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4500000006

第6章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仲弓问子桑伯子①。子曰:“可也,简②。”仲弓曰:“居敬③而行简④,以临⑤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⑥大⑦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①子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②简:简要,不烦琐。

③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④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⑤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⑥无乃:岂不是。

⑦大:同“太”。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子谓仲弓,曰:“犁牛①之子骍且角②。虽欲勿用③,山川④其舍诸⑤?”

①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牛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

②骍(xīnɡ)且角: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

③用:用于祭祀。

④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⑤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①不违仁,其余则日月②至焉而已矣。”

①三月:指较长的时间。

②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季康子①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②,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③,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④,于从政乎何有?”

①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作出了评价。

②果:果断、决断。

③达:通达、顺畅。

④艺:有才能技艺。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伯牛①有疾,子问之,自牖②执其手,曰:“亡之③,命矣夫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①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

②牖(yǒu):窗户。

③亡之:一作丧夫解,一作死亡解。

④夫(fú):语气词,相当于“吧”。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②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③乐:乐于学。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冉求曰:“非不说①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②。”

①说(yuè):同“悦”。

②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子曰:“孟之反①不伐②,奔③而殿④,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①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

②伐:夸耀。

③奔:败走。

④殿:殿后,在全军最后作掩护。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子曰:“不有祝①之佞,而②有宋朝③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①祝(tu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

②而:这里是“与”的意思。

③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起祸乱的事情。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②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③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采。

④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⑤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①之生也幸而免。”

①罔:诬罔不直的人。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樊迟问知①,子曰:“务②民之义③,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①知(zhì):同“智”。

②务:从事、致力于。

③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子曰:“觚①不觚,觚哉!觚哉!”

①觚(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①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②也,不可陷③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①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

②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

③陷:陷入。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①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②矣夫③。”

①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②畔:同“叛”。

③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②。夫子矢③之曰:“予所否④者,天厌之!天厌之!”

①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淫乱的行为。

②说(yuè):同“悦”。

③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④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①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子贡曰:“如有博施①于民而能济众②,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③其犹病诸④。夫⑤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⑥,可谓仁之方也已。”

①施:旧读施(shì),动词。

②众:指众人。

③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④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⑤夫:句首发语词。

⑥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说禅事,讲禅理,禅里禅外话人生。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热门推荐
  • 神翼君王

    神翼君王

    浩瀚宇宙,璀璨银河,纵横交错的星座,不计其数的星球,人们探索星空的步伐从未停止。想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吗,少年?那就驰骋于伟大的星空吧!权势、财富、名誉、力量……去找吧!所有的一切都在那里!一名身为觉醒者的少年,带着一枚神秘的十字吊坠,满怀憧憬踏入这一片无尽的星空。征程……即将开始!
  • 宫女时锦

    宫女时锦

    大昭京师有言道:温氏有女,淑慎其身,才可咏絮,貌妖且丽。世人只知有女当如温时姝,却不知温氏亦有奇女温时锦。生前卑微如蝼蚁,死后让几位天家皇子念念不忘,可大昭史书从没有关于温时锦的只言片语。前小半生假死进深宫成掖庭宫女,助堂姐温时姝荣宠后宫冠盖京华,将温氏家族推向大昭权力巅峰。后小半生被砍掉双腿,毁掉容颜,囚禁于铁笼,一生灼灼其华最后付与一炬。既生姝,何生锦!嗜血归来,且看她运筹帷幄,枕戈剚刃!且待她步步为营,荣宠后宫!且让她扶助夫君,一统中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快穿之主神成长手册

    快穿之主神成长手册

    作者文案废_(:з」∠)_轻颜绑定系统了。做不负责任的夏轻颜绑定主神成长系统了。统统说:“不好好做任务是会抹杀的【蜜汁微笑】”轻颜【耸肩】:“哦,反正我也不想活了”统统说:“当主神你就可以到出去玩的”轻颜:“当主神很忙的,光听名字就知道”系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晕在了厕所。轻颜勾起唇角:统统,我活的比你还久,还想坑我【一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 学霸的爱情故事

    学霸的爱情故事

    从小到大一路学霸光环的高中生林峰终于考上梦寐以求的名校自此也开始了他的爱情之路而情窦初开的他也面临了一次又一次的突发状况他又会如何面对呢
  • 三国志平话

    三国志平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故乡的好菇凉

    故乡的好菇凉

    16岁那年,我呆呆地问你,五年后你还会在这里吗?十年后你却在哪里……
  • 男孩冒险书

    男孩冒险书

    男孩们,想经历一次过山车的身心冒险之旅吗?父母们,想把孩子塑造成勇敢智慧的群体领袖吗?请翻阅本书寻找最佳方案。它既有有趣、惊险刺激的故事,又有一个个使你轻松变成冒险男孩的魔法,既有妙趣横生的游戏,又有一些成长类影片……只要你想成为更加勇敢智慧的男孩,这里就有你需要的东西!
  • 四界迷途

    四界迷途

    四界,顾名思义,四界喽,我想营造出一个真正的四界,一个有血有肉的,每一界都有他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四界,而不是像现在的多数小说,分化不明显,一笔带过,可以想象喽,这绝对是一本规模宏大的小说,我也知道,刚开始写小说就弄的这么大可能会把控不住,会写不好,但是我还是想尝试一下,因为我是抱着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也可能是最后一本小说来写的,写好继续下一本,写不好就……当然了,绝对不会烂尾了
  • 布袋沟

    布袋沟

    本书是湖北农民作家文库之一种。作者李旭斌,透过跨越了好几个时代的农民古三的视角来看乡村的变化,展示从解放前直到当代农村社会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