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300000101

第101章 替罪羔羊,腰斩东市

“原文”

后十馀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会窦婴言爰盎,诏召入见,上方与错调兵食。上问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曰:“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桀,白头举事,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盎对曰:“吴铜盐之利则有之,安得豪桀而诱之!诚令吴得豪桀,亦且辅而为谊,不反矣。吴所诱,皆亡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故相诱以乱。”错曰:“盎策之善。”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错趋避东箱,甚恨。上卒问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谢天下。”盎曰:“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泰常,密装治行。

后十馀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慰欧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译文”

十几天之后,吴、楚七国皆反,以诛晁错为名。皇上与晁错商议出兵事,晁错想让皇上亲自率兵,由他居守后方。当时窦婴正推举爰盎,受诏入见,皇上正与晁错筹划军粮。皇上问爰盎说:“你曾担任吴国相,知道吴臣田禄伯的为人吗?今吴、楚反,你怎么看?”回答说:“不足忧,今天就可以打败。”皇上说:“吴王就山铸钱,煮海为盐,引诱天下豪杰,头裹白巾为号起事,这个计划还没有完善,哪能放弃呢?为什么说他不足担忧呀?”爰盎回答说:“吴国铜盐之利是有的,哪里去找豪杰来引诱!真是让吴国得到豪杰,也只是辅政为谊,不会反叛。吴国所引诱的人,都是一些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所以招来后乱。”晁错说:“爰盎你策划个好办法出来!”皇上说:“平乱之计怎么订?”爰盎说:“请左右人等退下。”左右人退下,晁错一人留下。爰盎说:“我要说的,别人不能够知道。”于是让晁错退下。晁错忙避到东厢房,深恨爰盎。皇上急问爰盎,回答说:“吴、楚相送来书信,说高帝封子弟为王各有分地,现在贼臣逆子晁错专门惩罚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所以造反的名义是‘西进共诛晁错’,恢复原有封地就罢兵。如今的计策,只有斩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恢复故地,那么不会流血就可以全都罢兵。”于是皇上默不作声,很久才说:“看看情况如何,为了对得起天下,我不会爱惜某一个人。”爰盎说:“愚计拿出来,只能是皇上好好合计。”于是任爰盎为太常,秘密打点行装起程。

十几天后,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张欧上奏弹劾晁错说:“吴王反逆无道,想危害宗庙,天下应当共诛之。今御史大夫晁错建议说:‘兵几百万,单独交给群臣不可靠,陛下不如亲自率兵,让晁错留守。徐、僮周围未攻占的地方可以给吴。’晁错不称颂陛下德义诚信,想疏远群臣百姓,又想用城邑给吴,没有尽臣子之礼,大逆不道。晁错应当受腰斩刑罚,父母妻子兄弟无论老少都应处死。臣请按法论处。”皇上批示说:“可以。”晁错毫无所知。便派中尉召晁错,骗上车经过街市,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

“点评”

朝廷讨论削吴国封地的消息传到吴国,刘濞就策划发动叛乱。他先派中大夫应高到胶西王刘印那里去密谋,约好以声讨晁错为名,共同起兵,并夺天下,“两主分割”。刘濞听了应高的回报,怕刘印反悔,自己又乔装打扮,秘密到胶西,亲自与刘印订立了叛乱的盟约,刘印又发使串联齐地诸国,刘濞发使串联楚、赵诸国,相约一起反叛。

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首先在都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起兵叛乱,并向各诸侯王国发出了宣言书,以“清君侧”为名,攻击晁错“侵夺诸侯封地,专以劾治污辱诸侯为事,不以诸侯人君之礼对待刘氏骨肉,所以要举兵诛之”,等等。同月,胶西王刘印带头杀了朝廷派到王国的官吏;接着胶东王刘雄渠、苗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也都先后起兵,共同向西进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七国的部队来势汹汹,汉景帝有点心慌了,便找来晁错一起商议军事。晁错说:“陛下,这些造反的人都是王爷,地位在那儿摆着呢,别人去恐怕镇不住他们,我看还是您御驾亲征才好。”景帝听了这话,想了想说:“我还真没带兵打过仗,当一回兵马大元帅也挺好玩的。可是,我要是走了,后院起火怎么办呀?谁来镇守京城呢?”

晁错拍着胸脯说:“有我呢,陛下您就放心地去吧,他们没什么了不得的,您去了很快就会摆平他们的。”景帝又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能去,带兵打仗虽然挺好玩儿,但风险太大,还是在家里安全!这一次他没有听晁错的,而是任命周亚夫和窦婴为帅,带兵征伐七国。景帝立即在军事上作了部署:太尉烃侯周亚夫率领三十六将军为主力,进攻吴楚军;曲周侯郦寄攻赵军;将军栾布攻齐诸军;拜窦婴为大将军,屯兵荥阳,监视齐赵方向,作为后援。景帝召见窦婴时,窦婴以有病为由加以推辞。景帝对他说:“现在国家有危急,王孙(窦婴的字)难道可以推辞吗?”窦婴这才接受了任命。

吴楚等七国联兵反叛,以诛晁错为名,使晁错的处境十分危险。当此之时,晁错本人又有两件事处置失当,更增加了这种危险。

一件是他向景帝提出建议,让景帝御驾亲征,而自己留守京城长安,使景帝产生了对他的怀疑,也给其他大臣提供了攻击他的借口。谁都知道外出打仗是危险的,留下来看家是安全的,谁都知道的。你怎么能在这个紧急关头,你怎么能把最危险的事情派给皇帝,最安全的事情留给自己呢?这是没有任何人会同意的,所以苏东坡说:这才惹起朝中一批忠臣的不满。说你晁错这样做简直是奸臣嘛,你把皇帝推向第一线,你自己躲在家里面,是不是等皇帝打败了以后,你当皇帝?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所以苏东坡说,这个时候,没有爰盎,晁错也是死路一条。相反,如果晁错这时候提出:削藩是我提出来的,这个祸是我闯的,我负责任,请皇上任命我为大将军,我带兵去打,然后我冲上前线,我身先士卒,让皇帝觉得很安全,他会杀你吗?他只会派军队,给钱,给粮,给草,支援你去打。你打败了,死掉了,你是烈士,打胜了,打赢了,你是功臣,你怎么会想出这个馊主意来?

当然了,晁错最大的错误就是太相信皇帝了,他认为他忠心耿耿,他认为他一心为公,他认为他一往无前,他认为他奋不顾身,他认为他给皇帝出了这个好主意,皇帝怎么着会保他。没想到,文帝、景帝虽然在历史上算是好皇帝了,同样是要杀人的。这就是晁错之错,他太急于成功了,他就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干成一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他也太个人英雄主义了,他不知道即使是一个英雄,也是需要有后援的,要有后盾的。而他这种孤军奋战,是既无后援,就是朝廷的大臣不帮他,也无后盾,就是最后皇帝也不帮他,皇帝也舍弃他。这就是历史的教训。

另一件是追究爰盎预知吴王刘濞阴谋反叛之罪。本来,爰盎同晁错两人的成见就很深,每当晁错在座时,爰盎就走;爰盎在座,晁错也走:两人从来没有一起说过话。爰盎曾任过吴国相,接受过吴王刘濞的贿赂。晁错当了御史大夫以后,派人审查过爰盎受贿案件,要判他的罪,景帝从宽发落,削职为民。

吴楚七国反叛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晁错还要进一步治爰盎的罪,对他的属官说:“爰盎受过吴王的贿赂,包庇吴王,说他不会反,现在吴王造反了,应该审问爰盎预知吴王反叛之罪。”御史府的一个属官说:“现在这么办恐怕没有好处,而且估计爰盎还不至于会预先知道谋反。”由于证据不足,晁错犹豫不决。但是,却有人给爰盎通风报信,把晁错的话告诉爰盎。爰盎惊恐万分,连夜去见窦婴,商量对策。他们都是晁错的对头,决定以谋害晁错的办法,来保护爰盎。

于是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爰盎。当时,景帝正与晁错商议调拨军粮的事。景帝召见爰盎时,晁错也在座。景帝问爰盎:“你曾经当过吴相,现在吴楚反叛了,你的看法如何?”爰盎说:“不用担忧,一定可以破吴。”景帝说:“吴王近山采铜铸钱,煮海水为盐,招引天下豪杰,头发都白了,还起兵反叛,如果不是策划得十分周密,他会这么做吗?你有什么根据说他无能为力呢?”爰盎说:“吴王铸钱、煮盐取利是有的,但哪里有豪杰可引诱呢?假如吴王真的得到豪杰,那也只会帮助他做正当的事,而不会反叛了。吴王所招引的,都是些无赖子弟和私铸钱币的亡命之徒,所以他们互相勾结作乱。”这时,晁错插话了:“爰盎你策划个好办法出来!”景帝也问爰盎:“你有什么对策?”爰盎趁机说:“请陛下命令左右的人退出。”景帝叫左右都退下,独留晁错在场。爰盎说:“我所讲的话,臣下都不该知道。”景帝只好让晁错也退下。晁错退到东厢,心中十分愤恨。爰盎对景帝说:“吴楚所发书信,说是晁错擅自抓住诸侯过错,削夺封地,因此以反为名,要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就罢兵。当今之计,只有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吴楚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不流血而统统罢兵。”爰盎这番话,完全重复了吴王刘濞叛乱宣言中的“清君侧”的策略。景帝没有识破它,同时也因为吴楚兵势大,心中害怕,就听信了爰盎的这番话。景帝沉默了好久,然后说:“且看真实情况如何,假如真像你所说的那样,为了对得起天下,我不会爱惜某一个人。”这实际上是同意爰盎的主张,准备以牺牲晁错的性命来乞求吴楚等国退兵了。于是,景帝就封爰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过了十多天,丞相陶青、廷尉张欧、中尉(主管京城治安的武官)陈嘉联名上了一分弹劾晁错的奏章,指责晁错提出由景帝亲征、自己留守长安以及作战初期可以放弃一些地方的主张,是“无臣子之礼,大逆无道”,应该把晁错腰斩,并杀他全家。景帝为了求得一时苟安,不顾多年对晁错的宠信,昧着良心,批准了这道奏章。这时,晁错本人还完全蒙在鼓里呢!

诛杀晁错完全是一种突然袭击: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传达皇帝命令,骗晁错说让他上朝议事。晁错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忽然拿出诏书,向晁错宣读,这个忠心耿耿为汉家天下操劳的晁错,就这样被腰斩了。忠臣无罪,惨遭杀害,这真是一个悲剧啊!

然而,他的死与他的性格不无关系。那么晁错为什么不得人心呢?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政见不和,他主张削藩,其他人主张不动,“道不同,不相与谋”。第二个原因,性格不好,性情耿直,比较认死理。史记和《汉书》讲到晁错的时候都用了四个字:峭、直、刻、深。峭,什么意思呢?严厉;直,什么意思呢?刚直;刻,什么意思呢?苛刻;深,什么意思呢?心狠。一个人又严厉,又刚直,又苛刻,又心狠,讨人喜欢吗?不讨人喜欢。谁会喜欢这样的人呢?谁会跟这样的人成为好朋友呢?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一个好的人缘呢,而没有一个好的人缘,你怎么能在政府里面混呢?这就是晁错性格上的原因。

晁错的这个性格,我们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也看到表现。晁错推出削藩的政策以后,朝野哗然,晁错的父亲就千里迢迢从颍川赶到长安来找晁错,他是这样说的:“必须这样做呀!不这样做,天子就没有尊严,国家就不得安宁。”那么这个情节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晁错的忠心耿耿,晁错是一个既忠心耿耿,又深谋远虑的人。按说这实在是国家的一个栋梁。但是晁错的忠心耿耿和他的深谋远虑都有一点问题,什么问题呢?他是为国深谋远虑,为自己一点都不深谋远虑,所以《汉书》对他的评价是:“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而自己要倒霉了,他都不知道。这样的人,按照我们一般来说的道德标准,这是一个大好人啊,大公无私,一心为公,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绝不蝇营狗苟,这不是很好吗?怎么不好呢?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为自己考虑的人,他往往也不能为别人考虑,不懂得民情的人,不懂得那些人之常情的人,也往往不懂国情。国家是什么?国家是具体的人民构成的,人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你不了解人,你就不能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你就是要了解人性、人情,包括人之常情,你不能够没有人之常情,一个不把自己生命放在眼里的人,往往也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眼里,一个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儿的人,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儿,你既然不能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儿的话,你怎么为民众谋福利呢?一个连自己都保卫不了的人,你能够保卫国家吗?所以对于这样一种奋不顾身,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承认他道德上高尚的一面,也看到他缺陷的一面。

忠心耿耿又有什么问题呢?忠心耿耿的人往往会有这么一个问题;我既然是一心为公的,谁反对我,就是一心为私;我既然是忠臣,谁反对我,那就肯定是奸臣,他就会以自己来画线了,他就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了。而一个人不能够听取别人不同的意见,他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兼听则明嘛。那么你要兼听的话,你就不能说我是一心为公的,你们是一心为私的。晁错就是这样,这是不是有问题呢?

景帝杀了晁错以后,就派爰盎以太常官职出使吴国,告知已杀晁错,并恢复被削封地,要求吴王退兵。这时刘濞已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和爰盎同去的宗正先见刘濞,要他拜受诏书。刘濞狂妄地大笑说:“我已为东帝,还拜什么诏书?”于是不肯见爰盎,却把他留在军中,想让爰盎参加叛军,任命他为将领,爰盎不肯。吴王刘濞就派一名都尉带五百兵把爰盎围守在军中,还想把他杀了。爰盎得到消息后,连夜逃出吴军营地,最后回到长安。这样,吴王刘濞就自己揭穿了所谓“清君侧”是一个骗局。

这时,从前线回长安来汇报军情的校尉邓公来见景帝。景帝问他:“你从前线回来,听说晁错已死,吴楚退兵了吗?”邓公说:“吴王谋反,已经准备几十年了,为削他的封地而发怒,要求诛晁错,不过是个借口,本意并不在反对晁错一个人。现在杀了晁错,我恐怕天下之士从此闭口,再也不敢说话了。”景帝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王国越来越强大,朝廷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夺他们的封地,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地位,这是对万世都有利的打算啊。计划刚刚开始施行,竟全家被杀,这样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我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听了邓公的一番精辟的分析,杀了晁错吴楚仍不退兵的事实,使景帝如梦初醒,他叹了一口气,对邓公说:“你说得很对,我也悔恨了。”但后悔已经晚了。邓公这番话,显示了他的见识高深,得到了景帝的赏识。于是,就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用牺牲晁错和恢复被削封地的妥协办法不能使吴楚七国退兵,景帝就只有坚决使用军事手段,来平定叛乱。二月中,景帝下了一道诏书,号召将士奋力杀敌,同时下令严惩参加叛乱的官吏,从而鼓舞了汉军的士气。在周亚夫等路军队的攻击下,吴王刘濞兵败被杀,其他六个叛王有的畏罪自杀,有的被处死。刘濞经过长期准备发动的叛乱,不到三个月就被彻底粉碎了。

晁错虽然牺牲了,但晁错为之奋斗的事业还是被继续下去。景帝在平息吴楚七国叛乱之后,趁机在政治上作了一番改革。他下令诸侯王不得继续治理封国,由皇帝给他们派去官吏;他又改革诸侯国的官制,改丞相为相,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这就使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仅得租税而已。这样一来,中央政权的权力就大大加强,而诸侯王的力量就大大地削弱了。晁错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晁错当然不是完人,他的缺点很明显,但是,在那个时代,他确是一个进步的杰出的人物,是一个政治家。明代李贽曾说:“晁错可以说他不善谋身,不可说他不善谋国”,热情赞扬了晁错为了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应该说,这种精神是很可宝贵的。

§§第二十九章 《汉书》卷五十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同类推荐
  • 梦回大唐寻真爱

    梦回大唐寻真爱

    他——郝文,一个服装公司的部长,为了她放弃优异的工作,回到家乡,然而她的父母棒打鸳鸯,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朋友劝他出去走走,他随旅游团游览武则天乾陵的时候,不小心触动机关,穿越到了唐朝,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同时也获得了爱情等等。
  • 正说三国

    正说三国

    想知道三国真正的历史吗?想了解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吗?想读懂正史三国的都来看看吧!
  • 重生之燕王天下

    重生之燕王天下

    主角由于车祸重生至东汉末年成为一名孤儿,被童渊所收养,童渊见他不凡便送他两本绝世秘籍,从此主角的命运由此改变。且看主角如何在乱世中争霸,如何统一世界,如何走向人生巅峰!
  • 清末恶匪

    清末恶匪

    一个时空倒爷在清末民初的故事吧,无聊就写到那里算那里吧。现在都有点太假了点,其实现代人回到过去很难混的,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清末民初那些人都可以算是人精里的人精了,他们都没改变了世界,你怎么就可以哪!咱就写个难点的吧。仔细的计算了下,玛德没穿越神器是不行的,想在里面凭着自己的这点小智慧混,估计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因此就让咱当个倒爷吧,起码物资什么的不愁。可是你格格不入的性格可能在官场、商场上混吗?没后台还不让人给吞了,还是当土匪吧。绑绑美女,绑绑大官,打劫下八国联军,勒索下美日英的应该能行。混着看吧,混不好整个情节宰了主角就是了。反正是土匪,土匪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 蜀相

    蜀相

    承载着诸葛亮光复汉室失败的无助、无奈,两千多年后一位诸葛的粉丝回到三国,助蜀汉力挽狂澜,定南中、出祁山,克定中原,蜀汉的大时代就此一幕幕展开。
热门推荐
  • 伪文艺女的穿越记

    伪文艺女的穿越记

    季小陌,某高校大二女生,以为毕业后可以顺利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谁知道老天竟然给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天呐,竟然穿越了!还是在旅途中看到一副壁画后莫名其妙地就穿越了!云相府庶女?也无妨,反正有个疼爱她的老爹。可悲剧的是竟然被皇帝指婚嫁给邻国的一个酒鬼王爷!而且还是个老头!算命先生曾经说过她命里定有贵人相助,可是遇到的都是些不正经的主!原本以为自己这乐观的性格,和人畜无害的皮相定会在古代也混的风生水起。谁知道,上天却这么不厚待她,真想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吼一嗓子“命若天定,我就破了这个天”!好吧,她还是没有破天这个能耐,只能认命吧…
  • 恶魔少爷:独占小甜心

    恶魔少爷:独占小甜心

    也许十年之别会让对方更珍惜自己。也许没有了当时她的必求他们会更好的在一起…在那个夏天,樱花香扑鼻而来,又在十年后的夏天他们再次在一起,她原本不想暴露的身份也被他给查了出来,生活中的所有小插曲都成为他们爱情的过往,就在这个夏天他们会有怎样的浪漫旅途呢?
  • 神奇宝贝之无敌系统

    神奇宝贝之无敌系统

    云龙穿越到宠物小精灵里,手中有无敌系统帮他称霸世界,来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熊(雄)姿吧!
  • 蔬菜祛病事典:做自己的蔬菜医生

    蔬菜祛病事典:做自己的蔬菜医生

    本书是介绍蔬菜对疾病的调养功效和食用方法。版式活泼,可读性强。
  • 佛说宝雨经

    佛说宝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影之最终超越

    火影之最终超越

    这是个鸣人开挂,火影各个角色开挂的故事(ps:鸣人非入替)
  • 全才高手在校园

    全才高手在校园

    堕落的才子张清因为偶然得到了一枚戒指,谁知道这枚戒指让张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厨师,武术,异能等等等等,看张清快意人生!
  • 忆翎轩

    忆翎轩

    三月桃花林里流连纤指玉腕扑蝶忘返巧遇皇君微服俊颜心想不知谁家少年明眸皓齿俊美难言温雅如玉君子之谈他说姑娘安等月圆我许佳人似锦流年圣旨一下选入宫苑彼时后宫只她一员普天同庆帝后美满谁料好景不过两年他说皇后大度温婉为延子嗣秀女大选彼时美人三宫六院初心已改流苏纷乱憔悴怎比佳丽三千谁还能道情深不变怕许了另一人缱绻举白绫孤身赴黄泉by慕血【你道情深,怪我当真】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