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1900000005

第5章 2 企业边界理论

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企业边界问题。对企业边界的当代理论观点,国内学者蒋峦、蓝海林等已专门进行了综述(中国软科学 2003.4)。传统的企业边界观是,企业边界是清晰和固定的;现代的企业边界观是,企业边界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我们认为企业边界模糊化观点或“无边界”观点更附合当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2.2.1国外学者的理论观点

钱德勒(A。D。CHANDLER)关于企业组织边界的论述。尽管钱德勒没有明确提出企业组织边界的概念,但他从根本意义上研究了企业规模形成的最终决定因素。他从诸多史实研究中发现,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是效率。针对有人提出垄断是决定企业规模的最终原因这一论断,他指出如果企业规模扩张不能使效率提高,无论是已有的垄断力量,还是追求垄断的行为都不能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张。效率提高与否是企业能否进行一体化的关键标准。由此可知,钱德勒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企业边界,但实质上他所阐述的就是企业的规模边界问题。他认为企业的规模边界是由其效率决定的,当企业规模边界的扩张不能产生效率时,企业应停止扩张活动,从而,其规模边界也就被确定下来。

正是从企业成长有效率的限度或范围这一定义出发,钱德勒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企业扩张的方式,他认为,“一旦对生产和销售的投资大得足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并且一旦必要的等级制管理班子安排好了,工业企业就以四种方式增长———它增加了新单位。”“一种方式是通过购置一些采用大致相同的工艺来为大致相同的市场生产大致相同的产品的企业或同他们合并,这就是通过横向一体化来发展”,这里可以说是企业的横向边界。“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开办前一阶段或后一阶段生产产品的工厂,从采矿或加工到最后组装或包装,即通过纵向一体化来发展。”即企业的纵向边界。“第三种增长方式是在地理上向远方的地区来扩张”。“第四种生产方式是生产与企业现有技术或市场相关的新产品”(钱德勒 1999)。因此,企业边界可以从纵向来划分,也可以从横向、地域及技术或市场等因素来划分。

科斯(R。H。COASE)对组织边界的有关研究。科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展开了对组织边界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市场和企业组织执行的是相同的职能,他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机制,并且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机制都是有成本的。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存在市场交易的成本,而企业边界不可能无限扩张,因而其组织也有成本。他认为企业的最佳边界是由交易成本决定的。他认为企业的最佳边界存在于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组织运作成本的均衡点上。

威廉姆森(O。E。WILLIAMSON)有关企业组织边界的研究。威廉姆森主要是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企业边界进行了研究。他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对交易费用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认为“个人”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分析单位,由于参与交易的个人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的谋利倾向这两个行为特征,导致了市场交易的复杂性,交易成本因而升高。威廉姆森特别指出,交易费用的大小与交易过程中的三方面有关: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其中资产专用性主要包括场地专用性、物资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源专用性、专项资产四种类型。威廉姆森对企业组织边界的描述。粗线内为企业自营范围,粗线之外为市场交易关系。S1—S2—S3代表核心技术过程或核心生产过程;M1和M2代表两种不同的分销环节;R1和R2代表原材料;P1…P6分别代表核心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零部件。

当企业核心技术过程与零部件商的交易成本大于管理成本时,就应该决定把P3和P4纳入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其他零部件则由市场购买来保证供应。按照这个理论原则,M1属于自营过程,而M2则在企业边界以外。这样,图中粗线框内的三个生产环节,两个零部件制造单位,一个原料供应单位和一个销售环节便构成了企业实体。在其内部,管理制度在层级组织结构中开始运行,而与外部市场组织则形成了绝对分明的界线。

美国经济学家提斯(D。TEECE)从企业能力的角度对企业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企业的边界在于能力的适用边界。”指出,应该采用一种整体的视角,涵盖于企业能力建立相关的整个过程、整个企业的内部知识和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外部交易过程。企业作为一种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安排,创造了能使得许多个人集中使用各自拥有专业知识的环境和条件,而市场经济并不能承担这种协调功能,因为市场在协调过程中会因为知识的隐含性和不可分性等原因而失败。钱德勒、科斯、威廉姆森都是从有形资源方面着手企业边界的研究,而提斯却以无形资产———能力为切入点,进行企业边界的研究,应该说是对前几种理论的有益补充。

上述提到的钱德勒、科斯和威廉姆森的理论观点,他们研究的重点都是企业的外部边界,都有意无意忽视了对企业内部边界的研究。罗恩·阿尔什克纳斯(RONASHKENAS)弥补了他们的不足,他既研究企业的外部边界,也研究企业的内部边界。他将企业边界分为四种,即: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和地理边界。他所指的垂直边界和水平边界,实际上是企业的内部边界。这里的外部边界与地理边界,实质就是我们一般所指的外部边界。具体地说,垂直边界就是组织中不同层次的机构或岗位之间的界线。水平边界是指各职能部门或作业之间,由规章制度所确定的界线。地理边界是指不同地点、文化与市场间的界线。外部边界是指公司与其供应商、销售商或用货商之间的界线。他认为新型组织,“无边界组织”像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其边界既具有渗透性又具有紧凑性,它的结构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企业的垂直边界(即组织结构中的层级)和水平边界,还是外部边界与地域边界,都有可能发生改变(蒋峦、蓝海林等 2003),这是当代企业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

2.2.2国内学者的理论观点

国内学者对企业边界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将企业边界分为四类:企业的规模边界,企业的交易边界,企业的制度边界和企业的社会边界。企业规模边界是指企业一种特定产品的有效产量和经营范围,不存在规模经济的最优点。企业交易边界是决定企业的生产和活动在整个投入产出链中所占的有效边界,企业交易边界可在一个较大的域内变动。企业的制度边界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一定的过渡中,企业选择组织模式或制度结构的有效范围。企业的社会边界是指由企业承担的有效权责范围及其与政府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权责划分边界。并认为这四个边界是相互影响的(尹义省 1999)。

另一种观点以提斯的能力边界理论为基础,认为企业边界是企业组织机构在与市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力传递的最终体现者,它以企业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市场作用程度为依据和相互制约,共同确定着企业生产的范围和规模。认为企业的边界:①只有在与市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方能表现出来。②只有将企业的劳动产品与企业的形象结合起来,如企业的社会责任心等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企业的边界。③企业边界的显现表现———企业的劳动产品及企业的精神(形象)与企业的交易费用、组织费用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合在一起的整体作用又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李学清 2001)。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组织边界在于只要企业不利用通过分工专业化获得的市场优势以损害其他竞争者和交易方(上家和下家)的利益来谋取垄断,企业边界就可以无限大(王庭东2001)。

也有人从组织的生命周期角度,考察了组织边界的动态性。认为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及其节奏的加快,企业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其一次性建立组织的成本不能和以往一样被无限次地进行交易分摊,生命周期内的交易越少,一次性成本的作用就越突出,组织组建边界的成本就越大。认为确定企业的边界是与确定企业边界的成本一起作为企业决策的前提,企业边界变化是企业效率的一个决策变量,企业边界具有动态性,企业的动态边界就是企业边界的变化作为一种短时间尺寸的、实现企业目标的决策变量。他认为企业边界的动态性既可以是在内外模糊度上连续变化,也可以是非联结的跳跃式动态变化(吴广谋 2001)。

2.2.3企业边界理论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符合哈默的“3C”观点。著名美国管理专家哈默(M。HAMMER)提出“3C”观点,即CUSTOMER:顾客越来越有主动权,过去接受标准产品,现在提倡个性;COMPETITION:同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方式和种类空前增多,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竞争条件完全不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抵御来自国外的竞争;CHANGE:科技发展一日千里,顾客需求千变万化,汰旧换新速度加快,企业不仅要变,还要变得巧。在实践中,企业要适应动态化的环境,要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要用有形之手在企业边际以外来控制无形之手,以减少风险,因而企业组织边界越来越表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理论必然来源于实践,也必须反过来指导实践。

从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边界的观点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企业边界理论的演进走向越来越明确了。学者们对组织边界的研究从专注于企业内部边界到研究企业外部与内部边界的并重,从静态的企业边界观,走向动态的企业边界观,即传统上认为企业组织的边界是明确、清晰和固定的,现在认为企业的边界是变动的,并且有越来越不清晰的趋势。

§§第3章 企业“上层建筑”重建

我们在导言中已经知道,企业组织=财产组织+管理组织+作业组织。企业财产组织主要内容是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治理层组织是与财产组织相关的组织,因为股权结构直接影响治理结构。治理层组织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横向制衡关系。经理层组织就是企业管理组织,与治理层组织相比较的特征是纵向上下级关系明显。治理层组织和经理层组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委托—代理链上。董事会受股东会委托行使企业法人权力,经理层受企业董事会的委托,在董事会的战略框架内管理企业。因此,治理层组织是经理层组织或企业管理组织的“上层建筑”。

美国学者巴特勒曾经说过:“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一个发现,甚至连蒸汽机和电的发现都不如有限责任公司来得重要”。公司制企业与非公司制企业比较,在经理层的管理领域并没有质的不同,而不同的是前者多了治理层。所以巴特勒所说的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指的不是公司(企业)的重要,而是指公司治理层组织(“上层建筑”)的重要意义。

同类推荐
  •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礼仪100堂课

    商务活动作为企业的基本社会活动,每天都在频繁地进行,但很多人忽视了其中的礼仪问题。商务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弥补外在形象的先天不足,还能让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得到更好的表现。学习现代商务礼仪,是每一个渴望成功商界人士的迫切需要!
  • 与公司一起成长

    与公司一起成长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员工的才干,敬业和忠诚。而员工的成长,辉煌,事业的成功,则离不开公司这个平台。员工和公司,实现的是双赢互利的原则。本书写给所有的公司,企业的员工,告诫他们,如何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如何与公司一同成长!如何在公司的成功和前进中,也提升自己,获得个人的成功与进步!
  •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

    “本书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场景模拟方式引导教学活动的组织,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和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本书内容涵盖了以下多个场景:第三方物流的行业背景、功能分类、组织结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运营管理以及文案写作等。”
  • 厚黑管人学

    厚黑管人学

    本书集领导集体管人、用人的智慧,谋略于一体,剖析了领导厚黑的理论与实践。
  • 每天学一点管理心理学

    每天学一点管理心理学

    《读人先读心心理丛书:每天学一点管理心理学》将为你揭示管理与心理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并为你展示合理运用二者所能缔造的管理奇迹……对于成功的管理者来说,掌握了揣摩人心的基本功,才能知其所需、投其所好,以激励人心,创建高效团队;掌握了快速识人的途径,才能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以合理放权、控制,完成工作任务。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男配大逆袭

    快穿之男配大逆袭

    耽美不喜勿喷他是别人家的家子,也是校园男神,在别人看来他是成功者。……他为了报仇答应了男子,穿越个个世界做任务
  • exo阴谋诡略

    exo阴谋诡略

    来自三界的生生死死,来自三界的争霸一战……他们有了情,她却只能成为所谓爱情的陪葬品,她们为统一三界不惜姐妹反目成仇,她是一个妖孽,傀儡,她能任意穿梭于人身,若不是因为他们,她们,她,又怎么会无原存于人世?(这是小染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支持)
  • 异世重生天才冰山大小姐

    异世重生天才冰山大小姐

    一代神医穿越时空,来到异世大陆,看她用一根银针,玩转大陆,却不知惹上了一只腹黑的家伙……但最后谁又知道呢?
  • 丘比特的杀戮

    丘比特的杀戮

    亡灵不生不死......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少女,一个本应该生活在宫殿的公主。巫师唤醒了沉睡千年的诅咒,当死亡降临,再尊贵的公主殿下,也只能用来祭奠。之后的时间,于她而言,是凝固的......
  • 乐游天下

    乐游天下

    盘古开天时期,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形成了万物。而其中有一部分混沌之灵,非清非浊,和万物类似,却不守秩序。这些混沌之灵原本被收服存放在太虚化境,可不小心被乐乐游游和徐霞客前世道童放出。为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了将这些混沌之灵收服,道童转世成徐霞客,和乐乐游游一起踏上了寻找混沌之灵的旅程。这些旅程中,他们在寻找混沌之灵的同时遇到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了解了人间百味真情。所有这些故事的中心思想就是借寻找混沌之灵的旅程讲述人世间存在的那些真挚感情。
  • 阿房传

    阿房传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谁又能想到,这辞藻艳丽的阿房宫赋背后闪烁着一位女子的倩影…
  • 舟行记

    舟行记

    舟行水上,同乘一舟的人,不求同舟共济,不求不起分歧,只求不要一时愤起,便砸了舟,破了船,共沉浊浪。只愿最终小舟能够平安抵达彼岸,这样的要求,怎么看都不过分吧?
  • 那些年留不住的青春

    那些年留不住的青春

    如果有一天,你累了想回头,我一直在你身后,只是现在我不想等了
  • 灰姑娘转变小公主

    灰姑娘转变小公主

    请大家多多支持喽,我是柠溪~可爱的小灰姑娘的命运可就在你的手里了哦,要紧紧地抓牢
  • 和谐师生:沟通的力量

    和谐师生:沟通的力量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册,本书阐述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就师生之间最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起因做了深度分析,并大量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课堂管理、解决学生问题等方面的实用技巧,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