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7600000007

第7章 饮食

酸、甜、苦、辣、咸,多食致病

《礼记·内则》说:“要论调和五味,春天应该多食酸,夏天应该多食苦,秋天应该多食辛,冬天应该多食咸,然后用甘、滑的食物加以调和。”根据五行学说,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其五行对应的是木、火、土、金、水。人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多食该季节的味道,这样就能够养气。四季都用滑、甘之味进行调和,这样对脾胃大有益处。孙思邈说:“春天应该减少酸味而增加甘味,夏天应该减少苦味而增加辛味,秋天应该减少辛味而增加酸味,冬天应该减少咸味而增加苦味,一年四季都应该减少甘味而增加咸味。”《礼记·内则》意在利用五味与四季相旺的道理,而孙思邈则强调要扶助各季衰弱之味。简言之,无论四季中的哪个季节,五味都不可偏多。《抱朴子》说:“酸味吃多了伤脾,苦味吃多了伤肺,辛味吃多了伤肝,咸味吃多了伤心,甘味吃多了伤肾。”根据《黄帝内经》的观点,阴精的生成来源于饮食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常常会被不正常的饮食五味所伤。食酸过多,会影响肝的功能,因为肝木克脾土会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量食用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呆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所以,应该谨慎地调和五味,这样人的骨骼才会强健,筋脉才会柔和,气血才会通畅,腠理才会致密。五味克五脏,是五行的自然之理。上面所说的五味伤五脏的情形,只是当时匆忙,没有发觉罢了。

养生贵在一勺盐

凡是饮食都离不开咸味,但应该少加盐,以使味道清淡;味道清淡了,才能体会到食物的本味本性。经常见到人们多吃咸的食物而口渴。咸在五行中属水,水具有润肠、通利大便的作用,可是咸吃多了反而口渴,这是为什么呢?《内经》说“血和咸结合后就会凝在一起,凝在一起血就燥”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没有说得明白。徐光启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了一部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泰西水法》。《泰西水法》说:“就如木头燃尽变成了灰,过滤后得到卤。由此可知,咸味是由火生出来的,所以说卤水不结冰。”我认为,这是物极必反的原因,火燃烧到极点,反而变咸了,而咸到极点就必然口渴。我又把玩《易经》坎卦中的阳爻,就呈现出水含火性的卦象,所以说肾中也有真火。

饮食中的养脾仙方

《礼记·内则》说:“用枣、栗、饴、蜜以增加甘味,用堇、荁、枌、榆树、兔、薧及淘米水使食物增加滑的感觉,用油脂增加食物的厚重之味。”我认为,增加甘味可以使脾性舒坦,增加润滑的感觉可以使脾的阳气舒展,增加油脂可以使脾的阴气得到补益。这三个“之”字都是对脾脏而言的。古人调养脾脏的方法,认为日常食物就可以当药饵。

吃得好,不如吃得身体微微发汗

《抱朴子》说:“热食伤骨,冷食伤肺,食物不要热到灼伤嘴唇的程度,也不要冷到使牙齿冰凉的程度。”古人认为肾主骨,在五行中属水。过热的食物会伤害肾水,肾受伤了骨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气血运行的通畅要靠肺气的推动,气血遇寒则凝,因此吃太凉的食物容易伤肺。该书又说:“冷的食物和热的食物在一起,应该先吃热食,然后再吃冷食。”我认为,食物的冷热,应该顺应自然,但吃过冷的食物还是不如吃过热的食物。如夏日反常的寒气隐伏在体内,所以,吃热食使身体微微出些汗会很好。《内经》说:“夏季暑热,不出汗的人会阴暑内伏,到了秋天复感风邪就得患疟疾。”汗是由体内的热气化来的,是津液代谢的产物,所以可以用是否出汗来验证人体的表里是畅通的还是塞滞的。

动物内脏也应吃

《卫生录》说:“春天不要吃动物的肝,夏天不要吃动物的心,秋天不要吃动物的肺,冬天不要吃动物的肾,一年四季都不要吃动物的脾。根据五行学说,春气与肝相通,春季肝气旺盛;夏气与心相通,夏季心气旺盛;秋气与肺相通,秋季肺气旺盛;冬气与肾相通,冬季肾气旺盛。脾属土,土能化生万物,而脾亦可运化水谷精微来补养其他内脏。当动物生命力旺盛的时候,亦是四季对应之气旺盛之时,所以不可以吃死去的动物和季节相对应的内脏,以触发其死气,但是凡是动物又是不能活吃的。”这一说法也太过拘泥了。《玉枢微旨》说:“春天不吃动物的肺,夏天不吃动物的肾,秋天不吃动物的心,冬天不吃动物的脾,一年四季都不吃动物的肝。”这段话是从五行角度说的,春天对应的是木,动物的肺对应的是金,金克木,所以不要吃金所对应的肺,不然,肺金就会克肝木所对应的人的肝脏。“夏不食肾,秋不食心,冬不食脾,四季不食肝”,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饥饱自量是道

夏至以后,在秋分之前,(即农历的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到九月的二十二或二十三,或二十之间),外部的自然环境处于暑阳渐渐炽热的阶段,而人体内则是阴气初生,这时最应当调理脾胃,不要吃肥腻、味浓的食物。《内经》说:“食物味道浓厚为阴,食物味道淡薄为阳;浓厚就会泄出,而淡薄则通利。”再者,食用瓜果等生冷食品时,也应该谨慎。胃喜欢暖和,暖和使胃气容易舒散;寒冷则会使胃气凝滞,凝滞则使胃先受伤,脾也随即不能有效地运行。《白虎通》说:“胃是脾腑所在,脾从胃中承接生气。”

中午以前的气是生气,中午以后的气是死气。佛家有过了中午不再吃饭的说法,目的就是要避开死气。《内经》说:“太阳在天空正中时,阳气隆盛,太阳偏西起阳气开始减弱。”所以早饭应该吃饱,过了中午应该少进食,到了夜晚,更应该少进食以使脾胃空虚。

三国时的文学家应璩在《三叟诗》中说:“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其中“量腹”二字用得最为神妙。吃得多或少,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只有自己审量。懂得克制的人,今天吃这么多,明天还是吃这么多,总是宁愿少食也不贪多。《古诗》又说:“努力加餐饭”。对老年人来说,食量不减就很好了,勉力多吃必定会扰乱胃气,即便一餐努力多吃了些,以后也未必还能一直增加食量,这有什么意义呢?

食物有三化,火化胜于口化

不要在非常饥饿时吃饭,即使吃也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在非常口渴时喝水,即使喝也不要喝得太多。只要使腹内不空虚,中和之气就会自然透入肌肉和骨髓。《抱朴子》说:“每天可以多吃几顿,但每次吃要少;不要减少吃饭的顿数而多吃。”这句话说中了饮食的关键之处。凡吃饭,总是以少食为有益,这样才易于脾的磨运,所食之物才能得以化为精液;否则,大补的食物,吃多了反而会使脾胃受到伤害。所以说,适量进食才可以安脾。

《洞微经》说:“太饥饿会伤脾,太饱会伤气。”这是因为脾胃是消化饮食、运化水谷精微物质的内脏,饥饿时,脾脏没有运行之物,反而会导致脾气的虚弱。饮食可以化生气血,气在脾中得以转运,吃得太饱了脾脏就会因过于充实而滞气。所以应该在感到饥饿之前进食,这样才能给脾以补养;同时,因为食物没有过于充实脾脏,这样就会有养气的效果了。

《华佗食论》说:“食物有三化:一是火化,即用火将食物煮烂;一是口化,即将食物嚼细;一是腹化,即食物进入胃中靠脾胃的作用而自化。”老年人的食物只有依靠火化,这样,脾胃才易于磨运,向全身输送的水谷精微才会足够多。如市场上卖的果脯之类,普遍加了消石,使其快速腌制,虽然同是火化,但也不应经常食用,常食恐怕反而会削弱胃气。

水中和大地上的物产,虽然珍美齐备,但每次食用也不要过杂。过杂则五味相互混扰,必定为胃带来灾祸。《道德经》说:“五味令人口爽。”“爽”,是有差失的意思,也指胃口失去了本该有的纯正感觉。所以,不如按顺序分为几顿来食用它们,这样才能体会到各种珍馐的味道,既适宜于口,又适宜于胃。

甜味最损牙

饮食后,有一些微小的食滓留在牙齿的缝隙中,是牙齿的最大麻烦。这时,须用柳木削成牙签,务必将齿缝中的食滓剔除干净,用老虎的胡子做牙签更妙。剔完牙后,再煎浓茶,等茶水冷后连续在口中荡漱。韦庄诗有“泻瓶如练色,漱口作泉声。”苏东坡说:“牙齿本性便喜欢苦味,如果吃了甘甜的食物,更应该漱口。”我经常看见那些还没有年老的人,牙齿就已经缺落了,这正是因为甘甜之味留在了牙齿中,逐渐发展生出虫子,最后得了牙虫病。孔子再传弟子公孙尼子说:“食甘味,有宜于长肉,而对骨却不利。”中医认为,肾充养骨骼,而牙齿是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肾与齿在生理功能的层面有重要的关系。所以有“齿为肾之骨”之说。

煮粥,中途加水坏五味

《本草》认为,煮饭应该用陈仓米,即存储年久的粳米,这样才对人体有所补益。还说,秋天刚刚成熟的谷子,老人吃了,容易动气发病。我认为,老人的胃功能虚弱,新米难以消化,这个因素是存在的。但说到滋润香甘,陈仓米还是不如新米,不妨适当吃一些。新米稍微炒一下,使其质地松软,这样就容易消化了,并且还可以开胃。有一种香稻米却不能炒,炒后它的香气就减少了,但可以把它煮熟吃,熟透了更好。韩愈诗有所谓“匙炒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句,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有的用米浸水,待冬天冰冻后再风干,然后煮饭,饭必松软,堪称供奉老人的佳品。凡是煮白米,适宜用大而急的火,等米煮熟后,开锅就吃;陈仓米、炒米适宜用小而缓的火煮,煮熟后等一会儿,等湿气收敛了,米饭便开始发松,这时里面也熟透了。

煮粥要用新米,煮熟后,其味香甘,胃也很舒适。白居易诗说“粥美尝新米”,香稻米最好。《本草》中记载的煮粥方法很多。一般来说,用米和莲肉最好,其次用芡实、薏苡仁也很好。此外,有时因为生小病,用粥来调养身体,虽然也能从中获得益处,但这不是主要的,也不是经常可以这样供给的。李渔说:“煮饭时,不要因为水多就减水;煮粥时,不要因为水少就添水,这样才能得粥和饭的正味。”

喝茶太多耗津液

茶能解渴,也能导致口渴,这是因为茶能荡涤津液的缘故。卢仝连喝七碗茶,却越饮越感到口渴,这不是因为他茶量大,而是饮茶过度造成的。《内经》说:“少饮茶就不会得喘渴的病,因为喝茶太多会耗伤人的津液。肺的津液不足,不能正常地布散水液,自然会觉得口渴难当。”《华佗食论》说:“长时间饮用苦茶,可以增进人的思维能力。”这种说法可能缺乏根据。茶饮多了,面色就发黄,睡眠也会减少。魏仲先《谢友人惠茶》诗说:“不敢频尝无别意,只愁睡少梦君稀。”只有饭后饮茶,可以化解食物中的肥腻。如果清晨饮茶,苏东坡认为茶水会“直入肾经”,这是引贼入门之举。茶的品质不同,这附近可以找到的,以武夷、六安的茶为上品。

酒要午后小饮

《诗经·豳风》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句诗前面还有一句“十月获稻”,意思是说,十月收获了稻谷,做了春酒,以祈求长寿。《尚书·酒诰》说:“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这是周公代表成王告诫康叔在卫国应该严厉戒酒的词令,全句是:“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意思是说,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到远处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让父母高兴,自己亲自设膳涤器,来奉养父母,只有这时才能饮酒。老年人固然是适合饮酒的,但如果少年时饮酒过度,被酒所伤,到老年时就必须戒酒。即使平常没有被酒所伤,黄昏后也不宜饮用,只适合在午后饮用,借酒来通导血脉。古人饮酒,一般都在用餐之后,《仪礼》称之为“酳”。注家说:酳,即漱酒,用酒漱口来安定吃下的食物。现在社会的世俗筵宴,饱食后还要摆上小碟佐酒,这是存留古人遗风的意思吗?酒当以米酒为佳,曲酒次之,都应选择那些陈年老窖的好酒。烧酒是纯阳之品,喝了会消耗人的肾阴,最好不要喝。

吸烟至肺、胃止

据《姚旅露书》载,烟草产自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名“淡巴菇”。《本草》对此没有记载,《备要》将它增收进去,但这种说法却不太明确。我认为烟草味辛性燥,在它的熏灼下人体精液极易被消耗。烟雾被吞下后,进入人的肺、胃,有御寒、解雾、辟秽、消腻的功能,但一旦进入心窍,人就昏昏如醉了。清晨未进饮食时,应该谨慎吸烟。吸烟成瘾的人,甚至舌胎黄黑,饮食也觉得没有味道,对此,书上也没有治疗的方法。长期吸烟的人会觉得肺燥咽干,猪、羊油有润燥之功,所以吃猪、羊油大概可以痊愈。有人制造水烟,隔水吸烟;有人让别人用口来喷,自己用口来接,这是因为担心被烟熏灼了,即使如此,仍难舍弃,所以烟草又称为“相思草”。《蚓庵琐语》说:“住在边境的人因感寒邪而致病,非烟草不能治,以至于有人用一匹马交换一斤烟草。”明代崇祯癸未年(公元1643年),朝廷曾禁止百姓私自售烟。这说明烟草能御寒是真实可信的。盛夏时,自然应当强制戒烟。

喜欢就可以吃

腌菜、酸菜之类的菜,人们常常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用,每个人是不能强求一致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食物,比如周文王就喜欢菖薥,孔子不能离开姜食,都因为这些食物适合自己才取用的,并不是仅仅因为菖薥可以益智聪耳,姜可以通神明。按:菖薥,即菖蒲做的腌菜。《遁庵密录》记载了种植石菖蒲的方法,用辰砂锤末代替泥,等它生根发牙后,采它的根来吃,不一定要做成腌菜。这道菜可以利窍,还可镇心安神,据说能够治失眠症,是一种极为神妙之品。

蒸露法与烧酒一样,什么食物都可以蒸,是辅佐饮食的好方法。因为万物的精华全在气味,而物本身全是糟粕。就如饮食进入胃中,精气上传至肺部,然后输布到各个器官,而糟粕则进入大肠,这与蒸露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蒸露的属性虽然随着食物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它们都能升腾清阳之气,人们取它好的一面却是相同的。如稻米“露发”后可以舒张胃的阳气,可以取代汤饮,病后尤其适合饮用。其他如藿香、薄荷等,都适合蒸露来饮用。《泰西水法》说:“在西方国家的药店中,大半是药露。拿药方到药店,就把药露交给病人,这说明方药也可以蒸露。”不过必须预先置办蒸器,随物蒸用。

水陆间各种飞禽走兽诸物,《本草》都记载得十分完备,查考下就知道了。但根据书中记载方法采药,试用后却不是全都应验。张文潜在诗中说:“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这难道是因为人的禀气不同,使得药物在每个人身上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吗?每个人应当亲身体察,各自随自己的禀性、气质去选择食物,那么就差不多对了。

同类推荐
  •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围绕着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成语,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剖析其中深藏的医学道理,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不同状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生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饮食养生(汤液醪醴)、运动养生、衣饰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脏腑养生、依病养生、四时养生、导引养生、针灸养生等。
  • 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本书从教师的健康现状、职业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从教师的饮食、运动、环境、心理和常见疾病等教师健康的各个方面,讲解了教师身心健康的知识。
  • 从头到脚谈养生

    从头到脚谈养生

    本书系保健养生读物,以贴近生活和实用的中医知识,介绍身体各个部位保健的相关知识。
  • 抗癌真经:六代中医世家传人的治癌秘方

    抗癌真经:六代中医世家传人的治癌秘方

    《抗癌真经:六代中医世家传人的治癌秘方》分四篇,“中医看癌症”、“癌症看中医”、“治癌有真经”、“草药好抗癌”,详细介绍了文正球医师运用中草药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和用药心得。
  • 产前营养与产后减肥

    产前营养与产后减肥

    本书专为年轻夫妇而设计,希望成为婚嫁孕育的“葵花宝典”,“怎样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疾病、服药、饮食、起居等的问题时,人们如何去面对,书中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热门推荐
  • 有始览

    有始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寻梦之人

    寻梦之人

    一个混吃等死的宅男,有一天竟发现自己可以左右世界的生死...
  • 不朽神守恋

    不朽神守恋

    一名来自耀夜学院的阳光少年,借着自己罕见的异能去保护弱小,偶尔挑逗一下女同学。携带着超能力和那张俊逸的脸,没人敢跟他抢校花!……在这所学院,充满了超能力元素,情感之事伴随着学生,配上风趣幽默的日常生活,携带着独一无二的超能力,创造出属于学生们的“不朽神守恋”
  • 重书武穆

    重书武穆

    一次雪天的醉酒,退伍军人萧问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东汉末年这个战乱与英雄的时代,更离谱的是自己竟然还拿着沥泉枪、湛卢剑....还有那残存的意识,猛然惊醒,岳飞....好吧,即已重生,那就在这英雄并起的汉末,用这手中枪、腰上剑,重书一回岳武穆的传奇!改写那莫须有的冤屈,秋风五丈原的悲怆,还有那五胡乱华的血泪。。。。再创一个大汉盛世!
  • 校草的复仇小青梅

    校草的复仇小青梅

    有喜欢过一个人吗?有爱过一个人吗?依韵这样回答:“如果可以重来,我可不可以不认识你呢?”爱过,但最后,是否会幸福呢?
  • 异世血承

    异世血承

    血痕大陆,各种各样的修炼体系积聚的世界,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修炼者!大陆上大家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家族的专属绝学—血承功法!本书等级制度:徒级师级大师级王级皇级帝级尊级圣级还有传说的神级。
  • 宿舍管理员

    宿舍管理员

    我应聘成为了宿舍管理员,学校给了我很高的薪水,但是也制定了很多规矩,而我,第一天就打破了……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物质平行世界

    物质平行世界

    当一个失忆的人寻找真相的时候,发现自己非凡的能力。当所有事情都面临难题,主角不仅被强大的敌人追杀压迫,还被城市警察通缉。是否能靠着自己的能力,解决一切的困难,完成抗敌。保护住自己的兄弟和爱人,又或者堕落在街边的一处不起眼的角落。
  • 鬼王悍医妃

    鬼王悍医妃

    第一次见面:他捻着绣花针把人串成了糖葫芦。第二次见面:他照样做着第一次见面的事!第三次见面:她撞上了他的唇,很想把他串成糖葫芦。结果却被他缠着不放了!爷啊,你这是想做啥?没啥,要你负责!某妖孽傲妖王爷冷冷道!天哪,谁来收了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