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2500000006

第6章 这就是爱情

谁都会有自己的爱情,但究竟爱情是什么呢?

爱情,是一种感觉;

爱情,是一份执著。

有时候谁也说不清,这就是爱。

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再也找不出比富兰克林和埃莉诺更不相同的两位年轻人了。富兰克林英俊潇洒,热情奔放,信心十足地去迎接生活;而埃莉诺却从不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并自谓是一只“丑小鸭”。富兰克林喜欢跳舞,穿着入时,是个很得女士欢心的人;埃莉诺却严肃到了没有幽默感的程度,似乎命中注定要过独身生活,认认真真干一辈子活。在这位腼腆而又性格内向的姑娘眼里,富兰克林一定像一位可以笑着把剑抛向空中的勇敢的骑士。但是这两位年轻人之间却产生了生死不渝的真挚感情。

富兰克林很早就认识埃莉诺。

在海德公园的儿童室里,两岁的埃莉诺和五岁的富兰克林相处得很好。他经常背着这位小妹妹兜圈子,别提他们那时有多快活啦。看来,这是罗斯福家族的两支远亲在联姻前的最亲密的时刻了。埃莉诺是富兰克林的第五代堂妹,是西奥多·罗斯福的弟弟埃莉奥特的女儿。她的童年可完全不像富兰克林那样无忧无虑。富兰克林在家里备受宠爱时,埃莉诺却在遭受着歧视。在后来埃莉诺写的回忆录中,她描绘了一个敏感的、怕这怕那的可怜的孩子。

埃莉诺自己的童年生活,就像狄更斯笔下所描绘的那样凄凉暗淡,所以在海德公园村的罗斯福一家,以及他们的德拉诺亲戚们幸福安定的生活,都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她在家里怕受到责备,怕别人不喜欢她,渴望得到母亲的夸奖和钟爱;只有在和她可爱又乖僻的父亲在一起时,她才会感到放心。

父亲埃利奥特曾经非常疼爱女儿,可是在女儿只有6岁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家门。他是位美男子、运动员,但同时又是个酒鬼。了解她家情况的人猜测,埃利奥特之所以染上恶习是由于他妻子的性格所致。

母亲安娜·霍尔从外表上看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夫人,但为人古怪。她按照自己的规范管教女儿。埃莉诺还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修道院的学校去上学。由于埃莉诺在那里毫无恶意地说了一个谎,于是就被赶出了学校。从此,在她母亲眼里,一个小小的孩子竟成了怙恶不悛的罪人。母亲处心积虑地给女儿起外号,最后确定管她叫“小老太婆”。她指着女儿对客人说:“这孩子多滑稽,长得多老。”埃莉诺只要有一点小小的过失,安娜就严加惩处,她申斥女儿,认为女儿会给母亲丢脸。这些都无一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埃莉诺那时是非常自卑的,她肯定自己和每个不漂亮的姑娘一样,是个丑八怪。在这种环境中,不常见面的父亲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在他身上寄托了小埃莉诺的一切美好企盼,父亲就是她的上帝,是她心目中的救世主。

父亲偶尔也来探望小女儿,每当此时,她总显得无比快乐和幸福。女儿病态地热烈向往见到父亲,父亲主宰着她的一切思绪。埃莉诺上了年纪时说:“当时我幻想会有一天我能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我渴望留在幻想的境界之中,在这里我是女主角,他是男主角。”然而,正当埃莉诺越来越需要她父亲的时候,他的影响却越来越小。

埃利奥特被难以忍受的头疼所折磨着,大量地喝酒,为治疗嗜酒又到疗养院住了很长时间,但出院后又痛饮起来。他的妻子和哥哥西奥多准备宣布他患有精神病。为了让夫妻重归于好,他答应再去治疗,并在一个稳定的职业中做出些成就来。然而,安娜以前就听说过这种誓言,于是提出与他分居一年,看他是否会遵守诺言。

埃莉诺十分想念她的父亲,但又不知道父亲为什么离开家庭,她埋怨母亲不应让父亲离开。她总盼望着父亲的来信,并像护身符似的把信随身带着。

就在埃莉诺8岁的时候,母亲患白喉症去世了,但女儿并不感到十分悲痛。埃莉诺的反映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她说:“我还能记得当苏西堂姐对我说母亲死的时候,我正站在窗户前。我知道某种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死亡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含义。有一件事情使别的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我父亲要回来了,我马上就要见到他了。”

安娜预见到这种可能,因此在她临终前已经做好安排,请外婆抚养她的女儿和儿子。父亲确实回来了,但却没有把她给带走。父亲把她抱在怀里,对她说:总有一天他会使她再有一个家,他们会在一起旅行,一起做许多很有意思、很使人高兴的事情,一起期待着将来。从今天起她就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总有一天,她和父亲会在一起生活。

小埃莉在他母亲去世一年后也得同样的病死去了。埃莉诺变得更加孤独了,她更加想念她的父亲。“他很少在回来以前告诉我他要回来了,但每次他一走进大门,我在离门口还有两段长长的楼梯的自己的房间里,总能听到他的声音。”她说:“一级一级地走下楼梯太慢了。我顺着栏杆往下滑,常常在他连帽子都没来得及挂好的时候就扑到他怀里了。”有一次,她却大大地伤了心。父亲把她接过来,带了她,牵了狗一起出去散步。在尼克博克俱乐部前父亲停住脚步,把孩子和狗一起交给了看门人,而他自己却进了酒吧间。埃莉诺和狗在一起,被父亲被遗忘了。埃莉诺在衣帽间的椅子上蜷缩了整整6个小时,直到她那喝醉了的父亲被人拉了出去。后来,是看门人把埃莉诺送回了家。这次,父亲让她伤透了心。

两年以后,父亲酒精中毒死去,她成了孤儿。

埃莉诺说:“我就是不信。我哭了很久,上床的时候还在哭。后来我睡着了,第二天又像平时一样在我的梦幻世界里生活。”“我没有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证明父亲确实死了。但从那时起,我心里明白父亲真的不在人世了,但我离他却更近了,甚至比他活着的时候离得更近。”埃莉诺一直保留着她父亲这个理想化的形象,当她结婚时,她还以此来衡量她的年轻的丈夫。

在埃莉诺15岁时,新的世界突然展现在她的面前。

她被送到一所由法国人索维斯托小姐办的学校学习,那时学校还在巴黎外面,普法战争以后,索维斯托小姐把学校搬到了伦敦附近的温布尔登。埃莉诺从索维斯托小姐那里得到了她在家里极力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理解和慈爱。她称那三年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三年。

在艾伦伍德(学校在巴黎外的校址),埃莉诺被称为“托蒂”,结识了许多朋友,有些成为她的终身朋友。她在那儿第一次被认为是个领头人,也是校长所宠爱的学生之一。她的衣着也整洁漂亮多了。她参加了学校第一支曲棍球队,那是她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刻之一。最主要的是,她一下子接受了索维斯托小姐阐述的自由主义思想,也许是因为她对自由有着非同寻常的体味吧。

三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位美国姑娘成为一名有教养的愉快的欧洲姑娘。可爱的埃莉诺返回美国后,住在了外婆家里。外婆所在的庄园位于哈得孙河流域,在海德公园的上游。埃莉诺感到这里过于沉闷了。

快活的小舅舅瓦利没日没夜地喝酒,总是醉醺醺的,动不动就要发酒疯,另外一个舅舅埃蒂稍好一些。埃莉诺的姨妈普西,虽然已经是个成年妇女,可是还有无数个情夫。她过早地断言,埃莉诺是霍尔家族妇女中的头号傻瓜,准保会成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当着外甥女的面为自己无数次的恋爱成功或失恋而发狂。这一切都使埃莉诺对未来充满恐惧。过了许多年之后,埃莉诺承认,这种环境像炼钢那样锻炼了她。

1902年春天,富兰克林在火车上遇到了埃莉诺。他们都是乘车到自己的郊区别墅去。富兰克林发现,埃莉诺非常健谈。从此以后,富兰克林开始同埃莉诺经常往来。当时,萨拉并未在意,把他们的友谊仅仅看成是单纯的亲戚的感情,显然她是看错了,因为富兰克林爱上了埃莉诺,她也爱他。

就在他们恋爱期间,埃莉诺已日渐显露出她很早就养成的强烈的社会道德心,这种道德心后来成为既令人讨厌又令人高兴的东西。她说:“我很小就意识到在我周围有遭受某种苦难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她父亲曾带她去看罗斯福家族办的慈善机构,如在西18街上为无家可归的和被遗弃的孩子们办的报童住宅以及纽约矫形医院等。埃莉诺说:“当然,我并不真正理解我所见到的许多事情,但我觉得他们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使我终生难忘。”一回到纽约,她就把这种要帮助那些不幸运儿童的愿望付诸实践。她参加了少年联盟,被派往东南区弗顿街上的安置区去教贫民窟的孩子们跳舞和做健美操。像许多上层阶层的姑娘们一样,在安置区工作与其说是去教育别人,倒不如说是教育自己,因为这使她看到了城市里的穷人们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过日子的。埃莉诺又参加了消费者联盟,并被派到做人造花和羽毛的血汗工厂去调查工作条件。她克服了害羞心理,步履艰难地爬上黑洞洞的楼梯,走进屋里。她被看到的景象吓坏了,她看到仅仅几岁的孩子坐在桌子旁边,有的累得倒了下来……

富兰克林和埃莉诺不顾当时的习俗继续恋爱着。

埃莉诺回忆说:“你只有在很了解一个男人时才写信给他或接受他的信。除了花、糖果,有时可能是一本书外,你不接受男人的礼物。从没有与你订婚的男子手里接受一件首饰被看做是放荡的表现,在订婚之前让他亲吻这样的念头从来没有在我头脑中出现过。”富兰克林几次到安置区看她,那些姑娘们都想知道这个英俊的年轻人是不是她的“那位”。有一次,埃莉诺去看一个生病的学生时带了他一起去,富兰克林在他的生活圈子里从未想到会看到这种景象。埃莉诺说:“当他看到这个孩子住的那冰冷的房屋时,他完全惊呆了,嘴里不住地说他真不相信人会这样生活。”

富兰克林曾邀请埃莉诺去坎布里奇看足球赛,那是一场哈佛大学对耶鲁大学的比赛,就是他当拉拉队队长的那次。富兰克林在日记中用自己才看得懂的密语写道:“午饭后,我与我的亲爱的作了一次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散步。”就在那个宁静的星期天,在那个熟悉的地方散步的时候,富兰克林向埃莉诺求婚。埃莉诺并没有马上回答他。回到纽约,埃莉诺把富兰克林向她求婚的事告诉了外婆。霍尔夫人问她是否真的爱上了富兰克林,埃莉诺郑重其事地说“是的”。后来,她承认“几年以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恋爱,什么是爱情”。

几天以后,她给富兰克林写了一封长信。信里引了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的一首诗,这首诗归纳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在富兰克林向她求婚时,她就想到了这首诗:

除非你能发誓,“生死不渝!”

否则,别称之为爱情!

富兰克林一定发誓了,因为他爱她。富兰克林一直设法避免和母亲发生直接冲突。这次在他作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后,他把这事告诉了母亲。

母亲听后大吃一惊。然而,联系实际一想,萨拉就明白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在她的眼皮底下发生的。萨拉在感恩节那天的日记中写道:“富兰克林向我作了一个惊人的宣布。”这种震惊由于当时的情况而加剧。富兰克林没有请求她允许,甚至没有征求她的意见,他只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他想尽快与埃莉诺结婚的意向。萨拉看到她所憧憬的未来一下子化为乌有。自从三年前丈夫去世之后,她一直期待着在儿子从哈佛毕业后把他拉回身边,她舍不得让儿子离开。

回到哈佛,富兰克林马上给他“最亲爱的妈妈”写了封安慰信,想借此减轻对她的打击:

我知道我给了你多大的痛苦。你知道,我要是有办法,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我现在只能说这一些——我了解自己的心思,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了解自己的心思。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另外的想法。结果是: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是最幸运的人——至于你,亲爱的妈妈,你知道不可能有任何东西会改变我们以往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现在,你有两个孩子去爱,也有两个孩子来爱你——你知道,埃莉诺将永远是你的亲生女儿……

萨拉也收到了埃莉诺写来的措词温顺的信。信中小心地强调富兰克林向她求婚不会使萨拉失掉一个儿子,而却会得到另一个会爱她的孩子,埃莉诺写道: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也知道这种心情一定很难受。但我确实希望你也能爱我一点。你肯定知道我会尽量按你的意愿去做,因为在这一个夏天里,我深深地爱着你。我没法用语言向你表达我是多么的爱富兰克林。我能说的只是:我的一个意愿就是证明我能配得上他。

萨拉并非不喜欢埃莉诺。如果她要为她的儿子挑一个配偶,也许会挑一个像埃莉诺这样的姑娘。埃莉诺是罗斯福家族的一员,又是总统的侄女,有着很好的门第。尽管她不是个很漂亮的人,却很聪明,很讨人喜欢。如果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过于热情地去讨好别人。但这位老夫人不愿富兰克林在现在和任何人结婚。她很明智地意识到,从正面去阻止他们结婚是毫无用处的,所以她用一种更加巧妙的办法。她说他们还很年轻,不必迈出这重大的一步,富兰克林还不到22岁,而埃莉诺也刚过19岁。萨拉自己的父亲到33岁才结婚,所以她提醒儿子说,到那时有了名望,有了地位,就不会空着手向女人求婚的。

当时,富兰克林从他父亲那里继承的财产,每年只能使他得到不多的6000元的收入,这些钱还不足以使他和埃莉诺以他们所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过日子。富兰克林还要等到第二年秋天才能进法学院,还要过好几年后才能自己挣钱。在此之前,他还不能自立。也许最明智的做法是先认真想一想,暂不宣布他们的订婚。

富兰克林和埃莉诺勉强同意了萨拉的意见,他们希望过一段时间后她的反对会不那么强烈。

富兰克林过着激动而紧张的生活。他尽量长时间地在纽约和埃莉诺待在一起,并设法安抚他的母亲。除此之外,他还干完了作为《红色哈佛报》主编的最后几个星期的工作,以及上课,参加社交活动。他在给家里的信中写道:

我每天晚上都干到很晚,但学习得很少,也很少去骑马,很少参加宴会。要同时当好一个学生,应酬好社交界,当一个“重要的、民主的家伙”,当一个未婚夫,真是不容易啊。

当她母亲让他去加勒比度5个星期的假,换换环境时,他马上答应了,尽管这个建议暗含了疏远埃莉诺的意图。

二月里的一天,富兰克林同他的母亲便坐船度假去了。他母亲在开船时注意到,富兰克林显得又疲惫又沮丧。两天前,他告别了埃莉诺。显然,由于事先没有商量,埃莉诺对他的离开是不满的。继而他答应在埃莉诺去华盛顿看望拜伊姑妈的时候,他也去那儿和她见面。在富兰克林出发后,埃莉诺写信对他说:“我不知道你是否明白我多么不希望你离开我……5个星期是段很漫长的时间,从前两天的情况看来,这5个星期将是漫漫无期。”可见两情相依已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爱情的确有着它巨大的魔力的。

旅行很从容,也很有趣。在马提尼克,他们去看了不久前被地震毁掉的圣·皮埃尔的废墟。当萨拉看见同行的人中有人在废墟中扒拉,寻找受难者的遗骨当纪念品时,简直吓呆了。在加拉加斯,他们听卡鲁索唱《帕格里阿西》。在圣胡安,受到总督的招待。在古巴,他们看了圣地亚哥郊外的战场。据说,仅仅在6年前,西奥多·罗斯福就在这个地方冲上了圣胡安山。他们租了一艘汽艇去拍下了被美国海军的大炮击沉的西班牙巡洋舰的生锈的舰壳。萨拉写道:“那是令人伤心的景象,但愿不久就看不到这种景象。”在拿骚,他们换上了去佛罗里达的船,后来又坐火车去了华盛顿。结果表明,富兰克林很喜欢这次旅行。

如果说这次旅行是为了让他忘记埃莉诺,那么这次有趣的活动就是完全失败的。因为,他回来后,在华盛顿几乎一直和埃莉诺在一起。

然而萨拉还有办法。她去找他们家的朋友,当时在华盛顿的美国驻英大使约瑟夫·乔特,请他把富兰克林带到伦敦去当他的秘书。乔特对萨拉说他已经有了秘书,而且,富兰克林也太年轻,没有经验,不能胜任这个职务。在遭到拒绝后,萨拉回到了斯普林伍德,承认自己失败了。她给儿子写信说:

我感到很沮丧。你还是走了。这次旅行结束了。我感到我再要和我亲爱的孩子一起去旅行是不大可能的了……我得学会不自私。当然,孩子,我对你的幸福很高兴,我再也不会用软的或硬的办法来阻止你了。

埃莉诺赢得了这场意志的考验,但她仍很希望萨拉能像对待亲女儿那样对待她。她给富兰克林写道:

亲爱的,我知道你母亲极不愿意让你离开她。请不要使她觉得上次的旅行是和你最后一次在一起的旅行。我们三个人还会在一起的……我希望她会喜欢我。现在,即使她对我稍微好一点,我也会感到很高兴的。

富兰克林和埃莉诺这对恋人终于正式宣布订婚了,有情人终成眷属。

订婚那天,他们就收到堂叔西奥多·罗斯福的贺词。他对富兰克林说,听到这个消息,他非常高兴。他这样写道:“我很喜欢埃莉诺,好像她是我自己的女儿一样,我喜欢你,信任你,也相信你……祝愿你们永远幸运。”他不但答应去参加他们订在1905年3月17日的婚礼,而且还答应要去把新娘交给新郎。埃莉诺请艾丽丝·罗斯福当女傧相。尽管这两姐妹的关系不十分融洽,艾丽丝还是热情地接受了这个请求。

不久前,西奥多·罗斯福竞选总统获胜。富兰克林和埃莉诺与家庭的其他成员一起,在3月4日到华盛顿参加了西奥多的就职典礼。总统对美国人民说:“已经给了我们不少东西,理所当然地也期待着从我们这儿得到不少东西。我们对别人有义务,也对自己有义务,我们不能逃避这两种义务。”在就职舞会上跳完舞后,富兰克林和埃莉诺回到了纽约。后来埃莉诺说:“我从来没想到会看见家里人的另一个就职典礼!”这当然是在富兰克林也登上总统宝座时说的感慨之词了。

两个月以前,为了离埃莉诺近一些,富兰克林没有像他父亲期望的那样上哈佛大学法学院,而是进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富兰克林在几年之后说:“你知道你在最好的法学院里也学不到多少法律,你要学会如何去思考。”但没有迹象说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到了两者中的哪一样。像25年以前在同一学校上了一年学的西奥多·罗斯福一样,富兰克林感到腻烦,情绪不安,因为他看到学校所教的与法律实践的现实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他在请他的老校长皮博迪博士来主持他的婚礼的信上,流露出了对在法学院学习时的缺乏热情:“没有你,事情就不一样了。我正试图去了解一些法律工作,当然,我还会继续下去。”但是,问题似乎在于他缺乏兴趣,而不是懂不懂。富兰克林发觉学习法律枯燥无味,而且,也没有其他的课外活动来调剂生活。埃莉诺对此非常清楚。她对拜伊姑妈说,富兰克林“如果不能通过学习法律来得到和人们的广泛接触,那么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法律是不会太高兴的”。可见,埃莉诺是了解他的。

法学院的问题不久就被等待已久的婚礼的兴奋情绪所淹没了。

婚礼是在圣·帕特里克节举行的。那天下午风和日丽,喜气盈盈。东76街上毗邻的6号和8号两座埃莉诺亲戚的褐色房子窗户大开。第5大街上,一年一度的圣·帕特里克节游行队伍唱的《穿起绿色的衣裳》的声音穿过窗户,几乎盖住了《嗬,答应我吧!》的乐曲声。报纸上已经报道说,总统将在检阅游行队伍后,在婚礼上亲自将他的侄女交给富兰克林,所以从一早起,人们就聚集在街头。他们挥舞着旗帜、手绢,冲破了警察的警戒线,涌到前面。快到下午三点半时,人群中发出了一阵喊声“特德万岁!”总统面带人们熟悉的笑容,纽孔里插着一枝兰花,站到了房子的台阶上,总统的出现带来了更加浓烈的节日气氛。

此时的新郎正与他的尊敬的师长皮博迪博士一起回忆着格罗顿的情况,却掩饰不了他的兴奋。

埃莉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漂亮,这使一些客人想起了她母亲。她穿着镶着花边的、笔挺的白缎子礼服,拖着长长的后摆,用曾是她母亲的钻石别针别住面纱,脖子上挂着一小串萨拉送的珍珠项链。连她自己都要为今天的打扮给迷醉了,那美丽的脸庞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婚礼的主持人是格罗顿的老校长皮博迪博士,新娘保护人是她的总统叔叔。西奥多慈祥地挽着比他高出许多的侄女,亲手将她交给了富兰克林·罗斯福。客人们围着新娘和新郎高声祝贺。西奥多总统用他调门很高的嗓音说:“富兰克林,再没有比亲上加亲更好的了。”

婚礼招待会过后,房间里就只剩下富兰克林和埃莉诺了,总统像磁石一样,把客人们都吸引到备有茶点的图书室里了。埃莉诺后来回忆说:“总统在的那间房子里站满了人,客人们对他讲的风趣幽默的故事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婚后不久,他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自此以后,埃莉诺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政治上成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得力助手,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举行正式记者招待会的总统夫人和独立的社会活动家、报纸专栏作家。她为罗斯福入主白宫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类推荐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最著名的领袖人物事迹,精彩万分!
  • 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以青少年为主要阅读对象、介绍诺贝尔——发明家与实业家的故事,阐述其“发明硝化甘油炸药的始末”,及他“生命最后的两项工程”等。
  • 兵家鼻祖:孙武

    兵家鼻祖:孙武

    孙武[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部传奇的兵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妨看一看孙武的传奇人生。读《兵家鼻祖:孙武》,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
热门推荐
  • 小尔雅

    小尔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放开那个大叔,让我来

    放开那个大叔,让我来

    “大叔,大婶放着你这么一个美貌与才华并肩的男人不要,要和那种渣男在一起,是大婶眼瞎……”“大叔,你还挺有魅力的嘛,刚离婚不到十二小时,这就开始下起桃花雨啦……”“大叔,自打见到你之后,霉运就像狗皮膏药一样粘着我,甩都甩不掉,这你要负全责……”“大叔,天这么冷我给暖床,不收暖气费……”“大叔,你一直单着要祸害多少女人,破坏多少家庭的和谐啊,让我这个正义化身的小女子替天行道收了你,省的你祸害人间……!”“姑娘,你这是闹哪样?我的岁数都快是你的二倍了。”
  • 花花世界之最强医生

    花花世界之最强医生

    他无车无房,父母双亡!他无钱无势,倍受鄙视!他有手有脚,大展拳脚!且看陆风如何揭破层层阴谋,击败各大势力,抱得美人归!
  • 武神药师

    武神药师

    前世,为药师误入神秘空间,遭遇神秘强者追殺,不得已同归于尽,重生废物之身,备受凌辱时,意外发现堵塞经脉杂质竟是先天灵气,命运就逆转,一代强者再破苍穹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马小欢传奇

    马小欢传奇

    身患绝症少年,回家等死,无意发现祖父密码,从此走上了修真之路
  • 豪门游戏之复仇者

    豪门游戏之复仇者

    我人生中难得的两次意外都发生在了你的身上,第一次意外失手,你差点要了我的命。第一次意外的爱上了一个人,而你却不爱我。说好的就此放手,说好的绝不停留,可你不会知道,不能爱你,是我这辈子做过最艰难的一个决定,没有之一。——洛璃
  • 穿越之狐小仙的报恩

    穿越之狐小仙的报恩

    我堂堂一个狐仙,竟然被太爷骗来到这个破地方来报恩,哼,就看我怎么来报恩。
  • 错觉之戈

    错觉之戈

    直到最后一刻,我才知道,我看透了雨滴,却没能看透真相。
  • 魂仙路

    魂仙路

    修真修真,何为修真,盗天地精华为修,破乾坤大道为真。修真之途,路途长漫,需有一颗恒心;修真之路,荆棘遍布,需有一颗辣心。这是一条艰险崎岖的路,这是一条步履维艰的路。这条路,从岳山的脚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