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9200000012

第12章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2)

自80年代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东乡县委、县政府认真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成了邢家梁、东大坡、奴拉坡等十几处重点造林工程。值得一提的是,自1984年开始,县直机关55个单位的近千名干部职工,坚持每年春季在东大坡植树造林一个星期,至今,东大坡治理面积达3703亩,成活林木40.7万株,从前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是郁郁葱葱。1998年,东大坡被辟为县级东山森林公园,已有两家客商投资开发,建起了“长寿山庄”和“云华度假村”,有力地促进了东乡县旅游事业的发展。1999年,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又开始在奴拉坡义务植树造林。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东乡以平均每年70万株左右的速度进行。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植树造林活动的带动下,全县广大农村群众的植树造林活动也蓬勃开展。那勒寺乡营造了青年林,唐汪乡营造了“三八”妇女林,龙泉乡杨家村退休老干部马如苍带领家人连续8年坚持植树造林,栽植树木1.2万多株,办起了“绿色银行”。在坚持经济林与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并举的同时,全县重点抓了以果粮间作和规模种植为主的经济林建设。80年代以来,东乡县先后规划建设了唐汪大接杏、河滩桃梨、那勒寺川早酥梨、北部花椒和南部酸巴梨五大经济林基地。其中,唐汪大接杏基地和河滩桃梨基地已形成规模,其余三大基地正在建设,已初见成效。唐汪大接杏基地始建于1988年,目前,基地面积达1.04万亩,14.7万株,年产量1400吨,产值210万元;河滩桃梨基地始建于1985年,目前,基地面积有1.44万亩,40.58万株,年产果1900吨,经济收入95万元;那勒寺川早酥梨基地始建于1989年,目前已初具规模。全县早酥梨面积发展到4.106万亩,结果面积2.86万亩,年产早酥梨2850吨,年产值142.5万元;北部花椒基地也始建于1989年,以河滩乡为重点,逐年向北部干旱山区扩大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县花椒栽植面积2.3万亩,167.5万株,已挂果0.8万亩,58.5万株,年产量25吨,年收入250万元;南部酸巴梨基地始建于1993年,在南部百和、关卜等二阴山区重点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全县累计栽植酸巴梨1.3万亩,47.6万株。在搞好全民植树造林及经济林基地建设的同时,东乡县还狠抓了育苗和“三防”建设。自198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狠抓育苗建设,解决苗木短缺,当作发展林业的基础来抓,大大增强了林业发展后劲。全县坚持以个人育苗为主,个人、集体、国营一齐上的原则,动员群众拿出好地,投入财力和人力,积极育苗,为全县的造林规划和退耕还林计划打好基础。截至1999年底,全县累计培育各类苗木3720亩,其中经济林苗木1400亩。各类苗木的培育,为东乡县林业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在全力搞好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着力加强“三防”,巩固造林成果,坚持“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一是制定林木管护公约和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依法加强林木管护,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实行限额采伐,严禁滥砍乱伐;二是落实预防措施,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三是认真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苗木检疫,1999年共防治各类森林病虫害0.7万亩(次);四是搞好技术指导,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农林部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分片包干,从灌水、施肥、修剪等各个环节搞好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新技术,提高成活率和效益。

3.畜牧业方面,主要抓了科技兴牧、规模养殖扣畜禽防检三个方面的工作。

科技兴牧方面,一是普及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全县坚持以青贮氨化为重点,加工调制为先导,人工种植、牧草改革为基础,不断提高现有饲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为畜牧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强化良种推广。大家畜以黄牛改良为主,应用牛冻精输配技术改良本地牛,取得可喜成绩,历年累计黄牛冻精授配达1.23万头,产活杂种牛0.68万头。目前,杂交改良牛已发展到2.18万头,占牛存栏数的85%;绵羊改良1975年-1980年引进滩羊3577只,1987年-1989年引进高山细毛羊9979只,1990年-1991年引进小尾寒羊约6000只,经过20多年的繁殖改良,全县绵羊实现了良种化。同时,加强北部小尾寒羊扶贫繁育基地建设,经过饲料加工、科学饲养及技术的推广应用,稳定了存栏。三是大面积推广暖棚养畜,大力普及“种、棚、料、管、防”五配套技术。规模养殖是农本型畜牧向集约型畜牧迈进的起步,因此,在抓好千家万户养殖的基础上,鼓励能人办场,采取群众自筹、国家扶持、组织群众入股联营、吸引外资办场等形式筹建规模养殖场。随着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东乡县制定了南牛、北羊的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山区饲养繁殖,川塬区育肥,城镇检疫、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格局。到1999年底,全县规模养殖场发展到24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到5988户。规模养殖方面,大面积推广暖棚养畜,开展了小额信贷暖棚养畜工作,注重各项实用技术的配套服务,暖棚养畜户发展到4188户,有力地促进了规模养殖的更快发展。畜禽防检方面,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的活动,加大检疫、监督检查等依法治牧力度。二是按照“因病设防、突出重点、科学免疫、综合防治”的原则,对全县3个牛羊定点屠宰点(锁南、龙原、河滩)的两瘟防疫密度达到95%以上。同时,对全县14个大小活畜交易市场基本上都开展了产地检疫,做到先检疫后上市,有效地防止了畜禽传染病的远距离传播。

(第二节 扶贫攻坚成绩显着)

一、扶贫成就

东乡县地处甘肃中部高寒干旱山区,境内干旱缺水的问题十分突出,十年九旱,灾害频繁。加之自然、地理、历史、传统等因素制约,全县经济落后,群众生活极端贫困。198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人均占有粮、人均纯收入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在陇中20个干旱贫困县中位列倒数第一,贫困面高达95%。所谓“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即是对东乡县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

1983年,东乡县被列为甘肃中部“两西”建设干旱贫困县。17年来,通过“两西”扶贫项目建设和措施的落实,以及全面实施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确保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东乡县扶贫开发成效显着,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贫困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截至1999年底,全县农业产值达到7189.85万元,同口径比1982年的1672万元增长88.7%;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8810万元,比1982年翻了十番;粮食总产量46496.51吨,比1982年的32727吨增长42%;人均占有粮186.7公斤,比1982年的175.5公斤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776.7元,比1982年的46.5元增长15.7倍;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16万人下降到1999年底的3.253万人;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贫困面由1982年的95%下降到1993年底的17.3%,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下的贫困面由1994年初的52.8%下降到1999年底的13.06%,分别下降77.7个和39.74个百分点。

17年中,国家下拨大量资金,花大力气解决群众温饱,扶贫资金来源由“两西专项”1块增加到“两西专项”、“财政发展资金”、“以工代赈”、“两州一地基金”、“信贷扶贫专项”、“新增财政”等6块,总规模逐年有所增加。先后投入扶贫资金20583万元,其中,前10年年均489万元,后7年年均2240万元。依托项目建设,实施扶贫攻坚。1999年底,全县累计有16个乡、189个村整体实现基本解决温饱,分别占全县总乡数和总村数的64%和82.5%,累计有18.6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

二、扶贫措施

17年扶贫攻坚中,东乡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立足县情、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扶贫开发工作。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东乡县贫困的根源是缺水,所以扶贫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水的问题。对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长抓不懈,先后完成了唐汪皇渠、达板灌渠的改扩建,王家水库的修建、新建,配套中小电灌站30座。17年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5万亩,新增保灌面积2.26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35.2平方公里;兴修水平梯田16.8万亩,年增产粮食336万公斤;认真实施“121”雨水集流和集雨节灌工程;新建了龙泉和那勒寺2座35千伏变电所,改造了祁家、科妥、锁南3座35千伏变电所,架设35千伏线路43.9公里,6千伏-10千伏线路213.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改善和解决了22个乡、129个村、2.6万户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困难;建成装机6400千瓦的老虎嘴发电厂,年产值达到520万元,解决了150人就业;新建锁南、董岭、北岭大湾头、高山砂克坪、车家湾等高扬程人饮工程5处。并以财政拨款、群众集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形式,通过人饮工程延伸,建成小高抽33处,开挖水窖、涝池、水池等,累计解决了12.17万人、12.7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使北部最干旱山区群众饮水条件有了明显改善。1999年初,为了解决以北部13个干旱山区乡为主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东乡县又启动了人饮“渴望工程”,计划实施3个主体工程和7个人饮延伸工程,通过扩大“121”,雨水集流和发放抗旱水箱等措施,基本解决了全县80%村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2.突出产业开发,努力增加群众收入。

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农林牧产业基地。自1987年始,共引进小尾寒羊4500只,在北部山区建成了小尾寒羊基地,存栏达4万只,年收入12130万元以上;建成唐汪川大接杏、那勒寺川早酥梨、北部山区和库区沿岸花椒3大经济林基地,面积达9万亩,年收入900多万元;川区高效农业初具规模,塑料大棚种植面积600多亩,推广日光温室265亩,亩收入达到5000元-10000元;山区配合小额信贷的实施,发展暖棚养畜5500户,养羊3.69万只,年增加收入200万元;每年劳务输出4万多人,年劳务收入4000万元以上。

3.依靠科技开发,提高农林牧各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建成县农牧中心楼3座,新建乡站18个,农牧繁育基地4个,林业技术推广站2个,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和推广网络。4.28万人接受了各级各类培训,实施各类科技承包项目132万亩(次)。

4.狠抓移民工作,缓解人口压力。

东乡县北部干旱特困山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资源极度贫乏,人均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畜饮水非常困难,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可谓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1983年“两西”建设开始后,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早路,水旱路都不通另找出路”和“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的建设方针指导下,自1989年开始,东乡县北部山区群众走上了向水土资源丰富的河西走廊移民的异地扶贫开发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0年来,先后建成小金湾、古浪、疏勒河、引大灌区4个移民基地和12个移民点,累计完成移民6416户、31317人,有力地减轻了干旱山区的人口压力,缓解了人地矛盾。移民出去的群众已普遍解决温饱。

三、扶贫经验

回顾东乡县17年的扶贫攻坚历程,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主要的经验有:

1.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扶贫攻坚取得显着成绩的前提;因地制宜贯彻“两西”建设方针,制定适合县情的发展路子和办法是扶贫攻坚取得显着成绩的根本保证。

东乡县是我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乡族又是甘肃省特有的3个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东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扶持东乡族人民脱贫致富。198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东乡县被列为“三西”建设的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县之一。东乡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年停止破坏、五年解决温饱、两年巩固提高”的前十年建设规划和“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都不通另找出路”的建设方针,确定了“强化基础、狠抓基地、兴办工业、开发劳务、控制人口、加快移民、振兴教育、发展科技”的经济发展基本思路,提出了“八五期间基本解决温饱,使全县90%以上的农民在正常年景下吃饱饭,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柴烧,有路走,到2000年稳定解决温饱,向脱贫致富迈进”的奋斗目标。17年来,东乡县紧紧围绕发展路子,制定了适宜不同时期的具体规划、措施和办法。期间,国务院“三西”办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多次亲临东乡检查指导,给予关心和支持。正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因地制宜贯彻“两西”建设方针,制定适合县情的发展路子和办法,东乡县的扶贫攻坚才取得了显着成绩。

2.坚持不懈地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农电、人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攻坚取得显着成绩的重要基础。

东乡县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有水资源的地方抓住水利、电力建设不放松,对干旱山区的旱作农业抓住水平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不放松,改变干旱山区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畜牧业不放松。只有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贯穿扶贫攻坚工作的始终,稳定解决温饱才有希望。

3.依靠科技开发,提高农林牧各业的科技含量,是扶贫攻坚取得显着成绩的关键。

同类推荐
  • 南明副榜举人

    南明副榜举人

    明末四川,人类历史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经历张献忠之乱,蛮清大杀戮之后,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风云突变,斗转星移,杨轩深陷其中。面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奋发图强,以只手之力阻挡鞑子强盗强加在民众身上的枷锁,改变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煤山之后再无华夏的历史,开创中华第三次复兴之大门。这就是《南明副榜举人》,正本清源,带你回到明末四川大杀戮的现场,演绎那场在这个世界已经被遗忘的历史。欢迎加入书友群:207902080
  • 问鼎之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

    问鼎之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

    豪杰争霸佳人争宠刀光剑影铸就英雄本色风情万种凝成绝色天香九州烽烟四起百年伤春悲秋血色浪漫荡漾爱恨情仇铁骨柔情锻造江山美色千古绝唱猎艳大周11月1日起每天两更,八百年莽苍岁月,众多风流人物鼎沸天下
  • 战宋

    战宋

    郭俊去太行山旅游,一不小心就穿到了靖康年间,并和岳飞义结金兰。北宋天崩之时,牛鬼蛇神纷纷登场,郭俊拿出几件现代带过去的神器,轻松成为天下人共仰的活神仙。宗望咆哮道,“郭神仙,我就是倾全国之力,也要干掉你的破虏军。”郭俊说,“鹏举,干掉他。”赵构哀求道,“郭神仙,你既然不想做皇帝,让小王做个傀儡也好啊。”郭俊说,“吉倩,干掉他。”杨幺骂道,“郭神仙,你我分居大江南北,为何来犯吾土?”郭俊说,“杨再兴,干掉他。”
  • 汉末逆反者

    汉末逆反者

    自小无根之人,纵使胸有万千沟壑,心有破天之志,奈何这是一个讲究出身的时代。。。。。。
  • 小小巡按

    小小巡按

    法,国之根本!犯法者,虽远必治!这是以法惩凶的故事,告诉大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你是朝廷高官,还是皇亲国戚,我只告诉你,国法无情,我是小小,为法代言!——无读书无评论,希望各位认真看完再做评论,本书坑深,慎入!看书前,请高抬贵手,加入书架、收藏起来,投上手中的推荐票,再点击阅读,你的支持便是作者码字的无限动力。
热门推荐
  • 凤雨有路

    凤雨有路

    凤雨,这个曾经美丽的小山村,因为人们肆无忌惮地放牧、开荒,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随之而来的连年旱灾严峻考验着人们生存的意志。作者在深情书写逆境中少年奋发、母爱伟大、友情无价等真善美的同时,又以忧虑的目光关注着西部逐渐恶化的生态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
  • 爱的五种能力

    爱的五种能力

    爱情需要学习,婚姻需要练习。情感教练赵永久提出: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能力,但它包含了五种具体的能力,它们是——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这五种能力也是情商的具体体现。本书结合真实案例详述爱的五种能力,帮助你重新认识爱,修复爱,拥有爱,传播爱。
  • 幸得一人心

    幸得一人心

    十年,很多事情都会改变,即便两个曾经有交集的人,都有可能变成陌路,更何况,他和她本就没有交集。十年,不变的是她喜欢他的心,而当这种喜欢变成一种习惯,就会像跗骨之蛆,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 战起华南

    战起华南

    郑阳梦到自己穿越了,但一觉醒来,屋子里还是那个样……但,郑阳的梦是真的,只不过他是连着自己住的两层小楼一起穿越了,哦,还有一个据说略为凶残的金手指系统。摄像机前:“大家好,我叫郑阳,这是我穿越后的第一天,现在是……1938年10月18日……什么!10月18日?!这里可是广州啊!3天,还有3天……”
  • 幽影诡魅

    幽影诡魅

    名为”无情”的游戏即将开始,赌注是互相的生命。只有毫无生命的木偶在一旁观看,无处可逃。在生命的赌注之下他们又将如何抉择?后悔?无奈?反抗?这是生与死间人性的考验。虚伪的面孔,残酷的生活。“我也是有好好努力过,好好地生活过了啊!”谁能保证游戏的公平?生与死的轮盘即将开始转动,下一站会是天堂?亦或是地狱?没有人知道答案,唯一的真相只藏在闪烁的十字瞳孔之中
  • 陵离殇

    陵离殇

    一曲离殇舞的演绎,交织着三段别样的感情。夜轩,本是一名杀手,却为了她愿意脱离尘世。月渐离,视她为知己,却另藏着一番情愫。而他,云涧,云国的君王,却待她为今生至爱。她一个柔情女子,辗转在三人之间,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属于她的国家政事中。她在历经生死中,终于看透了自己的感情。而一切,在冥冥中,却注定了是一场悲剧……
  • 神苍纪元

    神苍纪元

    混乱而破碎的世界,今生?前世?扑朔迷离!我……真的是“我”吗?这是一个神火引发的故事。
  • The Golden Slipper

    The Golden Slipp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侠列传

    神侠列传

    地侠十二派,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侠十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凡是人思有长,人行有义,人言有德、人生有根,都是侠之属。有机会为侠的人,可入地侠一派,凡地侠都有两个责任,一巡游以助苍生,二修行以成大侠,大侠者,其行惠及人广,其德影响人深。地侠有五种,四方侠、春秋侠、乾坤侠、五行侠、通天侠。通天侠为大侠,为大侠者有机会入天侠之列,以纪年为据,六十年为周期,每年决出天地侠,每六十年由天地侠决出神侠,所谓神侠,即为天地主宰,此其列传。2
  • 穷极星变

    穷极星变

    战历3000年一场人与高智能机器人的战争终于爆发了,无数机器人不在听从人类的指挥,开始反抗人类,终于在战历3001年一场真正的人与机器人战争在南岛爆发了“南岛战役,”人类和机器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各种杀伤力破坏力超强的热武器在这一场战争中完全展现出来它的毁灭性。核武器,激光炮、氢弹无疑都是对人类和机器人进行着毁灭性的打击,历时三年的战争终于人类取得了胜利,但是经过这次战争地球上的环境完全被破坏了。无数的人类和动物被核武器核辐射后,竟然可以令部分人类和怪兽产生变异!出现极为可怕的存在。一场人与变异人之间的战争正在慢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