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4000000045

第45章 爸爸相声中的“现挂”

“现挂”是相声艺术中的一种常见使法,我个人理解“现挂”的使用与演员的基本功、各行各业的知识以及智慧、灵感、机警等等都有关系。它也不同于解决生活及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所出现的急中生智。“现挂”包含急中生智,但无论是自嘲或用在他人身上,最终一定要找出包袱笑料。有时还要通过“现挂”达到预想的某个目的。相声中的“现挂”似乎不应该是相声“脚本”(演出本)里的固定内容,属于“现抓现编”。观众也习惯称它为“抓彩儿”、“找哏”。也有的“现挂”虽然不是演出本的内容,但也并非“现抓现编”,也可以是提前准备的,以加强演出效果。从以往的相声表演来看,“现挂”是特别受欢迎的,也能在表演中推波助澜。虽说是“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但相声“正活”中的内容和包袱笑料基本上是固定的。观众当然盼着相声演员在演出中多加些“小料儿”。不过演员们在使用“现挂”时都十分小心,掌握好“火候”和“尺寸”,尽量避免“一口咬了薄砂銚儿,顾了脆忘了牙碜”。以上全是我自己的杜撰,外行就是外行。

爸爸说了一辈子相声也一辈子没离开过“现挂”,随机应变得心应手,给他的演出增添了很多光彩。

相声《开粥场》是讽刺一个爱吹牛的人,妄想成为“富翁”还乐善好施,对内夸富,对外施舍的故事,也反映出天津卫过年、节的民俗。爸爸在这个相声《开粥场》中称自己是“马善人”,在吹嘘自家“院子四面四十里地,院子里有十八条马路,一家子七百多口。有回事房、管事处、开汽车的、花把式、连厨房的,连佣人全算上,一千三百多人”。以后,又开始没影儿的夸耀自己的身世。

甲:我们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辈。

乙:噢,马援的后辈。

甲:欸!马超知道吗?三国马超。

乙:知道。

甲:马超,马岱,那是我们上辈。汉朝伏波将军马援,那是我们老祖先。都是一家子,姓马。

乙:姓马都是一家子?

甲:欸。

乙:哦,唱评戏有出“马寡妇开店”那马寡妇也是你们一家子?

甲:那……就同姓各家了。

乙:这怎么又各家啦呢?

甲:不是一码事。我们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辈。你说那个开店的“马寡妇”跟唱大鼓的马连登、马增芬他们是一家子。

乙:好嘛。

其实马连登老先生是马派西和大鼓的创始人,久负盛名常住北京。爸爸与他是多年的老朋友。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收音机里听过马增芬、马增芳二位老师(马连登之女)演唱的马派西和大鼓“绕口令”(是收音机里放的唱片),十分动听。一曲“绕口令”红遍东北、华北、京、津一带,那真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再说一个名人的轶事,1944年秋天爸爸在庆云演出,内容灵活多变。有时演新排“闹剧式”话剧,也有时穿插演出相声、大鼓、魔术等。这段时间正在天津演出话剧的演员石挥、谢添等人常到庆云后台看戏聊天。年龄、事业、爱好、性格都相仿,自然爸爸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好伙伴。虽然聊得基本上都是舞台上的事儿,但在接触中爸爸发现他们不但比当时的曲艺演员文化素养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思想活跃,见的世面也多,对自己很有帮助。就暗暗地把对艺术有用的东西都记下来,对以后自己的发展一定会很有益处。

有一次谢添对小蘑菇(常宝堃先生的艺名)说:“宝堃,别看你脑子快,我说五句话你一句一句跟着学,要能一句都不错的学下来,晚上松亭餐厅我请客吃西餐!”常宝堃先生历来机警好胜,焉能不接受挑战。在场的人无一不看好常先生,心说:“谢添今天有些异常,这点小事能难倒小蘑菇!”谢添却表现出胜券在握的样子,不慌不忙地对小蘑菇说:“你可赌定了,说错了你请客?”小蘑菇不耐烦地一摆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两位在舞台上身经百战的“斗士”都做好了临战前的准备,比赛终于开始了。

“今儿个天气不错。”

谢添一板一眼地说。精神高度集中,严阵以待的常宝堃仿佛倒有些出乎意外,难道就是要说这样简单的五句话吗?说不定开始二句是“麻痹”我,而后面……他更加注意谢添说的每句话,甚至每个字一定不能听错,更不能说错。便顺口清清楚楚地说了。

“今儿个天气不错。”

“他们都说我胖了。”“他们都说我胖了。”

“要不咱们这么着吧……”“要不咱们这么着吧……”

常宝堃觉着谢添越是笑,自己越不能放松。

“要不咱们怎么着呢?……”“要不咱们怎么着呢?……”

常宝堃尽量抑制自己喜悦的心情“不形于色”,他早已暗地里数着这是第四句了。这几年的成功已经使他非常自信,一顿西餐他根本没挂在心上,但这么简单的学五句话的“赌”是输不起的。常宝堃脑子里不停地想着。不料,突然间谢添板起脸认真地说:

“错了!”

常宝堃火冒三丈地说:

“没错!谢添你别耍赖!别说字没错,连语音高矮都按你说的走。”

谢添毫不争论只是十分得意地哈哈大笑,连在场的人刹那间也说不出究竟,要知道这二位都不是简单的人物。还是谢添慢悠悠地问常宝堃:“你数数,‘错了’是第几句话?”常宝堃一下子转过弯来了:原来“错了”也是应该一字不差照学不误的一句!众人也才恍然大悟,一边笑一边还在咂着滋味。常宝堃不停地摇头说:“太窝囊了,我准知道五句话里有‘销器儿’没想到‘鬼’在第五句。这么个使法上!”在场的人还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突然发现前台静的出奇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都竖起耳朵听着。

“要不咱们怎么着呢?”“要不咱们怎么着呢?”

“错了!”“没错……”

谢添问常宝堃:“这不是马三立和赵佩茹吗?”常宝堃说:“是呀。”谢添十分不解的急忙说:“相声里原来有这段儿?”常宝堃一笑说:“要有,我能输一顿西餐吗?”“那台上……”“他们这是刚刚‘捋’的‘叶子’。现趸现卖……马三叔可是位有心的人哪!……”谢添愣了一会儿,轻轻地摇着头说:“真快呀!听了上台就使!”

我还记得爸爸曾说过:“相声和其他曲种不同,很讲究‘铺平垫稳’,这场‘泥不泥’跟底包袱‘响不响’有很大关系。到关键时刻正好摔个茶壶,掉个茶碗,观众全往出事地点看,注意力一分散,这段‘活’算白费力气了,这叫做‘飞灾横祸’!”遇到这些情况就要看演员的应变能力能否尽快摆脱困境。

1947年爸爸和侯一尘先生在天津大观园演出,给白云鹏先生上“倒二”。爸爸和侯先生刚说了一段相声的一半儿,突然街上连过三辆救火车。惊人刺耳的笛声此起彼伏,阵阵传入剧场长达一分多钟,分散了观众的精神。爸爸在台上停止了表演,和观众一样注视着窗外。等救火车笛声走远了,才和侯一尘先生说:“听见救火车笛了吗?火可不小。好像往南去了,现在应该到了河北路紫阳里6号了……”一直跟着点头的侯先生突然猛醒喊道:“噢,我们家着火啦?”观众一阵大笑,注意力又回到台上了。

爸爸演出时也经常遇到商贩往返卖东西,只要不是太影响演出就“各不相扰”。有一次一位卖报纸的商贩手托一大摞各种报纸,长时间在台根底下卖,把观众视线都挡住了。爸爸也是停止了表演,笑着替卖报纸的叫卖。“都来买报呀,快来买呀,他的报纸可真便宜,‘早存的’!别人卖四个子儿,他卖俩子儿,多好的老报纸啊……”这么一逗,观众全乐了。“老报纸”卖不动了,连卖报的也笑着摇摇头走了,演出继续进行。

解放前相声演员在电台演出时经常兼报广告。在一段完整的相声段子中哪能包含商业广告的内容呢?特别是广告商品又不固定。只有靠“现挂”了。爸爸和耿宝林先生在北京“官办”电台演出相声《文章会》时,说着说着就变了味儿。

甲:康圣人(康有为)接过我这张卷子,那真是一见此物大吃一惊,好一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

乙:好嘛,杜十娘呀?

甲:康圣人连声夸奖说:文章奇哉,文章妙哉,文章奇妙而绝哉!

乙:这么好的文章您拿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

甲:我的文章你能看懂吗?

乙:我也上过学,能看懂啊。

甲:那以后吧,现在没带着,在我手笼里呐。

乙:您又不是妇女,也戴手笼?

甲:咳,人家送的不好意思不要,我那手笼可不一般,是貂绒的,用料讲究,做工精细,样式美观,时髦大方。最适于太太、小姐使用。

乙:您知道人家是在哪买的呢?

甲:在敦庆隆买的。下面就介绍敦庆隆商品。

等广告报完后捧哏的接着问:“这么办吧,文章既然是您写的,不带来也没关系,您就给我们说说我们也长学问。”这样就又继续按照原词说下去。以此类推,报卖药广告时不是自己得病就是家属得病,不然引不出广告来。

1950年初天津解放还不到半年,爸爸应约从北京来天津演出(那时我们姐弟和妈妈仍暂住北京),地点是南市新声戏院。同台演出的有孙书筠(京韵大鼓),花五宝(梅花大鼓),张伯杨(单弦)等演员。解放后生活,治安都比解放前好多了,所以早、晚场都挂出了“客满”的牌子。照以往的规矩,孙书筠攒底,爸爸“倒二”,张伯杨先生“倒三”。

形势稳定,民心就稳定,演员在台上就可无所顾忌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尽量使场上火爆,观众欢迎爱看,当然票房收入就大增。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单弦表演艺术家张伯杨先生看到观众热情很高上座又好,决定演唱一个长篇段子《武十回》。要连唱多日才能唱完,每天像评书一样有“扣子”,留悬念,很耐人寻味。《武十回》是取材于明朝文人施耐庵著的《水浒传》。全书最常本为一百二十回,其中以“武松”为主人公的就占十回书,所以称《武十回》,可见武松在《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是一位重量级人物。

单弦《武十回》以武松(武二郎)在清河县打伤人后逃出家门开始,唱到狮子楼,杀潘金莲、西门庆止。书中夸了潘金莲,也贬了武大郎的丑。单弦唱词编的好,再加上张伯杨先生的嗓音清脆,吐字清楚,徐疾有度,铿锵和鸣,所以演出十分精彩。其中“挑帘裁衣”就是很著名的段子。伯杨先生唱的曲牌“太平年”:

“就在那阳谷县,有一个武大郎,身量儿不高,二尺半长。登着小板凳还上不去炕,面容丑陋,其貌不扬。娶妻潘金莲,美貌无双,也曾在府邸当过小梅香。可惜她‘命薄’差点没选上,窝里窝囊嫁给武大郎……”

场上的观众是如醉如痴。伯杨先生十分得意,要在今晚来一个“锦上添花”。完整的“江阳辙”唱段将在曲牌“怯快书”中结束,伯杨先生在最后一句真加了“小料”——“您要想亲眼看看武大郎他长得什么样?(冲着观众一缩脖儿,眼和手都往上场门指示)我张伯杨下场他准上场……”

弦子一收音儿,他乐着鞠躬下了台。随之掌声和笑声像开了锅似的一哄而起。这一下不要紧,台下观众都等着看热闹呢。园子舞台有很多规矩,首先节目更换要顶针续麻,长时间不上演员叫晾台,空场是不允许的,有的观众马上就叫“倒好”(催场)。第二,舞台上专有人负责检场,包括给演员茶杯里续水,运送演员演出道具等事儿。如果频繁续水说明下面的演员还没到,节目接不上就要想办法“救场”在台上拖延演出时间,行话叫“马后”。如果把茶杯拿走或换了个茶杯,说明后面的演员已到,可以收尾下台了。张伯杨先生就是看见茶杯已调换,才抓了爸爸的哏,使“现挂”不落空的。

爸爸和张庆森先生早就在上场门等候了。伯杨先生唱得最后一句听得是真真切切。曲艺演员同台演出也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可以互相找哏,被挑战者除特殊情况都要应战。要用自己的机敏,灵感反唇相讥使演出场面火爆。反之,一则观众会扫兴,二则给观众留下无能的笑柄。另外,演员之间到会琢磨不定、颇费“思量”。当然爸爸不会放弃这次较量的机会。

和往常一样爸爸稳步大方地走上台来含笑与观众拱手致意。掌声落下后,爸爸不慌不忙地说:“刚才张伯杨唱的单弦,多好听。嗓音洪亮,韵味浓厚,字正腔圆。特别是这段子《武十回》,词编的多好,说的是打虎英雄武松‘武都头’一段一段的故事,大家都爱听,我也爱听……”说到这性急的观众纳闷儿了,难道让人家抓了哏算完了?怎么一点火药味也没有!不过更多的老观众心里明白,上台来越捧张伯杨,这事儿越完不了!

“他唱的最后一句我也听见了。”爸爸一点也不动声色地说。“您要想亲眼看看武大郎他长得什么样?张伯杨一下场他准上场。”“甭说了,我就是武大郎了!”场上一阵大笑持续半分多钟。“我身高五尺四,武大郎才二尺半,还没我腿长了,张伯杨这么唱是为了赶‘江阳辙’,‘上场’,‘下场’的适合他的嗓音,这没什么,我不会怪罪他。”到现在观众仍然看不到爸爸一点“火气”。

接着突然爸爸把话音一转:“那不,前些日子他嗓子哑了,不出音了,挺着急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药铺有清音丸,粒又小又不苦,专治嗓子哑,咽喉肿痛。一盒六粒,一次吃下去,少了不管事,你买两盒,恨病吃药,连吃两天,每天吃六粒,保证药到病除……’他回去按我说的办,嗓子好了,还特地来谢谢我。刚过两天,他父亲嗓子又哑了,虽然不是艺人,不上台唱曲儿,也得治呀,他又来请教我,这回我告诉他:‘也得吃清音丸,不过你父亲岁数大了,吃多了不行,你可得记住:你吃六粒,你爸爸是三粒(立),记住了吗?……’”

话音未落,满场“爆响”。或笑得“捧腹”或笑得“泪溢迭次”。活像点着了一支“慢芯子的麻雷子”,正在怀疑它还响不响的时候,它“炸开了花!”后台的人同样在等着这个“时辰”,这些内行拍桌子、跺脚的叫绝。而偷偷守在台帘后边以极大的兴趣静观爸爸怎样回击的伯杨先生,怎么也没想到爸爸会这样稳扎稳打迂回包围一步一步地把他装进了“口袋”,像说“真事儿”赛的“回敬”了他!为了烘托舞台气氛,他笑着撩开台帘,朝爸爸怒冲冲的指点了几下,台下又是一阵大笑。

张伯杨先生1923年生于天津,比爸爸小九岁,二人共事多年,他是天津曲协理事,天津市实验曲艺团副团长,天津市文联委员。第四、五、六届天津市政协委员,他多次拜名师,见多识广,长年活跃于京、津、沪、宁等地。天赋好嗓子善于表现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曲目,张先生高瘦的体型洒脱的表演是曲艺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

1985年底爸爸接到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1986年春节晚会演出,演出地点是在首都体育馆。应该说比在剧场演出难度大得多。不知是时间限制还是其他原因,最后定下来演单口相声。爸爸能对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演出,当然我很高兴,同时对爸爸的舞台经验也毋庸置疑,只是面对能容纳几万人的环形体育馆说相声,爸爸还没有尝试过。爸爸既没推辞也没见他有什么精心准备,准时参加了演出。

“我叫马三立,年龄是七十二岁,体重九十二斤。(笑)有人还夸我啦!马三立呀你这个名字多好听呀!其实不是……我这个名字起得很不好。噢……从字面上看很简单,一二三的三,站立的立,马三立。我也不知道是谁给我起的这名字。马三立,这马剩三条腿儿还凑合立着。一碰就倒哇!”(大笑)

“马季乐了。马季名字也不怎么样!马季也不是好名字!(笑)应该叫马越。咱给他改名儿他不改。马越名字多好,马越,万马奔腾,飞越前进,马越,好!马系(季),糟了!挺好的马,用绳子把腿给系上了,(笑)跑不了!憋了一身肉!”(大笑,长时间鼓掌)

“哎呀!你说这个起名字,起名字是艺术呀!姜昆怎么样?姜昆?不……行!(笑)姜昆‘昆’你说这个音,‘昆’、‘困’它不分呐,‘昆’、‘困’是同音呐。‘将’(姜)‘困’(昆)就跟下棋一样,人家一将把‘老将’困住了。前两天还告诉我啦‘有人要送我一辆小汽车。’‘我说你买的?是人家给的?’‘人家送给我的。’‘不能要!自己存钱买。人家的车不能要,那是对方的车不是你的。’‘可是那车已经等着我了。’坏啦!车等你……车就是车(ju)呀!我姓马,这有一马季,二马,‘二马盘槽’,你想想……一个‘高吊马’,再来一‘卧槽马’二马一将,‘老将’困住了,你将,那有车(ju)等着你,准完!”(大笑,长时间鼓掌)

“我是专门研究姓名学的嘛!起名字的艺术,好嘛!这是学问呀!”

爸爸在春节晚会上说的这段相声名字就叫《起名字的艺术》,开场的两段“现挂”包袱既起到“垫话”作用,把相声引入“正活”,又烘托了场上的气氛。热烈的掌声和阵阵笑声说明了演出的成功。

爸爸不但在舞台上“现挂”不断,生活中的包袱更多,后面还要做介绍。

同类推荐
  •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本书是一本历史随笔集,讲述了二十三位民国时期传奇女性的跌宕的情感经历。本书从男女两性关系入手介绍民国那些女子,这也是大众最感兴趣的所在,加上作者清秀淡雅的文字,使这些民国杰出女性真实而丰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仅仅在读她们的“往事”,更会从湮没已久的传奇里,体验到自己在今世的情爱悲欢,会在某段感情里,想起书里的某个人,某句话。
  • 施韦泽(名人传记丛书)

    施韦泽(名人传记丛书)

    施韦泽是20世纪的人道主义者及著名学者。天资聪颖的他本来可以过上安适、富足的生活,但他却在38岁时毅然远赴非洲,在原始丛林河畔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
  • 中国十大皇帝

    中国十大皇帝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帝的故事,包括秦始皇、刘邦、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康熙、乾隆等。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阿加西自传

    阿加西自传

    他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也是网球场上最有天分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从小时候起,安德烈·阿加西就讨厌网球。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被骗着拿起了球拍;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被迫每天挥拍数百次。即使他勤学苦练成为了网坛一代天才,心中仍对那源源不断的压力充满了怨愤。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现在,在这本自传里,阿加西用优美的、难以忘怀的文字讲述了他充满矛盾、冲突,在自我毁灭和自我完善间摇摆不定的人生。 阿加西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个拉斯维加斯的七岁小男孩在粗暴的父亲监管下,每天不断练习的痛苦。我们看到了那个十三岁的小男孩被抛弃在像监狱一样的佛罗里达网球训练营时的无助。在孤单和恐惧中,九年级就中途退学的他,像风一样叛逆地活着。正因为这样,他也成为了八零后的偶像。他染发、打耳洞,做朋克摇滚的打扮。在他十六岁成为职业选手之前,他的新形象就预示着在网球中将刮起新的风潮,就像快如闪电的回球一般。
热门推荐
  • 流氓圣人团

    流氓圣人团

    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是一群主角的故事……
  • 长夜永安

    长夜永安

    一根废柴,如何燃亮漆黑长夜?一只蝼蚁,如何永安混乱三界?迷雾重重的身世之谜,等着他抽丝剥茧。陷阱重重的修行之路,等着他无坚不摧。于是他成了一个传说,一个关于废柴+蝼蚁的少年如何成为三界之主的传说。
  • 金陵琐事

    金陵琐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瀚天记

    瀚天记

    六悦门第一天才秦风,被人诱骗到藏经阁触动禁制,却诡异重生!不过,他的脑海中却多了另一个强大的灵魂,藏在葫芦里的神秘老头更要收他为徒!陨落的天才从此踏上了重新崛起之路,修清气,突飞猛进;酿仙酒,轰动九州,且看他瀚动天地,最终修成正果!
  • 修魔了道

    修魔了道

    一个幼时丧父,母亲改嫁的少年,为了能让兄姐自己受人尊重,背井离乡流浪他国,现实生活让他变得心狠手辣,也心地善良,独自落泪,命运机缘下,却走上一条嗜血成杀成魔了道之路。
  • 风狙之王

    风狙之王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很天真简单的活下去,必是身边无数人用更大的代价守护而来的。”——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正在现实中苦苦浮沉的、仍怀有一颗孤独而热血的心的人。
  • 极致宠婚凤少的妖精老婆

    极致宠婚凤少的妖精老婆

    (宠文)"他是a市最神秘的男子,是a世所有年轻女子的梦中情人,而她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二流演员,一次相遇,他帮了她,第二次相遇他说要帮她成为大明星,可她却以为他像其他人一样想要睡她,于是臭骂他一顿……明明是俩个世界的个,却因为那几次相遇使她们二人纠缠一生……
  • 上仙很无奈

    上仙很无奈

    前途无量的天帝之子,遭人算计,从至尊九重天掉到吃土凡人间。一夜永世路人甲,功法尽废、土豪变乞丐、大官成草寇。
  • 重生之带着空间修仙

    重生之带着空间修仙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大龄剩女,机缘巧合下重生回到五岁时。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如何走向巅峰。
  • 忘川画师

    忘川画师

    幽冥路,忘川河,奈何桥前叹奈何。传说幽冥路上有条忘川河,它横在阴阳交汇之处,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过了忘川河便可以投胎做人。但是我是谁,总能体会别人的人生,那么我的一生在哪里,什么时候存在。又该什么消失。从哪里来,又该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