守护甜心之冰雪茉莉

    守护甜心之冰雪茉莉

    此书为择天记后传。与守护甜心没有关系。林紫幽与李子夏。这两名修行天才少女,误打误撞闯入了京都。她们从哪里来?无人问津。因此。她们。改变了某些人的一生以及这个天下的最后结果。
  • 我要长生不老

    我要长生不老

    一家科技公司的继承人,因为爷爷去世,决心探寻长生不老的奥秘。作为历史专业的研究生,我应聘到这家公司,帮助年轻的总裁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于是,只要有关长生不老的可能性,不管是科学还是传说,不管是现实还是神话,我们都一一去尝试。秦始皇、汉武帝、徐福、李少君、青春泉、极乐园、长生不老药、冷冻、器官移植、克隆……再经历过种种有关长生不老之术的探寻后,对于生,对于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 琴袭旅途

    琴袭旅途

    七年之前,七年之后,七年的情感仍在点亮,他和她,他或她,他们有过的曾经已经风逝,他们的情感已成永恒。
  • 夜将破晓

    夜将破晓

    这是一段传奇的旅程。幸运女神张开了怀抱,迎接他的到来。夜将破晓,黎明初显。
  • 明眸紫瞳

    明眸紫瞳

    [花雨授权]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她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可他也太阴魂不散了吧,既然这样就不要怪她不客气了,可是心跳怎么会越来越没有秩序?
  • 穿越之筱筱私厨

    穿越之筱筱私厨

    没有烤箱,没有模具,没有材料,看筱筱如何在古代玩转烘培,顺便把男主从胃勾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