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3400000005

第5章 童年生活

狄仁杰的童年时代是在随父亲宦游各地中度过的。在雄伟壮丽的帝都长安,一览无垠的中原大地,繁花似锦的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的汉中盆地,奇险秀美的三峡两岸,几乎小半个中国都留下了狄仁杰幼小的足迹。飘泊不定的宦游生活,对于磨炼狄仁杰的意志,增长见识十分有利。直到青年时代他才结束了随父宦游的生活,却又开始了他自己的动荡不定的仕宦生涯,南北奔波,四方飘流,狄仁杰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奔波于神州大地上度过的。

狄仁杰的童年时代正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期。在唐太宗的治理下,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由于隋末长期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尚未得到完全恢复,不少地区村落萧条,人口稀少,土地荒芜,处于亟待恢复的阶段。隋炀帝大业中,天下有户890万,而贞观初不满300万户,直到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全国也不过380万户。可见人口锐减到何种程度。贞观六年(632),魏徵还说从洛阳向东直到海边,“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卷2《纳谏》。由于这一时期国家的财力、物力有限,所以地方官的俸禄比较微薄,尤其是一些品秩较低的地方官员,没有禄米之给,甚至不免有饥寒之虑。直到贞观八年(634),政府财力稍有增加,才提出给地方官增给禄米的问题。狄仁杰的父亲虽然身在仕途,由于是地方官,且品秩不高,俸禄有限,所以狄仁杰虽为官宦子弟,尽管不会有生活之虞,但他的童年生活肯定不十分富足。这样的社会与家庭环境对狄仁杰的成长是有益处的,使他不致于染上一般官僚子弟那种不良习气。

狄知逊共有5个儿子,狄仁杰为长子,所以在家庭中对他很少溺爱,更多的是严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家族,狄氏家族和中国古代许多大家族一样,都有自己的家族传统,用以规范家人的行为和教育子弟。许多家族还撰写了所谓家训之类的东西,世代相传,成为这个家族中人人必须遵循的训条。著名的《颜氏家训》便是一部流传至今、影响甚大的此类书籍。狄氏家族是否在狄仁杰之前也有此类家训,不得而知,后来狄仁杰显达以后,的确撰写过一部名为《家范》的训言,共一卷,用于教育自己的子孙。据此类推,狄氏家族肯定也有此类训条存在。唐文宗时,狄仁杰的族曾孙狄兼谟任给事中,曾封还过不当的诏敕,文宗认为狄兼谟能忠于职守,是一个执法官员的最好人选,便把他提升为御史中丞,并对他说:“御史台朝廷纲纪,台纲正则朝廷理,朝廷正则天下理。凡执法者,大抵以畏忌顾望为心,职业由兹不举。卿梁公之后,自有家法,岂复为常常之心哉!”这段话清楚地表明狄氏家族确有自己家族训条。所谓“家法”,即家族传统、家族训诫。

狄仁杰作为长子,自然受到其父的严格要求,希望他能够光耀家族,成为有用之才。所以狄仁杰在童年时就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有时读书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有一次,他家的门人被害,惊动了当地官府,县吏奉命前来调查案情,全家上下人等都出来接受讯问,只有狄仁杰一人未动,仍在房中读书。县吏十分生气,责问他为何不出?狄仁杰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大唐新语》卷6《举贤》。他把苦读儒家经典看成是与古代圣贤进行交流,小小年纪便已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见识,因而从小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载,有一天,狄仁杰和他的小兄弟们外出游玩,在途中与高僧海涛法师相遇。此人学识渊博,尤善相面之术,他一见到狄仁杰,大吃一惊,感叹地说:“此儿郎日后当位极人臣,百姓有幸,苍生是赖,可惜我年事已高,不能等到那个时候了。”《南部新书》丙。

狄仁杰在少年时期读书并不仅限于儒家经典,还广泛地涉猎了其他各类书籍,其中包括医学书籍在内,因此他对医术也颇为精通。官僚子弟博览群书本不足为奇,但大都不去涉猎医学书籍,在他们看来医术不属于经邦治国之学,因而不屑一顾。从狄仁杰乐于研习医术看,恐怕不是一时兴趣所致,而是他志向远大,想多学本领以便为民造福。这一点在他日后任官期间仍不忘为民诊治疾病、解除痛苦的行动上可以得到证实。

同类推荐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本书以诗的形式咏叹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明、清80个王朝,530个帝王的所作所为。
  •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本书从莎士比亚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莎士比亚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登上世界文学宝座的传奇人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对理想执著不懈的探索精神。
  •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是一个谜。她在世界政坛呼风唤雨,举足轻重,但人们对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女人很少透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她在民主德国的过去,她突然迅速地攀上德国权力顶峰的内幕,一概讳莫如深。默克尔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生涯如同一部悬疑电影。她总是出人意料地转变立场,在对手的阵营里猛冲,让人措手不及;她采取多种策略和战术,一次次赢得德国选民的信赖与支持;必要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为权力而献身。本书是通往默克尔世界的一次旅行,为您解开德国“铁娘子”身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热门推荐
  • 星星迷了鹿

    星星迷了鹿

    一个是森林最活泼可爱的鹿,一个是天空最沉默寡言的星。“被你迷住的我会追你很久很久,追到学渣的我数学试卷满分的时候。”“跟我在一起你很快会满分的啊。”“不会,我会故意少选一个选择题。”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DNF之斩鬼神

    DNF之斩鬼神

    林风,本是一个21世纪的高中生,却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阿拉德大陆,只是此时的阿拉德大陆却并不平静,处处暗流汹涌,卡赞瘟疫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使徒的背后又到底隐藏着怎样惊天的秘密?这些都在等着林风去一一解开。
  •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韩国中小学教育概述,全力推行教育公平政策,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课程,确立“以人为本”的教改方向等。
  • TFboys之一世幸福

    TFboys之一世幸福

    如果睁眼便是十年后你希望自己变成怎样的人如果睁眼便是十年前你希望自己会去做什么妈妈第一次跟我说起她年轻时的梦想是我第一次和她说我想唱歌时妈妈以前梦想过当画家到了二十多岁时有了我梦想太漫长总是来不及做到妈妈说如果梦想有捷径的话那么这条路的名字一定叫坚持我想如果我从八岁开始坚持一件事情那么到了十八岁我是不是便有了十年的坚持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与八岁到十八岁一样是十年即使十年后我们没办法成功我们也离梦想靠近了十年
  • 霸气王子温柔爱

    霸气王子温柔爱

    微风轻轻起,她的嘴角上扬,他身着灰黑色运动衣,一改往日的霸气,抱紧她,“千万别再离开。”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好口才遇到什么都不怕

    好口才遇到什么都不怕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介绍了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人生奋斗方向,概括了鲜活灵动的人生成功要义,创新地总结了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
  • 傲世逆修

    傲世逆修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年隐忍只为一朝爆发!叶轩,一个沉寂的天才,忍受了十年的屈辱,最终逆袭!一个个的承诺,让他踏足蛮荒,修罗,灵界!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只要你拥有一颗变强,永不屈服的心!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