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2600000030

第30章 又见茶馆的北京人

中国人好喝茶,喝茶则生出了茶馆。全国各地,大城小镇,皆有为当地人甚至是外地人心向往之的茶馆。古城北京当然是不会没有这种景象的,而且这种景象兴许在旧时独领一国风骚呢。老北京的茶馆遍布全市各个角落。都叫“茶馆”,但功能不同,大致可有几类:清茶馆、书茶馆,季节性的茶棚和棋茶馆。棋茶馆多集中在天桥市场一带。其设备、房舍多因陋就简,一般是用圆木、方木等半埋于地下做立柱,也有用砖砌成砖垛的,上铺木板,成为巨大的条案状。有的是在上面摆放木棋盘,还有更简便的是在案上画出一个个的棋盘。茶客,或说是棋友们分坐条案两侧,以下棋为主,边喝茶边下棋。到这些地方的茶客与其他茶馆的不同,多为劳动者及无业游民,也有些中层阶层,爱下棋,但“棋臭”,到这儿练手找乐。棋茶馆只收茶钱,不收租棋费。茶馆提供象棋和场地,只为招揽茶客。茶叶也无甚高档,到这儿的茶客也不以品茶为目的。棋茶馆与其他茶馆不同,上午则较清静,人不多,该来的人此时多去“讨生活”而奔波。下午则开始热闹,多时可聚集百十位饮茶棋客,至傍晚方纷纷散去。人们坐到这简陋的场所,喝一碗热茶,沉浸于盘面的攻杀,暂时忘却了生活的艰辛。

除去茶馆喝茶,老北京人吃早点时也爱喝茶。

一般老北京人的普通家庭,早餐很少自做,多从外面买回或外面去吃。主要是去饽饽铺或街头市井的小吃摊。

老北京的饽饽铺一般都在其柜台外摆放三两张方桌,四周有木凳,桌上设茶具,供顾客来此吃茶点。早晨,两三知己或一家人围坐桌旁用早餐。茶要先闷透,再冲开水。在吃前必先饮,然后再吃一两块对口味的新鲜点心。喝着、聊着、吃着、悠闲、亲切。吃,仅一两块而已,绝无胡吃海塞之状。北京人称早餐为早点,就是从早晨喝茶吃点心而来。尽管是早晨先饮茶,后吃点心,也只叫早点,而不叫早茶。旧时,一位曾在北京生活多年、后又离开的文人写过一首词:“忆京都,茶点最相宜,两面茯苓摊作片,一团萝卜切成丝,不似此间恶作剧,满口糖霜嚼复嚼。”看起来,作者非常留恋老北京的茶点。

北京人去茶馆喝茶,像他方人士一样,并不只是为了喝茶,更多是为了休闲,喝茶只不过是手段之一罢了。在清末,北京的茶馆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己有相当规模,在茶馆休闲对于广大市民成为一种可能,或是很平常的事了。平民百姓,稍有空闲,也愿到茶馆一乐。享受一下劳作后的轻松。故此风一旦盛行,相应的北京的茶馆也愈发地红火起来。

北京人爱喝花茶。旧时,北京因为远离茶叶产地,难以品尝新鲜茶叶,而以陈茶窨以茉莉花,制成花茶销售。离产地更远的内蒙、西藏,制成茶砖而饮砖茶,也是同理。

花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北宋蔡襄在《茶录》中就有记载:“入贡者徵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即以一种叫“龙脑”的香料。加入龙凤茶(即饼茶),以助茶香。进贡皇帝。到了明代,茶引花香,增益茶味,其熏香茶法已见诸记载,明代朱权在《茶谱》中指出,“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味可爱。有不用花,用龙脑熏者亦可。”明代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的《花谱》中更为具体地介绍了可作熏香茶的香花,说:“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者太香而脱茶韵,花少者则不香不尽美。”并指出,三份茶叶一份花最为适宜。用瓷罐按一层茶叶一层花装至满,使茶吸花香,然后用纸包好放在火主烤焙至干收用。

花茶较为大量的生产是在清代咸丰(1851年~1861)年间。到了1875年前后。花茶生产民较普遍。据记载,仅福州生产的花茶达到3万多担;至1928年~1937年,年产花茶在10万担以上。

最早的花茶窨制中心是在福州。清代咸丰年间,福州的长乐帮茶号生成、大生福、李祥春等窨制的花茶远销华北市场,甚受欢迎,销路不断扩大,于是,其他茶商竞相仿效,扩大花茶生产。

北京人的爱上花茶,大约便从这个时期开始。

因为爱喝茶,老北京人能说出许多与茶有关的轶闻掌故,估计在都是在当时的茶馆流传的。

有一则是这样说的:

有位旗人大爷,以评茶闻名。凡有新茶上市,商家必先将其请去品评,才敢定价。他家藏名茶无数,经常以此在人前自傲,人都服他,故此名声日隆。一天当他的六十大寿,家里大摆筵席,广延宾客共吃寿茶,并以大量糕面施舍领困。一时门前穷人聚集,忽有一行脚老僧托钵门前。给予糕面不要。给银两,也不要。结果守门人与其计较起来,吵嚷之声惊动内堂,旗人因而出视,老僧一见段便双手合十呼道要茶,旗人令家人奉上茶来,老僧一闻,随手泼地,嫌茶太次,再换好的茶来,老僧闻过又随手一泼。连换数次。旗人恼了,说你到底要怎样?老僧请道,请将你家最好茶拿来我尝。茶来,老僧略啜一口,摇头叹道,这便是你家最好的茶?你家可谓无茶。旗人大奇,施礼请上坐,问,何处更有佳茗?老僧缓缓于搭连中拿一纸包,旗人接而闻之,奇香朴鼻,为平生所未识者。撮一撮泡上,真为极品。满堂茶商哗然,争呼真茶在此。旗人以五千两银赠僧,然终不知此茶的出处。

这则掌故,既反映了当时人品茶的水平,也看出北京人其实不懂喝茶——他们喝的都是陈茶。

所谓家藏名茶无数,其实都已是陈茶,按南方茶叶产地人的口味,每年第一批新茶下来,方是好茶。此时茶价最贵,口感最好。放得数月,色泽口感便大不如前。而那位旗人大爷所藏,一个藏字,便不知该茶即陈到什么份上,难怪老僧要一闻便泼地,再闻再泼了。

北京人也只会喝花茶。花茶本就是陈茶。

北京人喝陈茶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改革开放以来,南风北渐,北京人从服饰、发式、餐饮到流行歌曲、娱乐方式等等,在生活方式上几乎一边倒,甚至不吃馒头吃米饭,连咸菜都变甜了,“南方化”的取向十分明显;唯独在喝茶的口味上一如既往,独尊花茶。不少在北京的南方人,他们喝的绿茶都是托人从南方带来的。这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却并没有被重视和开发。

以现在的运输和储存条件,完全能够使北京人喝上的新茶、绿茶。所谓“新茶陈酒”。茶叶的不同品质、不同口感,主要是指新茶而言。只要是新茶,无论贵贱,都十分好喝。另外,报刊介绍茶叶防癌健身的种种好处,指的主要都是绿茶。相当多的北京人没品尝过新鲜的绿茶,体验过新茶之味和绿茶之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号称发达的中国饮食文化,其实是一种重食轻饮的文化,喝酒是为了吃菜,只有大吃大喝、狂吃滥饮一途,为喝而喝的艺术并没有发展起来。大城市饭店林立、茶馆消失,酒吧、咖啡馆稀少就是一例;北京人不喝绿茶、不发展“茶文化”也许是另一个实例。现在,茶道在日本,茶艺在台湾(北京就有台湾人开的茶艺馆),北京的特产只有“大碗茶”了。

其实,饮茶的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

好在有北京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已销声匿迹许多年的茶馆在一起又有悄然兴起之势,只要有茶馆,口味的慢慢改变也是有可能的事。毕竟,北京还有那么多外地人,需求产生服务嘛。

茶馆的陆续消亡当是建国以后的事。

建国之后茶馆的衰落并不限于北京,其原因众所周知:首先是对它的国营化改造,然后是对其所代表的“封资修”生活方式的批判,致使这种市民文化的交往空间几乎荡然无存。近些年来,茶馆千呼万唤难出来的原因则主要是经济上的,高昂的房租使其难以生存。终于,《茶经》、茶道的诞生地,只剩下了牛饮解渴的”大碗茶”——它甚至被写进歌中,似乎也成为新北京的一道新民俗。然后,人们认识到文化传统中的商业价值,开始开发这一市场。首先是“蒙”老外的旅游观光景点,如著名的“老舍茶馆”。只是到近几年,对“茶文化”的呼唤才见着一点风雨,在林立的宾馆酒楼、咖啡屋、啤酒屋之外,总算也有了茶馆的身影。现今北京的茶馆,据说总共有二十多家,风格分为土洋两派。一是归真返璞、寻根怀旧老京味的,如琉璃厂海王村的“京味茶馆”、陶然亭的“窑台茶园”、天桥“茶乐园”、虎坊桥“湖广会馆茶楼”、和平门“正乙祠茶馆”等等。其中海王村的“京味茶馆”已经成为正宗京味的象征,它完全定位于平民,不大的空间,方桌木凳,粗资茶碗,“茶份儿”仅一元,可自带茶叶,还可以听取评书大鼓等民间曲艺。但这里最具号召力的是一个大活宝——身穿蓝布大褂、头戴瓜皮小帽的掌柜冯建华,他好像是从旧时北平出土的活文物,接人待物时那一口纯正的京腔,尤其是那种委婉谦和、温柔敦厚的老北京人的劲儿,学是学不会的。其实他才28岁,他从小在胡同中长大,特留心老人们说的那些往事,心仪老北京人的那种仪容做派,终于修成正果,自成一家。

另一类是新式茶馆,如地安门的“五福茶艺馆”、琉璃厂的“波古阁茶苑”、西华门的“西华轩茶馆”、北新桥的昊裕泰茶社等。这类茶馆往往装饰极为豪华、考究,极富文化品位”,由一些小姐表演现买现卖、路数不同的所谓茶道。费用自然也高得惊人,一个人没三五十元下不来,显出了茶文化之高雅。那是专为有钱人预备的。

搞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主流社会与非主流社会,也就是有钱人与无钱人的区别,这是没有法子的事,吃大锅饭,人人都不思进取,社会便不能有效前进,这是实践征明过了的。社会阶层的变化,扩大了需求,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这是它有利的一个方面,这样的分化,又决定了各类行业档次的不同,北京茶馆档次上的区分即是一例。

在北京这个寸土士金的地方,要想把薄利的茶馆维持下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现下北京人的想法,有空置房首先想的是租出去,当房东收一份旱劳保收的租子,一般不会自个儿用这空房搞经营做个辛辛苦苦的老板,这样做风险太大,太不合理,这也是北京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得是外地人进京打天下,房租行情看涨,房子不愁租不出去,这是一;第二,经济发展,竞争激烈,搞经营风险太大。仅凭这两条北京人开小店的极少。有空置房当房东多自在。

但有一般就有特殊。北京大款多。有这样的大款,钱多得没处搁了,兴趣一来,拿俩钱就来开个茶馆,请几个人给照应看,甭管挣钱,不挣钱,好歹也为继承老北京风俗出了把力,这样人也不是没有。不知北京现下茶馆中有没有这样人开的。

现今的北京年轻人,习惯于舞厅歌厅,去茶馆的恐怕不会多,中年人要为外事家事操劳,有闲心去茶馆泡的估计也不会多,那么,北京的两种档次的顾客定位,只会是这样的标准,一种,低档次如上述茶份一元的那一类,顾客上岁数的居多。这一群体属功德完满,家事外事的不用再操太大的心,又有空余时间。闲时去茶馆坐坐,或聊天或感受氛围打发一下休闲时光。另一种高档次的那已说过,就不用再提了。

茶馆的兴起,可以看到经济的发展,生活的精致丰富多彩,社会功能的完备,甚至还有老龄化的表现,等等,这都是经济学,让会学家们的事,不在我们关注之列。我们还是来看一则关于茶的掌故吧。

昔日江南有一富翁,特别爱茶。一天,有一乞丐到他家门首,靠着门用略带嘲弄的眼神看看富翁道:“听说您家有上好的茶,能赐我一杯尝尝吗?富翁嘲笑:就你也知道什么叫好茶?乞丐答:别瞧不起人,我曾经也富过,因为茶破了产,照下是暂靠行乞生活。富翁因之另眼相看,斟好茶与之尝。乞丐尝过,道:茶倒是不错,可惜味道还不够醇厚,主要原因恐怕还是这茶壶不够旧。我有一壶,昔日长年使用,至今携带在身边,虽挨冻挨饿也没舍得放弃。富翁索取观之。壶果然做工精致绝伦,并且铜色黝黑,非近代物。开盖一闻,香味清洌。富翁爱不释手,借来沏茶,果然茶味清醇不同凡例。富翁便同乞丐商量,想将此壶买下。乞丐答复:我不能将它卖断。这壶实值银三千两。你给我一半,我用来安顿妻小。然后,我每天上你家来品茗清淡,共享此壶,你觉这个办法行不行?翁喜,欣然允诺,以银一千五两付乞丐。丐将妻儿安顿好,果然每日至富翁家,对坐啜茶,如老友故交一般。

同类推荐
  • 盆地这边

    盆地这边

    本诗集收集了诗人近几年所作的诗歌精选,作者以人生节点上发生的事件的切面为基点,描绘了一些常见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和感悟。这些诗歌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诗人通过对人、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有了深切的感悟之后所作。
  • 茶余饭后笑话

    茶余饭后笑话

    茶余饭后,是人休憩的好时光。茶,总能给人精神的满足;而饭,是让人得到肉体的充裕。人们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说明了万物灵长的悠闲自得。本书收集整理了不少中外经典茶余饭后笑话,能让你在信手翻启间开怀一笑,得到身心的彻底放松、心绪的怦然萌动、情感的欣然释放。
  • 亲情独白(读者精品)

    亲情独白(读者精品)

    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
  • 花城湖诗文集

    花城湖诗文集

    漠原胜境花湖城,花湖城 我来看你,四季花城湖,另一个湖泊,西北行之花城湖(一),花湖城游记,只为今生一回眸等。
  • 心语如丝

    心语如丝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为“心语如丝”和“闲暇小语”两个部分。在书中,作者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眼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眼,着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中文章多以其在西安的生活、工作为主,文笔细腻唯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仙途武道

    仙途武道

    仙途漫漫,如同虚妄。成仙是梦,即便是可望而不可即也要去实现。只梦成仙踏尽这五洲四海,只缘成仙为伊人入轮回掌生死。谁敢阻挡成仙,即便是天也要破灭。天欲阻我我灭天!
  • 重生嗜血女王

    重生嗜血女王

    她,沐檎,全国首富的千金,因太过单纯被继母李清婉算计,成了一个娇纵无度的千金大小姐失去了一切,她被前夫抛弃,肚子里的孩子也没能保住,最后含恨而死。她重生回到了十岁,她发誓一定要报前世的仇。以孩童之躯,在成人的世界步步为营,守住属于自己的一切,创建属于她自己的企业。身带异能,目空一切,珍贵珠宝逃不过她的眼睛。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有一个男人,默默在她身后帮助她,在她复仇时给予最大的帮助,小心翼翼护着她长大。她: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因为是你。
  • 龙皇异界游

    龙皇异界游

    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里面有着许多超越地球科技的现代设备,这里灵气充裕,有缘人方可发现。这里还有不知名的法阵,这里就是——诸神之墓。
  • 丑男配肉包

    丑男配肉包

    她是老君吃剩的包子幻化而成的一个小萌仙,却从出生就被有天界“第一丑男”的东华盯上。从此被他纠缠不清还顺带被他取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包子”……
  • 网游之红名王座

    网游之红名王座

    在《永恒》之中,但凡杀人多者,皆是红名。红名者会被各大帝国通缉,会被玩家所追杀。可谓是万夫所指……“红名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大秘密。这个秘密,只有我知道。因为……《永恒》这款游戏,我才是最重要的研发人!”——红名王座:陈零简单地说,这是一位被诬陷而导致身败名裂的游戏研发师,在游戏中睥睨天下的故事……——————————————————————————————————————Ps:每日两更保底,偶尔会有爆发。
  • 天封使命

    天封使命

    200万年前,一对青年——白与琼创造了这个世界,后人称之为创世神,他们建立了神族来管理统治这个星球的七大洲。然而,多年以来,不服统治的各个势力崛起,疲惫不堪的神族苦苦支撑......旅法师、制造师、通灵师、召唤师等等不同的职业组成一支支军队为各自势力战斗。旅法师们使用着被称为“烯”的能量体,施展绚烂而威力强大的法术。医药师们把其它生物的器官移植到人地身上,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可酿成可怕的后果。制造师制造各种战争机器,为国家赢得一场又一场胜利。
  • His Last Bow

    His Last Bo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王狂宠逆天杀手妃

    邪王狂宠逆天杀手妃

    她,冷傲杀手一夜醒来身处异世,成为尚书府又疯又丑的大小姐——洛千霜。当冷傲无情的洛千霜取代痴傻懦弱的洛千霜会是如何一翻景象?一朝,她脱胎换骨,摇身一变天才灵者,练的逆天灵术,驾驭上古神兽,绝世容颜傲看天下!他,魔界鬼君,为人冷血,却独独钟情于冷傲无情的她,宠她入狂,爱她如痴。邪魅一笑,为她倾覆天下!
  • 落爱白卿

    落爱白卿

    生死存亡,她笑身殒入世,她守坦然相对,她舍卿本无情,奈何误爱一生而不得
  • 幽灵部队:起源

    幽灵部队:起源

    幽灵部队既不是一支隶属于任何国家的官方部队,也不是一支雇佣军团,更不是一支因为单纯的金钱和利益就能为任何一方效力的武装部队。与其说它是单方面军火走私性质掩盖下而存在的武装押运部队,不如说它其实是一位如幽冥般以及如传奇一般存在的另类爱国者所拥有的一把为了惩恶扬善和伸张正义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